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预制剪力墙、耗能的延性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其预制剪力墙包括墙体,墙体内的钢筋骨架不外漏于墙体,墙体的上、下边分别设有装配孔,墙体的左、右边分别设有键槽。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包括若干预制剪力墙、若干受力筋、预制剪力墙之间竖缝中形成的连接部、边缘构件和水平现浇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耗能竖缝和水平现浇带,使剪力墙具有双重功能抗震,即结构在一般要求的使用荷载〔包括常遇地震、风荷载)下,具有较大的刚度和承载力;而在强震作用下,由于耗能竖缝和水平现浇带的开裂使结构刚度降低,改变剪力墙的破坏形态,使结构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防止结构倒塌,从而提高了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从而提高了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从而提高了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剪力墙、耗能的延性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具体是涉及一种预制剪力墙,采用了上述预制剪力墙的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上述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这种建筑结构具有节约劳动力成本、提高施工质量、缩短工期、清洁生产、减少施工现场噪声粉尘污染等许多优点。
[0003]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可分为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预制装配式框架
‑
现浇剪力墙三种常见结构体系。
[0004]其中,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
‑
剪力墙结构体系中因剪力墙受力性能好、且具有较大的刚度和强度,可以抵抗大部分地震荷载,而被广泛被应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中。但工程实践以及若干震害表明,上述的剪力墙结构会因为塑性变形能力不足,在强震中出现脆性破坏,从而大大地影响其抗震性能。特别是对框架
‑
剪力墙结构、框架
‑
核心筒结构体系,由于剪力墙的抗侧刚度比框架大很多,在地震作用下,底部地震总剪力主要由剪力墙承担,框架柱只承担很小的一部分,剪力墙为第一道防线。而在中、大震作用下,剪力墙开裂损伤破坏后,其抗侧刚度及承载力下降太多,框架很难发挥第二道防线的作用。所以,如何合理有效地改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对高层建筑的抗震及应用及实现住宅工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0005]另外,目前的预制剪力墙构件由于现有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原因,其四边均有向外伸出的钢筋,使得其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运输和存放。且目前的预制剪力墙构件需要在工厂绑扎墙体交叉钢筋,制作效率、工业化水平低,且施工现场湿作业过多、装配率低,降低了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预制剪力墙,其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其四边均不会外露出有钢筋,占用空间小,运输更方便。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采用了上述预制剪力墙的耗能的延性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其抗震性能好。
[0008]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耗能的延性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其能更好的建造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施工效率高。
[0009]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0]一种预制剪力墙,其包括墙体,墙体内预埋有钢筋骨架,且钢筋骨架不外漏于墙体,墙体的上边端面和下边端面分别设有竖直的装配孔,装配孔沿墙体的长度方向排布,装配孔与钢筋骨架错开,墙体的左边端面和右边端面分别设有内凹的键槽,键槽沿墙体的高度方向排布。
[0011]可选的,钢筋骨架包括纵向钢筋、水平钢筋和拉结筋,若干纵向钢筋和若干水平钢筋交错排列连接成至少两个钢筋网,钢筋网相间隔设置,钢筋网之间通过拉结筋连接。
[0012]可选的,纵向钢筋与水平钢筋之间为固定在一起,组成预制的钢筋网。固定的方式可以是焊接或者绑扎,通过预先固定的结构,能在生产过程中预先制作钢筋网,从而可以更好的实现规模化,提高生产效率,使得工业化程度更高。
[0013]可选的,键槽的上下两端面为斜面,使得键槽呈向外张开的形状。
