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荏淇专利>正文

一种导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5020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6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气管。导气管包括分设于两端的接合单元,一个接合单元用于连接与氧气管连接的导管,另一个接合单元用于连接吸氧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气管可以方便地拆、装吸氧口,可以保证使用者不受感染;且吸氧口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不会明显增加吸氧成本。

An air guide pip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ir guide pipe. The guide pipe comprises a joint unit arranged at two ends, one for connecting the catheter connected with the oxygen pipe, and the other for connecting the oxygen suction port. The air guide pipe of the invention can be conveniently disassembled and installed with oxygen inhalation orifice to ensure that the user is not infected, and the oxygen inhalation orific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manufacturing cost and no obvious increase in oxygen inhala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气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输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气管。
技术介绍
由于老人或病人等自身身体机能出现下降,往往需要吸氧才能维持身体所需氧气。过去由于生活条件所限,人们需要在医院才能进行吸氧。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科技的进步,制氧机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老人或病人等需要吸氧人事吸氧不方便的难题。现有的吸氧设备中多设有软质硅胶导管,软质导管由医用级材料制成,软质导管的一端连接到湿化杯,另一端由要进行吸氧的人握持插入鼻子。对于采用该类软质导管制氧机,使用者使用后不会对固定在软质导管进行任何处理,由此会产生各种问题。导管插入鼻孔后,会接触病菌、水分等,为滋生病毒提供了条件,使用者在下次使用时则容易感染相应的病毒,对于需要吸氧的老人和病人而言,其本身的抵抗力较弱,此时若吸入各类病菌,造成的危害则更为严重;倘若采用更换软质导管的形式,由于软质导管的长度较长,更换整根软质导管的成本较高,此外,由于软质导管是气密的形式固定在制氧机的湿化杯上,也即软质导管与湿化杯的之间的贴合关系较为紧密,这也会使得更换过程更为繁琐,所需更换时间更长。因此,如何提供能够安全使用,且使用成本较低的制氧机导气管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制氧机导气管,现有的制氧机中,导管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且存在更换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气管,其包括:软管,所述软管的内部设有沿其轴向方向延伸的软管通孔;第一接合单元,其包括沿远端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套合部、第一柱状部,所述第一接合单元的内部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套合部紧密套合在所述软管的一端,所述第一柱状部的外周面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设有O型圈;第二接合单元,所述第二接合单元的内部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接合单元的一端紧密套合在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接合单元的另一端是轴向截面呈倒刺形或竹节扣形或梯形的密封接头部;吸氧口,其为柱状件,所述吸氧口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柱状部的轴向长度,且内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吸氧通孔,且所述吸氧口的内径与所述第一柱状部配合,所述吸氧口可拆装地套接在所述第一柱状部。较佳地,所述第二接合单元包括沿远端向依次分布的第二套合部、第一外螺纹部和第一密封接头部,所述第二套合部、第一外螺纹部、第一密封接头部形成为一体式组件,所述第二套合部紧密地套接在所述软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外螺纹部与所述第二套合部在相互连接的位置形成第一台阶,且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部、所述第一台阶配合以固定所述导气管,所述第一密封接头部通过导管连接氧气源。较佳地,所述第二接合单元包括沿所述远端向依次分布的第二套合部、第二外螺纹部和连接件,所述第二套合部、第二外螺纹部形成为一体式的套合件,所述第二套合部紧密地套接在所述软管的另一端,所述套合件具有沿其轴向延伸且与所述软管通孔连通的第一子通孔,所述第二外螺纹部与所述第二套合部在相互连接的位置形成第二台阶,所述连接件沿所述远端向依次设有头部、连接件外螺纹部和第二密封接头部,且所述连接件具有沿其轴向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子通孔连通的第二子通孔,所述头部沿其轴向设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部配合的内螺纹部,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连接件外螺纹部、所述第二台阶配合以固定所述导气管,所述密封接头部通过导管连接制氧气源,所述第一子通孔与所述第二子通孔连通形成所述第二通孔。较佳地,所述软管包括有碳素弹簧钢的内管和包裹在所述内管的外表面的镀锌铁丝。较佳地,所述吸氧口由医用级abs塑料、医用级亚克力或医用级PP制成。较佳地,所述吸氧口远离所述软管的一端为开设有吸氧通孔的端板,所述吸氧通孔与所述通孔连通。较佳地,所述吸氧口为一体注塑件。较佳地,所述端板与所述吸氧口的轴向成锐角关系。较佳地,所述第一套合部和/或所述第二套合部形成有便于夹持的夹持面。较佳地,所述外表面的横截面为等边多边形或具有两条相互平行的边的不规则多边形。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专利技术各较佳实例。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制氧机导气管包括第一接合单元、第二结合组件和吸氧口,吸氧口可拆装地固定在第一结合组件上,第二组合组件可方便地连接至湿化杯。使用者每次使用制氧机均可以方便更换吸氧口,避免了病菌感染,且吸氧口成本较低,保证了制氧机的使用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导气管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组装后的图1的导气管的立体图。