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风幕式节能油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693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烟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斜风幕式节能油烟机,包括送风组件、风幕组件、抽风组件与排烟组件,送风组件设于灶台底部位置,风幕组件连接于送风组件的出风口,并与灶台对应设置,抽风组件设于灶台上方位置的墙壁上,排烟组件一端连接于抽风组件,另一端连通于室外。利用风幕对油烟进行封锁,能够很好的防止油烟外逸,同时由于油烟被锁定在一定区域内,可使用更低功率的排气装置排走油烟,减少了电能的消耗;利用空气负压的原理来进行排烟,解决传统风扇排烟时因附着大量的油烟导致除烟效率降低和扇叶脏污的问题,从而在增强除烟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油烟机的清洗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风幕式节能油烟机
本技术涉及油烟机
,特指一种斜风幕式节能油烟机。
技术介绍
厨房油烟中含有多种有毒化学成分,家庭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时油烟中的CO2、CO、NO2、SO2、PM2.5、PM10等有害气体含量皆超出国家标准空气质量数倍。若不能及时有效地将油烟收集处理,油烟的外逸和排放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据调查,中国女性肺癌患者中,有60%比例都是在长期接触厨房油烟的过程中患病。由于中国传统烹饪方式易产生较大油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油烟机已成为许多家庭和餐饮店等的必备电器。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油烟机主要可分为侧吸式与顶吸式两种类型,顶吸式油烟机适合西方的开放式厨房,外形美观,但由于安装位置的局限,顶吸式油烟机易碰头,易滴油。侧吸式油烟机由于离油烟源更近,能达到较好的除油效果,受到中式厨房用户的青睐,但其款式较少、集烟内腔往往无法实现一体成型,且难以清洗。两者共同的缺点还有:1.无法完全阻止油烟外溢;2.功率一般在200W左右,耗电量大;3.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可超过65分贝,影响用户操作;4.长时间使用时风扇叶片表面会充满油污,影响其正常排烟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斜风幕式节能油烟机,解决了现有油烟机功率大,油烟容易外逸和排烟管道中的风扇叶片上附有大量的油难以清洗的问题,还可以根据油烟浓度来调节风幕的风速大小,达到了节能减排和健康生活的目的。其通过对现有油烟机作进一步改进,取消传统油烟机的风扇结构,通过空气倍增的方式抽吸油烟,解决使用者清洗扇叶的烦恼;通过在油烟机底部安装离心风机与外部连通,避免抽取室内空气对室内空调造成干扰;通过可调角度的倾斜风幕控制油烟扩散范围,防止人体与油烟直接接触,风幕有促进抽吸油烟效果,可减少油烟机的电能损耗,对保护人体健康、节能减排有重大意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斜风幕式节能油烟机,包括送风组件、风幕组件、抽风组件与排烟组件,送风组件设于灶台底部位置,风幕组件连接于送风组件的出风口,并与灶台对应设置,抽风组件设于灶台上方位置的墙壁上,排烟组件一端连接于抽风组件,另一端连通于室外。进一步而言,所述送风组件包括离心风机一与送风管道,离心风机一的一端通过送风管道连接于风幕组件,离心风机一的另一端通过送风管道连通于室外,离心风机一的出风量通过智能控制装置进行控制。进一步而言,所述送风管道包括弯形管道与漏头形管道,弯形管道连接于离心风机一,漏头形管道连接于风幕组件。进一步而言,所述风幕组件设有风幕模块进风口与风幕模块出风口,漏头形管道连接于风幕模块进风口,风幕模块出风口的出口平面和水平面呈45度倾角设置,风幕模块出风口设有细小的铁丝肉。进一步而言,所述风幕组件包括风幕模块一、风幕模块二与风幕模块三,风幕模块一、风幕模块二与风幕模块三依次连接构成“凹”字形结构设置,风幕组件采用三面包围模式包围于灶台。进一步而言,所述抽风组件包括离心风机二与抽风管道,抽风管道设于灶台上方位置,抽风管道连接于离心风机二的一端,离心风机二的另一端通过抽风管道连接于排烟组件,离心风机二的抽风量通过智能控制装置进行控制。进一步而言,所述排烟组件包括狭小出风口与排气管道,狭小出风口与排气管道对应设置,狭小出风口采用曲型结构设置。进一步而言,所述智能控制装置包括STC89C52单片机,STC89C52单片机上设有风速调节模块与人机交互模块,风速调节模块包括TGS2600油烟传感与直流电机。本技术有益效果:1.利用风幕对油烟进行封锁,能够很好的防止油烟外逸,同时由于油烟被锁定在一定区域内,可使用更低功率的排气装置排走油烟,减少了电能的消耗;2.利用空气负压的原理来进行排烟,解决传统风扇排烟时因附着大量的油烟导致除烟效率降低和扇叶脏污的问题,从而在增强除烟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油烟机的清洗难度;3.该装置排油烟效果明显,且经过估算价格低于市面上同等水平的油烟机,具有广阔的就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图;图2是图1剖视图;图3是曲幕组件结构图;图4是送风管道结构图;图5是智能控制装置工作原理图;图6是风速调节模块工作原理图。1.送风组件;10.离心风机一;11.