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驱动控制偏心可调隐形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681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4:58
单驱动控制偏心可调隐形连接装置,包括用于实现第一被连接体与第二被连接体隐形连接的主驱动体和副连接体及用于驱动第一被连接体的主安装驱动机构,主驱动体一端设置有主驱体外螺纹与主驱体配合内圆,主驱动体另一端设置有主驱体安装槽与主驱体连接通道,主驱动体内设置有主驱动磁体和用于与连接栓体接触的主驱体内环端面;正向驱动主驱动安装机构进而实现被连接体隐形连接,当反向驱动主驱动安装机构,从而将被连接体分开,有效保证原始产品设计的一体和多部件连接后的完美性;同时在副连接体的副连接体连接通道内设置有连接母体,连接母体根据被连接体需求在副连接体连接通道内实时调整径向相对位置,有效避免一端卡滞后造成的拆卸困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驱动控制偏心可调隐形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紧固件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单驱动控制偏心可调隐形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螺钉、螺栓等紧固件在各类设备中应用极其广泛,已形成完备的系列标准,成为行业的通用件;但此类紧固件受到作业方式的限制,需要有部分紧固件被作业部分暴露在外,便于作业工具施力拆装,这就导致被连接件外凸显出诸多的紧固件被作业部分,为避免干涉此类被紧固件需在被连接件上加工相应的工艺底孔,尤其在大型的木制、橡塑及铝制件领域,传统的紧固连接方式不但操作繁琐且影响外观;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紧固连接作业方式,既能解决诸多大型构件的无痕紧固,又便于拆装,还不影响外观,以保证原始产品设计的一体和多部件连接后的完美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单驱动控制偏心可调隐形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单驱动控制偏心可调隐形连接装置,包括用于实现第一被连接体与第二被连接体隐形连接的主驱动体和副连接体及用于驱动第一被连接体的主安装驱动机构,其中,主驱动体一端外围设置有主驱体外螺纹,且此端内侧设置有主驱体配合内圆,主驱动体另一端外围设置有主驱体安装槽,且此端内侧设置有主驱体连接通道;用于密封主驱动体的第一螺塞设置在主驱动体一侧,第一堵塞外围一端设置有第一堵塞配合外圆;主驱动体内设置有主驱动磁体和用于与连接栓体接触的主驱体内环端面,主驱动磁体外围一端设置有主驱动磁体前端支架,另一端设置有主驱动磁体后端支架,主驱动磁体前端支架上设置有主动凸销;主驱动磁体一侧设置有连接栓体,主驱动磁体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连接栓体一端外围设置有栓体导向锥面与栓体外螺纹,连接栓体另一端设置有与主动凸销贴合传动的从动凸销;连接栓体外部设置有栓体螺纹,栓体螺纹穿过主驱体连接通道置于主驱体安装槽外;副连接体外围设置有副连接体外螺纹与副连接体安装槽,副连接体内侧设置有副连接体配合内圆、倒圆内方结构与副连接体连接通道,副连接体连接通道内设置有连接母体,连接母体外一端设置有倒圆外方结构,连接母体内设置有母体内螺纹;用于密封副连接体的第二螺塞设置在副连接体一侧,第二螺塞一端设置有第二堵塞配合外圆,第二复位弹簧设置在第二螺塞与连接母体之间,且母体内螺纹的回转中心与栓体外螺纹的回转中心同轴;同时在第二被连接体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底孔与第二连接沉槽,在第一被连接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底孔与第一连接沉槽;主安装驱动机构上设置有多个驱动连接口。在本技术中,主驱动体外围设置有用于安装时起导向稳定作用的第一导向锥面、第二导向锥面及第一导向外圆。在本技术中,主驱动体内侧设置有用于对第一堵塞进行限位的第一堵塞限位端面。