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调整角度的通信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7220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信杆领域,特别是一种方便调整角度的通信杆,其包括:主杆体;升降部,所述升降部安装于所述主杆体上,且能够沿主杆体进行升降;卡合部;所述升降部上安装有天线,所述卡合部分为相互匹配的两部分,包括设置于主杆体顶部的第一部分和设置于升降部上的第二部分,所述卡合部被配置为:升降部上升到预设高度时,由卡合部作用限位,使升降部被限制下降,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俯视视角上的相对位置可调,从而改变所述卡合部作用限位时,所述天线的水平朝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下降后的位置发生偏差的天线进行微调,使其上升到使用位置时安装位置符合要求的方便调整角度的通信杆,还公开了对应的调整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调整角度的通信杆
本技术涉及通信杆领域,特别是一种方便调整角度的通信杆。
技术介绍
通信杆,一种安装于城市中的杆状结构,其具备通信功能。通信杆中,具备用于发射信号的天线,天线通过馈线与RRU(射频拉远单元)连接,馈线的强度和刚度设计要求很高,同时弯曲度的要求也较高,弯曲度过大,馈线的传输能力会大打折扣,所以目前在通信杆的结构方案中,采用的方案比较普及有两种:1、天线固定于通信杆顶部,RRU位于通信杆的底部,沿通信杆杆体布置有直线状的馈线,馈线两端连通RRU和天线;2、天线可升降地安装于通信杆杆体上,RRU位于通信杆的底部,沿通信杆杆体布置有直线状的馈线,馈线两端连通RRU和天线;目前这两种现有的通信杆分别存在的缺点:1、天线固定于通信杆顶部,后期维护很麻烦,馈线较长,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馈线的损耗,影响了馈线最终的传输能力;2、天线后期维护方便了,但是由于前面讲到的馈线不能弯曲过大的问题,所以这种方案后期对天线维护时,需要把馈线和天线拆开,再下降天线(下降过程和维修过程天线会丧失发射信号的功能),效率低且对馈线和天线的连接处也会造成不可逆的损耗,影响传输能力,同时,和上述1方案已于,也存在馈线较长的缺陷,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馈线的损耗,影响了馈线最终的传输能力。现针对上述缺陷研发了一种可升降的通信杆,解决了上面所述的问题,但是发现一个新的缺陷目前急需解决,当天线下降后,完成维护过程后再进行升高时,天线最终的位置可能会有偏差,使天线原本设计的信号覆盖范围会受到影响,产生一定的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下降后的位置发生偏差的天线进行微调,使其上升到使用位置时安装位置符合要求的方便调整角度的通信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方便调整角度的通信杆,其包括:主杆体;升降部,所述升降部安装于所述主杆体上,且能够沿主杆体进行升降;卡合部;所述升降部上安装有天线,所述卡合部分为相互匹配的两部分,包括设置于主杆体顶部的第一部分和设置于升降部上的第二部分,所述卡合部被配置为:升降部上升到预设高度时,由卡合部作用限位,使升降部被限制下降,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俯视视角上的相对位置可调,从而改变所述卡合部作用限位时,所述天线的水平朝向。通过设置包含有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卡合部,从而间接地调整主杆体顶部和升降部的相对位置,以此来调整升降部上的天线的水平朝向,能够对下降后的位置发生偏差的天线进行微调,调整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俯视视角上的相对位置,从而使升降部上升到使用位置时的安装位置符合要求,使升降部上的天线满足使用要求。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部分固定安装于所述主杆体上,调整第二部分即可,结构更优。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升降部上设置有若干供所述第二部分安装的安装部,所述第二部分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上,当需要调整第二部分的位置时,调整其匹配的安装部即可,使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更高。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升降部上安装有RRU,通过把RRU设置在升降部,可以大大减短馈线的距离,减少馈线因长度所带来传输能力的衰减,同时,把天线设置在升降部上,后期维护更方便,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案,后期维护时,可以直接下降升降部,由于RRU和天线都是安装在升降部上且相互通过馈线连接,升降部在下降时就不用拆卸,也不会弯曲造成传输能力衰减,对馈线和天线的连接处也不会造成不可逆的损耗,维护效率高。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主杆体内、主杆体外和/或升降部上安装有BBU,所述BBU和RRU连接,BBU和RRU之间通过光纤连接,当BBU设置在升降部上时,则光纤也和馈线一样稳定的状态,当BBU设置在主杆体内或主杆体外时(多为底部,便于维护,同时减轻升降部的负重),所述光纤则会预留一段长度,则升降部升降时光纤适应地弯曲即可,光纤不像馈线不能弯曲。