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浩敏专利>正文

一种婴儿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7516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0 16: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推车,包括推车车架,设于推车车架的底前部的前轮组件,设于推车车架的底后部的后轮组件,推车车架包括转动连接的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下端部与前轮支架的上端部转动连接的推杆、下端部与后轮支架的下端部转动连接并且上端部与推杆转动连接的背撑杆、设于前轮支架与后轮支架的连接点下方的坐架。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婴儿推车乘坐部位具有自锁功能,在婴儿推车行走过程中保证婴儿的乘坐空间不受挤压;同时具有折叠功能,并且只有在不使用的时候手动从推车前端抬起乘坐部位才能解除自锁,实现折叠,使用安全;并具有刹车装置,通过与后轮的接触或脱离轻松实现婴儿推车的停止与行走。

A baby car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aby trolley, which comprises a trolley frame, a front wheel assembly at the bottom and front of the trolley frame, a rear wheel assembly at the bottom and rear of the trolley frame, and a trolley frame including a front wheel bracket and a rear wheel bracket rotationally connected, a push rod rotationally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end of the lower end and the front wheel bracket, and a push rod rotationally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end and the rear wheel bracket. The lower end of the bracket is rotatably connected and the upper end is rotatably connected with the push rod, and the seat frame is arranged below the connection point of the front wheel bracket and the rear wheel bracket. The invention makes the riding part of the baby cart have the function of self-locking, ensures the baby's riding space is not squeezed during the walking of the baby cart, and has the folding function, and can only lift the riding part from the front end of the cart manually when not in use to release the self-locking, realize folding and use safety; and has the braking device. Through the contact or separation of the rear wheel, the stopping and walking of the baby cart can be realized easi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儿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坐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婴儿推车。
技术介绍
还没有适应长时间独立行走的婴幼儿在外出时,家长或监护人都会随身带着婴儿推车,将婴儿放入其中,婴儿推车在前,家长或监护人在后推车行走,由于婴儿推车视线的阻挡,或者主观上的分神或者不小心,在道路前方有突起障碍物的时候,婴儿推车前进受阻碍时,现有技术中的婴儿推车容易产生前后轮之间距离缩短,婴儿原本合适的乘坐空间缩小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婴儿身体受到挤压,发生不应该有的物理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婴儿推车,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使婴儿推车乘坐部位具有自锁功能,在婴儿推车行走过程中保证婴儿的乘坐空间不受挤压;同时具有折叠功能,并且只有在不使用的时候手动从推车前端抬起乘坐部位才能解除自锁,实现折叠,使用安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婴儿推车,包括推车车架,设于所述推车车架的底前部的前轮组件,设于所述推车车架的底后部的后轮组件,所述推车车架包括转动连接的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下端部与所述前轮支架的上端部转动连接的推杆、下端部与所述后轮支架的下端部转动连接并且上端部与所述推杆转动连接的背撑杆、设于所述前轮支架与所述后轮支架的连接点下方的坐架。前轮支架与后轮支架的连接点,前轮支架与推杆的连接点,背撑杆与前轮支架和后轮支架的两个连接点,以上四个连接点形成了一四杆机构,在进行折叠时,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相互靠近,推杆以其与前轮支架的连接点为轴向下转动,实现婴儿推车的折叠功能。作为优选,所述坐架包括后端与所述后轮支架转动连接的坐杆,前端转动连接所述前轮支架、后端转动连接所述坐杆中部的边撑杆。作为优选,前轮支架上设有用于承托平放状态时的坐杆的前端的承接杆。作为优选,所述边撑杆前端与前轮支架的连接点位于所述承接杆与所述前轮支架的连接点的上方。边撑杆与前轮支架的连接点、边撑杆与坐杆的连接点、坐杆与后轮支架的连接点、前轮支架与后轮支架的连接点形成另一四杆机构,当坐架平放,抵接在承接杆上时,边撑杆与前轮支架的连接端位于坐杆的上方,边撑杆的杆身与边撑杆和坐杆的连接点之后的坐杆部分在坐杆下方的空间内形成大于180°的夹角,使得当婴儿推车无论向前行走,前轮或者前轮支架受到行走冲击、或者倒退行走,后轮或者后轮支架受到冲击时,边撑杆都对坐杆形成向下的作用力;坐杆始终抵接在承接杆上,防止坐架上翘,使乘坐空间减小而挤压到推车上的婴儿。