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带拉伸弯曲校平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4424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4 06: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带(B)、尤其是金属带拉伸弯曲校平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带(B)在第一设备区段(A1)中交替地围绕多个上校平辊(4a至4d)和多个下校平辊(5a至5d)弯曲,其中,在该第一设备区段(A1)中产生至少90%的总拉伸度,并且其中,随后在第二设备区段(A2)中消除所述带的残余曲率,其方式为所述带(B)围绕至少三个校平辊(4e、6、7、8)弯曲,在所述校平辊上,包绕角分别单个地并且彼此独立地并且独立于在第一设备区段的校平辊(4a至4d、5a至5d)上的包绕角进行调节。同样公开了一种用于上述方法的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将带拉伸弯曲校平的方法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将带拉伸弯曲校平的方法和装置,其中,所述带在弹性极限之下的拉应力下交替地围绕校平辊在塑性的或弹塑性的区域中弯曲。
技术介绍
利用这样的拉伸弯曲校平方法能够校平不平的带、优选金属带,并且因此消除不平度。不平度例如指的是带波纹度和/或带拱度,其基于在带平面中的带纤维的长度区别产生。但不平度也指的是沿纵向和/或横向的带弯曲,其通过带中的弯曲力矩产生,例如当带弹塑性地围绕导向辊弯曲时,或通过在卷绕带时弹塑性的变形产生。纵向弯曲也称为纵向卷曲,横向弯曲称为横向翘曲。在拉伸弯曲校平的过程中,不平的带在处于带材料的弹性极限RE或技术弹性极限RP0.01之下的拉应力下围绕直径足够小的辊(交替地)弯曲,从而通过拉应力与弯曲的叠加,在带中产生弹塑性的变形。带塑性伸长,其中,塑性的伸长的高度称为拉伸度。在塑性的伸长中,最初短的带纤维相对较显著地伸长。在理想情况中,在校平之后,所有带纤维具有相同的长度,从而原则上应该产生没有波纹度和带拱起的理想校平的带。在由实践已知的拉伸弯曲校平方法中,原则上可能由于在弹塑性的区域中的交替的弯曲而在校平之后在带中保留有残余曲率力矩,所述残余曲率力矩在带处理生产线中能作为横向拱曲可见并且在切出的面板中可能导致沿纵向和/或横向的塑性的残余曲率。当各个弯曲在其强度方面不最优地彼此协调时,则产生残余曲率力矩。弯曲半径取决于带数据(厚度、弹性模量、周期性的强度特性、横向收缩系数)、带张应力、辊直径以及围绕辊的带行进的几何结构。按第一近似值,该几何结构可以通过带围绕辊的包绕角说明。在足够大的包绕角或足够的拉应力时,带具有辊的半径。于是带曲率达到其最大值并且在进一步增大的包绕角或增大的拉应力下保持恒定。但通常这样调节包绕角,使得带不跟随在拉伸弯曲校平机架中的辊半径。通过辊的调整并且因此包绕角的调节因此能够调节弯曲半径。开头所述类型的方法例如由WO2011/032890A1已知。带围绕至少四个校平辊交替地弯曲,其中,在所有四个校平辊上的弯曲半径分别单个并且彼此独立地以位置调节的方式调整。在此有利的是,利用相对少量的校平辊工作并且沿纵向和横向的残余曲率可确定地调节。最后的校平辊能够这样调整,使得纵向弯曲在一定的“窗口”内仅小程度地随着拉伸度而改变。所述方法特别适合用于如下情况,其中,需要相对小的拉伸度。在DE102013106243B3中说明一种用于将金属带拉伸弯曲校平的方法,其中,所述带首先交替地围绕单个支撑的拉伸辊弯曲并且同时拉伸度提高,并且其中,带随后穿过下游的多辊校平组,以用于减少带弯曲和/或残余应力。塑性的拉伸度在此不仅利用拉伸辊而且按比例利用多辊校平组产生。该方法特别适合用于高强度的钢带和因此具有高的屈服极限的带。在此所述方法在波动、例如在屈服极限时相对不敏感。此外在EP0508475B1中说明另一种用于将金属带拉伸弯曲校平的方法,其中,所述带首先围绕各个校平辊弯曲并且随后穿过多辊校平组。总体上由实践已知的方法原则上证实可行,然而可进一步改进,更确切地说是尤其是在处理具有有限的变形能力的带方面并且因此对于高强度的带、例如高强度的钢带的处理可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高强度的带的情况下需要高的拉伸度。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拉伸弯曲校平方法,其以经济的方式并且优选在小的设备技术的花费的情况下确保最优的平整度结果,尤其是即使在高强度的带和要求的高拉伸度的情况下也确保最优的平整度结果。为了解决该任务,本专利技术教导了一种用于将带、尤其是金属带拉伸弯曲校平的方法,其中,所述带在第一设备区段中交替地围绕多个上校平辊和多个下校平辊弯曲,其中,在该第一设备区段中产生至少90%(塑性的)总拉伸度,并且,随后在第二设备区段中消除所述带的残余曲率,其方式为将所述带围绕至少三个校平辊弯曲或引导,在所述校平辊上,弯曲半径(并且因此包绕角)分别单个地并且彼此独立地并且独立于在第一设备区段的校平辊上的弯曲半径或包绕角可调节或调节。优选在第一设备区段中产生至少95%的(塑性的)总拉伸度。因此,按照本专利技术在第一设备区段中产生拉伸度,更确切地说是特别优选地产生至少95%的总拉伸度。在第二设备区段中消减残余曲率力矩。沿纵向和横向的残余曲率的值彼此独立地确定地可调节。最后的(单个)校平辊可以在此这样调整,使得残余曲率与拉伸度波动或屈服极限波动相关的变化性而是尽可能小的。所述过程以这种方式变得不敏感。所述方法特别适合用于处理具有有限的变形能力的金属带、例如高强度的钢带,但所述金属带在校平之前显著不平并且因此需要高的拉伸度。