[0014]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5]一种耗能的延性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其包括若干上述的预制剪力墙和若干受力筋,预制剪力墙在所在层的地面上拼接形成剪力墙本体,左右相邻的预制剪力墙之间预留有竖缝,竖缝内通过填充连接材料形成连接部,通过连接部连接左右相邻的预制剪力墙,连接部对应键槽的位置形成有镶嵌于键槽中的凸台;剪力墙本体的两边分别设有边缘构件,所在层的地面中和所在层的楼层中分别设有若干竖向的受力筋,其中,所在层的地面中的受力筋的上端向上伸出并插入预制剪力墙下边的装配孔中,所在层的楼层中的受力筋的下端向下伸出并插入预制剪力墙上边的装配孔中,在插入有受力筋的装配孔中灌注有自密实细石混凝土或灌浆料,其中,楼层包括水平现浇带。竖缝中的连接部和水平现浇带均可作为耗能元件吸收一部分地震能量,达到耗能的作用。
[0016]耗能的延性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通过具有耗能作用的竖缝,使剪力墙具有双重功能抗震,即结构在一般要求的使用荷载〔包括常遇地震、风荷载)下,具有较大的刚度和承载力;而在强震作用下,由于具有耗能作用的竖缝中的连接部及楼层中的水平现浇带的开裂使结构刚度降低,减小地震输入,同时改变剪力墙的破坏形态,使结构具有较好的延性能力,防止结构倒塌,从而提高了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在强震过程中,竖缝中的连接部及水平现浇带均可作为耗能元件吸收一部分地震能量,使得结构体系具有更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0017]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8]一种上述的耗能的延性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9]步骤一,在所在层的地面上搭建边缘构件的钢筋架,在所在层的地面上预设有受力筋,受力筋的上端伸出至所在层的地面的上面;
[0020]步骤二,在所在层的地面上确定剪力墙的位置,并吊装预制剪力墙,在预制剪力墙与所在层的地面(地基或者楼面)之间采用座浆填平,预制剪力墙下边的装配孔对应套在受力筋上,左右相邻的预制剪力墙之间预留竖缝;
[0021]步骤三,搭建所在层的楼层的水平现浇带的钢筋,并在所在层的楼层中穿设受力筋,穿设的受力筋的下端伸出至下面,并插入预制剪力墙上边的装配孔中;
[0022]步骤四,在竖缝中填充连接材料,形成连接部;
[0023]步骤五,在装配孔中灌注自密实细石混凝土或灌浆料;
[0024]步骤六,浇筑边缘构件、所在层的水平现浇带的混凝土。
[0025]可选的,步骤二中,在预制剪力墙的安装位置搭建临时固定架,预制剪力墙通过临时固定架进行临时固定。
[0026]可选的,步骤三中,先在所在层中搭建临时支撑架,所在层的水平现浇带的楼板由
临时支撑架进行临时支撑。
[0027]可选的,步骤四中,连接材料为砂浆、混凝土或者结构胶。
[0028]可选的,步骤四中,在填充前先搭建连接部的模板;步骤六中,在浇筑前先搭建边缘构件、所在层的楼层的水平现浇带的模板。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0](1)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剪力墙的钢筋骨架完全埋入墙体内,不会外露出有钢筋,不仅减少了预制剪力墙在运输过程中占用的空间,运输和存储中能更好的保护墙体不被破坏,而且在施工过程中简化了预制剪力墙的吊装操作,同时保证了施工的安全可靠性。
[0031]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剪力墙的墙体的上边端面和下边端面分别设置装配孔,左边端面和右边端面分别设置键槽,能适用在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
[0032](2)本专利技术的预制剪力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内预埋有钢筋骨架,且所述钢筋骨架不外漏于所述墙体,所述墙体的上边端面和下边端面分别设有竖直的装配孔,所述装配孔沿所述墙体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装配孔与所述钢筋骨架错开,所述墙体的左边端面和右边端面分别设有内凹的键槽,所述键槽沿所述墙体的高度方向排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骨架包括纵向钢筋、水平钢筋和拉结筋,若干所述纵向钢筋和若干所述水平钢筋交错排列连接成至少两个钢筋网,所述钢筋网相间隔设置,所述钢筋网之间通过所述拉结筋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钢筋与水平钢筋之间为固定在一起,组成预制的钢筋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剪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键槽的上下两端面为斜面,使得所述键槽呈向外张开的形状。5.一种耗能的延性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制剪力墙和若干受力筋,所述预制剪力墙在所在层的地面上拼接形成剪力墙本体,左右相邻的所述预制剪力墙之间预留有竖缝,所述竖缝内通过填充连接材料形成连接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左右相邻的所述预制剪力墙,所述连接部对应所述键槽的位置形成有镶嵌于所述键槽中的凸台;所述剪力墙本体的两边分别设有边缘构件,所在层的地面中和所在层的楼层中分别设有若干竖向的所述受力筋,其中,所在层的地面中的受力筋的上端向上伸出并插入所述预制剪力墙下边的装配孔中,所在层的楼层中的受力筋的下端向下伸出并插入所述预制剪力墙上边的装配孔中,在插入有所述受力筋的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昊,徐其功,何敏秀,陈春晖,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建工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