并且在推车使用过程中,具有自重的婴儿本身会将坐架压在承接杆上,防止坐杆上翻,即防止自锁失效,充分保证婴儿乘坐时的安全。只有在推车不使用的时候,手动扳起坐架前端,使边撑杆的杆身与边撑杆和坐杆的连接点之后的坐杆部分在坐杆下方的空间内形成的夹角小于180°之后,才能将推车折叠。上述两个丝杆机构共用后轮支架,在折叠过程中,坐杆向上翻折、带动前轮支架向后轮支架靠拢的同时,推杆向下弯折,推杆和背杆也随着坐杆的上翻向后轮支架靠拢,两个四杆结构产生联动,其他杆件和支架同时以后轮支架为基准靠拢,使折叠过程简单快捷,操作方便,折叠后占用空间小。作为优选,所述坐杆后端与所述后轮支架的连接点位于所述前轮支架与所述后轮支架的连接点和所述背撑杆下端部与所述后轮支架的连接点之间。使得推车结构紧凑,布局合理。作为优选,所述前轮支架与所述推杆的连接点到所述后轮支架与所述前轮支架的连接点的距离和所述前轮支架与后轮支架的连接点到所述背撑杆与所述后轮支架的连接点的距离之和等于所述前轮支架与所述推杆的连接点到所述背撑杆与所述推杆的连接点的距离和所述背撑杆与所述推杆的连接点到所述背撑杆与所述后轮支架的连接点的距离之和。保证了推杆、背撑杆、后轮支架和前轮支架完全贴平收拢。作为优选,所述边撑杆与所述前轮支架的连接点到所述边撑杆与所述坐杆的连接点的距离和所述边撑杆与所述坐杆的连接点到所述坐杆与所述后轮支架的连接点的距离之比等于所述边撑杆与所述前轮支架的连接点到所述前轮支架与所述后轮支架的连接点的距离和所述前轮支架与所述后轮支架的连接点到所述坐杆与所述后轮支架的连接点的距离之比。保证了坐架的顺畅收拢和打开。作为优选,所述坐杆沿推车宽度方向设置为镜像的一对,所述坐杆之间设置有第一横向连接杆;所述背撑杆沿推车宽度方向设置为镜像的一对,所述背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二横向连接杆。使推车的坐架和靠背具有可靠的支撑力,适应不同体重的婴儿乘坐。作为优选,所述推杆顶端固接有手扶杆。方便监护人对婴儿推车的施力,并且在扳起坐架前端后,为收起推车提供适合的着力点。作为优选,所述后轮组件包括后轮,所述后轮支架下端设有用于锁定所述后轮的刹车装置;所述刹车装置包括基板,连接于所述基板一端并且面向所述后轮的刹车板,连接于所述基板另一端并且背向所述后轮的操作板,将所述基板转动连接至所述后轮支架上的连接组件。前轮组件包括前轮,前轮为万向轮,所述后轮为定向轮,前轮一般设为一个或者两个,而后轮一般设为两个,前万向轮后定向轮的排布可以使得婴儿推车移动灵活,转动半径小。刹车装置整体为一转动连接在后轮支架下侧的转动件,通过连接组件将基板转动连接至后轮支架上,连接组件可以是螺钉加弹簧垫圈,使得基板与后轮支架连接紧固并且在转动至任一位置时都可停靠稳定;刹车板为一成竖向设置的用于插入至后轮轮毂内的薄板,后轮应选用类似辐条轮的款式,使得刹车板能顺利插入至两辐条之间,从而实现阻止后轮转动的功能;操作板为一成水平向设置的薄板,至少具有一个成人拇指的宽度,使得刹车板与后轮的接触或者脱离都方便轻松。作为优选,所述两背撑杆之间还设置有将婴儿上身固定在靠背上的安全带。为婴儿提供更加全面的保护,防止婴儿翻出推车之外。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种婴儿推车,在乘坐部位形成自锁结构,在婴儿乘坐推车的过程中保证乘坐空间不受外部冲击力的影响,并且该自锁结构只有在无人乘坐时手动上扳坐架前端才能解除,自锁能力强,结构简单而可靠,折叠方便。并具有刹车装置,安装在后轮支架上,结构简单可靠,操作简单,通过与后轮的接触或脱离轻松实现婴儿推车的停止与行走。附图说明图1为本婴儿推车乘坐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婴儿推车收拢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刹车装置与后轮接触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刹车装置与后轮脱离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优选的方案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婴儿推车,包括推车车架1,设于推车车架的底前部的前轮组件2,设于推车车架的底后部的后轮组件3,推车车架包括转动连接的前轮支架4和后轮支架5、下端部与前轮支架的上端部转动连接的推杆6、下端部与后轮支架的下端部转动连接并且上端部与推杆转动连接的背撑杆7、设于前轮支架与后轮支架的连接点下方的坐架8。坐架包括后端与后轮支架转动连接的坐杆81,前端转动连接前轮支架、后端转动连接坐杆中部的边撑杆82。前轮支架上设有用于承托平放状态时的坐杆的前端的承接杆41。边撑杆前端与前轮支架的连接点位于承接杆与前轮支架的连接点的上方。坐杆后端与后轮支架的连接点位于前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儿推车,包括推车车架(1),设于所述推车车架的底前部的前轮组件(2),设于所述推车车架的底后部的后轮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车架包括转动连接的前轮支架(4)和后轮支架(5)、下端部与所述前轮支架的上端部转动连接的推杆(6)、下端部与所述后轮支架的下端部转动连接并且上端部与所述推杆转动连接的背撑杆(7)、设于所述前轮支架与所述后轮支架的连接点下方的坐架(8)。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27 CN 20182041844171.一种婴儿推车,包括推车车架(1),设于所述推车车架的底前部的前轮组件(2),设于所述推车车架的底后部的后轮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车车架包括转动连接的前轮支架(4)和后轮支架(5)、下端部与所述前轮支架的上端部转动连接的推杆(6)、下端部与所述后轮支架的下端部转动连接并且上端部与所述推杆转动连接的背撑杆(7)、设于所述前轮支架与所述后轮支架的连接点下方的坐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架包括后端与所述后轮支架转动连接的坐杆(81),前端转动连接所述前轮支架、后端转动连接所述坐杆中部的边撑杆(8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前轮支架上设有用于承托平放状态时的坐杆的前端的承接杆(4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撑杆前端与前轮支架的连接点位于所述承接杆与所述前轮支架的连接点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坐杆后端与所述后轮支架的连接点位于所述前轮支架与所述后轮支架的连接点和所述背撑杆下端部与所述后轮支架的连接点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支架与所述推杆的连接点到所述后轮支架与所述前轮支架的连接点的距离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敏
申请(专利权)人:张浩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