送风管道;110.弯形管道;111.漏斗形管道;2.风幕组件;20.风幕模块出风口;200.铁丝网;21.风幕模块一;22.风幕模块二;23.风幕模块三;3.抽风组件;30.离心风机二;31.抽风管道;4.排烟组件;40.狭小出风口;41.排气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一种斜风幕式节能油烟机,包括送风组件1、风幕组件2、抽风组件3与排烟组件4,送风组件1设于灶台底部位置,风幕组件2连接于送风组件1的出风口,并与灶台对应设置,抽风组件3设于灶台上方位置的墙壁上,排烟组件4一端连接于抽风组件3,另一端连通于室外。以上所述构成本技术基本结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其工作原理:通过在灶台底部位置设有送风组件1,送风组件1将室外的风抽入室内,再将风送至与送风组件1连接的风幕组件2,由于风幕组件2采用三面包围模式包围于灶台,可实现利用风幕对油烟进行封锁,能够很好的防止油烟外逸,同时由于油烟被锁定在一定区域内,再通过抽风组件3将油烟进行抽吸,最后通过排烟组件4将油烟排出室外。本技术利用空气负压的原理来进行排烟,解决传统风扇排烟时因附着大量的油烟导致除烟效率降低和扇叶脏污的问题,从而在增强除烟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油烟机的清洗难度;该装置排油烟效果明显,且经过估算价格低于市面上同等水平的油烟机,具有广阔的就用前景。更具体而言,所述送风组件1包括离心风机一10与送风管道11,离心风机一10的一端通过送风管道11连接于风幕组件2,离心风机一10的另一端通过送风管道11连通于室外,离心风机一10的出风量通过智能控制装置进行控制。所述送风管道11包括弯形管道110与漏头形管道111,弯形管道110连接于离心风机一10,漏头形管道111连接于风幕组件2。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离心风机一10抽取室外的空气作为送风源,避免抽取室内空气对室内空调造成干扰。其送风管道11包括弯形管道110与漏头形管道111,弯形管道110起到便于安装作用,漏头形管道111起到便于配合风幕组件2作用。更具体而言,所述风幕组件2设有风幕模块进风口与风幕模块出风口20,漏头形管道111连接于风幕模块进风口,风幕模块出风口20的出口平面和水平面呈45度倾角设置,风幕模块出风口20设有细小的铁丝肉200,风幕组件2包括风幕模块一21、风幕模块二22与风幕模块三23,风幕模块一20、风幕模块二21与风幕模块三22依次连接构成“凹”字形结构设置,风幕组件2采用三面包围模式包围于灶台。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风幕组件2采用三面包围模式包围于灶台,风幕模块出风口20的出口平面和水平面呈45度倾角设置,当油烟从油锅中升起的时候,受到了风幕组件2的阻拦无法继续扩散,被封锁在了一定的区域范围,且油烟会在风幕组件2的作用下改变运动方向,向着抽风组件3的地方运动,在风幕模块出风口20设有细小的铁丝肉200有效阻止杂物掉入风幕模块出风口20,从而影响出风效果。另外,风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风幕式节能油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送风组件(1)、风幕组件(2)、抽风组件(3)与排烟组件(4),所述送风组件(1)设于灶台底部位置,所述风幕组件(2)连接于送风组件(1)的出风口,并与灶台对应设置,所述抽风组件(3)设于灶台上方位置的墙壁上,所述排烟组件(4)一端连接于抽风组件(3),另一端连通于室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风幕式节能油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送风组件(1)、风幕组件(2)、抽风组件(3)与排烟组件(4),所述送风组件(1)设于灶台底部位置,所述风幕组件(2)连接于送风组件(1)的出风口,并与灶台对应设置,所述抽风组件(3)设于灶台上方位置的墙壁上,所述排烟组件(4)一端连接于抽风组件(3),另一端连通于室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风幕式节能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1)包括离心风机一(10)与送风管道(11),所述离心风机一(10)的一端通过送风管道(11)连接于风幕组件(2),所述离心风机一(10)的另一端通过送风管道(11)连通于室外,所述离心风机一(10)的出风量通过智能控制装置进行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斜风幕式节能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道(11)包括弯形管道(110)与漏头形管道(111),所述弯形管道(110)连接于离心风机一(10),所述漏头形管道(111)连接于风幕组件(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斜风幕式节能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幕组件(2)设有风幕模块进风口与风幕模块出风口(20),所述漏头形管道(111)连接于风幕模块进风口,所述风幕模块出风口(20)的出口平面和水平面呈45度倾角设置,所述风幕模块出风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蓉方松夏伟刚康友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