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皖西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白芨与花椒套作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29155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2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白芨与花椒套作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质地疏松、pH6.5‑7.5的砂质土壤地;(2)整地;(3)施用栽培底肥;(4)选择生长期与白芨基本同期或长于白芨生长期的花椒品种,该花椒品种生长期高度在1.0‑2.5m,遮阴率在60‑70%;(5)选用一年生花椒苗,采用成行种植;(6)选含3片叶以上,叶长在1.5‑3.0cm的健壮白芨组培苗进行移栽,在畦面上栽植;(7)除草与施肥;(8)根据白芨或花椒的病虫害类型选用相应的生物农药;(9)白芨收获;(10)花椒收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土地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可兼顾长短期收益,符合生态种植要求。

Interplanting cultivation method of Bletilla striata and Zanthoxylum bungeanu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gricultural planting technology, and provides an intercropping cultivation method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and Zanthoxylum bungeanum,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steps: (1) selecting sandy soil texture with loose texture and pH 6.5 7.5; (2) soil preparation; (3) applying cultivation base fertilizer; (4) selecting Zanthoxylum bungeanum varieties whose growth period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or longer than that of Scutellaria bungeanum bungeanum, and the Zanthoxylum bungeanum bungeanum product. The height of seedling growth period is 1.0 2.5 m, shading rate is 60 70%; (5) annual seedlings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are selected and planted in rows; (6) strong tissue-cultured seedlings with more than three leaves and 1.5 3.0 cm leaves are selected for transplantation and planting on the border; (7) weeding and fertilization; (8) corresponding organisms a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types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Zanthoxylum bungeanum bungeanum or Zanthoxylum bungeanum bungeanum bungeanum. Pesticides; (9) harvest of Bletilla striata; (10) prickly ash harvest.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land use rate, good economic benefit, taking into account both long-term and short-term benefits, and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ecological plan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芨与花椒套作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白芨与花椒套作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白芨(学名:Bletillastriata),又名连及草、甘根、白给、箬兰、朱兰(《花镜》)、紫兰、紫蕙、百笠,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白芨具有较好的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功效。随着现代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还发现白芨对结核杆菌、肿瘤细胞等有明显抑制作用。花椒(学名:ZanthoxylumbungeanumMaxim.),是芸香科、花椒属落叶小乔木,高可达7米;茎干上的刺,枝有短刺,当年生枝被短柔毛。花椒果皮可作为调味料,并可提取芳香油,又可入药;其种子可食用,也可加工制作肥皂。此外,花椒用作中药,又有温中行气、逐寒、止痛、杀虫等功效,治胃腹冷痛、呕吐、泄泻、血吸虫、蛔虫等症;另外,花椒还可作表皮麻醉剂。目前为止,白芨和花椒的种植方法主要是采用大面积、单一栽培。