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经皮给药用紫外线固化型水凝胶树脂、水凝胶以及包含其的泥敷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紫外线制备的经皮给药用水凝胶树脂、对其进行紫外线固化的水凝胶、导入其的泥敷剂,具体地涉及如下水凝胶及包含其的泥敷剂,上述水凝胶含有大量水分而可缓解皮肤刺激,易于调节水凝胶的交联度,具有最佳的药物释放性以及经皮吸收性,具有相当于口服给药时的效果,不仅维持优秀的粘结力和弹性,而且易于调制,交联后无需单独的熟成过程或冷却过程,即可直接剪切并包装后出厂,从而易于制备。
技术介绍
通过金属配离子结合制备的聚丙烯酸是生物相容性及对人体的粘结力突出的材料,在美国专利4320040号(1982)公开了将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与聚乙烯醇一同使用来制备水凝胶的例。美国专利5223569号(1993)还公开了同时使用丙烯酸和淀粉(Starch)来制备水凝胶的例。尤其,作为用于提高利用聚丙烯酸的水凝胶对于人体中发生的汗等的耐水性的方法,关于使聚丙烯酸交联的水凝胶,美国专利4200561号(1980)公开了使用胶凝剂与丙烯酸、乙基丙烯酸、经酯化的丙烯酸、乙酸乙烯酯、乙烯甲酸盐、丙酸乙烯酯的共聚物混合物来制备水凝胶的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皮给药用紫外线固化型水凝胶树脂,其特征在于,包含5重量百分比~60重量百分比的亲水性高分子、0.1重量百分比~15重量百分比的有效成分、0.6重量百分比~80重量百分比的湿润剂、13.5重量百分比~90重量百分比的溶剂、0.5重量百分比~25重量百分比的经皮透过促进剂、0.01重量百分比~2.0重量百分比的紫外线引发剂以及0.01重量百分比~2.0重量百分比的紫外线交联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2.11 KR 10-2016-00158291.一种经皮给药用紫外线固化型水凝胶树脂,其特征在于,包含5重量百分比~60重量百分比的亲水性高分子、0.1重量百分比~15重量百分比的有效成分、0.6重量百分比~80重量百分比的湿润剂、13.5重量百分比~90重量百分比的溶剂、0.5重量百分比~25重量百分比的经皮透过促进剂、0.01重量百分比~2.0重量百分比的紫外线引发剂以及0.01重量百分比~2.0重量百分比的紫外线交联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给药用紫外线固化型水凝胶树脂,其特征在于,上述亲水性高分子包含选自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醚/马来酸酐共聚物、异丁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基甲醚/马来酸酐共聚物、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共聚物、藻酸盐、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羧基乙烯共聚物、聚氧化乙烯、聚乙二醇、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聚二氧戊环、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聚乙烯丙烯酸酯、聚丙烯酸酯以及聚氯乙烯的一种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给药用紫外线固化型水凝胶树脂,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效成分包含选自利多卡因、利多卡因盐酸盐、洛索洛芬、洛索洛芬盐、酮洛芬、氟比洛芬、双氯芬酸、双氯芬酸盐、消炎痛、吡罗昔康、美洛昔康、萘普生、布洛芬、联苯乙酸、薄荷醇、水杨酸乙二醇、水杨酸甲酯、辣椒提取物、壬酸香草酰胺、乙烯基丁醚、积雪草、夫西地酸、夫西地酸盐、利凡诺、泰国野葛根、肝素、肝素盐以及尿囊素的一种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给药用紫外线固化型水凝胶树脂,其特征在于,上述湿润剂包含选自甘油、1,3-丁二醇、丙二醇、聚丙二醇、山梨醇、甘露醇、乙二醇、二乙二醇、聚乙二醇以及透明质酸的一种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给药用紫外线固化型水凝胶树脂,其特征在于,上述经皮透过促进剂包含选自丙二醇、二丙二醇、聚乙二醇、聚氧乙烯油酸酯、聚甘油双异硬脂酸酯、甘油油酸酯、聚氧乙烯山梨聚糖、N-甲基-2-吡咯烷酮、N-辛酰基-2-吡咯烷酮、N-十二烷基-2-吡咯烷酮、十二烷基吡咯烷酮、十二烷醇、甘油十二烷醇、油醇、肉豆蔻酸异丙酯、山梨聚糖油酸酯、丙烯单十二酸酯、丙烯油酸酯、油酰基聚乙二醇甘油酯、油酸、十二烷酰基聚乙二醇甘油酯、亚