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碰撞速度自适应的儿童座椅吸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6048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碰撞速度自适应的儿童座椅吸能装置,包括安装在儿童座椅上的主体支架,滑动式安装在主体支架上的第一蜂窝吸能组件和第二蜂窝吸能组件,滑动式安装在主体支架上的动滑轮机构,绕过动滑轮的牵引带,安全带;牵引带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蜂窝吸能组件上,牵引带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蜂窝吸能组件上,安全带连接在动滑轮机构上,第一蜂窝吸能组件的初始峰值载荷低于第二蜂窝吸能组件的初始峰值载荷。本吸能装置能适应不同冲击速度、有效降低儿童乘员在碰撞时所受到的冲击载荷、提高儿童乘员安全,属于儿童安全座椅领域。

A child seat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with collision speed adapta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nergy-absorbing device for children's seats with collision speed self-adapting, which comprises a main bracket mounted on the children's seats, a first honeycomb energy-absorbing component and a second honeycomb energy-absorbing component mounted on the main bracket sliding type, a moving pulley mechanism mounted on the main bracket sliding type, and a pulling pulley bypassing the moving pulley One end of the traction belt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honeycomb energy absorbing assembly, the other end of the traction belt i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honeycomb energy absorbing assembly, and the safety belt is connected to the dynamic pulley mechanism. The initial peak load of the first honeycomb energy absorbing assembly is lower than the initial peak load of the second honeycomb energy absorbing assembly. The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can adapt to different impact speeds,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mpact loads on child crew during collision, and improve the safety of child crew,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child safety sea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碰撞速度自适应的儿童座椅吸能装置
本技术涉及儿童安全座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碰撞速度自适应的儿童座椅吸能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汽车数量的逐年快速增加,汽车安全已成为汽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而碰撞过程中儿童乘员的保护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儿童乘员的乘车安全已成为汽车安全性研究的重要课题。儿童乘员相对成人,其身体各部位的比例和比重都有很大的差别,如儿童乘员头部占体重的30%,而成人仅有6%,这直接导致了儿童乘员相对成人的身体重心更高,在碰撞事故中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更差,加上儿童成员本身发育的不完全,颈部以及身体韧带更柔弱,这些更直接加大了儿童乘员在碰撞过程中受伤的概率。