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切换上、下线的绕线盘及其绕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25486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6 2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自动切换上、下线的绕线盘及其绕线方法,它包括上侧板(1)、下侧板(2)和绕线轴(3),所述上侧板和下侧板轴向对称于筒体中心线,所述上侧板/下侧板上开设有穿线槽(4),所述穿线槽包括由上侧板/下侧板外缘向绕线轴延伸的线性收窄槽(5),所述线性收窄槽上开设有穿线孔(6),所述线性收窄槽的末端延伸有与线性收窄槽呈一定夹角且与绕线轴相交的过渡槽(7)。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穿线槽与绕线机配合将扁平线缆整齐的排列在绕线轴上,线性收窄槽起到牵引扁平线缆的作用,过渡槽起到将扁平线缆自动的缠绕在绕线轴上并且确保不影响第二圈的线缆缠绕,实现扁平线缆在以半自动环形绕线机为载体上的绕线盘上的整齐排列。

Automatic switching up and down winding coil and winding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switching up and down winding coil and a winding method thereof,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side plate (1), a lower side plate (2) and a winding shaft (3), wherein the upper side plate and the lower side plate are axially symmetrical to the center line of the cylinder body, and a threading groove (4)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side plate/the lower side plate, and the threading groove comprises an upper side plate/a lower side plate with an outer edge directed. A linear narrowing groove (5) extending on a winding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threading hole (6) on the linear narrowing groove, and the end of the linear narrowing groove is extended with a transition groove (7) having an angle with the linear narrowing groove and intersecting with the winding shaft.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that the flat cables are arranged on the winding shaft by the cooperation of the threading groove and the winding machine, the linear narrowing groove plays the role of drawing the flat cables, and the transition groove plays the role of winding the flat cables on the winding shaft automatically and ensuring that the second winding of the cables is not affected, so that the flat cables are semi-self-contained. The dynamic ring winding machine is arranged orderly on the coil on the carr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切换上、下线的绕线盘及其绕线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收线包装材料及设备
,尤其涉及绕线盘及其绕线方法。
技术介绍
绕线盘是用于缠绕线材的结构件,现有的线材缠绕大多是人工上盘,人工绕线,当一个绕线盘上缠绕满线材后需要切换空的绕线盘进行绕线,这时又要人工进行切换操作。人工绕线一来操作繁琐,工作效率低,二来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层缠绕在绕线轴上的线缆会影响后续其它层线缆的正常缠绕,尤其是当线缆为扁平线时第一层线缆的线尾会阻碍第二层线缆的线头与绕线轴的贴合度,两者接触的地方会形成凸起,从而造成线缆在绕线轴上排列不整齐,一来不美观,二来线缆的非整齐布线使得线缆受力不均匀,导致线缆受损。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CN207030640U公开了一种绕线整齐的绕线盘,包括主体部及分别设置于主体部两端的两限位板,所述主体部外表面靠近其中一限位板的一侧设有一环形导线槽,所述导线槽包括首尾相接的导出部及绕线部;所述导出部上设有起始端及末端,所述起始端至末端的槽深逐渐变浅;所述导出部末端连接于所述绕线部上,且绕线部的槽深与导出部末端的槽深相同;所述绕线部上设有一尾端,绕线部尾端与导出部起始端呈上下对齐设置。虽然该绕线盘也可以通过设置导线槽,使线材能非常整齐地缠绕于绕线盘上,但其绕线原理和上述提到的半自动环形绕线机的绕线原理不同,是要依靠手动操作使得线缆放入导线槽内,即绕线时,将线材起始端压合于所述导出部12的起始端位置,再自导出部12导出至绕线部13内,对用半自动环形绕线机进行绕线的绕线盘来说并不适用,如果将该专利的绕线盘用半自动环形绕线机绕线,会导致无法准确将线材起始端压合于导出部的起始端位置的问题,从而无法实现整齐缠绕线缆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人工绕线方法对绕线盘进行绕线操作时无法整齐布线,尤其第一圈线缆和第二圈线缆的接触处会产生堆叠形成凸起,影响线缆的整齐排列,进而影响线缆的受力情况,导致线缆因应力破损,为此提供一种用于半自动环形绕线机的绕线盘及其绕线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自动切换上、下线的绕线盘,它包括上侧板、下侧板和绕线轴,所述上侧板和下侧板轴向对称于筒体中心线,所述上侧板和/或下侧板上开设有穿线槽,所述穿线槽包括由上侧板/下侧板外缘向绕线轴延伸的线性收窄槽,所述线性收窄槽上开设有穿线孔,所述线性收窄槽的末端延伸有与线性收窄槽呈一定夹角且与绕线轴相交的过渡槽。上述方案中所述穿线槽有一个,位于绕线轴的一侧。