在本技术中,主驱动磁体贯穿轴向上设置有第一通孔,连接栓体贯穿轴向上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堵塞上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二堵塞上设置有第四通孔,第一连接底孔与第二连接底孔通过第三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四通孔接通,保持在拆装时的压力平衡。在本技术中,副连接体外围设置有用于安装时起导向稳定作用的第四导向锥面、第二导向外圆及第三导向锥面。在本技术中,主驱动磁体通过主驱动磁体前端支架与主驱动磁体后端支架间隙配合安装于主驱体配合内圆内,连接栓体一端通过外圆与主驱体配合内圆间隙配合安装,第一堵塞通过第一堵塞配合外圆与主驱体配合内圆过盈配合后与主驱动体连接。在本技术中,副连接体连接通道内设置有用于对连接母体进行限位的副连接体限位端面。在本技术中,副连接体内侧设置有用于对第二堵塞进行限位的第二堵塞限位端面。在本技术中,第二堵塞通过第二堵塞配合外圆与副连接体配合内圆过盈配合后与副连接体连接。在本技术中,第一被连接体和第二被连接体由硬基体或软基体材料制成,对于材料为硬基体的第二被连接体和第一被连接体,预先在第二被连接体和第一被连接体上加工螺纹;对于材料为软基体的第二被连接体和第一被连接体,副体外螺纹和主驱体外螺纹具有自攻性,安装工具通过主驱体安装槽将主驱动体旋转安装进第一连接底孔过程中自攻螺纹,安装工具通过副连接体安装槽将副连接体旋转安装进第二连接底孔过程中自攻螺纹。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有主驱动安装机构,正向驱动主驱动安装机构进而实现被连接体隐形连接,当反向驱动主驱动安装机构,从而将被连接体分开,有效解决诸多大型构件无痕紧固,又便于拆装,还不影响外观的问题,进而保证原始产品设计的一体和多部件连接后的完美性;同时在副连接体的副连接体连接通道内设置有连接母体,连接母体根据被连接体需求在副连接体连接通道内实时调整径向相对位置,有效避免一端卡滞后造成的拆卸困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的主驱动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的副连接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的主驱动体与副连接体对接初始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整体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的副连接体与连接母体处于对中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的副连接体与连接母体处于偏心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的副连接体与连接母体处于驱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图7的单驱动控制偏心可调隐形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导向锥面1、第一导向外圆2、主驱体配合内圆3、主驱体外螺纹4、第一通孔5、主驱动体6、主动凸销7、第二通孔8、主驱体内环端面9、主驱体安装槽10、栓体外螺纹11、栓体导向锥面12、主驱体连接通道13、连接栓体14、从动凸销15、主驱动磁体前端支架16、主驱动磁体17、主驱动磁体后端支架18、第一复位弹簧19、第一堵塞配合外圆20、第二导向锥面21、第一堵塞限位端面22、第三通孔23、第一堵塞24、副连接体25、副连接体外螺纹26、第二复位弹簧27、副连接体配合内圆28、第三导向锥面29、第四导向锥面30、第二堵塞31、第四通孔32、第二堵塞限位端面33、第二导向外圆34、第二堵塞配合外圆35、副连接体限位端面36、连接母体37、母体内螺纹38、副连接体连接通道39、副连接体安装槽40、主驱动安装机构41、第一连接底孔42、第二连接底孔43、第二连接沉槽44、第一连接沉槽45、倒圆外方结构46、倒圆内方结构47、第一主驱动连接口A、第二主驱动连接口B、第三主驱动连接口C、第一被连接体N及第二被连接体M;主驱动体6一端外围依次设置有第一导向锥面1、第一导向外圆2、第二导向锥面21与主驱体外螺纹4,且此端内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堵塞限位端面22与主驱体配合内圆3;主驱动体6另一端外围设置有主驱体安装槽10,且此端内侧依次设置有主驱体连接通道13与主驱体内环端面9;第一堵塞24外围一端设置有第一堵塞配合外圆20,第一堵塞24上设置有第三通孔23;主驱动磁体17外围一端设置有主驱动磁体前端支架16,另一端设置有主驱动磁体后端支架18,主驱动磁体