而儿童安全座椅在保护儿童成员在汽车碰撞过程中的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儿童安全座椅主要依靠约束带系统将儿童乘员束缚在座椅内,安全带的作用位置为胸部,加上儿童的头部由于惯性会向前倾,过大的冲击加速度会对儿童造成致命的伤害,因此,降低碰撞时儿童所受到的加速度对儿童成员的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安全带与儿童安全座椅本体之间设置一种能量吸收装置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手段和方式之一。尽管现已有安全座椅通过在安全带与儿童安全座椅本体之间设置能量吸收装置,但其吸能装置采用的是单层面外冲击吸能方式。这种吸能装置,初始峰值载荷和加速度过高,并不是一种理想的吸能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适应不同冲击速度、有效降低儿童乘员在碰撞时所受到的冲击载荷、提高儿童乘员安全的具有碰撞速度自适应的儿童安全座椅吸能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碰撞速度自适应的儿童座椅吸能装置,包括安装在儿童座椅上的主体支架,滑动式安装在主体支架上的第一蜂窝吸能组件和第二蜂窝吸能组件,滑动式安装在主体支架上的动滑轮机构,绕过动滑轮的牵引带,安全带;牵引带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蜂窝吸能组件上,牵引带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蜂窝吸能组件上,安全带连接在动滑轮机构上,第一蜂窝吸能组件的初始峰值载荷低于第二蜂窝吸能组件的初始峰值载荷。进一步的是:主体支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支板、连接板、对称设置的两根支杆;连接板的一侧与两块支板的端部连接,连接板的另一侧与两根支杆的端部连接,支板上设有用于第一蜂窝吸能组件滑动的第一滑槽和用于第二蜂窝吸能组件滑动的第二滑槽,支杆上设有用于动滑轮滑动的第三滑槽。进一步的是:第一蜂窝吸能组件和第二蜂窝吸能组件均包括压缩轴,套装在压缩轴上的压缩块,两个敞口的蜂窝盒,蜂窝,蜂窝架;蜂窝的一端置于一个蜂窝盒内,蜂窝的另一端置于另一个蜂窝盒内,其中一个蜂窝盒贴着压缩块,另外一个蜂窝盒连接在连接板上,压缩轴安装在蜂窝架上,支板和连接板位于蜂窝架的内侧;第一蜂窝吸能组件的压缩轴穿过第一滑槽,第二蜂窝吸能组件的压缩轴穿过第二滑槽,牵引带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蜂窝吸能组件的蜂窝架上,牵引带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蜂窝吸能组件的蜂窝架上。进一步的是:蜂窝架上设有连接杆,牵引带的端部连接在连接杆上。进一步的是:动滑轮机构包括穿过第三滑槽的牵引轴,套装在牵引轴上的轴承,套装在轴承上的动滑轮,套装在牵引轴上的U型块;安全带连接在U型块上。进一步的是:压缩轴上设有开口挡圈,开口挡圈位于蜂窝架的外侧。进一步的是:压缩块包括一体成型的压缩板和带孔块,其中一个蜂窝盒紧贴着压缩板,压缩轴穿过带孔块。进一步的是:吸能装置还包括固定轴,穿过两块支板的固定轴安装在儿童座椅上。进一步的是:第一蜂窝吸能组件的蜂窝和第二蜂窝吸能组件的蜂窝均由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元胞组成,元胞的截面形状为内凹六边形。进一步的是:第一蜂窝吸能组件的蜂窝的厚度小于第二蜂窝吸能组件的蜂窝的厚度,第一蜂窝吸能组件的元胞的角度小于第二蜂窝吸能组件的元胞的角度。总的说来,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采用上下两层分级吸能组件将碰撞时的冲击动能通过蜂窝的塑性变形进行耗散,解决传统的单层吸能装置初始峰值载荷过高、加速度过大的问题,从而提高儿童乘员在碰撞时的安全性能。2、本技术设计新颖,通过采用动滑轮和牵引带将上下两层吸能组件相联,不同的碰撞速度,上下两层吸能组件会自动根据其本身的蜂窝的厚度以及冲击速度自适应的调节上下两层蜂窝吸能的状态和时间,实现了尽可能的降低碰撞初始阶段的峰值载荷和提高后续的连续吸能,其碰撞速度的自适应特征相对现有设备单层面外吸能具有明显的改善。3、本技术设计合理,其动滑轮分别连动上下两层吸能组件,两层蜂窝配置的厚度不一致,实现两种吸能结构的自适应吸能调节,从而有效减弱在碰撞时安全带对儿童胸部所带来的冲击,保护儿童成员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吸能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本吸能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本吸能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主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一蜂窝吸能组件和第二蜂窝吸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蜂窝吸能组件的力和位移曲线示意图。图7是蜂窝的横截面示意图。图8是元胞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为了便于统一查看说明书附图里面的各个附图标记,现对说明书附图里出现的附图标记统一说明如下:1为主体支架,2为固定轴,3为压缩块,4为蜂窝盒,5为蜂窝,6为蜂窝架,7为牵引带,8为动滑轮,9为开口挡圈,10为U型块,11为连接杆,12为安全带,13为牵引轴,14为压缩轴,1-1为支板,1-2为连接板,1-3为支杆,1-4为第一滑槽,1-5为第二滑槽,1-6为第三滑槽,3-1为带孔块,3-2为压缩板,5-1为元胞。