如果处理例如具有有限的变形能力的带、例如具有仅2%的断裂伸长率的带,就是说在校平期间在带的边缘纤维中的伸长不能超过该值(断裂伸长率),因为否则带的表面可能撕裂。边缘纤维伸长率由弯曲伸长率和叠加的拉伸伸长率(塑性的拉伸度加上弹性的伸长率)组成。如果在常规的方法中主拉伸度基本上以第一校平辊产生,则在高强度的材料中存在困难;将用于校平所需的弯曲伸长率保持在允许的极限内,以避免裂纹。本专利技术在此从如下认识出发,即,在校平辊上的弯曲伸长率必须被限制,从而按照本专利技术以多个校平辊工作。在此,本专利技术认识到,有利的是,在第一设备区段中利用相对高的数量的上校平辊和下校平辊工作,从而优选使用多辊校平单元,其中,设置至少三个上校平辊和三个下校平辊、特别优选至少四个上校平辊和四个下校平辊。以这种方式能够在第一设备区段中例如利用多辊校平单元产生相对高的拉伸度,而无须利用各单个的校平辊产生过高的拉伸度。总拉伸度因此分布到许多辊上,优选分布在包括至少八个校平辊的多辊校平单元内部。校平辊上的弯曲伸长率于是可以调节地更小,从而总伸长率保持在允许的界限内。如果在设备中需要的总拉伸度例如为0.5%,并且其中90%(并且因此0.45%的屈服极限)应该利用第一设备区段中的上校平辊和下校平辊产生,则这对应于每个校平辊(在第一设备区段中有八至九个校平辊时)0.05%至0.06%的拉伸度。在校平辊上的弯曲伸长率于是可以例如调节到1%,从而总伸长率(1%弯曲伸长率+例如0.5%塑性的拉伸度+弹性的拉伸伸长率(=拉应力除以弹性模量))保持在例如2%的允许的界限内。原则上存在这样的可行性方案:单个地实施在第一设备区段中的上校平辊或下校平辊的调整,从而必要时可以调节不同的包绕角。然而按照本专利技术得出,即使当上校平辊和/或下校平辊仅共同地调节或调整时,也能够实现突出的校平结果。这样特别优选地提出,在第一设备区段中,上校平辊共同地相对于(固定的)下校平辊调整,或反之:下校平辊共同地相对于(固定的)上校平辊调整。分别不可调整的校平辊于是可以位置固定地设置或仅具有快速调整(在位置方面没有变化可能性)。特别优选,上校平辊因此共同地以位置调节的方式相对于下校平辊可调整,或备选地下校平辊共同地以位置调节的方式相对于上校平辊可调整。借此,所述方法能够在设备技术上特别经济地实施,因为可以放弃在第一设备区段中的上校平辊和下校平辊的单个调整。因为已证实,即使当在第一设备区段中上校平辊和下校平辊的包绕角并且因此弯曲半径(基本上)相同地调节时,也实现突出的校平结果。特别优选,因此在第一设备区段中将在上校平辊上和在下校平辊上的包绕角并且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将带(B)、尤其是金属带拉伸弯曲校平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带(B)在第一设备区段(A1)中交替地围绕多个上校平辊(4a至4d)和多个下校平辊(5a至5d)弯曲,其中,在该第一设备区段(A1)中产生至少90%的总拉伸度,并且,随后在第二设备区段(A2)中消除所述带的残余曲率,其方式为使所述带(B)围绕至少三个校平辊(4e、6、7、8)弯曲,在所述校平辊上,包绕角分别单个地并且彼此独立地并且独立于在第一设备区段的校平辊(4a至4d、5a至5d)上的包绕角进行调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4.05 DE 102016106208.11.用于将带(B)、尤其是金属带拉伸弯曲校平的方法,其中,将所述带(B)在第一设备区段(A1)中交替地围绕多个上校平辊(4a至4d)和多个下校平辊(5a至5d)弯曲,其中,在该第一设备区段(A1)中产生至少90%的总拉伸度,并且,随后在第二设备区段(A2)中消除所述带的残余曲率,其方式为使所述带(B)围绕至少三个校平辊(4e、6、7、8)弯曲,在所述校平辊上,包绕角分别单个地并且彼此独立地并且独立于在第一设备区段的校平辊(4a至4d、5a至5d)上的包绕角进行调节。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设备区段(A1)中,各上校平辊(4a至4d)共同地相对于各下校平辊(5a至5d)调整,或反之,各下校平辊共同地相对于各上校平辊调整。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设备区段(A1)中,各上校平辊(4a至4d)共同地以位置调节的方式相对于各下校平辊(5a至5d)调整,或各下校平辊(5a至5d)共同地以位置调节的方式相对于各上校平辊(4a至4d)调整。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设备区段(A1)中,在各上校平辊(4a至4d)上的包绕角调节成相同的和/或在各下校平辊(5a至5d)上的包绕角调节成相同的。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设备区段(A2)中,在校平辊(4e、6、7、8)上的包绕角单个地调节,其方式为例如将校平辊或配置的导向辊以位置调节的方式调整。6.按照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设备区段(A1)中产生至少95%的总拉伸度。7.按照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设备区段(A1)中的包绕角大于在第二设备区段(A2)中的包绕角和/或在第二设备区段(A2)中的包绕角逐辊地递减。8.按照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设备区段(A1)中的一个或多个或所有上校平辊和/或下校平辊围绕平行于带纵轴线延伸的轴线偏转或可偏转。9.按照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诺埃
申请(专利权)人:矿山机械和轧钢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