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生红球藻大规模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6427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2:49
一种雨生红球藻大规模养殖装置,包括透明玻璃管、梯形支架、循环水管、循环罐、控制器、循环泵、水泵和水温控制设备,透明玻璃管沿高度方向螺旋安装在梯形支架上,透明玻璃管的进口与循环泵出口连通,循环泵进口与循环罐出口连通,循环罐顶部设有补液管,补液管上装有补液阀,透明玻璃管的出口与循环罐进口连通,出液管内腔装有温度传感器,循环水管位于透明玻璃管内腔中部,并沿透明玻璃管长度方向布置,循环水管横截面呈十字形,循环水管的进口与水泵出口连通,水泵进口与水温控制设备的出口连通,循环水管的出口与水温控制设备的进口连通,出水管和进水管上均安装有电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占地面积小、培养效率高、透光性好,能够显著降低污染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生红球藻大规模养殖装置
本技术涉及雨生红球藻养殖领域,具体讲是一种雨生红球藻大规模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雨生红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其增殖依赖于细胞的分裂。当环境适宜时,红球藻生物量不断增加,属于绿色游动细胞阶段;当受到外界胁迫时,如光照、温度、PH值变化等,自身形成孢子,积累油脂和虾青素,藻细胞变成红色,属于不动孢子阶段。雨生红球藻富含油脂和虾青素,油脂含量占细胞干重的30-40%,可以作为生物能源的潜在来源;虾青素含量可占细胞干重的1.5-3.0%,是天然虾青素最为重要的来源。近年来,雨生红球藻在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多采用室内外开放池式培育,这种培育模式存在占地面积大、易污染、培养效率低、透光率差的技术问题,尤其是将雨生红球藻作为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残留将大大降低食品的安全性,严重制约了雨生红球藻产业的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雨生红球藻大规模养殖装置,其占地面积小、培养效率高、透光性好,能够显著降低污染率。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雨生红球藻大规模养殖装置,包括透明玻璃管、梯形支架、循环水管、循环罐、控制器、循环泵、水泵以及用于对循环水管内的水进行温度调节的水温控制设备,所述透明玻璃管沿梯形支架的高度方向螺旋安装在梯形支架上,透明玻璃管的进口通过进液管与循环泵的出口连接相通,循环泵的进口与循环罐的出口连接相通,循环泵的进口处装有开关阀,所述循环罐通过支架安装在地面上,所述控制器安装在循环罐的侧壁上,所述循环罐顶部设有补液管,补液管上装有补液阀,所述透明玻璃管的出口通过出液管与循环罐的进口连接相通,出液管的内腔中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循环水管位于透明玻璃管内腔中部,并沿透明玻璃管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循环水管的横截面呈十字形,循环水管的进口通过进水管与水泵的出口连接相通,水泵的进口与水温控制设备的出口连接相通,水温控制设备通过支架安装在地面上,所述循环水管的出口通过出水管与水温控制设备的进口连接相通,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上均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水泵、水温控制设备、循环泵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雨生红球藻大规模养殖装置,其中,循环水管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凸筋片。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雨生红球藻大规模养殖装置,其中,透明玻璃管的内腔直径为循环水管圆周所围直径的2倍。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雨生红球藻大规模养殖装置,其中,梯形支架的底部安装有若干螺杆,各螺杆的底部均装有圆盘。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雨生红球藻大规模养殖装置,其中,循环罐的外壁上沿自身高度方向设有透明观察窗口。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雨生红球藻大规模养殖装置具有以下优点:与现有技术采用开放池对雨生红球藻进行培育不同,本技术将雨生红球藻在透明玻璃管内进行培养,由于透明玻璃管沿梯形支架的高度方向螺旋布置,因此,其在满足雨生红球藻养殖量的情况下,有效节约了占地面积;透明玻璃管间无隙连通,创造了无污染和避免杂菌感染的密闭环境,进而显著降低了雨生红球藻的污染率;沿梯形支架的高度方向螺旋布置的透明玻璃管大大提高了透光率,保证养殖的雨生红球藻能够充分进行光合作用,有效提升了培养效率;循环水管可将藻液的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从而使雨生红球藻始终在最佳的适宜温度下生长,提高了培养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雨生红球藻大规模养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断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一种雨生红球藻大规模养殖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一种雨生红球藻大规模养殖装置,包括透明玻璃管11、梯形支架10、循环水管12、循环罐16、控制器19、循环泵26、水泵25以及用于对循环水管12内的水进行温度调节的水温控制设备21。