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0232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结构,用于成型工件,模具结构包括:码模板;模板组件,安装在码模板上,模板组件包括多个模板,多个模板围成一与工件相互适配的型腔;顶板组件,活动地安装在码模板上;第一顶杆组件,一端安装在顶板组件上,另一端从模板组件对应工件的非边缘位置插入到模板组件内,并延伸到型腔的一侧;其中在模板组件开模后,顶板组件能够带动第一顶杆组件向型腔内移动,以实现工件的第一次顶出。该技术方案第一顶杆组件的另一端设置在型腔的非边缘上,在顶出工件时能够直接顶在工件的中部位置,这样便可确保顶出力,防止顶出失衡,因而便可尽量避免出现工件部分料位无法完全顶出型腔区域的情况发生,进而可提高工厂注塑生产与产出效率。

Die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ie structure for forming workpiece, which includes: code template; template component, which is installed on code template, and template component includes multiple templates, which are surrounded by a cavity adapted to the workpiece; roof component, which is movably installed on code template; first top rod component, with one end secured. Installed on the top plate assembly, the other end is inserted into the template assembly from the non-edge posi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workpiece of the template assembly, and extends to one side of the cavity. After the template assembly is opened, the top plate assembly can drive the first ejection rod assembly to move into the cavity to achieve the first ejection of the workpiece.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ejector assembly is located on the non-edge of the cavity, and can be directly placed in the middle of the work piece when ejecting the workpiece, thus ensuring the ejection force and preventing the ejection imbalance, so as to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part of the workpiece material level can not completely eject the cavity area, which can be mentioned further. High plant injection production and output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具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通过模板组件在成型零件的过程中,在零件成型并开模后,都会通过顶出机构对工件的边缘施加顶出力,以便能够将工件顶出型腔,但目前顶出机构都是设置在型腔的边缘,而并没有在型腔的中间部位设置顶出结构,但该种方式对于那些长度或宽度较长的工件,比如空调面板来说,只通过在型腔的边缘设置顶出结构,而不在型腔的中部设置顶出结构,这样在通过顶出机构顶出产品时,一方面会造成顶出力不足,从而导致工件粘型腔现象严重,另一方面会造成顶出力都分布在工件的边缘,这样会导致整个工件在出模时受力不均衡,从而导致顶出不平衡,因而极易导致工件部分料位无法完全顶出型腔区域,从而会导致产品无法取件的问题,进而严重降低了工厂注塑生产与产出效率。因此,如何提出一种能够对工件的中部区域进行顶出的模具结构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模具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具结构,用于成型工件,所述模具结构包括:码模板;模板组件,安装在所述码模板上,所述模板组件包括多个模板,所述多个模板围成一与所述工件相互适配的型腔;顶板组件,活动地安装在所述码模板上;第一顶杆组件,所述第一顶杆组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顶板组件上,所述第一顶杆组件的另一端从所述模板组件对应所述工件的非边缘位置插入到所述模板组件内,并延伸到所述型腔的一侧;其中,在所述模板组件开模后,所述顶板组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顶杆组件向所述型腔内移动,以实现所述工件的第一次顶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结构,属于注塑模具的一部分,其具体用于成型工件,而模具结构具体包括码模板、模板组件、顶板组件和第一顶杆组件,其中,码模板用于将整个模具结构安装在注塑机上,而模板组件安装在码模板上,模板组件具体可包括动模板和定模板等模板,而型腔由这些模板围成,具体地,可通过动模组件和定模组件围成一个与需要成型的工件相适配的型腔,以便能够通过该型腔成型出工件。而顶板组件安装在码模板上,一方面用于支撑安装第一顶杆组件以及其它顶杆组件,另一方面用于与第一顶杆组件以及其它顶杆组件配合,以实现对工件的顶出。而第一顶杆组件一端安装在顶板组件上,能够在顶板组件的作用下运动,以对型腔内成型的工件进行顶出。而第一顶杆组件的另一端从模板组件对应工件的非边缘位置插入到模板组件内,并延伸到型腔的一侧,使得第一顶杆组件的另一端能够直接顶在工件的非边缘位置上,这样第一顶杆组件在顶出工件时,便能够直接顶在工件的中部位置,这样便可避免顶出结构全部顶在工件的边缘,从而便可确保顶出力,防止顶出失衡,因而便可尽量避免出现工件部分料位无法完全顶出型腔区域的情况发生,从而可降低产品无法取件的概率,以使产品能够更快速方便的取出,进而可提高工厂注塑生产与产出效率。同时,通过直接在产品的中部设置第一顶出结构,结构简单,实用性好,成本低,且还可显著提高模板组件的实际生产能力。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结构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模板组件上设置有使所述模板组件外与所述型腔连通的通道,所述通道对应所述工件的非边缘设置,所述第一顶杆组件包括:镶件,安装在所述通道内,并延伸至所述型腔的一侧;顶杆,安装在所述顶板组件上,并位于所述模板组件外,且所述顶杆靠近所述模板组件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能够在所述顶杆运动至所述模板组件时,与所述模板组件配合,以使所述顶杆停止运动;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位于所述通道内与所述镶件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伸出到所述通道外,与所述顶杆连接;其中,在所述模板组件开模后,所述顶板组件能够通过所述连接杆、所述顶杆和所述镶件推动所述工件进行第一次顶出。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模板组件上设置将型腔与模板组件内外连通的通道,这样便可将第一顶杆组件的一端从模板组件外通过通道伸入到型腔的中部,以使第一顶杆组件能够与型腔内成型的工件的中部接触,以通过工件的中部将工件顶出。