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高效中转的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5306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6 2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件高效中转的机器人,包括底板、承载板、旋转轴、连接杆、气缸一、电机、气缸二、紧固板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设置在底脚上,所述的承载板上设置有固定板、定位板、连接板,所述的旋转轴两端均穿过底脚,所述的连接杆通过销轴分别与底板上的固定板及承载板上的固定板连接,所述的气缸一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的电机设置在底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连接杆与连接杆之间通过连接轴设置为可伸展或收缩的结构,通过伸展或收缩连接杆,能够调节承载板的高度,便于工件放在承载板上或将工件从承载板上取下,提高了工件的中转效率,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工件在中转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机器人在工件中转过程中的振动幅度,提高了安全性。

A robot with highly efficient workpiece transf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workpiece high-efficiency rotating robot,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 bearing plate, a rotating shaft, a connecting rod, a cylinder 1, a motor, a cylinder 2, a fastening plate and a controller, and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bottom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foot, the bear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plate, a positioning plate and a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rotation is described. The connec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xed plate on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fixed plate on the bearing plate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pin shaft. The cylinder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motor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plate.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connecting rod are arranged in an extensible or contractible structure through the connecting shaft, and the height of the bearing plate can be adjusted by extending or contracting the connecting rod, so that the workpiece can be placed on the bearing plate or removed from the bearing plate, thereby improving the transfer efficiency of the workpiece, and on the other hand, improving the transfer efficiency of the workpiece. The stability in the process reduces the vibration amplitude of the robot in the turning process of the workpiece and improves the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件高效中转的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件加工
,具体是涉及一种工件高效中转的机器人。
技术介绍
在机械工件加工过程中,需要经过冲压、研磨等多道工序,机械工件完成一道工序后,需要人工将机械工件搬运到下道工序的加工设备附近,进行下道工序的加工,不仅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量,降低了机械工件的加工效率,也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为了提高工件的运输效率,目前多采用机器人运输装置进行工件的运输,但机器人运输装置存在着工件稳定性不高、工件易受损、不便调节、适用范围小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机器人工件运输装置存在的工件稳定性不高、工件易受损、适用范围小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运输效率高、机械工件运输过程稳定性好、工件完整性好、调节方便、适用范围广的工件高效中转的机器人。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件高效中转的机器人,包括底板、承载板、旋转轴、连接杆、气缸一、电机、气缸二、紧固板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设置在底脚上,并在底板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的承载板上设置有固定板、定位板、连接板,所述的旋转轴两端均穿过底脚,在旋转轴上设置有从动轮,并在旋转轴两端设置有行走轮,所述的连接杆通过销轴分别与底板上的固定板及承载板上的固定板连接,并将连接杆与连接杆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的气缸一设置在底板上,在气缸一上设置有活塞杆一,并将活塞杆一通过销轴与连接板连接,所述的电机设置在底板上,并在电机上设置有主动轮,所述的气缸二设置在定位板上,并在气缸二上设置有活塞杆二,所述的紧固板设置在活塞杆二上,所述的控制器设置在承载板上,并在控制器上设置有触摸屏、操作按钮、电源线。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杆与连接杆之间通过连接轴设置为可伸展或收缩的结构,通过伸展或收缩连接杆,能够调节承载板的高度,便于工件放在承载板上或将工件从承载板上取下,提高了工件的中转效率,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工件在中转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了机器人在工件中转过程中的振动幅度,提高了安全性。优选地,所述的气缸一上的活塞杆一通过销轴设置为可在连接板上旋转的结构,通过气缸一、活塞杆一能够推升承载板一端,并降低承载板的另一端,便于将承载板上的工件取下,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优选地,所述的电机设置为伺服电机,并将电机上的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连接,电机带动主动轮正向或反向旋转,从动轮带动旋转轴正向或反向旋转,进而带动行走轮正向或反向旋转,使机器人能够带动工件前进或后退,提高了工件的中转效率,降低了人工移运的劳动强度。