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坡面多功能纵向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5857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6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坡面多功能纵向排水结构,包括沿坡面倾斜方向设置的多功能道路,所述的多功能道路由横向设置的多个踏步台阶和设在踏步台阶两侧边的围挡组成;在所述的多功能道路内或多功能道路外设有沉沙池;所述的踏步台阶与围挡共同组成径流泥沙通道,所述的径流泥沙通道与沉沙池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不容易被径流冲毁。将排水体系与道路、沉沙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设计型式新颖,结构紧凑合理,节约资源占用土地面积小、实用效率高,既能在雨季发挥有效坡面排水功能、又能对径流中的泥沙起到沉降作用有效降低径流挟沙能力、同时还兼具生产道路功能,减少传统道路两侧布设横向排水沟入口占用土地问题。

A multifunctional vertical drainage structure for slope treatment in small watershed managem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ulti-functional longitudinal drainage structure for slope surface in small watershe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including a multi-functional road set in the inclined direction of the slope surface. The multi-functional road consists of a plurality of step steps set horizontally and a fence on both sides of the step step; and the multi-functional road or a multi-functional road in the said multi-functional road. A sedimentation tank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road, and the runoff and sediment channel is composed of the step step and the enclosure, and the runoff and sediment channel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edimentation tank. The invention has high structural strength and good stability, and is not easy to be washed away by runoff. The drainage system is integrated with roads and sedimentation tanks. The design is novel, compact and reasonable in structure, saves land area occupied by resources, and has high practical efficiency. It can not only play an effective slope drainage function in rainy season, but als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ediment carrying capacity of runoff and sediment in runoff.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has the function of production road, and reduces the horizontal drainage on both sides of traditional roads. The problem of land occupation at the ditch entr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坡面多功能纵向排水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小流域综合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坡面多功能纵向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的小流域治理历史悠久,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经历了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探索出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治理理念治理措施及管理体系,取得了丰富的治理经验和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治理模式已日趋成熟,然而在肯定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薄弱环节和突问题亟待解决。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坡度≥15°的坡面治理中需考虑纵向排水措施布设,目前常规布设有两种,一是单独布设,未配套人行生产道路,生产不便;二是纵向横向排水沟入口与生产道路并排布设,即在道路的一侧或道路的两侧设置纵向横向排水沟入口,占用宝贵的山区土地资源。在材料结构方面,多使用水泥预制件,常因径流掏空边墙或底部,造成损毁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坡面多功能纵向排水结构,具有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便利生产、减少占地等特点。