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品种单一,便于管理和采收;缺点在于: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无法兼顾长短期收益,不符合生态种植要求;例如,白芨需要4年才能采收,且白芨植株本身不喜强光照射,根系浅,保水保肥能力差;若采用大面积、单一栽培,则土地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将会极低。间作套种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髓,合理的间作套种模式不仅能集约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复合生产力,也是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有效途径。据此,目前急需一种白芨与花椒套作栽培方法,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进而符合生态种植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白芨与花椒套作栽培方法,以克服传统种植方法的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无法兼顾长短期收益,不符合生态种植要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白芨与花椒套作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土壤的选择:选择质地疏松、pH为6.5-7.5的砂质土壤地;(2)整地:冬季深翻45-50cm,表面整细耙平为畦,间距0.8-1.0m开沟;(3)施用栽培底肥:将食草动物粪便与饼肥按照体积比(4.5-5):1混合,经高温堆肥后,构成有机堆肥;接着将有机堆肥与含微生物肥料的土壤按照体积比(1.5-2):10混合,配制成栽培底肥;最后,于每亩地施入900-1100kg栽培底肥,缓慢浇透水;(4)花椒品种的选择:选择生长期与白芨基本同期或长于白芨生长期的花椒品种,该花椒品种生长期高度在1.0-2.5m,遮阴率在60-70%;(5)花椒的种植:选用一年生花椒苗,采用成行种植;其中,花椒的整体种植量以传统大田栽培种植量的65-80%为标准;花椒的种植株距、行距则分别保持比传统大田栽培株距、行距宽40-50%这一标准,以保障白芨生长对阳光的要求;此外,越冬期间,对花椒树体喷洒1%-1.25%防冻剂溶液,以有效防止树枝冻害;(6)白芨的种植:选择含3片叶以上,且叶长在1.5-3.0cm的健壮白芨组培苗进行清洗,洗净后于遮荫处风干3-5h,再进行移栽;在畦面上栽植,白芨组培苗的种植行距24-26cm,行上的窝距18-20cm,每窝种1棵苗;(7)除草与施肥:除草:4-5月份、9-10月份分别除草一次;施肥:每次除草后,施入100-200kg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此外,一年间,保持每间隔30-60天,每亩施入1:(8-10)人畜粪水900-1100kg;(8)病虫害防治:根据白芨或花椒的病虫害类型选用相应的生物农药;(9)白芨收获:采挖4年的白芨;10月倒苗后,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其余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收获白芨;(10)花椒收获:花椒的果期在8-10月;当花椒果实成熟后未开裂或少量开裂前采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2)中开沟具体为开条沟、腰沟、围沟;所述条沟、腰沟及围沟之间相连通,且沟深表现为:以条沟、腰沟、围沟为顺序,依次加深。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3)中饼肥具体为压油后的菜籽饼、豆饼、花生饼、芝麻饼、茶籽饼中的至少一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3)中含微生物肥料的土壤具体为掺入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的土壤,其中,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的含量为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采用EM菌液发酵制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EM菌液直接购买得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5)中传统大田栽培花椒的种植量为一亩90-110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5)中传统大田栽培的株距为1.9-2.1m,行距为2.4-2.6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5)中防冻剂溶液具体为蔗糖、二甲基砜、聚乙二醇、脯氨酸或脱落酸溶液。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6)中白芨组培苗的种植时间与花椒的种植时间相同,或者在花椒种植后间隔一年种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6)中白芨组培苗的种植完成标准为:白芨组培苗的根在土中,土不要盖住叶片,即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步骤(8)中相应的生物农药具体为农用抗生素或天然植物来源且施用后对药材品质没有影响的提取物。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农用抗生素具体为链霉素。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天然植物来源且施用后对药材品质没有影响的提取物具体为茶皂素。