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装配式飘窗节点构造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25901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6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装配式飘窗节点构造及其施工方法,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由第一至第三板件构成,第二板件的上部相对于下部形成凸台,该凸台朝向第二板件的内侧凸出,凸台预埋有多组灌浆套筒、并对应每一组灌浆套筒预留有操作缺口,每一组灌浆套筒的下端部均从凸台的下端面向下伸出;第一板件用作相邻两楼层中上楼层的飘窗台底板,第二板件的上部用作相邻两楼层中上楼层的飘窗台下墙,第三板件用作相邻两楼层中下楼层的飘窗台顶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保证了装配式飘窗节点构造的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避免了飘窗节点构造出现长度较大的异型预制构件,能够降低装配式飘窗节点构造中各个预制件的生产、运输、吊装难度和成本。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U integral precast floating window component and assembled floating window nod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U-shaped integral prefabricated floating window member, a structure of an assembled floating window node and a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The U-shaped integral prefabricated floating window member is composed of a first to a third board member, the upper part of the second board member is relative to the lower part to form a convex platform, the convex platform protrudes toward the inner side of the second board member, and the convex platform is embedded with a plurality of grouting sleeves, and the convex platform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part of the The lower end of each grouting sleeve extends downward from the lower end of the convex platform; the first panel is used as the bottom of the floating window sill of the upper and middle floors of the adjacent two floors; the upper part of the second panel is used as the bottom wall of the floating window sill of the upper and middle floors of the adjacent two floors; and the third panel is used as the bottom wall of the floating window sill of the adjacent two floors. The ceiling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floors. On the premise of guaranteeing the structural safety of the assembled float window node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avoids the occurrence of large-length abnormal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in the float window node structure, and can reduce the difficulty and cost of production, transportation and hoisting of each prefabricated component in the assembled float window nod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装配式飘窗节点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应用该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的装配式飘窗节点构造,以及该装配式飘窗节点构造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建筑产业化是一种新的业态模式,随着房地产产业在社会中的不断发展,建筑产业化的模式也随着建筑经济的变化逐步形成,装配式建筑也越来越普及。而在装配式结构设计中,建筑节点大样虽然占的比例比较小,但由于其形式的多样化,容易导致形成异型预制构件,给生产、运输和施工带来极大不便,也增加了成本。所以能否在保证结构安全和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让构件简化、合理配置,将大大影响到整个工程实施的流畅度和效率,也是装配式设计的一个关键点。飘窗台节点是广东地区大量采用的一种建筑模式,便于采光和提升空间感,通常分窗台顶板和窗台底板两块。如图1所示,传统现浇施工方法中,相邻两楼层中上楼层的飘窗台底板A11、上楼层的飘窗台下墙A121、下楼层的飘窗台顶板A13、结构梁A2和楼板A3一同浇筑;再在同一楼层的飘窗台顶板A13与飘窗台底板A11之间安装窗户A4,即完成了飘窗台的施工。