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丙二醇辛酸盐、丙二醇癸酸酯、山梨聚糖单硬脂酸油酸酯、甘油单十二酸酯、甘油油酸酯、丙二醇单十二酸酯、丙二醇单辛酸盐、山梨聚糖单十二酸酯、十二烷基乳酸酯、辛酸甘油三酯、癸酸甘油三酯、玉米油PEG-8酯、玉米油PEG-6酯以及三乙酸甘油酯的一种以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皮给药用紫外线固化型水凝胶树脂,其特征在于,上述紫外线引发剂包含选自酮类紫外线引发剂、噻吨酮类紫外线引发剂、苯甲酮类紫外线引发剂、香豆素类紫外线引发剂、噻唑啉类紫外线引发剂、绕丹宁类紫外线引发剂以及其他紫外线引发剂的一种以上,上述酮类紫外线引发剂包含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2-羟基-1-[4-(2-羟基乙氧基)苯基]-2-甲基-1-丙酮、2-苄基-2-(二甲氨基)-1-[4-(4-吗啉基)苯基]-1-丁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4-吗啉基)-1-丙酮中的一种以上,上述噻吨酮类紫外线引发剂包含噻吨酮、2-异丙基噻吨酮、2-氯噻吨酮、1-氯-4-丙氧基噻吨酮、2-十二烷基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2,4-二甲硫基占吨酮、1-甲氧基-羰基噻吨酮、2-乙氧基羰基噻吨酮、3-(2-甲氧基乙氧基羰基)-噻吨酮、4-丁氧基羰基噻吨酮、3-丁氧基羰基-7-甲硫基占吨酮、1-氰基-3-氯噻吨酮、1-乙氧基羰基-3-氯噻吨酮、1-乙氧基羰基-3-乙氧基噻吨酮、1-乙氧基羰基-3-氨基噻吨酮、1-乙氧基羰基-3-苯基磺酰基噻吨酮、3,4-二[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羰基]-噻吨酮、1,3-二甲基-3-羟基-9H-噻吨酮-9酮2-乙基己基酯、1-乙氧基羰基-3-(1-甲基-1-吗啉基乙基)-噻吨酮、2-甲基-6-二甲氧基甲基-噻吨酮、2-甲基-6-(1,1-二甲氧基苄基)-噻吨酮、2-吗啉基甲硫基占吨酮、2-甲基-6-吗啉基甲硫基占吨酮、N-芳基噻吨酮-3,4-二羧酰胺基、1-苯氧基噻吨酮、6-乙氧基羰基-2-甲氧基噻吨酮、6-乙氧基羰基-2-甲硫基占吨酮、噻吨酮-2-羧酸聚乙二醇酯、2-羟基-3-(3,4-二甲基-9-氧-9H-噻吨酮-2-2-一氧)-N,N,N-三甲基-1-丙烷铵的氯化物中的一种以上,上述苯甲酮类紫外线引发剂包含苯甲酮、4-苯基苯甲酮、4-甲氧基苯甲酮、4,4'-二甲基苯甲酮、4,4'-二氯苯甲酮、4,4'-双(二甲氨基)-苯甲酮、4,4'-双(二乙基氨基)苯甲酮、4,4'-双(甲基乙基氨基)苯甲酮、4,4'-双(p-异丙基苯氧基)苯甲酮、3,3'-二甲基-4-甲氧基苯甲酮、甲基-2-苯酰基苯甲酸盐、4-(2-羟基乙硫基)-苯甲酮、4-(4-甲苯基硫代)苯甲酮、1-[4-(4-苯酰基-苯基磺酰基)-苯基]-2-甲基-2(甲苯-4-磺酰基)-丙烷-1酮、4-苯酰基-N,N,N-三甲基苄基丙烷铵的氯化物、2-羟基-3-(4-苯酰基-苯氧基)-N,N,N-三甲基-1-丙烷铵的氯化物一水化物、4-(13-丙烯酰-1,4,7,10,13-五氧十三烷基)-苯甲酮、4-苯酰基-N,N-二甲基-N-[2-(1-氧-2-丙醛基)氧]乙基-苄基丙烷铵的氯化物中的一种以上,上述香豆素类紫外线引发剂包含香豆素1、香豆素2、香豆素6、香豆素7、香豆素30、香豆素102、香豆素106、香豆素138、香豆素152、香豆素153、香豆素307、香豆素314、香豆素314T、香豆素334、香豆素337、香豆素500、3-苯酰基香豆素、3-苯酰基-7-甲氧基香豆素、3-苯酰基-5,7-二甲氧基香豆素、3-苯酰基-5,7-二丙氧基香豆素、3-苯酰基-6,8-二氯香豆素、3-苯酰基-6-氯-香豆素、3,3'-羰基-双[5,7-二(丙氧基)-香豆素]、3,3'-羰基-双(7-甲氧基香豆素)、3,3'-羰基-双(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3-异丁酰香豆素、3-苯酰基-5,7-二甲氧基-香豆素、3-苯酰基-5,7-二乙氧基-香豆素、3-苯酰基-5,7-二丁氧基香豆素、3-苯酰基-5,7-二(甲氧基乙氧基)-香豆素、3-苯酰基-5,7-二(芳基氧)香豆素、3-苯酰基-7-二甲氨基香豆素、3-苯酰基-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3-异丁酰-7-二甲氨基香豆素、3-苯酰基-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3-异丁酰-7-二甲氨基香豆素、5,7-二甲氧基-3-(1-萘酰)-香豆素、5,7-二乙氧基-3-(1-萘酰)-香豆素、3-苯酰基苯并[f]香豆素、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永权,吴龙镐,金圣洙,户奂基,韩松渼,金明珍,
申请(专利权)人:ICURE药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