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膜式壁锅炉水冷壁循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110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0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膜式壁锅炉水冷壁循环结构,包括锅炉炉膛,锅炉炉膛后方设有对流竖井,锅炉炉膛外壁设置有第一角管,第一角管通过焊接连通有锅筒,第一角管设有上通管,炉膛设有前膜式水冷壁上集箱和后膜式水冷壁上集箱,前膜式水冷壁上集箱连通有第一连通管,后膜式水冷壁上集箱连通有第二连通管,炉膛底设有侧膜式水冷壁下集箱,锅筒设有侧膜式水冷壁上集箱,炉膛底设有落灰斗,前膜式水冷壁上集箱与前膜式水冷壁下集箱连通有前膜式水冷壁,后膜式水冷壁上集箱与后膜式水冷壁下集箱连通有后膜式水冷壁,侧膜式水冷壁上集箱与侧膜式水冷壁下集箱连通有侧膜式水冷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倒锥形的全膜式壁结构使工质流动直上直下,煤粉燃烧利用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膜式壁锅炉水冷壁循环结构
本技术涉及热能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全膜式壁锅炉水冷壁循环结构。
技术介绍
现阶段我国燃煤工业用锅炉通常采用的结构是链条炉,随着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锅炉的改造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链条炉的炉排能耗相对比较大,能源利用率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与可能性,从提高燃煤工业锅炉燃烧率的角度出发,在原有工业锅炉炉膛结构上进行改造具有重大意义,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效能,使得煤粉充分燃烧,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进一步降低煤渣和固体颗粒物的排放,能够有效减小工业锅炉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根据实际生产需求精简工业锅炉水循环通路管道,保证工业锅炉运行的安全,受热面均匀从而避免停滞或倒流等引起的爆管等情况的发生亦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煤粉燃烧效率高的全膜式壁锅炉水冷壁循环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膜式壁锅炉水冷壁循环结构,包括锅炉炉膛,所述锅炉炉膛的后方设置有对流竖井,所述锅炉炉膛外壁设置有第一角管,所述第一角管上部通过焊接连通有锅筒,所述对流竖井外壁设置有第二角管,所述第二角管与所述第一角管通过设置有上通管连通,所述锅炉炉膛上方设置有前膜式水冷壁上集箱和后膜式水冷壁上集箱,所述前膜式水冷壁上集箱连通有第一连通管,所述后膜式水冷壁上集箱连通有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连通有第三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连通有第四连通管,所述锅炉炉膛底部设置有侧膜式水冷壁下集箱,所述第三连通管和第四连通管向下延伸均与所述侧膜式水冷壁下集箱连通,所述锅筒还连通有侧膜式水冷壁上集箱,所述锅炉炉膛底部设置有前膜式水冷壁下集箱和后膜式水冷壁下集箱,所述锅炉炉膛底部设置有落灰斗,所述前膜式水冷壁上集箱与所述前膜式水冷壁下集箱之间连通有前膜式水冷壁,所述后膜式水冷壁上集箱与所述后膜式水冷壁下集箱之间连通有后膜式水冷壁,所述侧膜式水冷壁上集箱与所述侧膜式水冷壁下集箱之间连通有侧膜式水冷壁。优选地,所述前膜式水冷壁、后膜式水冷壁和侧膜式水冷壁为倒锥形的全膜式水冷壁结构。