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说明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前后方向与图2本身的上下右左方向一致。结合图1至图8所示,一种具有碰撞速度自适应的儿童座椅吸能装置,包括安装在儿童座椅上的主体支架,滑动式安装在主体支架上的第一蜂窝吸能组件和第二蜂窝吸能组件,滑动式安装在主体支架上的动滑轮机构,绕过动滑轮的牵引带,安全带。主体支架固定在儿童座椅上,第一蜂窝吸能组件和第二蜂窝吸能组件可以相对主体支架滑动,动滑轮可以相对主体支架滑动。牵引带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蜂窝吸能组件上,牵引带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蜂窝吸能组件上,安全带连接在动滑轮机构上,第一蜂窝吸能组件的初始峰值载荷低于第二蜂窝吸能组件的初始峰值载荷。结合图1、图2、图3、图4所示,主体支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支板、连接板、对称设置的两根支杆。两块支板的结构是一样的且是相对称的,两根支杆的结构是一样的且是相对称的。连接板的一侧与两块支板的端部连接,连接板的另一侧与两根支杆的端部连接,支板和支杆分居连接板的两侧。支板上设有用于第一蜂窝吸能组件滑动的第一滑槽和用于第二蜂窝吸能组件滑动的第二滑槽,支杆上设有用于动滑轮滑动的第三滑槽。结合图1、图2、图3、图5所示,第一蜂窝吸能组件和第二蜂窝吸能组件均包括压缩轴,套装在压缩轴上的压缩块,两个敞口的蜂窝盒,蜂窝,蜂窝架。蜂窝的一端置于一个蜂窝盒内,蜂窝的另一端置于另一个蜂窝盒内,两个蜂窝盒分别覆盖住蜂窝的两端。后边的蜂窝盒贴着压缩块,前边的蜂窝盒连接在连接板上,压缩轴安装在蜂窝架上,压缩轴位于蜂窝架的后端,压缩轴位于蜂窝盒的后边。支板和连接板位于蜂窝架的内侧,蜂窝盒、蜂窝、压缩块置于支板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碰撞速度自适应的儿童座椅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儿童座椅上的主体支架,滑动式安装在主体支架上的第一蜂窝吸能组件和第二蜂窝吸能组件,滑动式安装在主体支架上的动滑轮机构,绕过动滑轮的牵引带,安全带;牵引带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蜂窝吸能组件上,牵引带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蜂窝吸能组件上,安全带连接在动滑轮机构上,第一蜂窝吸能组件的初始峰值载荷低于第二蜂窝吸能组件的初始峰值载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碰撞速度自适应的儿童座椅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儿童座椅上的主体支架,滑动式安装在主体支架上的第一蜂窝吸能组件和第二蜂窝吸能组件,滑动式安装在主体支架上的动滑轮机构,绕过动滑轮的牵引带,安全带;牵引带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蜂窝吸能组件上,牵引带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蜂窝吸能组件上,安全带连接在动滑轮机构上,第一蜂窝吸能组件的初始峰值载荷低于第二蜂窝吸能组件的初始峰值载荷。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碰撞速度自适应的儿童座椅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主体支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块支板、连接板、对称设置的两根支杆;连接板的一侧与两块支板的端部连接,连接板的另一侧与两根支杆的端部连接,支板上设有用于第一蜂窝吸能组件滑动的第一滑槽和用于第二蜂窝吸能组件滑动的第二滑槽,支杆上设有用于动滑轮滑动的第三滑槽。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碰撞速度自适应的儿童座椅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蜂窝吸能组件和第二蜂窝吸能组件均包括压缩轴,套装在压缩轴上的压缩块,两个敞口的蜂窝盒,蜂窝,蜂窝架;蜂窝的一端置于一个蜂窝盒内,蜂窝的另一端置于另一个蜂窝盒内,其中一个蜂窝盒贴着压缩块,另外一个蜂窝盒连接在连接板上,压缩轴安装在蜂窝架上,支板和连接板位于蜂窝架的内侧;第一蜂窝吸能组件的压缩轴穿过第一滑槽,第二蜂窝吸能组件的压缩轴穿过第二滑槽,牵引带的一端连接在第一蜂窝吸能组件的蜂窝架上,牵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旺玉邓小林金林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