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丝杆升降挤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3183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3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丝杆升降挤压结构,其包括:空心结构的粗丝杆,其外周为螺旋面,以与外部机构构成促使粗丝杆升降的连接;粗丝杆下端为固定锅盖的连接端,内置第一轴承;粗丝杆上端具有轴承孔,轴承孔中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第二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同轴设置于粗丝杆中空内的细丝杆,其下段外周为螺旋面,上段设环形凸台;上段穿过所述第二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环形凸台的下侧壁扣压在所述圆锥滚子轴承内圈的上端面;以及丝杆套,套于所述细丝杆的螺旋外周上,丝杆套下端穿过所述第一轴承,外周设置防止丝杆套转动的限位机构。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双丝杆升降结构,在同一直线既可以打开锅盖又可以对药包进行挤压。

Double screw rod lifting and extruding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ouble-screw lifting and extrusion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thick screw with a hollow structure with a helical peripheral surface to form a connection with an external mechanism to promote the lifting of a thick screw; a connecting end of a fixed pot cover with an inner first bearing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thick screw; a bearing hole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thick screw, and a bearing hole from bottom to top in the bearing hole. Secondly, the second bearing and the tapered roller bearing are arranged; the coaxial screw rod is arranged in the hollow of the thick screw rod,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coaxial screw rod has a helical surface and the upper part has an annular boss; the upper part passes through the second bearing and the tapered roller bearing, and the lower side wall of the annular boss is buckled on the upper end surface of the inner ring of the tapered roller bearing; and the screw rod sleeve. The lower end of the lead rod sleeve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bearing, and a position limit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peripherally to prevent the rotation of the lead rod sleeve. Therefore, the invention can not only open the pot cover but also extrude the medicine package in the same straight line through the double-screw lift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丝杆升降挤压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汤剂煎煮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双丝杆升降挤压结构。
技术介绍
