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设备的隔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7465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冲击设备如锻锤、压力机等需要隔振时,大多在基础下面安装隔振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则将具有较大阻尼的隔振器直接装在机器下,沿振动方向设有导向装置,并使整个系统自振频率较低,设备使用稳定,能有效的发挥机器效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使冲击设备的隔振基础体积减小,便利工艺布置,缩短车间之间距离,改善劳动条件,节约建厂用地与资金,避免对邻近建筑与仪表的振动损害。并能将现有锤基改为隔振基础。(*该技术在199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降低冲击设备基础,特别是锻锤、压力机基础振动的隔振装置。所属
为国际专利分类基础,防止基土中震动或移动的传递(EO2D 31/08)。冲击设备在使用时会产生强烈振动,为解决这个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在冲击设备的基础下面装减振器,如日本国特许厅特许公报出愿公告昭53-7727提出将锻锤连同基础一起放在开口容器上,开口容器倒扣在水箱内,利用水的浮力与空气弹性起到隔振作用。但这种隔振装置的缺点是使隔振基础占地面积大,施工费事,施工周期长,且要经常充气、充水维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接安放在冲击设备下,并带有导向的隔振装置。具体是这样实现的直接放在冲击设备底座或承受冲击力部件下面的隔振器由弹簧及粘滞性阻尼器(用油或高分子材料组成)或具有大阻尼的弹簧构成,所选择的阻尼应满足既能使每次冲击后产生的振动很快消失,又不使整个隔振器的刚度增加过多,以使整个隔振系统具有较低的自振频率。如冲击时有可能发生设备底座(或承受冲力的部件)跳离置在底座(或部件)下的隔振器时,则除了在冲击设备底座(或部件)下置隔振器外,还应在冲击设备底座(或部件)之顶面也放置。为保证冲击设备只能沿隔振方向作轴向运动而不产生转动与摇摆,故直接在冲击设备与基础之间置有导向装置。当冲击时,由於振动而影响冲击设备与其管道进、出口(进、排气;进、排水;进、排油;)的固定联结及冲击设备的操纵系统时,应将联结处的管道改为软管,并在设备与操纵系统之间改用柔性联结。在图1、2中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构成原理。图1带有隔振装置的自由锻锤基础剖面。(实施例1)。图2带有隔振装置的模锻锤基础剖面。(实施例2)。在图1中,自由锻砧座〔2〕与混凝土基础〔1〕以及砧座〔2〕与横梁〔7〕之间,(横梁〔7〕与基础〔1〕固定),设有隔振器〔4〕,锻锤砧座〔2〕的侧面与混凝土基础〔1〕的侧壁之间装有导向装置〔3〕,使砧座受偏心冲击时只能上、下移动而不产生转动与摇摆。在图2中,模锻锤砧座〔2〕与混凝土基础〔1〕侧壁之间装有导向装置〔3〕,模锻锤的进、出气口采用软管〔5〕与进、出气管〔8〕连接,操纵杆〔9〕下端改用软接头〔6〕与操纵器柔性联结。使操纵者在操作时不受锻锤振动的影响。使用本技术的隔振装置后,不再需要为上述机器建造一个巨大的基础,由于基础面积小,可节约资金和时间,同时也有利于车间的工艺布置,缩短车间之间的距离,节约建厂面积,对邻近的建筑和设备因振动而引起的损害可以避免。并可改善劳动条件。当在软弱地基上建造大型冲击设备基础时,可避免打桩,而且还可以利用现有锤基改为隔振基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击设备的隔振装置,由隔振器与导向装置二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隔振器〔4〕是用弹簧及粘滞性阻尼器(用油或高分子材料组成)或具有大阻尼的弹簧构成。隔振器直接安装在冲击设备底座或承受冲力的部件〔2〕的下面或上、下面,使整个隔振系统具有较低的自振频率。所说的导向装置〔3〕直接装在冲击设备侧面与混凝土基础〔1〕的侧壁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设备的隔振装置,由隔振器与导向装置二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隔振器[4]是用弹簧及粘滞性阻尼器(用油或高分子材料组成)或具有大阻尼的弹簧构成。隔振器直接安装在冲击设备底座或承受冲力的部件[2]的下面或上、下面,使整个隔振系统具有较低的自振频率。所说的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竹平
申请(专利权)人: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