优选地,所述对流竖井设置有多级过热机构,所述过热机构由上自下依次为高温过热器、面式减温器和低温过热器,所述高温过热器、面式减温器和低温过热器的管束均为环向翅片管。优选地,所述多级过热机构连通有对流竖井膜式水冷壁,所述对流竖井膜式水冷壁向下延伸连通有对流竖井膜式水冷壁下集箱,所述锅筒设置有弯折管,通过所述弯折管将所述锅筒与对流竖井膜式水冷壁下集箱连通。优选地,所述对流竖井膜式水冷壁依次与所述高温过热器、面式减温器和低温过热器连通,所述低温过热器端部连通有排烟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一种全膜式壁锅炉水冷壁循环结构,具备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1)通过将前膜式水冷壁、后膜式水冷壁和侧膜式水冷壁设置为倒锥形结构,该全膜式壁的水冷壁循环结构的直上直下的特点使得工质换热过程更加顺利和稳定,能够使得燃料燃烧更加充分,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提高煤粉燃料的利用率。(2)通过设置在锅炉底部的落灰斗能够将燃尽的煤粉和煤渣落入,替代了原有链条炉的底部需要设置结构复杂的炉排,简化了锅炉的结构使得工质在锅炉炉膛内的流动是直上直下的,此外落灰斗的设置能够将集箱的位置下延,炉膛的受热面积加大,有效防止煤的洒落的同时提高了锅炉的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的效能。(3)通过对流竖井设置的多级过热机构,多级过热机构包括高温过热器、面式减温器和低温过热器,该过热机构的管束均为环向翅片管能够提高锅炉的热效率,保证了锅炉良好的稳定性,同时也降低了烟气凝结容易引发堵塞从而造成爆管等危险情况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全膜式壁锅炉水冷壁循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锅炉炉膛;2-上通管;3-多级过热机构;4-对流竖井;5-第一角管;6-锅筒;7-第二角管;8-前膜式水冷壁下集箱;9-弯折管;10-前膜式水冷壁上集箱;11-后膜式水冷壁上集箱;12-第一连通管;13-第二连通管;14-第三连通管;15-第四连通管;16-侧膜式水冷壁上集箱;17-后膜式水冷壁下集箱;18-落灰斗;19-侧膜式水冷壁下集箱;20-前膜式水冷壁;21-后膜式水冷壁;22-侧膜式水冷壁;23-对流竖井膜式水冷壁;24-对流竖井膜式水冷壁下集箱;25-高温过热器;26-面式减温器;27-低温过热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全膜式壁锅炉水冷壁循环结构,包括锅炉炉膛1,所述锅炉炉膛1的后方设置有对流竖井4,所述锅炉炉膛1外壁设置有第一角管5,所述第一角管5上部通过焊接连通有锅筒6,所述对流竖井4外壁设置有第二角管7,所述第二角管7与所述第一角管5通过设置有上通管2连通,所述锅炉炉膛1上方设置有前膜式水冷壁上集箱10和后膜式水冷壁上集箱11,所述前膜式水冷壁上集箱10与连通有第一连通管12,所述后膜式水冷壁上集箱11连通有第二连通管13,所述第一连通管12连通有第三连通管14,所述第二连通管13连通有第四连通管15,所述锅炉炉膛1底部设置有侧膜式水冷壁下集箱19,所述第三连通管14和第四连通管15向下延伸均与所述侧膜式水冷壁下集箱19连通,所述锅筒6还连通有侧膜式水冷壁上集箱16,所述锅炉炉膛1底部设置有前膜式水冷壁下集箱8和后膜式水冷壁下集箱17,所述锅炉炉膛1底部设置有落灰斗18,所述前膜式水冷壁上集箱10与所述前膜式水冷壁下集箱8之间连通有前膜式水冷壁20,所述后膜式水冷壁上集箱11与所述后膜式水冷壁下集箱17之间连通有后膜式水冷壁21,所述侧膜式水冷壁上集箱16与所述侧膜式水冷壁下集箱19之间连通有侧膜式水冷壁22。锅筒6内设有隔板,将锅筒内部分为前后二部分,锅筒6给水由锅筒6后部引入,经给水分配管均匀地将水送至位于锅筒6两侧的大口径集中下降管,锅水经各受热面加热后,汽水混合物进入各受热面的上集箱,水汽得到初步分离,蒸汽经蒸汽引出管引入位于锅筒上部汽空间的集汽管,锅水则被引入位于锅炉两侧的侧壁上集箱,一部分锅水回流到锅筒,参与下一轮循环,二部分则流入位于锅炉后部的两根下降管,并被分配到各受热面的下集箱。