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药物剂型,由于其能随临床需要加减药物,具有易吸收、发挥疗效迅速、制备简单等特点,备受历代医家的推崇,现代汤剂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现代中医药的发展以及不断扩大的社会需求,中药煎煮从原来传统的人工砂锅煎煮逐渐发展为自动化的煎药机煎煮。采用煎煮机进行煎煮,可以有效地提高煎煮效率,并且具有方便、快捷等优点,但是在批量的自动化高效煎煮中药汤剂的同时能否保证汤剂的质量成为关键的问题。汤剂影响疗效的物质基础主要是汤剂中煎出的有效成分,徐灵胎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因此要发挥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必须要尽最大限度的煎出有效成分。中药煎出率也就成为检验中药煎药机煎煮质量的评价指标。作为提高中药煎出率的措施之一,大部分煎药机都装有机械挤压装置,一是为了将药渣残余药液充分挤出,二是实现在煎药过程中对药物的挤压和搅拌,使中药材中有效成分更易于煎出。韩国曾经开发出利用挤压机挤压中草药液的煎药机,其特点是:在机盖中间安装手轮挤压机,通过手轮挤压机的升降原理把煎好的中药通过机械式挤压抽出,但费时、费力,挤压力小而且挤压不充分,严重影响煎药机的使用效果。目前,很多煎药机厂家都对挤压装置进行了改良。ZL92204658.1提供的全自动中药饮片煎药机,是在煎药锅内加工油通孔的空心杆的压药器,下端为压盖。ZL002596610.6公开的一种自动煎药机,设置有药渣挤压装置,包括主轴、挤压盘及主轴旋转手柄,只要旋转主轴旋轴手柄,挤压盘就会上下移动,实现抬起和下移挤压药渣的功能。ZL200420041962.10提供的带搅拌及清洗的自动中药煎煮机,是在煎煮罐内设置挤压板,挤压板的下端面设置有叶片,挤压板的上端面通过挤压杆与设置在煎煮罐上端的搅拌电机连接,实现了可搅拌及可清洗的全自动中药煎煮,提高了中药有效成分的煎出率。ZL2004200848410.6提供的带有电动挤压装置的中药煎药机,在煎药机内部设有一药渣挤压装置,该挤压装置由安装在箱体内的电动机、控制电动机转动的电控盒、与电动机输出轴相连的减速器、与减速器相连的传动齿轮、固定在传动齿轮上的丝杠、内套有丝母的套管和挤压盘组成。所述挤压盘固定在套管的顶部,并随着内套有丝母的套管一起上下移动,自动挤压药渣。ZL200620172868.0公开的带有电动挤压装置的常压中药煎药机,内置有药渣电动挤压装置,包括可逆电机、传动齿轮组、丝杠、挤压杆和挤压盘。挤压杆穿过煎药桶底盘伸入内筒内,在挤压杆的顶部固定有一个挤压盘。ZL200720017802.9提供的旋转式煎药机,在将药液放出后转动大手轮通过丝杠使压榨板向下移动,将含在药渣中的药汁压榨出。ZL200920225457.7公开的中药渣内药液榨取器,由挤压筒、支撑板、螺杆、挤压板、药杯组成,使用时,把药渣倒入挤压筒内,将带有螺杆的支撑板固定在挤压筒上端,然后转动螺杆上端的手柄,挤压板即可对药渣进行挤压,压出的药液通过挤压筒筒底上面的筛孔进入药杯内。ZL00254287.0提供的陶瓷中药煎药机,则是采用高压气泵对硅胶气囊充分挤压药液的方法。而ZL200920089604.2公开的挤压式煎药机,是在煎药单元内设置有气囊,在煎药过程中,通过气囊的充气和放气,使气囊对药包盒内的药包受到挤压或释放,而实现对药包中的中药配方形成翻滚和移动,在煎药过程完成后,控制单元控制气囊收缩。上述公开专利的挤压运动方式有两种方式,一是由底部向上挤、二是由上部向下挤。由下部向上挤压长时间使用都有漏水的现象。所以要保证机器的稳定性、和容易拆卸与维修必须要将底部挤压改为上部挤压。而目前在上部挤压的煎药机当中均没有自动开盖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双丝杆升降挤压结构,其既可挤压药包,又可控制锅盖的启闭。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双丝杆升降挤压结构,其包括:空心结构的粗丝杆,其外周为螺旋面,以与外部机构构成促使粗丝杆升降的连接;粗丝杆下端为固定锅盖的连接端,内置第一轴承;粗丝杆上端具有轴承孔,轴承孔中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第二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同轴设置于所述粗丝杆中空内的细丝杆,其下段外周为螺旋面,上段设环形凸台;上段穿过所述第二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所述环形凸台的下侧壁扣压在所述圆锥滚子轴承内圈的上端面;以及丝杆套,套于所述细丝杆的螺旋外周上,以将细丝杆的回转运动转换为丝杆套的直线运动;丝杆套下端穿过所述第一轴承,外周与所述粗丝杆中空内壁面之间设置防止丝杆套转动的限位机构。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采用丝杆挤压的结构,保证了煎药时有效成分的析出。2、通过双丝杆升降结构,在同一直线既可以打开锅盖又可以对药包进行挤压;保证了丝杆升降的结构可以直接提升,开盖不需要再进行翻转,可直接提升开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丝杆挤压机构不可开盖或者开盖机构不可丝杆挤压的弊端。