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白芨与花椒套作栽培方法,克服了传统种植方法的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无法兼顾长短期收益,不符合生态种植要求的问题,具体优势如下:(1)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土地和管理收益:两种药材在同一块土地,同一个管理中完成,同时收获了两种经济药材,降低了土地和管理成本;(2)肥水资源充分利用:节约了肥料和用水;(3)生态位充分利用:白芨为浅根系、草本、半阳生植物,花椒相对为深根系、灌木(小乔木)、喜阳植物;白芨出苗期时,花椒生长完全不影响白芨采光;白芨后期膨大期时,花椒又能更好地为白芨遮阴,保水保肥;(4)采收部位空间差距大:一个采收土壤表层下的块茎(根),一个采收枝条上的果实,利于实施,不互相干扰;(5)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兼顾:白芨苗4年后收获,周期较长,而移栽的一年生花椒苗第二年即可结果采收,可以连续采收几十年;(6)高产环保:采用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不仅高产,还绿色、环保;另外,花椒为抗病害强的作物,其挥发性成分可为白芨的生长提供病虫害保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一种白芨与花椒套作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土壤的选择:选择质地疏松、pH为6.5的砂质土壤地;(2)整地:冬季深翻45cm,表面整细耙平为畦,间距0.8m开沟(条沟、腰沟、围沟,沟沟相通,一沟更比一沟深);(3)施用栽培底肥:将食草动物粪便与饼肥(压油后的菜籽饼)按照体积比4.5:1混合,经高温堆肥后,构成有机堆肥;接着将有机堆肥与掺入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0.1%浓度)的土壤按照体积比1.5:10混合,配制成栽培底肥;最后,于每亩地施入900kg栽培底肥,缓慢浇透水;其中,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芨与花椒套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土壤的选择:选择质地疏松、pH为6.5‑7.5的砂质土壤地;(2)整地:冬季深翻45‑50cm,表面整细耙平为畦,间距0.8‑1.0m开沟;(3)施用栽培底肥:将食草动物粪便与饼肥按照体积比(4.5‑5):1混合,经高温堆肥后,构成有机堆肥;接着将有机堆肥与含微生物肥料的土壤按照体积比(1.5‑2):10混合,配制成栽培底肥;最后,于每亩地施入900‑1100kg栽培底肥,缓慢浇透水;(4)花椒品种的选择:选择生长期与白芨基本同期或长于白芨生长期的花椒品种,该花椒品种生长期高度在1.0‑2.5m,遮阴率在60‑70%;(5)花椒的种植:选用一年生花椒苗,采用成行种植;其中,花椒的整体种植量以传统大田栽培种植量的65‑80%为标准;花椒的种植株距、行距则分别保持比传统大田栽培株距、行距宽40‑50%这一标准,以保障白芨生长对阳光的要求;此外,越冬期间,对花椒树体喷洒1%‑1.25%防冻剂溶液,以有效防止树枝冻害;(6)白芨的种植:选择含3片叶以上,且叶长在1.5‑3.0cm的健壮白芨组培苗进行清洗,洗净后于遮荫处风干3‑5h,再进行移栽;在畦面上栽植,白芨组培苗的种植行距24‑26cm,行上的窝距18‑20cm,每窝种1棵苗;(7)除草与施肥:除草:4‑5月份、9‑10月份分别除草一次;施肥:每次除草后,施入100‑200kg 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此外,一年间,保持每间隔30‑60天,每亩施入1:(8‑10)人畜粪水900‑1100kg;(8)病虫害防治:根据白芨或花椒的病虫害类型选用相应的生物农药;(9)白芨收获:采挖4年的白芨;10月倒苗后,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其余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收获白芨;(10)花椒收获:花椒的果期在8‑10月;当花椒果实成熟后未开裂或少量开裂前采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芨与花椒套作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土壤的选择:选择质地疏松、pH为6.5-7.5的砂质土壤地;(2)整地:冬季深翻45-50cm,表面整细耙平为畦,间距0.8-1.0m开沟;(3)施用栽培底肥:将食草动物粪便与饼肥按照体积比(4.5-5):1混合,经高温堆肥后,构成有机堆肥;接着将有机堆肥与含微生物肥料的土壤按照体积比(1.5-2):10混合,配制成栽培底肥;最后,于每亩地施入900-1100kg栽培底肥,缓慢浇透水;(4)花椒品种的选择:选择生长期与白芨基本同期或长于白芨生长期的花椒品种,该花椒品种生长期高度在1.0-2.5m,遮阴率在60-70%;(5)花椒的种植:选用一年生花椒苗,采用成行种植;其中,花椒的整体种植量以传统大田栽培种植量的65-80%为标准;花椒的种植株距、行距则分别保持比传统大田栽培株距、行距宽40-50%这一标准,以保障白芨生长对阳光的要求;此外,越冬期间,对花椒树体喷洒1%-1.25%防冻剂溶液,以有效防止树枝冻害;(6)白芨的种植:选择含3片叶以上,且叶长在1.5-3.0cm的健壮白芨组培苗进行清洗,洗净后于遮荫处风干3-5h,再进行移栽;在畦面上栽植,白芨组培苗的种植行距24-26cm,行上的窝距18-20cm,每窝种1棵苗;(7)除草与施肥:除草:4-5月份、9-10月份分别除草一次;施肥:每次除草后,施入100-200kgEM种植用菌根生物肥料;此外,一年间,保持每间隔30-60天,每亩施入1:(8-10)人畜粪水900-1100kg;(8)病虫害防治:根据白芨或花椒的病虫害类型选用相应的生物农药;(9)白芨收获:采挖4年的白芨;10月倒苗后,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切下有芽苞的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辉韩邦兴陈存武姜雪萍朱富成宋向文臧永军陈艳君
申请(专利权)人:皖西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