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断路器信号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6566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漏电断路器信号处理装置。其特点是它包括有由漏电互感器、脱扣器、几个集成运放、二极管和一些电阻、电容组成的信号处理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变了公知的漏电断路器的控制器采用单片机进行检测判断,而是通过电阻、集成电路等电子件完成漏电流的检测;可降低成本,同时采集的信号更稳定,判断和动作的准确性、可靠性更高;比采用单片机的脱扣器节省空间,更易实现漏电断路器体积小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漏电断路器信号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漏电断路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漏电断路器信号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低压断路器在配电网络中用来主要分配电能和保护线路,防止电源设备遭受过载、欠电压、短路、单相接地等故障的危害。而漏电断路器是配电线路及用电设备中,作为人身触电保护之用,也可用来防止设备绝缘损坏,产生接地故障等危害。因为现在大部分低压断路器都是智能电器,漏电断路器也一样,都是采用微处理器通过检测漏电电流信号来实现漏电保护的。微处理器好处很多,但是成本也高,编写程序需要二次成本,而且程序运行时也容易出现跑飞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成本低、采集的信号更稳定,判断和动作的准确性、可靠性高的漏电断路器信号处理装置。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有漏电互感器、脱扣器,所述的漏电互感器(ZCT)输出端接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的两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接第二电阻(R2)一端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第一集成运放(U1)的负向输入端,所述第一集成运放(U1)的负向输入端同时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一集成运放(U1)的输出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第二集成运放(U2)的负向输入端,同时所述第二集成运放(U2)负向输入端接二极管(D1)的阴极端和所述第一集成运放(U1)的正向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接所述第二集成运放(U2)的输出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接所述集成运放(U2)的正向输入端,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电位;第七电阻(R7)的一端接所述第一集成运放(U1)的输出端,所述第七电阻(R7)另的一端接第三集成运放(U3)的正向输入端,同时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第八电阻(R8)的一端同时接第三集成运放(U3)的负向输入端,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三集成运放(U3)的输出端,同时与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接第四集成运放(U4)的正向输入端,同时与第十电阻(R10)的一端和第三电容(C3)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电阻(R10)和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和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并与所述第四集成运放(U4)的负向输入端相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接电源+5V,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集成运放(U4)的输出端接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接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的脱扣器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公知的漏电断路器的控制器都是采用单片机进行检测判断的,而本专利技术则是通过电阻、集成电路等电子件完成漏电流的检测,这样即可以降低成本,同时采用电子件搭接的电路采集的信号更稳定,判断和动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大大提高;2是采用电子件搭接的电路脱扣器比采用单片机的脱扣器要节省空间,那么漏电断路器就可以突出体积小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气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如图所示,漏电互感器ZCT输出端接电阻R1和电容C1的两端,电容C1的一端接电阻R2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集成运放U1的负向输入端,集成运放U1的负向输入端同时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集成运放U1的输出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集成运放U2的负向输入端,同时U2负向输入端接二极管D1的阴极端和集成运放U1的正向输入端;二极管D1的阳极接集成运放U2的输出端,电阻R5的一端接集成运放U2的正向输入端,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电位;电阻R7的一端接集成运放U1的输出端,电阻R7另的一端接集成运放U3的正向输入端,同时接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的一端与电阻R8的一端同时接集成运放U3的负向输入端,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8的另一端接集成运放U3的输出端,同时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接集成运放U4的正向输入端,同时与电阻R10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相连,电阻R10和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1的一端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并与集成运放U4的负向输入端,电阻R11的另一端接电源+5V,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集成运放U4的输出端接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接电阻R14的一端,同时与脱扣器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执行过程:从漏电互感器感应出的漏电信号经过电阻R3变成了电压信号,然后经过电容C1滤波后变成比较平滑的正弦波,Ui>0时,Uo2<0,二极管D截止,故Up1=Un2=Ui,使iR1=iR2=0,因而Uo=Ui。当Ui<0时,Uo>0,二极管D截止,故Up1=Un2=Up2=0,为虚地,故Uo=-R2/R1*Ui=-Ui,因此Uo=|Ui|,Ui输入平滑的正弦电压信号经过处理后Uo得到的都是正电压信号,经过R6、R7、R8和集成运放U3组成的放大电路电压信号放大后,经电阻R9和电阻R10分压后,取得需要的电压信号;电阻R11和电阻R12分压,电压信号N3做为比较器U4的基准电压,当P3电压信号超过N3基准电压,比较器U4就会输出高电平,通过下拉电阻R13和电阻R14保证稳定的电压信号驱动脱扣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漏电断路器信号处理装置,它包括有漏电互感器、脱扣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漏电互感器(ZCT)输出端接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的两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接第二电阻(R2)一端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第一集成运放(U1)的负向输入端,所述第一集成运放(U1)的负向输入端同时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一集成运放(U1)的输出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第二集成运放(U2)的负向输入端,同时所述第二集成运放(U2)负向输入端接二极管(D1)的阴极端和所述第一集成运放(U1)的正向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接所述第二集成运放(U2)的输出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接所述集成运放(U2)的正向输入端,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电位;第七电阻(R7)的一端接所述第一集成运放(U1)的输出端,所述第七电阻(R7)另的一端接第三集成运放(U3)的正向输入端,同时接第二电容(C2)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第八电阻(R8)的一端同时接第三集成运放(U3)的负向输入端,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三集成运放(U3)的输出端,同时与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接第四集成运放(U4)的正向输入端,同时与第十电阻(R10)的一端和第三电容(C3)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电阻(R10)和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和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并与所述第四集成运放(U4)的负向输入端相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接电源+5V,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集成运放(U4)的输出端接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接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同时与所述的脱扣器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电断路器信号处理装置,它包括有漏电互感器、脱扣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漏电互感器(ZCT)输出端接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的两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接第二电阻(R2)一端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第一集成运放(U1)的负向输入端,所述第一集成运放(U1)的负向输入端同时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一集成运放(U1)的输出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第二集成运放(U2)的负向输入端,同时所述第二集成运放(U2)负向输入端接二极管(D1)的阴极端和所述第一集成运放(U1)的正向输入端;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接所述第二集成运放(U2)的输出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接所述集成运放(U2)的正向输入端,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电位;第七电阻(R7)的一端接所述第一集成运放(U1)的输出端,所述第七电阻(R7)另的一端接第三集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高辉刘蕾金喆马伊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百利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