优选地,所述的控制器通过连接线分别与气缸一、电机、气缸二连接,将控制器上的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能够为气缸一、电机、气缸二的工作提供电能,通过控制器上的触摸屏、操作按钮,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也丰富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将连接杆与连接杆之间通过连接轴设置为可伸展或收缩的结构,通过伸展或收缩连接杆,能够调节承载板的高度,便于工件放在承载板上或将工件从承载板上取下,提高了工件的中转效率,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工件在中转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了机器人在工件中转过程中的振动幅度,提高了安全性,将气缸一上的活塞杆一通过销轴设置为可在连接板上旋转的结构,通过气缸一、活塞杆一能够推升承载板一端,并降低承载板的另一端,便于将承载板上的工件取下,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示意电机与从动轮的连接结构。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承载板、3.旋转轴、4.连接杆、5.气缸一、6.电机、7.气缸二、8.紧固板、9.控制器、10.底脚、11.固定板、12.定位板、13.连接板、14.从动轮、15.行走轮、16.销轴、17.连接轴、18.活塞杆一、19.主动轮、20.皮带、21.活塞杆二、22.触摸屏、23.操作按钮、24.电源线、25.连接线、26.推杆。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附图1-3所示:一种工件高效中转的机器人,包括底板1、承载板2、旋转轴3、连接杆4、气缸一5、电机6、气缸二7、紧固板8和控制器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设置在底脚10上,并在底板1上设置有固定板11,所述的承载板2上设置有固定板11、定位板12、连接板13,所述的旋转轴3两端均穿过底脚10,在旋转轴3上设置有从动轮14,并在旋转轴3两端设置有行走轮15,所述的连接杆4通过销轴16分别与底板1上的固定板11及承载板2上的固定板11连接,并将连接杆4与连接杆4之间通过连接轴17连接,所述的气缸一5设置在底板1上,在气缸一5上设置有活塞杆一18,并将活塞杆一18通过销轴16与连接板13连接,所述的电机6设置在底板1上,并在电机6上设置有主动轮19,所述的气缸二7设置在定位板12上,并在气缸二7上设置有活塞杆二21,所述的紧固板8设置在活塞杆二21上,所述的控制器9设置在承载板2上,并在控制器9上设置有触摸屏22、操作按钮23、电源线24。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杆4与连接杆4之间通过连接轴17设置为可伸展或收缩的结构,通过伸展或收缩连接杆4,能够调节承载板2的高度,便于工件放在承载板2上或将工件从承载板2上取下,提高了工件的中转效率,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工件在中转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了机器人在工件中转过程中的振动幅度,提高了安全性。优选地,所述的气缸一5上的活塞杆一18通过销轴16设置为可在连接板13上旋转的结构,通过气缸一5、活塞杆一18能够推升承载板2一端,并降低承载板2的另一端,便于将承载板2上的工件取下,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优选地,所述的电机6设置为伺服电机,并将电机6上的主动轮19通过皮带20与从动轮14连接,电机6带动主动轮19正向或反向旋转,从动轮14带动旋转轴3正向或反向旋转,进而带动行走轮15正向或反向旋转,使机器人能够带动工件前进或后退,提高了工件的中转效率,降低了人工移运的劳动强度。优选地,所述的控制器9通过连接线25分别与气缸一5、电机6、气缸二7连接,将控制器9上的电源线24与外部电源连接,能够为气缸一5、电机6、气缸二7的工作提供电能,通过控制器9上的触摸屏22、操作按钮23,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也丰富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实施例二:如附图4所示:一种工件高效中转的机器人,包括底板1、承载板2、旋转轴3、连接杆4、气缸一5、电机6、气缸二7、紧固板8和控制器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设置在底脚10上,并在底板1上设置有固定板11,所述的承载板2上设置有固定板11、定位板12、连接板13,所述的旋转轴3两端均穿过底脚10,在旋转轴3上设置有从动轮14,并在旋转轴3两端设置有行走轮15,所述的连接杆4通过销轴16分别与底板1上的固定板11及承载板2上的固定板11连接,并将连接杆4与连接杆4之间通过连接轴17连接,所述的气缸一5设置在底板1上,在气缸一5上设置有活塞杆一18,并将活塞杆一18通过销轴16与连接板13连接,所述的电机6设置在底板1上,并在电机6上设置有主动轮19,所述的气缸二7设置在定位板12上,并在气缸二7上设置有活塞杆二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件高效中转的机器人,包括底板、承载板、旋转轴、连接杆、气缸一、电机、气缸二、紧固板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设置在底脚上,并在底板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的承载板上设置有固定板、定位板、连接板,所述的旋转轴两端均穿过底脚,在旋转轴上设置有从动轮,并在旋转轴两端设置有行走轮,所述的连接杆通过销轴分别与底板上的固定板及承载板上的固定板连接,并将连接杆与连接杆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的气缸一设置在底板上,在气缸一上设置有活塞杆一,并将活塞杆一通过销轴与连接板连接,所述的电机设置在底板上,并在电机上设置有主动轮,所述的气缸二设置在定位板上,并在气缸二上设置有活塞杆二,所述的紧固板设置在活塞杆二上,所述的控制器设置在承载板上,并在控制器上设置有触摸屏、操作按钮、电源线,所述的控制器通过连接线分别与气缸一、电机、气缸二连接,所述的电机设置为伺服电机,并将电机上的主动轮通过皮带与从动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件高效中转的机器人,包括底板、承载板、旋转轴、连接杆、气缸一、电机、气缸二、紧固板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设置在底脚上,并在底板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的承载板上设置有固定板、定位板、连接板,所述的旋转轴两端均穿过底脚,在旋转轴上设置有从动轮,并在旋转轴两端设置有行走轮,所述的连接杆通过销轴分别与底板上的固定板及承载板上的固定板连接,并将连接杆与连接杆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的气缸一设置在底板上,在气缸一上设置有活塞杆一,并将活塞杆一通过销轴与连接板连接,所述的电机设置在底板上,并在电机上设置有主动轮,所述的气缸二设置在定位板上,并在气缸二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国孝林祥明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德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