如图2所示,在现有的装配式建筑设计中,飘窗台的施工方法则为:结构梁A2和楼板A3均采用叠合构件,即结构梁A2由结构梁预制部分A21和结构梁现浇部分A22组成,楼板A3由楼板预制部分A31和楼板现浇部分A32组成,并且,将结构梁预制部分A21与下楼层的飘窗台顶板A13设计为一个预制构件,将上楼层的飘窗台底板A11与上楼层的飘窗台下墙A121设计为一个预制构件,将该两个预制构件与楼板预制部分A31连接定位后,再一起浇筑结构梁现浇部分A22和楼板现浇部分A32的混凝土。上述现有装配式建筑设计中飘窗台的施工方法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由于将结构梁预制部分A21与下楼层的飘窗台顶板A13设计为一个预制构件,而结构梁预制部分A21是一个长构件,飘窗台顶板A13则较短,其只占结构梁预制部分A21长度的一部分,这就使得该预制构件成为了一个长度较大的异型预制构件,给生产、运输、吊装都增加了难度和成本,且结构梁预制部分A21与下楼层的飘窗台顶板A13的连接处在运输、吊装过程中很容易断裂损坏。第二,由于两个预制构件是分体式的,因此,在进行施工时,它们需要分别用一个支撑结构来定位,且上楼层的飘窗台底板A11与上楼层的飘窗台下墙A121组成的预制构件位于结构梁现浇部分A22上,既不好固定,也不好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装配式飘窗节点构造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为一体浇筑成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其由第一板件、第二板件、第三板件构成,所述第二板件的上部相对于下部形成凸台,该凸台朝向所述第二板件的内侧凸出,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三板件均与所述第二板件的外侧面连接,所述第一板件位于所述第三板件的上方,并且,所述凸台预埋有多组灌浆套筒、并对应每一组所述灌浆套筒预留有操作缺口,各组所述灌浆套筒沿所述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且每一组所述灌浆套筒的上端口在对应的操作缺口露出,每一组所述灌浆套筒的下端部均从所述凸台的下端面向下伸出,每一组所述灌浆套筒的灌浆孔和出气孔均在所述凸台的内侧面露出;其中,所述第一板件用作相邻两楼层中上楼层的飘窗台底板,所述第二板件的上部用作相邻两楼层中上楼层的飘窗台下墙,所述第三板件用作相邻两楼层中下楼层的飘窗台顶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板件与第三板件相平行,所述第二板件垂直于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三板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各组所述灌浆套筒沿所述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的宽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且相邻两组所述灌浆套筒之间的间隔距离在1000mm以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凸台在其内侧面底部预留有混凝土浇筑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板件的下部预埋有多根套管,各根所述套管沿所述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且每一根所述套管均贯穿所述第二板件的下部的外侧面和内侧面。一种装配式飘窗节点构造,包括结构梁和楼板,且所述结构梁和楼板均为叠合构件,即所述结构梁由结构梁预制部分和结构梁现浇部分组成,所述楼板由楼板预制部分和楼板现浇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配式飘窗节点构造还包括上述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且所述结构梁预制部分对应所述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的每一组灌浆套筒预埋有一根螺杆,每一根所述螺杆的螺纹端部均从所述结构梁的顶面向上伸出;每一根所述螺杆的螺纹端部均穿过对应的灌浆套筒后伸入对应的操作缺口中与螺母拧紧连接,使得:所述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的每一组灌浆套筒的下端部均坐落在所述结构梁的顶面上,且所述第二板件下部的内侧面与所述结构梁预制部分的外侧面相紧贴,所述凸台的下端面与所述楼板的顶面相平齐,所述第三板件的底面与所述结构梁预制部分底面相平齐;所述结构梁现浇部分的混凝土和所述楼板现浇部分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使得所述灌浆套筒锚入所述结构梁现浇部分中,并使得所述凸台搁置在所述结构梁现浇部分上;并且,每一组所述灌浆套筒通过其灌浆孔注入灌浆料,以使所述灌浆套筒与对应的螺杆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的第二板件下部预埋有多根套管,各根所述套管沿所述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且每一根所述套管均贯穿所述第二板件的下部的外侧面和内侧面;所述结构梁预制部分对应所述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的每一根套管预埋有一根螺纹套筒,每一根所述螺纹套筒的端口均在所述结构梁预制部分的外侧面露出,使得每一根所述螺纹套筒的端口均与对应的套管相连通;所述的装配式飘窗节点构造对应每一组相连通的套管和螺纹套筒设有一根螺栓,每一根所述螺栓均穿过对应的套管后与对应的螺纹套筒连接。一种装配式飘窗节点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配式飘窗节点构造为上述装配式飘窗节点构造,所述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在工厂,制备所述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所述结构梁的结构梁预制部分和所述楼板的楼板预制部分;步骤二、在施工现场,将所述结构梁的结构梁预制部分和所述楼板的楼板预制部分安装定位后,吊装所述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使得:每一根所述螺杆的螺纹端部均穿过对应的灌浆套筒后伸入对应的操作缺口中,且每一组灌浆套筒的下端部均坐落在所述结构梁的顶面上,;步骤三、在每一个所述操作缺口中,用螺母连接对应螺杆的螺纹端部并拧紧;步骤四、浇筑混凝土,以形成所述结构梁的结构梁现浇部分和所述楼板的楼板现浇部分,使得所述灌浆套筒锚入所述结构梁现浇部分中,并使得所述凸台搁置在所述结构梁现浇部分上;并且,每一组所述灌浆套筒通过其灌浆孔注入灌浆料,以使所述灌浆套筒与对应的螺杆固定连接。