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连续压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5348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6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连续压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木塑复合木门生产的连续压制装置。一种复合材料连续压制装置包括由支架部分、钢带与驱动辊系统、压力施加系统组成,主要通过原位滚动的压力传递辊柱将压力油缸提供的垂直方向的压力转化为上下钢带直接连续的压力,并且可以通过控制辊筒支架与立柱之间的相对距离实现钢带压力的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生产木塑复合板材效率高、能耗低,能降低复合材料制品的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并且可以实现局部结构的一体成型。

A continuous compacting device for composite material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tinuous pressing device for composite materials, in particular to a continuous pressing device for wood-plastic composite wood doors. A composite continuous pressing device consists of a bracket section, a steel strip and a drive roll system, and a pressure exertion system. The vertical pressure provided by the pressure cylinder is transformed into a direct continuous pressure from the upper and lower steel strips by the in-situ rolling pressure transfer roller column, and the roller bracket and the column can be controlled. The relativ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parts can control the pressure of the steel strip. The invention is used for producing wood-plastic composite plates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energy consumption, can reduce the cost of composite products, reduce labor intensity, and can realize the integral molding of local structur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材料连续压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连续压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木塑复合木门生产的连续压制装置。
技术介绍
热塑性复合材料自从被应用于人类的各种生产与生活当中,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便利与效益,人类也越来越离不开由热塑性复合材料所制造的产品了,而作为日常人造板、热塑性复合材料的薄板的制造,如何能更高效,环保,而且能够节省更多的成本,生产连续薄板是从业人员所追求的目标。作为传统的间歇式多层压机,已经渐渐无法满足这些需求,而就在此时一种新型的连续压机应运而生,并且以其多种优点使得其渐渐开始取代间歇式压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创新型的复合材料连续压制装置,可以高效地进行复合材料的压制成型。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材料连续压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支架部分、钢带与驱动辊系统、压力施加系统组成。