透明玻璃管11沿梯形支架10的高度方向螺旋安装在梯形支架10上,相邻透明玻璃管11之间的间距为10cm。梯形支架10上设有撑托透明玻璃管11的L形托件30,L形托件30的内壁上设有橡胶垫31,起到对透明玻璃管11减震的作用。透明玻璃管11的进口通过进液管23与循环泵26的出口连接相通,循环泵26的进口与循环罐16的出口连接相通,循环泵26的进口处装有开关阀24。循环罐16通过支架安装在地面上,循环罐16的外壁上沿自身高度方向设有透明观察窗口15,便于工人对循环罐16的内部情况进行实时观察。循环罐16顶部设有补液管17,补液管17上装有补液阀18,开启补液阀18即可向循环罐16内加注营养液。透明玻璃管11的出口通过出液管14与循环罐16的进口连接相通,出液管14的内腔中装有温度传感器13。循环水管12位于透明玻璃管11内腔中部,并沿透明玻璃管11的长度方向布置。循环水管12的横截面呈十字形(参见图2),透明玻璃管11的内腔直径为循环水管12圆周所围直径的2倍,可在不影响雨生红球藻生长的情况下,进一步保证热交换效果。循环水管12的进口通过进水管27与水泵25的出口连接相通,水泵25的进口与水温控制设备21的出口连接相通,水温控制设备21通过支架安装在地面上,循环水管12的出口通过出水管22与水温控制设备21的进口连接相通,出水管22和进水管27上均安装有电磁阀20。控制器19安装在循环罐16的侧壁上,电磁阀20、水泵25、水温控制设备21、循环泵26和温度传感器13均与控制器19电连接。循环水管12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凸筋片121,可起到较好的热交换作用,进一步提高雨生红球藻的培养效率。梯形支架10的底部安装有若干螺杆28,各螺杆28的底部均装有圆盘29,通过旋转圆盘29可对梯形支架10的边角高度进行调节,从而解决养殖雨生红球藻时过度依赖平整地面的技术问题。在培育雨生红球藻的过程中,循环泵26不断地将循环罐16内的营养液从进液管23送入透明玻璃管11内,通过光照培养养殖后,经出液管14进入循环罐16内,如此往复循环。温度传感器13实时检测出液管14内液体的温度,并将检测的数据传递给控制器19,当测得的温度低于或高于设定值时,控制器19立马接通电磁阀20和水泵25的电源,水温控制设备21内的水经进水管27进入循环水管12内,开始与透明玻璃管11内的藻液进行热交换,从而将藻液的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使雨生红球藻始终在最佳的适宜温度下生长。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水温控制设备21、水泵25、电磁阀20、温度传感器13、控制器19和循环泵26均为市售产品,故其具体结构不在此赘述。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生红球藻大规模养殖装置,包括透明玻璃管(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梯形支架(10)、循环水管(12)、循环罐(16)、控制器(19)、循环泵(26)、水泵(25)以及用于对循环水管(12)内的水进行温度调节的水温控制设备(21),所述透明玻璃管(11)沿梯形支架(10)的高度方向螺旋安装在梯形支架(10)上,透明玻璃管(11)的进口通过进液管(23)与循环泵(26)的出口连接相通,循环泵(26)的进口与循环罐(16)的出口连接相通,循环泵(26)的进口处装有开关阀(24),所述循环罐(16)通过支架安装在地面上,所述控制器(19)安装在循环罐(16)的侧壁上,所述循环罐(16)顶部设有补液管(17),补液管(17)上装有补液阀(18),所述透明玻璃管(11)的出口通过出液管(14)与循环罐(16)的进口连接相通,出液管(14)的内腔中装有温度传感器(13),所述循环水管(12)位于透明玻璃管(11)内腔中部,并沿透明玻璃管(11)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循环水管(12)的横截面呈十字形,循环水管(12)的进口通过进水管(27)与水泵(25)的出口连接相通,水泵(25)的进口与水温控制设备(21)的出口连接相通,水温控制设备(21)通过支架安装在地面上,所述循环水管(12)的出口通过出水管(22)与水温控制设备(21)的进口连接相通,所述出水管(22)和进水管(27)上均安装有电磁阀(20),所述电磁阀(20)、水泵(25)、水温控制设备(21)、循环泵(26)和温度传感器(13)均与控制器(19)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生红球藻大规模养殖装置,包括透明玻璃管(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梯形支架(10)、循环水管(12)、循环罐(16)、控制器(19)、循环泵(26)、水泵(25)以及用于对循环水管(12)内的水进行温度调节的水温控制设备(21),所述透明玻璃管(11)沿梯形支架(10)的高度方向螺旋安装在梯形支架(10)上,透明玻璃管(11)的进口通过进液管(23)与循环泵(26)的出口连接相通,循环泵(26)的进口与循环罐(16)的出口连接相通,循环泵(26)的进口处装有开关阀(24),所述循环罐(16)通过支架安装在地面上,所述控制器(19)安装在循环罐(16)的侧壁上,所述循环罐(16)顶部设有补液管(17),补液管(17)上装有补液阀(18),所述透明玻璃管(11)的出口通过出液管(14)与循环罐(16)的进口连接相通,出液管(14)的内腔中装有温度传感器(13),所述循环水管(12)位于透明玻璃管(11)内腔中部,并沿透明玻璃管(11)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循环水管(12)的横截面呈十字形,循环水管(12)的进口通过进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仲良张赛许志松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藻井泉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