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船舶用脱硫装置以及搭载有该船舶用脱硫装置的船舶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用脱硫装置以及搭载有该船舶用脱硫装置的船舶。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对船舶的废气限制的强化,在排出限制海域(ECA海域),有义务使用硫成分为0.1%以下的燃料油、或采取与之具有同等效果的代替措施。并且,在2020年,在一般海域也有义务使用硫成分为0.5%以下的燃料油、或采取与之具有同等效果的代替措施。以往,例如在ULCS(UltraLargeContainerShip)等超大型船舶中,使用硫成分少的低硫燃料油来应对,但能够预想到今后在这些超大型船舶中设置脱硫装置的需要也提高。从超大型船舶的主动力装置排出的废气量(100%负荷时的废气量)例如能达到20万Nm3/h以上。另外,为了满足船内的各种电力需要等,超大型船舶中设置有多个发电机·锅炉。因此,为了对从这些主动力装置、多个发电机·锅炉排出的大量的废气进行脱硫,搭载于超大型船舶的脱硫装置需要具有较大的通过面积的吸收塔。若欲通过例如搭载于散货船等比较小的船舶的主动力装置用的以往的脱硫装置来应对该种情况,则需要配置多个吸收塔,配置于船内会导致货物的减少、或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舶用脱硫装置,用于对从搭载于船舶的废气产生装置排出的废气进行脱硫,其中,所述船舶用脱硫装置具备:吸收塔,其包括吸收塔主体部,所述吸收塔主体部划定具有纵长方向的内部空间,并且在所述纵长方向的一侧端部形成有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废气导入口;以及废气导入装置,其用于将从所述废气产生装置排出的废气向所述吸收塔主体部导入,在将所述吸收塔主体部的所述内部空间的纵长方向的最大长度设为L,将所述吸收塔主体部的所述内部空间的与纵长方向正交的横宽方向的最大宽度设为W的情况下,所述最大宽度W与所述最大长度L之比(W∶L)为1∶大于1.1且1∶小于等于6.0的范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1.20 JP 2017-0088421.一种船舶用脱硫装置,用于对从搭载于船舶的废气产生装置排出的废气进行脱硫,其中,所述船舶用脱硫装置具备:吸收塔,其包括吸收塔主体部,所述吸收塔主体部划定具有纵长方向的内部空间,并且在所述纵长方向的一侧端部形成有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废气导入口;以及废气导入装置,其用于将从所述废气产生装置排出的废气向所述吸收塔主体部导入,在将所述吸收塔主体部的所述内部空间的纵长方向的最大长度设为L,将所述吸收塔主体部的所述内部空间的与纵长方向正交的横宽方向的最大宽度设为W的情况下,所述最大宽度W与所述最大长度L之比(W∶L)为1∶大于1.1且1∶小于等于6.0的范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舶用脱硫装置,其中,所述最大宽度W与所述最大长度L之比(W∶L)为1:大于1.5且1∶小于等于2.0的范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船舶用脱硫装置,其中,所述吸收塔以所述吸收塔主体部的所述内部空间的纵长方向沿着所述船舶的宽度方向的方式搭载于所述船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舶用脱硫装置,其中,所述船舶具备烟囱,所述烟囱用于将从所述废气产生装置排出的废气向外部放出,且形成为沿着所述船舶的宽度方向而具有纵长方向的长筒状,所述吸收塔配置在所述烟囱的内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舶用脱硫装置,其中,在所述烟囱的内侧配置有用于自从所述废气产生装置排出的废气回收热能的废热回收装置,所述吸收塔与所述废热回收装置沿着所述船舶的宽度方向排列地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船舶用脱硫装置,其中,所述吸收塔还包括废气导入部,所述废气导入部的一端部与所述吸收塔主体部的所述废气导入口连接,并且所述废气导入部从所述一端部朝向另一端部而向上地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船舶用脱硫装置,其中,所述废气产生装置包括主动力装置以及辅助动力装置,所述废气导入装置包括:废气导入管,其从所述废热回收装置侧朝向所述废气导入部的所述另一端部而沿着所述船舶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及辅机用废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良三,牛久哲,杉田觉,长安立人,香川晴治,神山直行,渡边祐辅,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三菱造船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