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组件及加热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745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1 0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热组件和一种加热器具。其中,加热组件用于加热器具,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部;第二加热部,围设在第一加热部的外部;和多个限位筋,围绕第一加热部周向间隔分布,并夹设在第一加热部与第二加热部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二加热部内侧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限位筋对第一加热部进行限位,一方面提高了第一加热部的安装稳固性,避免加热组件晃动而导致第一加热部移位,甚至与第二加热部发生磕碰;另一方面有利于对第一加热部与第二加热部之间的间隙进行散热,避免两者之间局部间隙过小,无法有效散热,而导致该处急剧升温甚至使周围部件出现热融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组件及加热器具
本技术涉及厨房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组件及一种加热器具。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提高加热器具的多功能性,通常将两种不同类别的炉具进行组合使用。但在将两种不同的炉具组合安装时,尤其是将其中一种炉具安装在其中另一种炉具的包围中时,两种炉具之间间隙小,不仅不利于散热,而且在安装过程中极易出现偏位,且加热器具出现晃动时,两种炉具也极易出现相对移动,进而不仅影响加热器具的加热均匀性,也会导致两种炉具之间间隙较小处无法有效散热,从而引发局部急剧升温甚至出现热融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加热组件。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加热器具。有鉴于此,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加热组件,用于加热器具,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部;第二加热部,围设在第一加热部的外部;和多个限位筋,围绕第一加热部周向间隔分布,并夹设在第一加热部与第二加热部之间。本技术通过第二加热部内侧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限位筋对第一加热部进行限位,一方面提高了第一加热部的安装稳固性,避免加热组件晃动而导致第一加热部移位,甚至与第二加热部发生磕碰;另一方面有利于对第一加热部与第二加热部之间的间隙进行散热,避免两者之间局部间隙过小,无法有效散热,而导致该处急剧升温甚至使周围部件出现热融等。具体地,通过在第一加热部与第二加热部之间夹设多个限位筋,使得第一加热部与第二加热部之间的间距大小能够通过限位筋的厚度进行调控,并使两者之间形成风道,方便对第一加热部与第二加热部之间的间隙进行散热。进一步地,当多个限位筋的厚度相同时,多个限位筋的设置有利于保证第一加热部的外周面与第二加热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距各处相同,使得第一加热部与第二加热部之间具有较为均匀的风道,进而使得第一加热部与第二加热部之间的热量能够经两者之间较为均匀的风道散发出来,从而确保两者之间各处温度相当,有效避免第一加热部与第二加热部之间因各处间隙不均,而导致间隙较小处急剧升温致使周围部件热融等现象的出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默认限位筋为统一标准的限位筋,进而多个限位筋在形状和结构上是相同的,具有一样的厚度,以确保第一加热部与第二加热部之间各处间距相同,当然,多个限位筋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有不同的结构尺寸,只要保证第一加热部与第二加热部之间间距各处相同均可,或者第一加热部与第二加热部之间各处的间距具有较小的差距而不会影响各处散热效果,不会出现急剧升温所设计的不同结构尺寸的限位筋,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另外,通过多个限位筋对第一加热部进行径向限位,使得第一加热部受周向分布的多个限位筋的作用向第二加热部所包围的空间的中心区域移动,促进第一加热部位于第二加热部所包围的空间的中心区域,进而有利于保证待加热物质各处均匀加热,有效避免第一加热部与第二加热部因安装偏位或安装后晃动移位等而导致对待加热物质各处受热不均,避免待加热物质在第一加热部与第二加热部间距较小的地方受热量多大,而在第一加热部与第二加热部间距较大的地方受热量较小,导致加热效果变差。优选地,限位筋的个数为至少三个。另外,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加热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限位筋设置在第一加热部的外周面或设置在第二加热部的内周面,并相对应的与第二加热部或第一加热部相贴合。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限位筋既可以设置在第一加热部的外周面,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加热部的内周面,并相对应的分别与第二加热部相贴合,或与第一加热部相贴合,使得多个限位筋紧密的夹设在第一加热部与第二加热部之间,有利于为第一加热部提供向第二加热部所包围的空间的中心区域移动的力,进而确保第一加热部的中心线与第二加热部的中心线相重叠,确保加热组件整体加热均匀,保证待加热物质受热效果好。优选地,多个限位件与第一加热部的外周面所在部件为一体化结构,或多个限位件与第二加热部的内周面所在部件为一体化结构。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限位筋沿第一加热部的中心线周向均匀分布。