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实验用样品更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9796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烧伤实验用样品更换装置,包括壳体、第一转轴、转动板、第二转轴、限位块、挡板、电动推杆、固定架、第三转轴、步进电机、第四转轴、皮带、毛刷、蓄水罐、连接管、第一水泵、喷水管、第一行程开关、第二行程开关,该烧伤实验用样品更换装置结构巧妙,功能强大、省时省力,首先通过旋转切换机构的设计,操作简单,便于实验人员在一次试验操作完毕后,对污染面进行收纳,同时将清洁面转出,便于实验人员进行下一步实验操作,其次加上清洗机构的配合效果,可对转动板的污染面进行洗刷清洁,有效避免实验人员一次实验后还需对实验台面费时费力清理的问题,减轻实验人员工作负担,提高其工作效率,利于科研院所的推广应用。

Sample replacement device for burn tes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ample replacement device for burn experiment,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first rotating shaft, a rotating plate, a second rotating shaft, a limiting block, a baffle, an electric push rod, a fixing frame, a third rotating shaft, a stepping motor, a fourth rotating shaft, a belt, a brush, a water storage tank, a connecting pipe, a first water pump, a sprinkler pipe, a first stroke switch, and a third rotating shaft. The two-stroke switch has ingenious structure, powerful function, time-saving and labor-saving. Firstly, through the design of rotating switching mechanism, it is easy for the experimenter to accept the contaminated surface after one test op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clean surface is turned out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experimenter to carry out the next step. The test operation, together with the cooperation effect of the cleaning mechanism, can wash and clean the contaminated surface of the rotating plate, effectively avoid the problem that the experimenters need to clean up the experimental table after one experiment, reduce the workload of the experimenters, improve their work efficiency, and benefit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烧伤实验用样品更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实验器械领域,尤其涉及烧伤实验用样品更换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在各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烧伤实验中,常需要对实验样品进行解剖等实验操作以此获得相应实验数据,传统的操作方式是实验人员通过在实验台上对烧伤样品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当对一件实验样品实验完毕后,由于实验操作等原因会对实验台造成污染,实验人员需对当前实验台进行清理后,方可对下一件实验样品进行实验操作,这样不仅增加实验人员工作负担,也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实验时间,降低实验人员工作效率,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烧伤实验用样品更换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烧伤实验用样品更换装置,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烧伤实验用样品更换装置,包括壳体、第一转轴、转动板、第二转轴、限位块、挡板、电动推杆、固定架、第三转轴、步进电机、第四转轴、皮带、毛刷、蓄水罐、连接管、第一水泵、喷水管、第一行程开关、第二行程开关,所述的第一转轴位于壳体内部顶端,所述的第一转轴与壳体转动相连,所述的转动板贯穿于第一转轴,所述的转动板与第一转轴紧配相连,所述的第二转轴位于壳体顶部右侧,所述的第二