前端支架16上设置有主动凸销7,主驱动磁体17贯穿轴向上设置有第一通孔5;连接栓体14贯穿轴向上设置有第二通孔8,连接栓体14一端外围依次设置有栓体导向锥面12与栓体外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单驱动控制偏心可调隐形连接装置,包括用于实现第一被连接体与第二被连接体隐形连接的主驱动体和副连接体及用于驱动第一被连接体的主安装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主驱动体一端外围设置有主驱体外螺纹,且此端内侧设置有主驱体配合内圆,主驱动体另一端外围设置有主驱体安装槽,且此端内侧设置有主驱体连接通道;用于密封主驱动体的第一螺塞设置在主驱动体一侧,第一堵塞外围一端设置有第一堵塞配合外圆;主驱动体内设置有主驱动磁体和用于与连接栓体接触的主驱体内环端面,主驱动磁体外围一端设置有主驱动磁体前端支架,另一端设置有主驱动磁体后端支架,主驱动磁体前端支架上设置有主动凸销;主驱动磁体一侧设置有连接栓体,主驱动磁体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连接栓体一端外围设置有栓体导向锥面与栓体外螺纹,连接栓体另一端设置有与主动凸销贴合传动的从动凸销;连接栓体外部设置有栓体螺纹,栓体螺纹穿过主驱体连接通道置于主驱体安装槽外;副连接体外围设置有副连接体外螺纹与副连接体安装槽,副连接体内侧设置有副连接体配合内圆、倒圆内方结构与副连接体连接通道,副连接体连接通道内设置有连接母体,连接母体外一端设置有倒圆外方结构,连接母体内设置有母体内螺纹;用于密封副连接体的第二螺塞设置在副连接体一侧,第二螺塞一端设置有第二堵塞配合外圆,第二复位弹簧设置在第二螺塞与连接母体之间,且母体内螺纹的回转中心与栓体外螺纹的回转中心同轴;同时在第二被连接体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底孔与第二连接沉槽,在第一被连接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底孔与第一连接沉槽;主安装驱动机构上设置有多个驱动连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单驱动控制偏心可调隐形连接装置,包括用于实现第一被连接体与第二被连接体隐形连接的主驱动体和副连接体及用于驱动第一被连接体的主安装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主驱动体一端外围设置有主驱体外螺纹,且此端内侧设置有主驱体配合内圆,主驱动体另一端外围设置有主驱体安装槽,且此端内侧设置有主驱体连接通道;用于密封主驱动体的第一螺塞设置在主驱动体一侧,第一堵塞外围一端设置有第一堵塞配合外圆;主驱动体内设置有主驱动磁体和用于与连接栓体接触的主驱体内环端面,主驱动磁体外围一端设置有主驱动磁体前端支架,另一端设置有主驱动磁体后端支架,主驱动磁体前端支架上设置有主动凸销;主驱动磁体一侧设置有连接栓体,主驱动磁体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连接栓体一端外围设置有栓体导向锥面与栓体外螺纹,连接栓体另一端设置有与主动凸销贴合传动的从动凸销;连接栓体外部设置有栓体螺纹,栓体螺纹穿过主驱体连接通道置于主驱体安装槽外;副连接体外围设置有副连接体外螺纹与副连接体安装槽,副连接体内侧设置有副连接体配合内圆、倒圆内方结构与副连接体连接通道,副连接体连接通道内设置有连接母体,连接母体外一端设置有倒圆外方结构,连接母体内设置有母体内螺纹;用于密封副连接体的第二螺塞设置在副连接体一侧,第二螺塞一端设置有第二堵塞配合外圆,第二复位弹簧设置在第二螺塞与连接母体之间,且母体内螺纹的回转中心与栓体外螺纹的回转中心同轴;同时在第二被连接体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底孔与第二连接沉槽,在第一被连接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底孔与第一连接沉槽;主安装驱动机构上设置有多个驱动连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驱动控制偏心可调隐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主驱动体外围设置有用于安装时起导向稳定作用的第一导向锥面、第二导向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卫华张烈平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