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坡面多功能纵向排水结构,包括沿坡面倾斜方向设置的多功能道路,所述的多功能道路由横向设置的多个踏步台阶和设在踏步台阶两侧边的围挡组成;在所述的多功能道路内或多功能道路外设有沉沙池;所述的踏步台阶与围挡共同组成径流泥沙通道,所述的径流泥沙通道与沉沙池相通。在所述的坡面的设有多个横向田面,所述的沉沙池设在径流泥沙通道与横向田面的交叉处。所述的横向田面通过横向排水沟入口与沉沙池相通。所述的沉沙池设在径流泥沙通道的平缓处。所述的沉沙池内嵌在径流泥沙通道内。所述的踏步台阶、沉沙池和围挡均为混凝土结构。所述的踏步台阶、沉沙池和围挡均为一体成型的混凝土结构。所述的混凝土结构设在碎石垫层上,在碎石垫层下方为夯实的素土。在所述的沉沙池上设有清淤出口,在清淤出口上设有过路板。在所述的沉沙池内设有水泥预制板。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坡面多功能纵向排水结构具有以下技术优势:(1)整体结构由混凝土一体浇筑而成,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不容易被径流冲毁。(2)将排水体系与道路、沉沙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设计型式新颖,结构紧凑合理,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坡面工程中为一种重要创新。(3)节约资源占用土地面积小、实用效率高而且同时发挥了多种功能,既能起到有效的排水功能,又能对径流中的泥沙起到沉降作用有效降低径流挟沙能力、同时还兼具道路便利生产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坡面多功能纵向排水结构的平面图;图2是图1的A-A向剖面图;图3是图1的B-B向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坡面多功能纵向排水结构,该坡面是指具有一定倾斜角度(25°以下)的低丘或山体的坡面4,在坡面4的横向上一般设有多条横向梯田的横向田面5,同时,该坡面4也会具有一些天然的平缓面(倾斜角度小于10°)。该坡面多功能纵向排水结构包括沿坡面4倾斜方向(纵向)设置的多功能道路1,该多功能道路1由横向设置的多个踏步台阶10和设在踏步台阶10两侧边的围挡11组成;在多功能道路1内或多功能道路外设有沉沙池2;其中,踏步台阶10与围挡11共同组成径流泥沙通道12,该径流泥沙通道12与沉沙池2相通。当在坡面4上设有多个横向田面5时,沉沙池2优选设在径流泥沙通道12与横向田面5的交叉处,并位于径流泥沙通道12内,横向田面5通过横向排水沟入口3与沉沙池2相通。当在坡面4上有多个平缓处(段)时,沉沙池2优选设在此平缓处,可位于径流泥沙通道12内,也可位于径流泥沙通道12外,位于径流泥沙通道12外时,在径流泥沙通道12上设置通道连通沉沙池2。踏步台阶10、沉沙池2、围挡11三部分均为混凝土结构,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分体成型,优选采用一体浇筑成形,在具体制作时,先将素土9夯实,然后铺上碎石垫层8,最后再浇筑混凝土结构7即可。在沉沙池2上留有清淤出口,顶部加盖过路板6(水泥预制盖)防止人畜落入。在沉沙池2内设置水泥预制板13,方便进入池内的青蛙、蛇类小动物跳出,对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该多功能纵向排水结构,降雨径流由坡面横向入水口进入纵向横向排水沟入口内,水流及泥沙流入沉沙池中通过沉淀有效的减少了径流挟沙,顶部加盖过路板6(水泥预制盖)防止人畜落入,针对山区坡面较陡的地形而设计踏步台阶,在生产活动中上、下山劳作较为实用。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坡面多功能纵向排水结构,整体由混凝土一体浇筑而成,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不容易被径流冲毁。将排水体系与道路、沉沙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设计型式新颖,结构紧凑合理,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坡面工程中为重要创新。节约资源占用土地面积小、实用效率高而且同时发挥了多种功能,既能起到有效的排水功能,又能对径流中的泥沙对径流中的泥沙起到沉降作用有效降低径流挟沙能力、同时还兼具道路便利生产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坡面多功能纵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坡面(4)倾斜方向设置的多功能道路(1),所述的多功能道路(1)由横向设置的多个踏步台阶(10)和设在踏步台阶(10)两侧边的围挡(11)组成;在所述的多功能道路(1)内或多功能道路外设有沉沙池(2);所述的踏步台阶(10)与围挡(11)共同组成径流泥沙通道(12),所述的径流泥沙通道(12)与沉沙池(2)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坡面多功能纵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坡面(4)倾斜方向设置的多功能道路(1),所述的多功能道路(1)由横向设置的多个踏步台阶(10)和设在踏步台阶(10)两侧边的围挡(11)组成;在所述的多功能道路(1)内或多功能道路外设有沉沙池(2);所述的踏步台阶(10)与围挡(11)共同组成径流泥沙通道(12),所述的径流泥沙通道(12)与沉沙池(2)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坡面多功能纵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坡面(4)的设有多个横向田面(5),所述的沉沙池(2)设在径流泥沙通道(12)与横向田面(5)的交叉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坡面多功能纵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田面(5)通过横向排水沟入口(3)与沉沙池(2)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坡面多功能纵向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沙池(2)设在径流泥沙通道(12)的平缓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霞张荣华姚孝友张春强牛勇罗梦琦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