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限位筋围绕第一加热部周向均匀分布,除使第一加热部的外周面与第二加热部的内周面之间间距各处相同以外,也使得相邻两个限位筋之间的间距各处相同,进而使得第一加热部与第二加热部之间各处风道大小更加均匀,有利于保证第一加热部与第二加热部之间各处均匀散热,从而有效避免两者之间间隙小的地方因散热效果差而导致该处急剧升温,甚至使周围部件出现热融现象等。另外,多个限位筋周向均匀分布,也使得第一加热部的安装更加稳固,多个限位筋更加集中的驱动第一加热部向第二加热部所围的空间的中心区域移动,有效避免第一加热部与第二加热部发生相对移动,确保待加热物质各处受热均匀。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限位筋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加热部的中心线方向同向。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限位筋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加热部的中心线方向同向,具体地,当第一加热部水平放置时,其中心线方向竖直延伸,进而多个限位筋竖直延伸,使得加热器具内部的风能够更容易地进入相邻两个限位筋之间的间隙中,进入各个风道内,带走第一加热部与第二加热部之间的热量,有效避免两者之间的热量囤积而急剧升温,导致周围部件出现热融。当然,多个限位筋的延伸方向也可不与第一加热部的中心线方向同向,当第一加热部水平放置时,多个限位筋也可以倾斜设置,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形状的设置。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加热部包括第一加热件和包裹第一加热件的第一支架;第二加热部包括第二加热件和包裹第二加热件的第二支架;多个限位筋夹设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多个限位筋的具体位置,第一加热部包括第一加热件和第一支架,第二加热部包括第二加热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包裹第一加热件的底壁和侧壁,第二支架包裹第二加热件的底壁和侧壁,进而多个限位筋夹设在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夹设在第一支架的侧壁与第二支架的侧壁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加热件可包括第一加热元件和盛放第一加热元件的第一隔热件,或第一加热件仅包括第一加热元件,由第一支架代替第一隔热件;第二加热件可包括第二加热元件和盛放第二加热元件的第二隔热件,或第二加热件仅包括第二加热元件,由第二支架代替第二隔热件。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支架包括位于其中心区域的凹槽,第一支架设置在凹槽内;或第二支架的内周面具有凸台,第一支架设置在凸台上。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支架的中心区域具有凹槽,第一支架设置在凹槽的底壁上,此时,优选地,该凹槽的槽底具有通孔,进而风能够经该通孔进入第一加热部与第二加热部之间的间隙;或第二支架围成中空区域,第二支架的内周面具有承接第一支架的凸台。凹槽的设置或凸台的设置,使得第一加热部的安装更加稳固,有效避免第一加热部从第二加热部所围成的空间内脱落。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组件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受压设置在第一支架的底壁与凹槽的槽底之间,或弹性件受压设置在第一支架的底壁与凸台之间,或弹性件受压设置在第一支架的底壁与加热器具的底壁之间。在该技术方案中,加热组件还具有弹性件,弹性件既可以受压设置在第一支架的底壁与凹槽的槽底之间,也可以受压设置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组件,用于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部;第二加热部,围设在所述第一加热部的外部;和多个限位筋,围绕所述第一加热部周向间隔分布,并夹设在所述第一加热部与所述第二加热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组件,用于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加热部;第二加热部,围设在所述第一加热部的外部;和多个限位筋,围绕所述第一加热部周向间隔分布,并夹设在所述第一加热部与所述第二加热部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限位筋设置在所述第一加热部的外周面或设置在所述第二加热部的内周面,并相对应的与所述第二加热部或所述第一加热部相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限位筋沿所述第一加热部的中心线周向均匀分布;和/或多个所述限位筋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加热部的中心线方向同向。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部包括第一加热件和包裹所述第一加热件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二加热部包括第二加热件和包裹所述第二加热件的第二支架;所述多个限位筋夹设在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包括位于其中心区域的凹槽,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或所述第二支架的内周面具有凸台,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凸台上。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乾坤邢凤雷蒙剑友邹伟罗绍生江太阳常宇杨毅苏畅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