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4450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4 06:4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制作外观以及光透射性均优异的成型品的复合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体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多个贯穿孔的铝基材、以及在铝基材的至少一侧的表面上设置的树脂层,贯穿孔的平均开口直径为0.1~100μm,基于贯穿孔的平均开口率为1~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复合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铝基材以及树脂层的复合体。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通过在树脂成型品的表面上蒸镀金属来设为金属色调或设为半反射镜色调从而提高树脂成型品的装饰性的内容。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在表面上形成有以金属为主体的蒸镀膜(3)的光透射性的装饰塑料成型品(1),所述装饰塑料成型品的特征在于,总光线透射率设为形成蒸镀膜(3)之前的总光线透射率的98~50%的范围。”([技术方案1])。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被蒸镀的装饰树脂成型品,所述装饰树脂成型品的特征在于,具有在透明树脂基材的外表面上形成的蒸镀膜层、以及在蒸镀膜层的表面上形成的透明顶涂层,从外表面侧观察的色彩和从内表面侧观察的色彩相近。”([技术方案1])。以往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01586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9628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本专利技术人等对在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等中记载的以往公知的装饰塑料成型品进行研究的结果,明确了难以兼顾外观(例如金属光泽等)和光透射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制作出外观以及光透射性均优异的成型品的复合体。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等为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若使用具有贯穿孔的平均开口直径以及平均开口率在特定范围内的铝基材和树脂层的复合体,则能够制作外观以及光透射性均优异的成型品,并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发现通过以下结构能够解决上述课题。[1]一种复合体,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多个贯穿孔的铝基材、以及在铝基材的至少一侧的表面上设置的树脂层,贯穿孔的平均开口直径为0.1~100μm,基于贯穿孔的平均开口率为1~50%。[2]根据[1]所述的复合体,其中,相对于铝基材的表面沿垂直方向切割的剖面上的贯穿孔的平均有效直径为700nm以上。[3]根据[1]或[2]所述的复合体,其中,树脂层的平均厚度为12~200μm。[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体,其中,铝基材的平均厚度为5~1000μm。专利技术效果如以下将进行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制作外观以及光透射性均优异的成型品的复合体。附图说明图1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复合体的一例的示意性俯视图。图1B是图1A的B-B线剖视图。图2A是用于说明贯穿孔的平均有效直径的铝基材的剖视图。图2B是用于说明贯穿孔的平均有效直径的其他铝基材的剖视图。图3A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复合体的优选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中的铝基材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B是在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复合体的优选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中,表示对铝基材实施被膜形成处理,从而在表面上形成氢氧化铝被膜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C是在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复合体的优选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中,表示在被膜形成处理之后实施电化学溶解处理,从而在铝基材以及氢氧化铝被膜形成贯穿孔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D是在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复合体的优选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中,表示在电化学溶解处理后去除了氢氧化铝被膜之后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3E是在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复合体的优选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中,表示在去除氢氧化铝被膜之后,在一侧的表面上形成树脂层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A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复合体的优选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中的铝基材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B是在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复合体的优选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中,表示对铝基材实施被膜形成处理,从而在表面以及背面形成氢氧化铝被膜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C是在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复合体的优选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中,表示在被膜形成处理之后实施电化学溶解处理,从而在铝基材以及氢氧化铝被膜形成贯穿孔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D是在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复合体的优选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中,表示在电化学溶解处理后去除了氢氧化铝被膜之后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E是在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复合体的优选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中,表示在去除氢氧化铝被膜之后,在两面形成树脂层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5A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复合体的优选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中的铝基材的示意性剖视图。图5B是在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复合体的优选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中,表示在铝基材的一侧的表面上形成树脂层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5C是在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复合体的优选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中,表示对未形成有树脂层的一侧的铝基材的表面实施被膜形成处理,从而在表面上形成氢氧化铝被膜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5D是在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复合体的优选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中,表示在被膜形成处理之后实施电化学溶解处理,从而在铝基材以及氢氧化铝被膜形成贯穿孔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图5E是在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复合体的优选的制造方法的另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中,表示在电化学溶解处理后去除了氢氧化铝被膜之后的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下所记载的结构要件的说明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代表性实施方式进行的,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这种实施方式。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表示的数值范围表示将记载于“~”的前后的数值作为下限值以及上限值而包含在内的范围。[复合体]本专利技术的复合体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多个贯穿孔的铝基材、以及在铝基材的至少一侧的表面上设置的树脂层。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复合体的贯穿孔的平均开口直径为0.1~100μm。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复合体的基于贯穿孔的平均开口率为1~50%。在此,关于贯穿孔的平均开口直径,利用高分辨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对铝基材的表面从正上方以100~10000倍的倍率进行拍摄,在所获得的SEM照片中,抽出至少20个周围以环状相连的贯穿孔,读取其直径来作为开口直径,并将它们的平均值作为平均开口直径来计算出。另外,关于倍率,能够以可获得能够抽出20个以上的贯穿孔的SEM照片的方式适当地选择上述范围的倍率。并且,开口直径测量贯穿孔部分的端部之间的距离的最大值。即,贯穿孔的开口部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大致圆形状,因此当开口部的形状为非圆形状时,将贯穿孔部分的端部之间的距离的最大值设为开口直径。由此,例如即使为如2个以上的贯穿孔成为一体的形状的贯穿孔时,也将其视作1个贯穿孔,且将贯穿孔部分的端部之间的距离的最大值设为开口直径。并且,关于基于贯穿孔的平均开口率,在铝基材的一个面侧设置平行光光学单元,使平行光透射,并从铝基材的另一个面利用光学显微镜以100倍的倍率拍摄铝基材的表面,从而获取照片。对所获得的照片的10cm×10cm的范围内的100mm×75mm的视角(5处),根据通过透射的平行光而被投影的贯穿孔的开口面积的总计和视角的面积(几何学面积),由比率(开口面积/几何学面积)来计算出,并将各视角(5处)的平均值作为平均开口率来计算出。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具有贯穿孔的平均开口直径以及平均开口率在上述范围内的铝基材和在铝基材的至少一侧的表面上设置的树脂层,能够制作外观以及光透射性均优异的成型品。其详细内容尚不明确,但本专利技术人等如下进行推测。即,认为通过存在于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体,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多个贯穿孔的铝基材、以及在所述铝基材的至少一侧的表面上设置的树脂层,所述贯穿孔的平均开口直径为0.1~100μm,基于所述贯穿孔的平均开口率为1~5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2.29 JP 2016-037897;2017.01.16 JP 2017-005391.一种复合体,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具有多个贯穿孔的铝基材、以及在所述铝基材的至少一侧的表面上设置的树脂层,所述贯穿孔的平均开口直径为0.1~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口顺二松下泰明浅仓孝郎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