为了在浇筑现浇部分前进一步确保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与结构梁预制部分之间的临时固定的可靠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的第二板件下部预埋有多根套管,各根所述套管沿所述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且每一根所述套管均贯穿所述第二板件的下部的外侧面和内侧面;所述结构梁预制部分对应所述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的每一根套管预埋有一根螺纹套筒,每一根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1)为一体浇筑成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其由第一板件(11)、第二板件(12)、第三板件(13)构成,所述第二板件(12)的上部(121)相对于下部(122)形成凸台(1211),该凸台(1211)朝向所述第二板件(12)的内侧凸出,所述第一板件(11)和第三板件(13)均与所述第二板件(12)的外侧面(12a)连接,所述第一板件(11)位于所述第三板件(13)的上方,并且,所述凸台(1211)预埋有多组灌浆套筒(41)、并对应每一组所述灌浆套筒(41)预留有操作缺口(12d),各组所述灌浆套筒(41)沿所述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1)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且每一组所述灌浆套筒(41)的上端口在对应的操作缺口(12d)露出,每一组所述灌浆套筒(41)的下端部均从所述凸台(1211)的下端面(12c)向下伸出,每一组所述灌浆套筒(41)的灌浆孔和出气孔均在所述凸台(1211)的内侧面(12e)露出;其中,所述第一板件(11)用作相邻两楼层中上楼层的飘窗台底板,所述第二板件(12)的上部(121)用作相邻两楼层中上楼层的飘窗台下墙,所述第三板件(13)用作相邻两楼层中下楼层的飘窗台顶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1)为一体浇筑成型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其由第一板件(11)、第二板件(12)、第三板件(13)构成,所述第二板件(12)的上部(121)相对于下部(122)形成凸台(1211),该凸台(1211)朝向所述第二板件(12)的内侧凸出,所述第一板件(11)和第三板件(13)均与所述第二板件(12)的外侧面(12a)连接,所述第一板件(11)位于所述第三板件(13)的上方,并且,所述凸台(1211)预埋有多组灌浆套筒(41)、并对应每一组所述灌浆套筒(41)预留有操作缺口(12d),各组所述灌浆套筒(41)沿所述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1)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且每一组所述灌浆套筒(41)的上端口在对应的操作缺口(12d)露出,每一组所述灌浆套筒(41)的下端部均从所述凸台(1211)的下端面(12c)向下伸出,每一组所述灌浆套筒(41)的灌浆孔和出气孔均在所述凸台(1211)的内侧面(12e)露出;其中,所述第一板件(11)用作相邻两楼层中上楼层的飘窗台底板,所述第二板件(12)的上部(121)用作相邻两楼层中上楼层的飘窗台下墙,所述第三板件(13)用作相邻两楼层中下楼层的飘窗台顶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11)与第三板件(13)相平行,所述第二板件(12)垂直于所述第一板件(11)和第三板件(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其特征在于:各组所述灌浆套筒(41)沿所述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1)的宽度方向均匀间隔布置,且相邻两组所述灌浆套筒(41)之间的间隔距离在1000mm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1211)在其内侧面(12e)底部预留有混凝土浇筑口(12f)。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任意一项所述的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件(12)的下部(122)预埋有多根套管(51),各根所述套管(51)沿所述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1)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且每一根所述套管(51)均贯穿所述第二板件(12)的下部(122)的外侧面(12a)和内侧面(12b)。6.一种装配式飘窗节点构造,包括结构梁(2)和楼板(3),且所述结构梁(2)和楼板(3)均为叠合构件,即所述结构梁(2)由结构梁预制部分(21)和结构梁现浇部分(22)组成,所述楼板(3)由楼板预制部分(31)和楼板现浇部分(3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配式飘窗节点构造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1),且所述结构梁预制部分(21)对应所述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1)的每一组灌浆套筒(41)预埋有一根螺杆(42),每一根所述螺杆(42)的螺纹端部均从所述结构梁(2)的顶面向上伸出;每一根所述螺杆(42)的螺纹端部均穿过对应的灌浆套筒(41)后伸入对应的操作缺口(12d)中与螺母(43)拧紧连接,使得:所述U型整体预制飘窗构件(1)的每一组灌浆套筒(41)的下端部均坐落在所述结构梁(2)的顶面上,且所述第二板件(12)下部(122)的内侧面(12b)与所述结构梁预制部分(21)的外侧面相紧贴,所述凸台(1211)的下端面(12c)与所述楼板(3)的顶面相平齐,所述第三板件(13)的底面(13a)与所述结构梁预制部分(21)底面相平齐;所述结构梁现浇部分(22)的混凝土和所述楼板现浇部分(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俊琛万雄斌曾红川丁蕾郑海虹陈发东刘烽锋叶蓓范炳礼林兰朱桂滨林英鹏颜欣然严小龙梁冰岑嘉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建工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