3、丝杆挤压既要做旋转运动又要上下微量移动复合运动降低了丝杆摩擦的阻力。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其中:1、细丝杆;2、导向圆钢;3、轴承座;4、推力球轴承;5、圆锥滚子轴承;6、第二轴承;7、镶套;8、丝杆套;9、粗丝杆;10、第一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一种双丝杆升降挤压结构,如附图1所示,其包括:空心结构的粗丝杆9,其外周为螺旋面,以与外部机构构成促使粗丝杆9升降的连接,控制开盖和关盖动作;粗丝杆9下端为直接或通过过渡连接件间接固定锅盖的连接端,内置第一轴承10;粗丝杆9上端具有轴承孔,轴承孔中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第二轴承6和圆锥滚子轴承5,圆锥滚子轴承5面朝下,内圈承受向下的轴向载荷;同轴设置于粗丝杆9中空内的细丝杆1,其下段外周为螺旋面,上段设环形凸台;上段穿过第二轴承6和圆锥滚子轴承5,环形凸台的下侧壁扣压在所述圆锥滚子轴承5内圈的上端面;以及丝杆套8,套于所述细丝杆1的螺旋外周上,以将细丝杆1的回转运动转换为丝杆套8的直线运动;丝杆套8下端穿过所述第一轴承10,外周与粗丝杆9中空内壁面之间设置防止丝杆套8转动的限位机构。细丝杆端部安装平面轴承或推力球轴承4,在细丝杆反向移动的时候,可以减轻摩擦保障细丝杆的旋转并承受一定的轴向力。轴承孔安装第二轴承6和圆锥滚子轴承5,并从下部为圆锥滚子轴承5外圈提供限位,其可采用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粗丝杆9上端设置轴承座3,轴承座3内设轴承孔,内置镶套7,镶套7内设第二轴承6,镶套7上端部具有凹槽,凹槽槽缘抵靠在圆锥滚子轴承5外圈下端面。第二种方案是:粗丝杆9上的轴承孔呈阶梯状,小径端在下并内设第二轴承6,大径端在上并内设圆锥滚子轴承5,圆锥滚子轴承5外圈由轴承孔内的阶梯面限位。相较而言,第一种方案中,粗丝杆和轴承座分置,便于制造,第二种方案粗丝杆为一体结构,第二轴承6和圆锥滚子轴承5具有较好的同轴度。粗丝杆9的连接端端部径向延伸成圆盘,圆盘上设置若干个通孔。以便于与锅盖相接,并通过圆盘向锅盖施加向下的压力,增大受力面积,使压力更均匀地传递到锅盖上。第一轴承10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丝杆升降挤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结构的粗丝杆(9),其外周为螺旋面,以与外部机构构成促使粗丝杆(9)升降的连接;粗丝杆(9)下端为固定锅盖的连接端,内置第一轴承(10);粗丝杆(9)上端具有轴承孔,轴承孔中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第二轴承(6)和圆锥滚子轴承(5);同轴设置于所述粗丝杆(9)中空内的细丝杆(1),其下段外周为螺旋面,上段设环形凸台;上段穿过所述第二轴承(6)和圆锥滚子轴承(5),所述环形凸台的下侧壁扣压在所述圆锥滚子轴承(5)内圈的上端面;以及丝杆套(8),套于所述细丝杆(1)的螺旋外周上,以将细丝杆(1)的回转运动转换为丝杆套(8)的直线运动;丝杆套(8)下端穿过所述第一轴承(10),外周与所述粗丝杆(9)中空内壁面之间设置防止丝杆套(8)转动的限位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丝杆升降挤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结构的粗丝杆(9),其外周为螺旋面,以与外部机构构成促使粗丝杆(9)升降的连接;粗丝杆(9)下端为固定锅盖的连接端,内置第一轴承(10);粗丝杆(9)上端具有轴承孔,轴承孔中自下至上依次设置第二轴承(6)和圆锥滚子轴承(5);同轴设置于所述粗丝杆(9)中空内的细丝杆(1),其下段外周为螺旋面,上段设环形凸台;上段穿过所述第二轴承(6)和圆锥滚子轴承(5),所述环形凸台的下侧壁扣压在所述圆锥滚子轴承(5)内圈的上端面;以及丝杆套(8),套于所述细丝杆(1)的螺旋外周上,以将细丝杆(1)的回转运动转换为丝杆套(8)的直线运动;丝杆套(8)下端穿过所述第一轴承(10),外周与所述粗丝杆(9)中空内壁面之间设置防止丝杆套(8)转动的限位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丝杆升降挤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丝杆(9)上端设置轴承座(3),轴承座(3)内设轴承孔,内置镶套(7),镶套(7)内设第二轴承(6),镶套(7)上端部具有凹槽,凹槽槽缘抵靠在圆锥滚子轴承(5)外圈下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宝昌张金连秦昆明蔡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善制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