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部分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部分匹配的至少两个斜面,所述斜面被配置为:所述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最底部的斜面接触后沿斜面向上滑动至限位状态,所述限位状态使所述升降部被限制下降,通过斜面的设置,由于斜面的长度是固定的,改变第二部分在升降部上的位置,由于升降部从底部上升到第一部分高度的竖直距离是固定的,第二部分位置调整后,其和第一部分最底部的首次接触位置就会改变,那么其到触发限位状态的行程则会改变,因此触发限位状态时,升降部和主杆体的相对位置也会改变,天线位置也会随着升降部位置的改变(多为绕自身圆心的转动)而改变,以此来达到调整天线位置的目的,使天线的水平朝向满足使用要求。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斜面被配置为:所述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最顶部的斜面接触后沿斜面向上滑动至解除限位状态,所述解除限位状态使所述升降部能够沿主杆体下降,使升降部的升降过程更优,维护升降部内的设备时,维护人员的维护效率更高,学习成本更低。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所述的方便调整角度的通信杆的调整方法,包括步骤:A、对升降部上的设备维护完成后,调整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俯视视角上的相对位置;B、上升所述升降部使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配合。通过升降部在主杆体底部时调整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俯视视角上的相对位置,然后经过升降部的上升过程,由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俯视视角上的相对位置已经改变,那么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配合状态和调整前不一样,从而使升降部和主杆体的相对位置不一样,最终达到调整升降部上的天线位置的目的。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步骤A中,调整第二部分在升降部上的安装位置,所述第一部分位置不变。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在步骤A之前,需对所述升降部上的设备进行维护时,控制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离,使所述升降部沿主杆体下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包含有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卡合部,从而间接地调整主杆体顶部和升降部的相对位置,以此来调整升降部上的天线的水平朝向,能够对下降后的位置发生偏差的天线进行微调,调整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俯视视角上的相对位置,从而使升降部上升到使用位置时的安装位置符合要求,使升降部上的天线满足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升降部和第二部分的位置关系图;图3是本技术对应图2的卡合部的原理图;图中标记:1-第二部分,2-升降部,3-第一部分,5-卷扬机,9-天线,10-RRU,12-钢丝绳,18-光源,21-机柜,31-主杆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3,一种方便调整角度的通信杆,其包括:主杆体31,主杆体31的外部设置有光源18,主杆体31内部的底部设置有机柜21;升降部2,所述升降部2安装于所述主杆体31上,且能够沿主杆体31进行升降;卡合部;所述升降部2上安装有天线9和RRU10,天线9和RRU10通过馈线连接,所述卡合部分为相互匹配的两部分,包括设置于主杆体31顶部的第一部分3和设置于升降部2上的第二部分1,所述卡合部被配置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调整角度的通信杆,其包括:主杆体;升降部,所述升降部安装于所述主杆体上,且能够沿主杆体进行升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合部;所述升降部上安装有天线,所述卡合部分为相互匹配的两部分,包括设置于主杆体顶部的第一部分和设置于升降部上的第二部分,所述卡合部被配置为:升降部上升到预设高度时,由卡合部作用限位,使升降部被限制下降,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俯视视角上的相对位置可调,从而改变所述卡合部作用限位时,所述天线的水平朝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调整角度的通信杆,其包括:主杆体;升降部,所述升降部安装于所述主杆体上,且能够沿主杆体进行升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合部;所述升降部上安装有天线,所述卡合部分为相互匹配的两部分,包括设置于主杆体顶部的第一部分和设置于升降部上的第二部分,所述卡合部被配置为:升降部上升到预设高度时,由卡合部作用限位,使升降部被限制下降,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俯视视角上的相对位置可调,从而改变所述卡合部作用限位时,所述天线的水平朝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调整角度的通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固定安装于所述主杆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调整角度的通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上设置有若干供所述第二部分安装的安装部,所述第二部分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雄杨冕郎宏科李刚王红赵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