转轴与壳体螺纹相连,所述的限位块贯穿于第二转轴,所述的限位块与第二转轴转动相连,所述的挡板环绕于壳体顶部中端,所述的挡板与壳体螺纹相连,所述的电动推杆位于壳体内部底端,所述的电动推杆与壳体螺纹相连,所述的固定架位于电动推杆顶部,所述的固定架与电动推杆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三转轴贯穿固定架左侧上端,所述的第三转轴与固定架转动相连,所述的步进电机位于固定架左侧后端,所述的步进电机与固定架螺纹相连,且所述的步进电机与第三转轴紧配相连,所述的第四转轴贯穿固定架右侧上端,所述的第四转轴与固定架转动相连,所述的皮带一端贯穿于第三转轴,所述的皮带与第三转轴紧配相连,且所述的皮带另一端贯穿于第四转轴,所述的皮带与第四转轴紧配相连,所述的毛刷均匀分布于皮带外壁,所述的毛刷与皮带胶水相连,所述的蓄水罐位于壳体外部左侧下端,所述的蓄水罐与壳体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管贯穿蓄水罐左侧下端,所述的连接管与蓄水罐胶水相连,且所述的连接管贯穿壳体左侧下端,所述的第一水泵位于蓄水罐内部右侧下端,所述的第一水泵与蓄水罐螺纹相连,所述的喷水管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喷水管从左至右均匀分布于壳体内部后端,所述的喷水管与壳体螺纹相连,且所述的喷水管与连接管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位于壳体内部顶端左侧,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与壳体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与电动推杆和步进电机导线相连,所述的第二行程开关位于壳体内部前端中侧,所述的第二行程开关与壳体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二行程开关分别与电动推杆、第一水泵导线相连。进一步,所述的第二转轴顶部还贯穿有紧固螺栓,所述的紧固螺栓与第二转轴螺纹相连。进一步,所述的壳体外部右侧下端还设有污水收集罐,所述的污水收集罐与壳体螺纹相连。进一步,所述的污水收集罐顶部左侧还设有第二水泵,所述的第二水泵与污水收集罐螺纹相连。进一步,所述的壳体内部右侧中端还贯穿有抽水管,所述的抽水管与壳体螺纹相连,且所述的抽水管与第二水泵螺纹相连。进一步,所述的壳体内部后端上侧还设有若干数量的第一透气孔,所述的第一透气孔为通孔。进一步,所述的蓄水罐和污水收集罐顶部还设有若干数量的第二透气孔,所述的第二透气孔为通孔。进一步,所述的壳体顶部右侧还设有开关,所述的开关与壳体螺纹相连,且所述的开关分别与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电动推杆导线相连。进一步,所述的壳体后端外壁还设有定时器,所述的定时器与壳体螺纹相连,且所述的定时器分别与步进电机和电动推杆导线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烧伤实验用样品更换装置,使用前,实验人员预先将电动推杆、第一行程开关、第二行程开关、步进电机和定时器与外界电源导线相连,使用时,实验人员可将烧伤实验样品放置在转动板顶部,再对实验样品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当一件实验样品实验完毕后需对下一件实验样品进行实验时,因当前转动板顶部已被污染,故需对当前转动板顶部进行清理后方可进行后续实验,具体操作如下:实验人员首先用手逆时针转动紧固螺栓,通过紧固螺栓与第二转轴螺纹相连的作用,使紧固螺栓顺着第二转轴一边旋转一边作由下向上的运动,通过紧固螺栓向上运动的作用,取消对限位块的压持力,即取消对限位块的转动限位,实验人员再转动限位块,使限位块绕着第二转轴旋转180°,在限位块转动180°后与转动板处于错位状态,即取消对转动板的转动限位,然后实验人员用手按压转动板前端,使转动板绕着第一转轴进行旋转,当转动板转动180°后,使转动板的污染面经转动后进入壳体内部,转动板底面经转动后由壳体内部转出,接着实验人员将限位块旋转180°,使限位块与转动板处于重合状态,然后实验人员顺时针转动紧固螺栓,通过紧固螺栓与第二转轴螺纹线相连的作用,使紧固螺栓一边旋转一边作由上向下的运动,当紧固螺栓向下运动压持限位块时,对限位块实行压持力,使限位块与转动板重合的状态被固定,即限制转动板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转动,此时,实验人员可在当前转动板顶部进行后续实验操作,通过上述,即实现在一件烧伤实验样品实验操作完毕后,对转动板进行翻转切换的操作,以便实验人员在翻转后的干净的转动板顶部进行下一件实验样品的实验操作,当需要对翻转进入壳体内部污染后的转动板表面进行清洗时,实验人员可按压一次开关,使电动推杆、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开启,即第一水泵将蓄水罐内的水通过连接管由喷水管喷向转动板的污染面,实现对转动板污染面的冲洗,第二水泵将壳体内冲洗后的污水由抽水管抽入污水收集罐内,实现对污水的收集,电动推杆开启后,推动固定架带动第三转轴联动第四转轴连同步进电机、皮带和毛刷同步向上运动,当固定架向上运动触碰到第一行程开关时,即毛刷接触到转动板下表面时,使第一行程开关被触发,通过第一行程开关触发的作用,使电动推杆停止并自锁,同时,通过第一行程开关触发的作用,驱动步进电机进行转动以及驱动定时器开始计时,通过步进电机转动的作用,使第三转轴带动皮带联动第四转轴连同毛刷进行转动,实现对转动板污染面的刷洗清洁,当定时器的计时数达到实验人员设定的时间时,使定时器被触发,通过定时器触发的作用,使步进电机停止工作,即毛刷停止对转动板污染面的刷洗清洁,同时驱动电动推杆进行复位,即电动