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胶框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592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源胶框注塑模具,其结构包括塑形控制块、后模架、工作底盘、定位导柱、前模架、内置塑形凝固板、塑形模具、注塑口、塑形台,塑形控制块的一端嵌入安装于后模架内侧并且水平设有两个,前模架垂直安装于后模架上端并且在同一中心线上,塑形模具垂直安装于塑形台上端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注塑口设于塑形台的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背光源胶框注塑模具,在结构上设置了内置塑形凝固板,并且该装置中通过冷凝器以及发生器对装置内侧进行制冷降温,通过制冷口放出冷气对胶框进行冷却定型,并且装置中的塑形面表面光滑能过防止沾边,飞边等现象,无需在取出时进行打磨,从而加强了装置的实用性以及生存效率。

Injection mold for back light source glue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jection mold for a backlight rubber frame, which comprises a molding control block, a rear mold frame, a working chassis, a positioning guide post, a front mold frame, a built-in plastic solidification plate, a molding mold, an injection port and a molding table. One end of the molding control block is embedded in the inner side of the rear mold frame and is horizontally provided with two front molds. The frame is vertically mount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rear mold frame and on the same central line, the molding mould is vertically mount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molding table and has an integrated structure, and the injection mouth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molding tab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acklight rubber frame injection mold, which is structurally provided with a built-in plastic solidification plate, and the device passes through a condenser. And the generator cooled the inside of the device, cooled the rubber frame by releasing cold air from the cooling port, and the smooth surface of the plastic surface of the device can prevent the phenomenon of staining and flying edge, without grinding when it is taken out, thus enhancing the practicability and survival efficiency of th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源胶框注塑模具
本技术是一种背光源胶框注塑模具,属于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背光源是位于液晶显示器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视觉效果,背光源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光学用模片、背板和胶框组成,其中,胶框是采用模具注塑而成。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120372347.0的一种背光源胶框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上横向设置有矩形注塑模具a,所述矩形注塑模具a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LED灯的凸槽,所述下模板上横向设置有矩形注塑模具b,所述矩形注塑模具b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LED灯的凸槽;所述背光源胶框注塑模具通过横向设置模具,将放置LED灯的凸槽设置在模具的侧面,但是该现有技术在进行冷却时间较长,容易出现飞边的现象,需进行人工打磨,从而增加人力,降低装置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源胶框注塑模具,以解决现有在进行冷却时间较长,容易出现飞边的现象,需进行人工打磨,从而增加人力,降低装置实用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背光源胶框注塑模具,其结构包括塑形控制块、后模架、工作底盘、定位导柱、前模架、内置塑形凝固板、塑形模具、注塑口、塑形台,所述定位导柱为圆柱体结构并且垂直安装于工作底盘上端,所述定位导柱设于后模架四周并且设有四个,所述塑形控制块的一端嵌入安装于后模架内侧并且水平设有两个,所述前模架垂直安装于后模架上端并且在同一中心线上,所述内置塑形凝固板设于后模架内侧,所述塑形模具垂直安装于塑形台上端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注塑口设于塑形台的上端,所述内置塑形凝固板包括制冷口、外壳、塑形面、冷凝器、发生器、抽板,所述制冷口设于外壳内侧,所述外壳内侧设有十六个塑形面,所述塑形面设于冷凝器前端,所述冷凝器为长方体结构并且后端设有发生器,所述抽板与外壳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冷凝器为长方体结构并且设于抽板下端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底盘为长方体结构并且安装于后模架下端且在同一中心线上。进一步地,所述塑形台设于后模架内侧底部并且上端设有注塑口。进一步地,所述塑形模具为长方体结构并且与后模架在同一中心线上。