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墙堆石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6540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3:28
一种心墙堆石坝,包括心墙,在心墙上游侧的底部设有第一堆石层,从第一堆石层自下而上设有第一软岩填筑区,在第一软岩填筑区的非底部区域覆盖设有将第一软岩填筑区的外表面完全包裹的第一过渡料层;在第一软岩填筑区内设有可将第一软岩填筑区分隔成块区域进行稳定支撑的堆石层分隔结构;在心墙下游侧底部设有反滤料层,从反滤料层自下而上设有第二软岩填筑区,在第二软岩填筑区上游侧与心墙下游侧之间设有第二过渡料层;第一过渡料层的上游侧设有上游护坡,在第二软岩填筑区下游侧设有下游护坡;还包括设置于心墙下游的排水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利用开挖料及当地取材,最大限度的利用软岩筑坝,解决了工程土石方平衡问题,降低了工程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墙堆石坝
本技术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具体涉及一种心墙堆石坝。
技术介绍
在水电站、水库中,需要筑坝进行挡水。当地材料坝由于能就近取材、更好的适应地形地质条件、抗震性能好、经济性好等优势,常被采用。而对于软岩分布广泛的地区,由于软岩强度低、遇水易软化等特性,软岩一般只在心墙下游区使用,而对于上游区则需重新寻找或外购强度较高的筑坝材料。现有的做法一方面会因材料购进和运输,导致经济成本增大;另一方面,舍弃当地软岩材料会直接增加渣场的规模,给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最大限度的利用当地软岩进行筑坝的心墙堆石坝结构,尤其适用于软岩分布广泛地区。本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心墙堆石坝,包括心墙,在心墙上游侧的底部设有第一堆石层,从第一堆石层自下而上设有第一软岩填筑区,在第一软岩填筑区的非底部区域覆盖设有将第一软岩填筑区的外表面完全包裹的第一过渡料层;在第一软岩填筑区内设有可将第一软岩填筑区分隔成块区域进行稳定支撑的堆石层分隔结构;在心墙下游侧底部设有反滤料层,从反滤料层自下而上设有第二软岩填筑区,在第二软岩填筑区上游侧与心墙下游侧之间设有第二过渡料层;第一过渡料层的上游侧设有上游护坡,在第二软岩填筑区下游侧设有下游护坡;还包括设置于心墙下游的排水系统。上述方案通过第一过渡料层和堆石层分隔结构对心墙上游的第一软岩填筑区进行支撑保护,将软岩完全包裹,降低了坝体发生渗透破坏的可能性,确保了坝体的安全可靠性,使利用当地的软岩进行筑坝成为可能。具体的,所述堆石分隔结构包括紧靠第一软岩填筑区的下游侧自下而上设置的与第一软岩填筑区等高的第二堆石层、在第一软岩填筑区内水平设置的至少一层将第一软岩填筑区分隔成多块区域的第三堆石层;所述第一过渡料层设置于第一软岩填筑区的上游侧、顶部,以及第二堆石层与心墙之间;所述第三堆石层上游侧与位于第一软岩填筑区上游侧的第一过渡料层抵接,第三堆石层下游侧与第二堆石层抵接。进一步的,在第一堆石层的上表面、第三堆石层的上下表面、以及第二堆石层的上游侧面均设有土工布。优选的,所述第一软岩填筑区和第二软岩填筑区采用软岩与硬岩掺混填筑。具体的,所述排水系统包括位于第二软岩填筑区与第二过渡料层之间的烟囱式排水带、以及设置于心墙下游且与烟囱式排水带底部连通的水平排水带;在烟囱式排水带、水平排水带与第二软岩填筑区的交界处均设有土工布。优选的,所述上游护坡为混凝土预制块护坡或块石护坡。优选的,所述下游护坡为干砌石护坡或草皮护坡。本技术的显著效果是:1.最大限度的利用软岩筑坝,减少弃料、弃渣,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2.可有效利用开挖料及当地取材,解决了工程土石方平衡问题,降低了工程投资,经济效果显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堆石坝剖面图。