图3为实施例一的第一接合单元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一的第二接合单元的立体示意图。图5(A)—图5(D)示出了不同形式的吸氧口的纵向剖面图。图6(A)—图6(C)示出了不同形式的第一接合单元的纵向剖面图。图7(A)—图7(C)是示出了不同形式的夹持面的外轮廓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的导气管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实施例二的连接件的纵向剖面图。图10为组装后的图8的导气管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导气管:100、200;软管:110、210;第一接合单元:120、220第二接合单元:130、230吸氧口:140第一套合部:121、221第一柱状部:122、222O型圈:123、223第二套合部:131、231第一外螺纹部:132第一密封接头部:133第一螺母:134夹持面:135、235第二通孔:136第一台阶:137小孔:142、143、144吸氧通孔:141第二外螺纹部:232连接件:250头部:251连接件外螺纹部:252第二密封接头部:253第二螺母:254垫片:25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以下的描述为示例性的,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任何的其他类似情形也都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在以下的具体描述中,方向性的术语,例如“左”、“右”、“上”、“下”、“前”、“后”、“横向”、“纵向”等,参考附图中描述的方向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部件可被置于多种不同的方向,方向性的术语是用于示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性的。其中,本申请中,远端向是指从软管的端部朝远离该端部的方向;近端向指从远离软管的端部朝该端部的方向,近端向是远端向的反向。实施例一以下结合图1-7详细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导气管100。本申请的导气管100包括软管110、第一接合单元120、第二接合单元130和吸氧口140。第二接合单元130连接湿化杯等氧气源和软管110,第一接合单元120连接软管110和吸氧口140,软管110、第一接合单元120、第二接合单元130和吸氧口140内部均设有通孔以形成供氧气流通的通路,使用时,将吸氧口140连接到第一接合单元120,开通制氧机或氧气总管,氧气即可以沿着上述通路由吸氧口140进入鼻孔。具体地,如图1-7所示,软管110的内部设有沿其轴向方向延伸的软管110通孔。第一接合单元120包括沿远端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套合部121、第一柱状部122。第一接合单元120的内部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通孔。第一套合部121的内径大致与软管110的外径相同,其通过胶水粘连或过盈配合等方式而紧密套合在软管110的一端。第一柱状部122的外周面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设有O型圈123。第二接合单元130的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气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软管,所述软管的内部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软管通孔;第一接合单元,其包括沿远端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套合部、第一柱状部,所述第一接合单元的内部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套合部紧密套合在所述软管的一端,所述第一柱状部的外周面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设有O型圈;第二接合单元,所述第二接合单元的内部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接合单元的一端紧密套合在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接合单元的另一端是轴向截面呈倒刺形或竹节扣形或梯形由倒刺形与竹节扣形组合的形状的密封接头部;吸氧口,其为柱状件,所述吸氧口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柱状部的轴向长度,且内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吸氧通孔,且所述吸氧口的内径与所述第一柱状部配合,所述吸氧口可拆装地套接在所述第一柱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气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软管,所述软管的内部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软管通孔;第一接合单元,其包括沿远端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套合部、第一柱状部,所述第一接合单元的内部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套合部紧密套合在所述软管的一端,所述第一柱状部的外周面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设有O型圈;第二接合单元,所述第二接合单元的内部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接合单元的一端紧密套合在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接合单元的另一端是轴向截面呈倒刺形或竹节扣形或梯形由倒刺形与竹节扣形组合的形状的密封接头部;吸氧口,其为柱状件,所述吸氧口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柱状部的轴向长度,且内部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的吸氧通孔,且所述吸氧口的内径与所述第一柱状部配合,所述吸氧口可拆装地套接在所述第一柱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合单元包括沿远端向依次分布的第二套合部、第一外螺纹部和第一密封接头部,所述第二套合部、第一外螺纹部、第一密封接头部形成为一体式组件,所述第二套合部紧密地套接在所述软管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外螺纹部与所述第二套合部在相互连接的位置形成第一台阶,且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部、所述第一台阶配合以固定所述导气管,所述第一密封接头部通过导管连接氧气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合单元包括沿所述远端向依次分布的第二套合部、第二外螺纹部和连接件,所述第二套合部、第二外螺纹部形成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荏淇陈文海
申请(专利权)人:冯荏淇陈文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