支架部分由1对前上立柱、1对前下立柱、1对后上立柱、1对后下立柱、1个上固定板、1个下固定板、4个侧板和4对辊支架组成,1对前下立柱在前、1对后下立柱在后,通过下固定板固定连接,下固定板与水平面平行;1对前上立柱在前,1对后上立柱在后,通过上固定板固定连接,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平行;1对前上立柱与1对前下立柱的同轴,1对后上立柱与1对后下立柱同轴,且前上立柱与前下立柱、后上立柱与后下立柱都可在油缸或机械结构的驱动下相对移动。钢带与驱动辊系统由前上辊、后上辊、前下辊、后下辊与上钢带、下钢带组成;前上辊、后上辊、前下辊、后下辊分别通过4对辊支架与前上立柱、后上立柱、前下立柱、后下立柱连接,各辊可以相对立柱转动;上钢带包绕在前上辊和后上辊上,下钢带包绕在前下辊和后下辊上;辊支架可分别在张力调节油缸的带动下与1对前上立柱(或1对前下立柱或1对后上立柱或1对后下立柱)相对运动,进而调控上钢带和下钢带之间的张紧力;前上辊和后上辊可以都在驱动系统的带动下转动,或者驱动前上辊或后上辊,后上辊或前上辊在上钢带摩擦力的作用下从动;前下辊和后下辊可以都在驱动系统的带动下转动,或者驱动前下辊或后下辊,后下辊或前下辊在下钢带摩擦力的作用下从动。压力施加系统由压力油缸、热板和压力传递棍柱等组成;压力油缸有若干个,根据所施加的压力大小确定其个数与直径;一部分压力油缸的缸筒与上固定板连接、活塞杆与热板连接,数量相同的另一部分压力油缸的缸筒与下固定板连接,活塞杆与对应的热板连接;压力传递棍柱亦有若干个,直径较小,分布于热板与上钢带和热板与下钢带之间,起到传递热板压力与热、以及减小摩擦的作用;压力传递辊两边装有轴承,轴承装在轴承座上,轴承座装在位于侧板的U型槽内,起到前后限位的左右,而只能在施加压力或压力撤销时上下方向移动。工作时,上钢带和下钢带分别在驱动辊的驱动下做纯滚动。此时,与上固定板固定的压力油缸的活塞杆向下运动,与下固定板固定的压力油缸的活塞杆向上运动,分别带动上热板或下热板向下或向上运动,进而推动压力传递辊柱向下或向上运动,从而把压力和热传递到上钢带与下钢带上。活塞经预压后的板坯由运输机送入下钢带上。在进入口,板坯逐渐被挤压压缩并挤出大量气体。由于板坯受热使被挤出的气体温度升高,并且大部分进入待压板坯,使待压板坯预热。板坯随钢带继续运行并受压升温,在整个热压板区域完成需要的压力和温度阶段变化的工艺过程。然后成品板在钢带的带动下,逐渐脱离钢带并被送出。一种复合材料连续压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钢带的内表面与前上辊、后上辊的圆柱外表面可以设置花纹结构,下钢带的内表面与前下辊、后下辊的圆柱外表面可以设置花纹结构,以增大他们之间的摩擦,提高传动效率。一种复合材料连续压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钢带和下钢带的外表面可以按照一定规律设置周期性的凹凸结构,以满足制品上局部结构一体成型的要求。一种复合材料连续压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热板可以采用油加热、电加热;也可以在热板上设置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直接对钢带进行加热。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连续压制成型方法,效率高、能耗低,能降低复合材料制品的成本,降低劳动强度;(2)通过在钢带上设置一定的结构,可以实现局部结构的一体成型。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复合材料连续压制装置的结构原理图。1-前上辊,2-上钢带,3-辊支架,4-前上立柱,5-上固定板,6-侧板,7-压力油缸,8-热板,9-压力传递辊柱,10-后上立柱,11-后上辊,12-后下辊,13-下钢带,14-后下立柱,15-导轨,16-张力调节油缸,17-下固定板,18-轴承座,19-U型槽,20-轴承,21-前下立柱,22-前下辊。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材料连续压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支架部分、钢带与驱动辊系统、压力施加系统组成。支架部分由1对前上立柱4、1对前下立柱21、1对后上立柱10、1对后下立柱14、1个上固定板5、1个下固定板17、4个侧板6和4对辊支架3组成,1对前下立柱21在前、1对后下立柱14在后,通过下固定板17固定连接,下固定板17与水平面平行;1对前上立柱4在前,1对后上立柱10在后,通过上固定板5固定连接,上固定板5与下固定板17平行;1对前上立柱4与1对前下立柱21的同轴,1对后上立柱10与1对后下立柱14同轴,且前上立柱4与前下立柱21、后上立柱10与后下立柱14都可在油缸或机械结构的驱动下相对移动。