图中:1—上游护坡;2—第一过渡料层;3—第一软岩填筑区;4—土工布;5—第一堆石层;6—心墙;7—烟囱式排水带;8—水平排水带;9—反滤料层;10—第二软岩填筑区;11—下游护坡;12-第二过渡料层;13-第二堆石层;14-第三堆石层。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心墙堆石坝,包括心墙6,在心墙6上游侧的底部设有第一堆石层5。从第一堆石层5自下而上设有第一软岩填筑区3。在第一软岩填筑区3的非底部区域覆盖设有将第一软岩填筑区3的外表面完全包裹的第一过渡料层2。在第一软岩填筑区3内设有可将第一软岩填筑区3分隔成块区域进行稳定支撑的堆石层分隔结构。所述堆石分隔结构包括紧靠第一软岩填筑区3的下游侧自下而上设置的与第一软岩填筑区3等高的第二堆石层13、在第一软岩填筑区3内水平设置的至少一层将第一软岩填筑区3分隔成多块区域的第三堆石层14。所述第一过渡料层2设置于第一软岩填筑区3的上游侧、顶部,以及第二堆石层13与心墙6之间。所述第三堆石层14上游侧与位于第一软岩填筑区3上游侧的第一过渡料层2抵接。第三堆石层14下游侧与第二堆石层13抵接。在心墙6下游侧底部设有反滤料层9。从反滤料层9自下而上设有第二软岩填筑区10。在第二软岩填筑区10上游侧与心墙6下游侧之间设有第二过渡料层12。所述第一软岩填筑区3和第二软岩填筑区10采用软岩与硬岩掺混填筑。第一过渡料层2的上游侧设有上游护坡1。所述上游护坡1为混凝土预制块护坡或块石护坡。在第二软岩填筑区10下游侧设有下游护坡11。所述下游护坡11为干砌石护坡或草皮护坡。还包括设置于心墙6下游的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位于第二软岩填筑区10与第二过渡料层12之间的烟囱式排水带7、以及设置于心墙6下游且与烟囱式排水带7底部连通的水平排水带8。在烟囱式排水带7、水平排水带8与第二软岩填筑区10的交界处均设有土工布4。在第一堆石层5的上表面、第三堆石层14的上下表面、以及第二堆石层13的上游侧面均设有土工布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墙堆石坝,包括心墙(6),其特征在于:在心墙(6)上游侧的底部设有第一堆石层(5),从第一堆石层(5)自下而上设有第一软岩填筑区(3),在第一软岩填筑区(3)的非底部区域覆盖设有将第一软岩填筑区(3)的外表面完全包裹的第一过渡料层(2);在第一软岩填筑区(3)内设有可将第一软岩填筑区(3)分隔成块区域进行稳定支撑的堆石层分隔结构;在心墙(6)下游侧底部设有反滤料层(9),从反滤料层(9)自下而上设有第二软岩填筑区(10),在第二软岩填筑区(10)上游侧与心墙(6)下游侧之间设有第二过渡料层(12);第一过渡料层(2)的上游侧设有上游护坡(1),在第二软岩填筑区(10)下游侧设有下游护坡(11);还包括设置于心墙(6)下游的排水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墙堆石坝,包括心墙(6),其特征在于:在心墙(6)上游侧的底部设有第一堆石层(5),从第一堆石层(5)自下而上设有第一软岩填筑区(3),在第一软岩填筑区(3)的非底部区域覆盖设有将第一软岩填筑区(3)的外表面完全包裹的第一过渡料层(2);在第一软岩填筑区(3)内设有可将第一软岩填筑区(3)分隔成块区域进行稳定支撑的堆石层分隔结构;在心墙(6)下游侧底部设有反滤料层(9),从反滤料层(9)自下而上设有第二软岩填筑区(10),在第二软岩填筑区(10)上游侧与心墙(6)下游侧之间设有第二过渡料层(12);第一过渡料层(2)的上游侧设有上游护坡(1),在第二软岩填筑区(10)下游侧设有下游护坡(11);还包括设置于心墙(6)下游的排水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墙堆石坝,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石分隔结构包括紧靠第一软岩填筑区(3)的下游侧自下而上设置的与第一软岩填筑区(3)等高的第二堆石层(13)、在第一软岩填筑区(3)内水平设置的至少一层将第一软岩填筑区(3)分隔成多块区域的第三堆石层(14);所述第一过渡料层(2)设置于第一软岩填筑区(3)的上游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昊胡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