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与抽板垂直安装于后模架内侧。进一步地,所述后模架使用不锈钢材质,具有硬度高,不易发生锈迹使用寿命长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底盘大小尺寸为长50cm,宽为40cm,高13.5cm。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背光源胶框注塑模具,在结构上设置了内置塑形凝固板,并且该装置中通过冷凝器以及发生器对装置内侧进行制冷降温,通过制冷口放出冷气对胶框进行冷却定型,并且装置中的塑形面表面光滑能过防止沾边,飞边等现象,无需在取出时进行打磨,从而加强了装置的实用性以及生存效率。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背光源胶框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背光源胶框注塑模具的内置塑形凝固板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塑形控制块-1、后模架-2、工作底盘-3、定位导柱-4、前模架-5、内置塑形凝固板-6、塑形模具-7、注塑口-8、塑形台-9、制冷口-601、外壳-602、塑形面-603、冷凝器-604、发生器-605、抽板-60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源胶框注塑模具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塑形控制块1、后模架2、工作底盘3、定位导柱4、前模架5、内置塑形凝固板6、塑形模具7、注塑口8、塑形台9,所述定位导柱4为圆柱体结构并且垂直安装于工作底盘3上端,所述定位导柱4设于后模架2四周并且设有四个,所述塑形控制块1的一端嵌入安装于后模架2内侧并且水平设有两个,所述前模架5垂直安装于后模架2上端并且在同一中心线上,所述内置塑形凝固板6设于后模架2内侧,所述塑形模具7垂直安装于塑形台9上端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注塑口8设于塑形台9的上端,所述内置塑形凝固板6包括制冷口601、外壳602、塑形面603、冷凝器604、发生器605、抽板606,所述制冷口601设于外壳602内侧,所述外壳602内侧设有十六个塑形面603,所述塑形面603设于冷凝器604前端,所述冷凝器604为长方体结构并且后端设有发生器605,所述抽板606与外壳60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冷凝器604为长方体结构并且设于抽板606下端,所述工作底盘3为长方体结构并且安装于后模架2下端且在同一中心线上,所述塑形台9设于后模架2内侧底部并且上端设有注塑口8,所述塑形模具7为长方体结构并且与后模架2在同一中心线上,所述外壳602与抽板606垂直安装于后模架2内侧,所述后模架2使用不锈钢材质,具有硬度高,不易发生锈迹使用寿命长的效果,所述工作底盘3大小尺寸为长50cm,宽为40cm,高13.5cm。本专利所说的冷凝器604为制冷系统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把气体或蒸气转变成液体,将管子中的热量,以很快的方式,传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所述后模架2即模具的支撑,比如压铸机上将模具各部分按一定规律和位置加以组合和固定。在进行使用时装置线通过注塑口8对塑胶进行注入,然后注入到塑形台9上端,并且注如的塑胶不能高于通过塑形模具7,接着通过塑形控制块1启动内置的内置塑形凝固板6,然后通过该装置中的冷凝器604以及发生器605对装置内侧进行制冷降温,通过制冷口601放出冷气对胶框进行冷却定型,并且装置中的塑形面603表面光滑能过防止沾边,飞边等现象。本技术解决了在进行冷却时间较长,容易出现飞边的现象,需进行人工打磨,从而增加人力,降低装置实用性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在结构上设置了内置塑形凝固板,并且该装置中通过冷凝器以及发生器对装置内侧进行制冷降温,通过制冷口放出冷气对胶框进行冷却定型,并且装置中的塑形面表面光滑能过防止沾边,飞边等现象,无需在取出时进行打磨,从而加强了装置的实用性以及生存效率。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源胶框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塑形控制块(1)、后模架(2)、工作底盘(3)、定位导柱(4)、前模架(5)、内置塑形凝固板(6)、塑形模具(7)、注塑口(8)、塑形台(9),所述定位导柱(4)为圆柱体结构并且垂直安装于工作底盘(3)上端,所述定位导柱(4)设于后模架(2)四周并且设有四个,所述塑形控制块(1)的一端嵌入安装于后模架(2)内侧并且水平设有两个,所述前模架(5)垂直安装于后模架(2)上端并且在同一中心线上,所述内置塑形凝固板(6)设于后模架(2)内侧,所述塑形模具(7)垂直安装于塑形台(9)上端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注塑口(8)设于塑形台(9)的上端,所述内置塑形凝固板(6)包括制冷口(601)、外壳(602)、塑形面(603)、冷凝器(604)、发生器(605)、抽板(606),所述制冷口(601)设于外壳(602)内侧,所述外壳(602)内侧设有十六个塑形面(603),所述塑形面(603)设于冷凝器(604)前端,所述冷凝器(604)为长方体结构并且后端设有发生器(605),所述抽板(606)与外壳(60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冷凝器(604)为长方体结构并且设于抽板(606)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源胶框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塑形控制块(1)、后模架(2)、工作底盘(3)、定位导柱(4)、前模架(5)、内置塑形凝固板(6)、塑形模具(7)、注塑口(8)、塑形台(9),所述定位导柱(4)为圆柱体结构并且垂直安装于工作底盘(3)上端,所述定位导柱(4)设于后模架(2)四周并且设有四个,所述塑形控制块(1)的一端嵌入安装于后模架(2)内侧并且水平设有两个,所述前模架(5)垂直安装于后模架(2)上端并且在同一中心线上,所述内置塑形凝固板(6)设于后模架(2)内侧,所述塑形模具(7)垂直安装于塑形台(9)上端并且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注塑口(8)设于塑形台(9)的上端,所述内置塑形凝固板(6)包括制冷口(601)、外壳(602)、塑形面(603)、冷凝器(604)、发生器(605)、抽板(606),所述制冷口(601)设于外壳(602)内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程芸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塑来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