而第一顶杆组件包括镶件、顶杆和连接杆,这样便可将第一顶杆组件分成多段,因此,在安装时可进行分段安装,具体地,比如可先将镶件和连接杆安装在模板组件内,并使镶件的一端通过通道的出口伸到模板组件外,此后,便可将顶板安装到顶板组件上,并使顶杆与连接杆连接,这样便可将镶件、顶杆和连接杆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在顶板组件的作用下便可推动工件运动,以实现工件的第一次顶出。该种结构,在安装第一顶杆组件时,使得第一顶杆组件能够进行分段安装,因而能够降低安装难度,以使产品的整体结构更加合理。而通过在顶杆上设置第一限位结构,能够通过第一限位结构将顶杆限定安装在模板组件外,这样可在顶杆顶出工件时,防止顶杆伸入到模板组件内,同时,也可通过第一限位结构在运动之前与模板组件之间的距离来限定顶杆的运动行程,以限定工件第一次顶出的顶出行程。其中,优选地,镶件的材质优选为进口1.2738H,尺寸优选为17.5mm*39.5mm*118.6mm。其中,优选地,可将连接杆的长度设置在123.5mm左右,而将连接杆设置为圆形,且将连接杆的直径设置在16mm左右。其中,顶杆的长度可优选设置在85mm左右,顶杆可优选设置为圆形杆,而顶杆设置为圆形杆时,顶杆的直径可优选设置在25mm左右。而顶杆的材质优选采用SUJ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镶件通过销钉连接。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通过一个销钉将连接杆和镶件连接安装在一起,具体地,比如可在连接杆和镶件的连接处各设置一个孔,然后将一销钉插入到连接杆和镶件的连接处的孔内,这样便可实现连接杆和镶件的连接。该种连接方式简单可靠且操作方便,因而既能确保连接杆和镶件的连接可靠性,又能够降低连接杆和镶件的连接难度。其中,优选地,可选定尺寸为的销钉来进行连接杆与镶件的连接,而销钉的材质优选采用SKD6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顶杆内设置有贯穿所述顶杆的通孔,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一螺纹连接件的一端能够固定在所述通孔内,所述螺纹连接件的另一端能够伸出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顶杆设置成两端开口且中空的结构,同时可在连接杆需要与顶杆连接的一端上设置一个第一螺纹孔,然后可通过螺钉、杯头螺丝等螺纹连接件将顶杆和连接杆连接在一起。同时,可在顶杆远离连接杆的一端上设置限位结构,这样便可将螺纹连接件未插入到第一螺纹孔内的一端限位安装在顶杆内,具体地,比如可将顶杆的内部设置成一大一小的阶梯孔,然后将螺纹连接件也设置成阶梯结构,这样便可通过阶梯孔的阶梯面与阶梯结构的阶梯面之间的抵接实现螺纹连接件在顶杆内的轴向限位安装。其中,优选地,螺纹连接件优选为杯头螺丝,而杯头螺丝的尺寸优选为M8*9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顶板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码模板上的底板和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顶板,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顶杆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限位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顶杆靠近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从所述第一安装孔远离所述码模板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安装孔后与所述连接杆连接。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顶板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结构,用于成型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结构包括:码模板;模板组件,安装在所述码模板上,所述模板组件包括多个模板,所述多个模板围成一与所述工件相互适配的型腔;顶板组件,活动地安装在所述码模板上;第一顶杆组件,所述第一顶杆组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顶板组件上,所述第一顶杆组件的另一端从所述模板组件对应所述工件的非边缘位置插入到所述模板组件内,并延伸到所述型腔的一侧;其中,在所述模板组件开模后,所述顶板组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顶杆组件向所述型腔内移动,以实现所述工件的第一次顶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结构,用于成型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结构包括:码模板;模板组件,安装在所述码模板上,所述模板组件包括多个模板,所述多个模板围成一与所述工件相互适配的型腔;顶板组件,活动地安装在所述码模板上;第一顶杆组件,所述第一顶杆组件的一端安装在所述顶板组件上,所述第一顶杆组件的另一端从所述模板组件对应所述工件的非边缘位置插入到所述模板组件内,并延伸到所述型腔的一侧;其中,在所述模板组件开模后,所述顶板组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顶杆组件向所述型腔内移动,以实现所述工件的第一次顶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组件上设置有使所述模板组件外与所述型腔连通的通道,所述通道对应所述工件的非边缘设置,所述第一顶杆组件包括:镶件,安装在所述通道内,并延伸至所述型腔的一侧;顶杆,安装在所述顶板组件上,并位于所述模板组件外,且所述顶杆靠近所述模板组件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能够在所述顶杆运动至所述模板组件时,与所述模板组件配合,以使所述顶杆停止运动;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位于所述通道内与所述镶件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伸出到所述通道外,与所述顶杆连接;其中,在所述模板组件开模后,所述顶板组件能够通过所述连接杆、所述顶杆和所述镶件推动所述工件进行第一次顶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镶件通过销钉连接;和/或所述顶杆内设置有贯穿所述顶杆的通孔,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一螺纹连接件的一端能够固定在所述通孔内,所述螺纹连接件的另一端能够伸出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码模板上的底板和安装在所述底板上的顶板,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顶杆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限位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顶杆靠近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从所述第一安装孔远离所述码模板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安装孔后与所述连接杆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包括呈阶梯设置的第一阶梯孔和第二阶梯孔,所述第一阶梯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阶梯孔的直径,所述第一阶梯孔在所述顶板上位于靠近所述码模板的一端,所述第二阶梯孔在所述顶板上位于远离所述码模板的一端;所述顶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广昆黎波姚庆成李健锋陈庆高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