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散热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7330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散热片,包括散热片主体、上支撑座、下支撑座、空腔、弹簧、通孔、水管、第一固定杆、第一电机、第一扇叶、第二固定杆、第二电机、第二扇叶、泵体、主齿轮和副齿轮。该新型散热片的结构简单,通过弹簧对电子元件起到了减震的作用,避免了不小心磕碰而造成电子元件的损害,降低经济损失;该新型散热片的散热效果好,满足于各类易发热的电子元件,通过风扇的排风使得热气更加快速的散走,且通过水管内循环流动的水使得散热片更快速的降温,从而加速吸收热量,大大提高了散热效果,避免了电子元件因高温烧坏,降低了经济损失,甚至避免因电子元件因高温烧坏而引起的火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散热片
本技术涉及金属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散热片。
技术介绍
散热片是一种给电器中的易发热电子元件散热的装置,多由铝合金,黄铜或青铜做成板状,片状,多片状等,如电脑中的中央处理器要使用相当大的散热片,电视机中电源管、行管、功放器中的功放管都要使用散热片。一般散热片在使用中要在电子元件与散热片接触面涂上一层导热硅脂,使元器件发出的热量更有效地传导到散热片上,再经散热片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去。目前市场上的散热片材质是铜和铝合金,铜的导热性好,但价格较贵,而纯铝太软,不能直接使用,都是使用的铝合金才能提供足够的硬度,但是,由于电脑等电子器件中易发热的元件需要导热性强的散热片,而市场上的散热片可能因为其散热性较弱导致元件因高温烧坏,造成经济损失,且由于电子元件价格昂贵,将电子元件放在散热板上可能会因为磕碰对电子元件造成损害。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散热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散热片,包括散热片主体,所述散热片主体由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组成,且所述散热片主体的中心处开设有空腔,所述上支撑座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的两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的内部连通至空腔,且所述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缠绕有水管,所述空腔顶部和底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固定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扇叶,所述空腔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且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二扇叶,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第二扇叶且固定连接有主齿轮,所述主齿轮位于泵体内部一侧,且所述主齿轮啮合连接有位于泵体另一侧的副齿轮。优选的,所述散热片主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若干和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且每个所述上支撑座的中心处都固定连接有弹簧。优选的,所述水管分别缠绕在上支撑座之间的凹槽底端和下支撑座之间的凹槽顶端,所述水管贯穿泵体且所述水管内部形成密封结构。优选的,所述通孔呈T形结构,且每个所述通孔都对称分布于每个上支撑座和每个下支撑座。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电机分别位于空腔的两侧。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的数量都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杆互相平行的固定安装至空腔顶部的中心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新型散热片的结构简单,通过弹簧对电子元件起到了减震的作用,避免了不小心磕碰而造成电子元件的损害,降低经济损失。2.该新型散热片的散热效果好,满足于各类易发热的电子元件,通过风扇的排风使得热气更加快速的散走,且通过水管内循环流动的水使得散热片更快速的降温,从而加速吸收热量,大大提高了散热效果,避免了电子元件因高温烧坏,降低了经济损失,甚至避免因电子元件因高温烧坏而引起的火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新型散热片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新型散热片的底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散热片主体,2、上支撑座,3、下支撑座,4、空腔,5、弹簧,6、通孔,7、水管,8、第一固定杆,9、第一电机,10、第一扇叶,11、第二固定杆,12、第二电机,13、第二扇叶,14、泵体,15、主齿轮,16、副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新型散热片,包括散热片主体1,所述散热片主体1由上支撑座2和下支撑座3组成,且所述散热片主体1的中心处开设有空腔4,通过空腔4将热气排出,所述上支撑座2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弹簧5,同故宫弹簧5起到减震作用,所述上支撑座2和下支撑座3的两侧开设有通孔6,所述通孔6贯穿上支撑座2和下支撑座3的内部连通至空腔4,且所述上支撑座2和下支撑座3缠绕有水管7,所述空腔4顶部和底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8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固定杆8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9,所述第一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扇叶10,所述空腔4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