上述方案中所述穿线槽有两个,对称分布在绕线轴的两侧。上述方案中所述过渡槽的截面呈梯形,所述梯形的两腰包括与绕线轴相交的内侧腰和远离绕线轴的外侧腰,所述梯形的上底长为7.9mm,外侧腰的长度为11mm。上述方案中所述穿线孔离绕线轴中轴线的垂直距离为57mm。上述方案的改进是所述上侧板和下侧板呈带有锥度的斜面,所述斜面的外缘低而內缘高。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上侧板和下侧板上固接有端盖。上述方案中所述绕线轴包括两个粘接成一体的左绕线轴和右绕线轴。上述方案中所述上侧板和/下侧板上开设有至少3个抓孔。用于半自动环形绕线机的绕线盘的绕线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线缆的固定:将绕线盘套接在半自动环形绕线机的辅轮上,将扁平线缆由半自动环形绕线机的储线轮牵引至辅轮上的绕线盘的穿线孔内,扁平线缆的线头经过穿线孔缠绕在辅轮的末端固定;(2)、扁平线缆的缠绕:启动储线轮使其转动,储线轮带动辅轮转动,扁平线缆被辅轮带动在穿线槽内向绕线轴靠近,并通过过渡槽缠绕在绕线轴上,当扁平线缆围绕绕线轴旋转一圈后,扁平线缆的线头将能整齐的贴靠在绕线轴上,经过若干次旋转后实现扁平线缆的整齐排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穿线槽与绕线机配合将扁平线缆整齐的排列在绕线轴上,线性收窄槽起到牵引扁平线缆的作用,过渡槽起到将扁平线缆自动的缠绕在绕线轴上并且确保不影响第二圈的线缆缠绕,实现扁平线缆在以半自动环形绕线机为载体上的绕线盘上的整齐排列。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示意图;图中,1、上侧板,2、下侧板,3、绕线轴,4、穿线槽,5、线性收窄槽,6、穿线孔,7、过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上侧板1、下侧板2和绕线轴3,所述上侧板和下侧板轴向对称于筒体中心线,所述上侧板和/或下侧板上开设有穿线槽4,所述穿线槽包括由上侧板/下侧板外缘向绕线轴延伸的线性收窄槽5,所述线性收窄槽上开设有穿线孔6,所述线性收窄槽的末端延伸有与线性收窄槽呈一定夹角且与绕线轴相交的过渡槽7。实施例1:自动切换上、下线的绕线盘,它包括上侧板、下侧板和绕线轴,所述上侧板和下侧板轴向对称于筒体中心线,所述上侧板上开设有穿线槽,穿线槽位于上侧板的一侧,所述穿线槽包括由上侧板外缘向绕线轴延伸的线性收窄槽,所述线性收窄槽上开设有穿线孔,所述线性收窄槽的末端延伸有与线性收窄槽呈30°夹角且与绕线轴相交的过渡槽,过渡槽的截面呈直角梯形,所述梯形的两腰包括与绕线轴相交的内侧腰和远离绕线轴的外侧腰,所述梯形的上底长为7.9mm,外侧腰的长度为11mm。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下侧板上开设有穿线槽,所述穿线槽包括由上侧板外缘向绕线轴延伸的线性收窄槽,所述线性收窄槽上开设有穿线孔,所述线性收窄槽的末端延伸有与线性收窄槽呈45°夹角且与绕线轴相交的过渡槽,过渡槽的截面呈等腰梯形。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穿线槽有2个,一个位于上侧板上,另一个位于下侧板上,且两个穿线槽关于绕线轴对称分布。实施例4:与实施例1或2的区别在于穿线槽位于上侧板或下侧板的两侧,这两个穿线槽关于绕线轴对称分布,设计两个穿线槽的目的在于实现双线并绕,即可以从两个方向缠绕线缆至绕线轴上,给操作者提供了便利,也对绕线环境降低了要求。实施例5: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或2的区别在于上侧板和下侧板呈带有锥度的斜面,所述斜面的外缘低而內缘高。上下侧板设计成斜面锥度结构,有效释放绕线张力,缓解产品绕线后张力外扩造成产品侧板变形、侧板断裂情况。实施例6: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或2的区别在于上侧板和下侧板上固接有端盖。端盖密封装结构可以减少客户绕线过程中网格风阻,减少晃动;减少风阻及与空气摩擦系数,降低了产品高速运转中与空气摩擦后产生的静电,大大降低空气中灰尘粘附在产品表面;3、客户回收使用时,由于侧板两端面是平面密封结构,灰尘不能进入侧板网格上影响产品外观,大大减少了清洗线盘表面灰尘的时间,提高了线盘的回收利用率。实施例7: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或2的区别在于上侧板和/下侧板上开设有3个抓孔,当然也可以是2个抓孔或是4个、5个抓孔,抓孔的数量及位置分布以便于人抓取绕线盘为宜。上述实施例可以根据需要任意结合,只要得到的技术方案不冲突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专利技术中的绕线轴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例如采用钢筋连接结构装配,但更优选的方案是绕线轴包括两个粘接成一体的左绕线轴和右绕线轴,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自动切换上、下线的绕线盘,它包括上侧板(1)、下侧板(2)和绕线轴(3),其特征是所述上侧板和下侧板轴向对称于筒体中心线,所述上侧板/下侧板上开设有穿线槽(4),所述穿线槽包括由上侧板/下侧板外缘向绕线轴延伸的线性收窄槽(5),所述线性收窄槽上开设有穿线孔(6),所述线性收窄槽的末端延伸有与线性收窄槽呈一定夹角且与绕线轴相交的过渡槽(7)。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切换上、下线的绕线盘,它包括上侧板(1)、下侧板(2)和绕线轴(3),其特征是所述上侧板和下侧板轴向对称于筒体中心线,所述上侧板/下侧板上开设有穿线槽(4),所述穿线槽包括由上侧板/下侧板外缘向绕线轴延伸的线性收窄槽(5),所述线性收窄槽上开设有穿线孔(6),所述线性收窄槽的末端延伸有与线性收窄槽呈一定夹角且与绕线轴相交的过渡槽(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切换上、下线的绕线盘,其特征是所述穿线槽有一个,位于绕线轴的一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切换上、下线的绕线盘,其特征是所述穿线槽有两个,对称分布在绕线轴的两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切换上、下线的绕线盘,其特征是所述过渡槽的截面呈梯形,所述梯形的两腰包括与绕线轴相交的内侧腰和远离绕线轴的外侧腰,所述梯形的上底长为7.9mm,外侧腰的长度为11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切换上、下线的绕线盘,其特征是所述穿线孔离绕线轴中轴线的垂直距离为57mm。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自动切换上、下线的绕线盘,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琳陈万章周祥冯建坤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新港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