钢带与驱动辊系统由前上辊1、后上辊11、前下辊22、后下辊12与上钢带2、下钢带13组成;前上辊1、后上辊11、前下辊22、后下辊12分别通过4对辊支架3与前上立柱4、后上立柱10、前下立柱21、后下立柱14连接,各辊可以相对立柱转动;上钢带2包绕在前上辊1和后上辊11上,下钢带13包绕在前下辊22和后下辊12上;辊支架3可分别在张力调节油缸16的带动下与1对前上立柱4(或1对前下立柱21或1对后上立柱10或1对后下立柱14)相对运动,进而调控上钢带2和下钢带13之间的张紧力;前上辊1和后上辊11可以都在驱动系统的带动下转动,或者驱动前上辊1或后上辊11,后上辊11或前上辊1在上钢带摩擦力的作用下从动;前下辊22和后下辊12可以都在驱动系统的带动下转动,或者驱动前下辊22或后下辊12,后下辊12或前下辊22在下钢带摩擦力的作用下从动。压力施加系统由压力油缸7、热板8和压力传递棍柱9等组成;压力油缸7有若干个,根据所施加的压力大小确定其个数与直径;一部分压力油缸7的缸筒与上固定板5连接、活塞杆与热板8连接,数量相同的另一部分压力油缸7的缸筒与下固定板17连接,活塞杆与对应的热板8连接;压力传递棍柱9亦有若干个,直径较小,分布于热板8与上钢带2和热板8与下钢带13之间,起到传递热板压力与热、以及减小摩擦的作用;压力传递辊柱9两边装有轴承20,轴承20装在轴承座18上,轴承座18装在位于侧板的U型槽19内,起到前后限位的左右,而只能在施加压力或压力撤销时上下方向移动。工作时,上钢带2和下钢带13分别在驱动辊的驱动下做纯滚动。此时,与上固定板5固定的压力油缸7的活塞杆向下运动,与下固定板17固定的压力油缸7的活塞杆向上运动,分别带动上热板8或下热板8向下或向上运动,进而推动压力传递辊柱9向下或向上运动,从而把压力和热传递到上钢带2与下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材料连续压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支架部分、钢带与驱动辊系统、压力施加系统组成;支架部分由1对前上立柱、1对前下立柱、1对后上立柱、1对后下立柱、1个上固定板、1个下固定板、4个侧板和4对辊支架组成,1对前下立柱在前、1对后下立柱在后,通过下固定板固定连接,下固定板与水平面平行;1对前上立柱在前,1对后上立柱在后,通过上固定板固定连接,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平行;1对前上立柱与1对前下立柱的同轴,1对后上立柱与1对后下立柱同轴,且前上立柱与前下立柱、后上立柱与后下立柱都可在油缸或机械结构的驱动下相对移动;钢带与驱动辊系统由前上辊、后上辊、前下辊、后下辊与上钢带、下钢带组成;前上辊、后上辊、前下辊、后下辊分别通过4对辊支架与前上立柱、后上立足、前下立柱、后下立柱连接,各辊可以相对立柱转动;上钢带包绕在前上辊和后上辊上,下钢带包绕在前下辊和后下辊上;辊支架可分别在张力调节油缸的带动下与1对前上立柱(或1对前下立柱或1对后上立柱或1对后下立柱)相对运动,进而调控上钢带和下钢带之间的张紧力;前上辊和后上辊可以都在驱动系统的带动下转动,或者驱动前上辊或后上辊,后上辊或前上辊在上钢带摩擦力的作用下从动;前下辊和后下辊可以都在驱动系统的带动下转动,或者驱动前下辊或后下辊,后下辊或前下辊在下钢带摩擦力的作用下从动;压力施加系统由压力油缸、热板和压力传递棍柱等组成;压力油缸有若干个,根据所施加的压力大小确定其个数与直径;一部分压力油缸的缸筒与上固定板连接、活塞杆与热板连接,数量相同的另一部分压力油缸的缸筒与下固定板连接,活塞杆与对应的热板连接;压力传递棍柱亦有若干个,直径较小,分布于热板与上钢带和热板与下钢带之间;压力传递辊柱两边装有轴承,轴承装在轴承座上,轴承座装在位于侧板的U型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连续压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支架部分、钢带与驱动辊系统、压力施加系统组成;支架部分由1对前上立柱、1对前下立柱、1对后上立柱、1对后下立柱、1个上固定板、1个下固定板、4个侧板和4对辊支架组成,1对前下立柱在前、1对后下立柱在后,通过下固定板固定连接,下固定板与水平面平行;1对前上立柱在前,1对后上立柱在后,通过上固定板固定连接,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平行;1对前上立柱与1对前下立柱的同轴,1对后上立柱与1对后下立柱同轴,且前上立柱与前下立柱、后上立柱与后下立柱都可在油缸或机械结构的驱动下相对移动;钢带与驱动辊系统由前上辊、后上辊、前下辊、后下辊与上钢带、下钢带组成;前上辊、后上辊、前下辊、后下辊分别通过4对辊支架与前上立柱、后上立足、前下立柱、后下立柱连接,各辊可以相对立柱转动;上钢带包绕在前上辊和后上辊上,下钢带包绕在前下辊和后下辊上;辊支架可分别在张力调节油缸的带动下与1对前上立柱(或1对前下立柱或1对后上立柱或1对后下立柱)相对运动,进而调控上钢带和下钢带之间的张紧力;前上辊和后上辊可以都在驱动系统的带动下转动,或者驱动前上辊或后上辊,后上辊或前上辊在上钢带摩擦力的作用下从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文红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华衍木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