1,且所述第二固定杆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2,所述第二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二扇叶13,通多第一扇叶10和第二扇叶13的转动使得热气排出,且所述第二电机12的输出端贯穿第二扇叶13且固定连接有主齿轮15,所述主齿轮15位于泵体14内部一侧,且所述主齿轮15啮合连接有位于泵体14另一侧的副齿轮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散热片主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若干和上支撑座2和下支撑座3,且每个所述上支撑座2的中心处都固定连接有弹簧5,有利于起到减震作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水管7分别缠绕在上支撑座2之间的凹槽底端和下支撑座3之间的凹槽顶端,所述水管7贯穿泵体14且所述水管7内部形成密封结构,有利于液体的循环流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通孔6呈T形结构,且每个所述通孔6都对称分布于每个上支撑座2和每个下支撑座3,有利于热气的排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电机9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电机9分别位于空腔4的两侧,便于加速排出热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杆8和第二固定杆11的数量都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杆11互相平行的固定安装至空腔4顶部的中心处,便于固定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12。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内的电器元件外接电源,第一电机9和第二电机12同时带动第一扇叶10和第二扇叶13转动,使得散热片主体1内部的空腔4内的气压减小,进而使得上支撑座2顶部的热气通过通孔6进入到空腔4内部,进而从空腔4两侧和底部排出,第二电机12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电机12输出端的主齿轮15转动,使得副齿轮16转动,进而将泵体14内部的液体推动使得液体发生流动,使得连通泵体14的水管7内的水循环流动,进而将上支撑座2处的热量吸收,由于第二扇叶13的转动,使得下支撑座2之间的凹槽处风速加快,使得水管7内的热量在下支撑座3处排出,加快了上支承座2的吸热速度,进而达到快速降温;当电子元件发生磕碰时,由于弹簧5的弹性势能,使得电子元件减震,避免损坏。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新型散热片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片主体(1),所述散热片主体(1)由上支撑座(2)和下支撑座(3)组成,且所述散热片主体(1)的中心处开设有空腔(4),所述上支撑座(2)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弹簧(5),所述上支撑座(2)和下支撑座(3)的两侧开设有通孔(6),所述通孔(6)贯穿上支撑座(2)和下支撑座(3)的内部连通至空腔(4),且所述上支撑座(2)和下支撑座(3)缠绕有水管(7),所述空腔(4)顶部和底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8)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固定杆(8)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9),所述第一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扇叶(10),所述空腔(4)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1),且所述第二固定杆(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2),所述第二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二扇叶(13),且所述第二电机(12)的输出端贯穿第二扇叶(13)且固定连接有主齿轮(15),所述主齿轮(15)位于泵体(14)内部一侧,且所述主齿轮(15)啮合连接有位于泵体(14)另一侧的副齿轮(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片主体(1),所述散热片主体(1)由上支撑座(2)和下支撑座(3)组成,且所述散热片主体(1)的中心处开设有空腔(4),所述上支撑座(2)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弹簧(5),所述上支撑座(2)和下支撑座(3)的两侧开设有通孔(6),所述通孔(6)贯穿上支撑座(2)和下支撑座(3)的内部连通至空腔(4),且所述上支撑座(2)和下支撑座(3)缠绕有水管(7),所述空腔(4)顶部和底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8)的两端,且所述第一固定杆(8)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9),所述第一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扇叶(10),所述空腔(4)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11),且所述第二固定杆(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2),所述第二电机(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二扇叶(13),且所述第二电机(12)的输出端贯穿第二扇叶(13)且固定连接有主齿轮(15),所述主齿轮(15)位于泵体(14)内部一侧,且所述主齿轮(15)啮合连接有位于泵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超凡郝向永刘耀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奥雄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