推杆带动固定架联动第三转轴连同第四转轴、皮带和毛刷作由上向下的运动,在固定架向下运动过程中,当固定架下端触碰到第二行程开关时,使第二行程开关被触发,通过第二行程开关触发的作用,使电动推杆、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停止工作,通过上述,即实现毛刷对转动板污染面的洗刷功能,便于实验人员下一次切换使用,有效避免实验人员一次实验后还需对实验台面费时费力的清理,降低实验人员工作效率的问题,该烧伤实验用样品更换装置结构巧妙,功能强大、省时省力,首先通过旋转切换机构的设计,操作简单,便于实验人员在一次试验操作完毕后,对污染面进行收纳,同时将清洁面转出,便于实验人员进行下一步实验操作,其次加上清洗机构的配合效果,可对转动板的污染面进行洗刷清洁,有效避免实验人员一次实验后还需对实验台面费时费力清理的问题,减轻实验人员工作负担,提高其工作效率,利于科研院所的推广应用,同时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烧伤实验用样品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转轴、转动板、第二转轴、限位块、挡板、电动推杆、固定架、第三转轴、步进电机、第四转轴、皮带、毛刷、蓄水罐、连接管、第一水泵、喷水管、第一行程开关、第二行程开关,所述的第一转轴位于壳体内部顶端,所述的第一转轴与壳体转动相连,所述的转动板贯穿于第一转轴,所述的转动板与第一转轴紧配相连,所述的第二转轴位于壳体顶部右侧,所述的第二转轴与壳体螺纹相连,所述的限位块贯穿于第二转轴,所述的限位块与第二转轴转动相连,所述的挡板环绕于壳体顶部中端,所述的挡板与壳体螺纹相连,所述的电动推杆位于壳体内部底端,所述的电动推杆与壳体螺纹相连,所述的固定架位于电动推杆顶部,所述的固定架与电动推杆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三转轴贯穿固定架左侧上端,所述的第三转轴与固定架转动相连,所述的步进电机位于固定架左侧后端,所述的步进电机与固定架螺纹相连,且所述的步进电机与第三转轴紧配相连,所述的第四转轴贯穿固定架右侧上端,所述的第四转轴与固定架转动相连,所述的皮带一端贯穿于第三转轴,所述的皮带与第三转轴紧配相连,且所述的皮带另一端贯穿于第四转轴,所述的皮带与第四转轴紧配相连,所述的毛刷均匀分布于皮带外壁,所述的毛刷与皮带胶水相连,所述的蓄水罐位于壳体外部左侧下端,所述的蓄水罐与壳体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管贯穿蓄水罐左侧下端,所述的连接管与蓄水罐胶水相连,且所述的连接管贯穿壳体左侧下端,所述的第一水泵位于蓄水罐内部右侧下端,所述的第一水泵与蓄水罐螺纹相连,所述的喷水管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喷水管从左至右均匀分布于壳体内部后端,所述的喷水管与壳体螺纹相连,且所述的喷水管与连接管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位于壳体内部顶端左侧,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与壳体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一行程开关与电动推杆和步进电机导线相连,所述的第二行程开关位于壳体内部前端中侧,所述的第二行程开关与壳体螺纹相连,且所述的第二行程开关分别与电动推杆、第一水泵导线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烧伤实验用样品更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转轴、转动板、第二转轴、限位块、挡板、电动推杆、固定架、第三转轴、步进电机、第四转轴、皮带、毛刷、蓄水罐、连接管、第一水泵、喷水管、第一行程开关、第二行程开关,所述的第一转轴位于壳体内部顶端,所述的第一转轴与壳体转动相连,所述的转动板贯穿于第一转轴,所述的转动板与第一转轴紧配相连,所述的第二转轴位于壳体顶部右侧,所述的第二转轴与壳体螺纹相连,所述的限位块贯穿于第二转轴,所述的限位块与第二转轴转动相连,所述的挡板环绕于壳体顶部中端,所述的挡板与壳体螺纹相连,所述的电动推杆位于壳体内部底端,所述的电动推杆与壳体螺纹相连,所述的固定架位于电动推杆顶部,所述的固定架与电动推杆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三转轴贯穿固定架左侧上端,所述的第三转轴与固定架转动相连,所述的步进电机位于固定架左侧后端,所述的步进电机与固定架螺纹相连,且所述的步进电机与第三转轴紧配相连,所述的第四转轴贯穿固定架右侧上端,所述的第四转轴与固定架转动相连,所述的皮带一端贯穿于第三转轴,所述的皮带与第三转轴紧配相连,且所述的皮带另一端贯穿于第四转轴,所述的皮带与第四转轴紧配相连,所述的毛刷均匀分布于皮带外壁,所述的毛刷与皮带胶水相连,所述的蓄水罐位于壳体外部左侧下端,所述的蓄水罐与壳体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管贯穿蓄水罐左侧下端,所述的连接管与蓄水罐胶水相连,且所述的连接管贯穿壳体左侧下端,所述的第一水泵位于蓄水罐内部右侧下端,所述的第一水泵与蓄水罐螺纹相连,所述的喷水管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喷水管从左至右均匀分布于壳体内部后端,所述的喷水管与壳体螺纹相连,且所述的喷水管与连接管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华宇胡大海李沂泽李军王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