分离出来的蒸汽经集汽管由锅筒后部引入锅筒,在锅筒内向两侧运动,在锅筒两端折流进入锅筒前半部,经位于锅筒上部的波形板汽水分离箱进一步分离后,蒸汽由位于锅筒中间的蒸汽管引出。三部分靠下降管给燃烧炉膛系统供水。锅筒装有两只高读水位表,还配有两组备用水位管座,用户可用于装设水位自动控制仪表与电接点水位计共同监测水位。为提高蒸汽的品质,降低炉水的含盐浓度,锅筒上装有连续排污管和炉内水处理用的加药管,连续排污率为2%。锅炉炉膛1的受热面积加大,使得工质在锅炉炉膛1内的流动是直上直下的,锅炉的稳定性好不易产生爆管,从而使得改造后的锅炉的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的效能均有显著提高,锅炉底部设置的落灰斗18能够将燃尽的煤粉和煤渣落入,替代了原有链条炉的底部需要设置结构复杂的炉排,简化了锅炉的结构,此外,落灰斗18的设置能够将集箱的位置下延,有效防止煤的洒落的同时提高了换热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前膜式水冷壁20、后膜式水冷壁2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膜式壁锅炉水冷壁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炉膛(1),所述锅炉炉膛(1)的后方设置有对流竖井(4),所述锅炉炉膛(1)外壁设置有第一角管(5),所述第一角管(5)上部通过焊接连通有锅筒(6),所述对流竖井(4)外壁设置有第二角管(7),所述第二角管(7)与所述第一角管(5)通过设置有上通管(2)连通,所述锅炉炉膛(1)上方设置有前膜式水冷壁上集箱(10)和后膜式水冷壁上集箱(11),所述前膜式水冷壁上集箱(10)连通有第一连通管(12),所述后膜式水冷壁上集箱(11)连通有第二连通管(13),所述第一连通管(12)连通有第三连通管(14),所述第二连通管(13)连通有第四连通管(15),所述锅炉炉膛(1)底部设置有侧膜式水冷壁下集箱(19),所述第三连通管(14)和第四连通管(15)向下延伸均与所述侧膜式水冷壁下集箱(19)连通,所述锅筒(6)还连通有侧膜式水冷壁上集箱(16),所述锅炉炉膛(1)底部设置有前膜式水冷壁下集箱(8),和后膜式水冷壁下集箱(17),所述锅炉炉膛(1)底部设置有落灰斗(18),所述前膜式水冷壁上集箱(10)与所述前膜式水冷壁下集箱(8)之间连通有前膜式水冷壁(20),所述后膜式水冷壁上集箱(11)与所述后膜式水冷壁下集箱(17)之间连通有后膜式水冷壁(21),所述侧膜式水冷壁上集箱(16)与所述侧膜式水冷壁下集箱(19)之间连通有侧膜式水冷壁(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膜式壁锅炉水冷壁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炉炉膛(1),所述锅炉炉膛(1)的后方设置有对流竖井(4),所述锅炉炉膛(1)外壁设置有第一角管(5),所述第一角管(5)上部通过焊接连通有锅筒(6),所述对流竖井(4)外壁设置有第二角管(7),所述第二角管(7)与所述第一角管(5)通过设置有上通管(2)连通,所述锅炉炉膛(1)上方设置有前膜式水冷壁上集箱(10)和后膜式水冷壁上集箱(11),所述前膜式水冷壁上集箱(10)连通有第一连通管(12),所述后膜式水冷壁上集箱(11)连通有第二连通管(13),所述第一连通管(12)连通有第三连通管(14),所述第二连通管(13)连通有第四连通管(15),所述锅炉炉膛(1)底部设置有侧膜式水冷壁下集箱(19),所述第三连通管(14)和第四连通管(15)向下延伸均与所述侧膜式水冷壁下集箱(19)连通,所述锅筒(6)还连通有侧膜式水冷壁上集箱(16),所述锅炉炉膛(1)底部设置有前膜式水冷壁下集箱(8),和后膜式水冷壁下集箱(17),所述锅炉炉膛(1)底部设置有落灰斗(18),所述前膜式水冷壁上集箱(10)与所述前膜式水冷壁下集箱(8)之间连通有前膜式水冷壁(20),所述后膜式水冷壁上集箱(11)与所述后膜式水冷壁下集箱(17)之间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兴胜蓝天洁净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