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铃木的二次塑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23056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3 22:21
一种悬铃木的二次塑形方法,所述塑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悬铃木定干、(2)一次塑形、(3)二次塑形,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现有修剪培育出来的悬铃木苗木生长势、观赏性均较差,无法满足市场对于良种树种的需求等相关缺陷。

A two shaping method for Sycamore

The plastic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setting trunk, (2) one-time shaping, (3) second shaping. The present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s of poor growth potential and ornamental quality of the existing pruned and bred tree seedlings, and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for improved tree species and other related def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铃木的二次塑形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苗木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悬铃木的二次塑形方法。
技术介绍
悬铃木(Platanus)为悬铃木科乔木,是悬铃木科(Platanaceae)悬铃木属植物的通称。分布于东南欧、印度和美洲,中国引入栽培的有3种,供观赏用和作为行道树。其树形雄伟,树冠广阔,生长迅速,具有极强的抗尘能力,对城市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因此在世界各国广泛应用,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王”之称。目前在我国长江流域及黄河流域一带是最主要的城市行道树种之一。目前,悬铃木作为行道树,树势雄伟、树冠浓密,为城市绿化起到关键作用,但市场上的悬铃木树冠参差不齐,方向不固定,栽植于城市的街路两旁及公园等地,不仅起不到良好的绿化遮阴效果,而且还影响城市美观,因此,极大的影响其市场价值,影响其推广应用。现有技术中尚无针对悬铃木的二次塑形修剪,常规的悬铃木塑形方法是:先定干,然后选取几个方向的侧枝,再截干,截干之后任其生长,最后出圃定植。常规的塑形方法的缺点在于:1.定干高度不一,往往栽培出来的苗木高矮不齐;2.树形差距太大,截干之后的悬铃木最后留下的分枝,从2个到5、6个皆有;3.分枝角度不一致,从水平到垂直皆有,看上去分枝都不在一个平面上;4.分枝面不均匀,各分枝之间的角度不一致,造成树木偏冠。以上4点所提出的均为市场上常见树木的弊端,由此修剪培育出来的苗木,生长势、观赏性均较差,无法满足市场对于优良树种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悬铃木的二次塑形方法,解决现有修剪培育出来的悬铃木苗木生长势、观赏性均较差,无法满足市场对于良种树种的需求等相关缺陷。(二)采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悬铃木的二次塑形方法,所述塑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悬铃木定干:在苗木生长到米径6-8cm时,在当年11月中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进行,截干统一高度为3m,用蜡或防水材料涂抹截口处,防治水分流失;(2)一次塑形:当定干后的苗木枝条自然萌发后,长到当年9月份侧枝可长至1米以后;对每株树木部分根据不同的侧枝布局,生长势进行去留,一般以每株留3-5个侧枝为宜;对保留的侧枝一定要考量其相对于树干的分枝角度,一般以内夹角在50°-60°之间为宜,对角度相对过大过小的可以人工加以干预(绑或压)使其基本分枝角度一致;对侧枝间的夹角要控制基本均匀;若保留的枝到侧枝之间夹角要在80-100之间;同时及时对其他去除枝进行抹芽;(3)二次塑形:在第一次塑形完成二年后,当侧枝大约长至直径3cm左右时,在其离树干1米处截枝,在每个侧枝上保留二个与地面相对平行,角度一致的的分枝,对其它枝、芽抹除,塑形完成。(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悬铃木的二次塑形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修剪方法每间隔两年进行,既可以保证树木生长势良好,保持其优美的树形和遮阴效果,同时又可以减少开花量、结实率,从而减少种子飞散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增加了其生态价值。(2)本方法在常规修剪的基础上,对二次塑形也进行了定量的规范修剪,并且保证修剪过的树木外观一致,从而增加了其观赏效果及经济价值。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实施例(1)待悬铃木落叶后,12月5日前后,选择米径生长到8cm的悬铃木42株,在统一高度3m位置定干,截口要保证平整,在截口处涂蜡或防水材料。(2)截干后第二年正常抚育管理,干旱季节每隔半月浇透水一次,平时每隔1月浇水一次,1月份对悬铃木植株进行施肥,每株施用复合肥5kg,在距离树干40cm分两处进行穴施。9月份待侧枝长到1m长以上的时候,根据树枝分布,选择3个侧枝,每个侧枝之间的角度成120°,侧枝与主干内夹角在45°,同时剪除多余的侧枝及芽。并根据角度适当对枝条进行绑、压等措施,使其按照设定方向生长。(3)在第一次塑形完成二年后,当侧枝长至3cm粗的时候,在其离主干1m处截枝,在侧枝离梢部较近处保留2个与地面相对平行的分枝,其余枝、芽全部抹掉,完成塑形。对比实施例按照常规塑形方法,选取相同的粗度的悬铃木42株,在主干2.8-3.5m处进行截干,抚育管理参照上述实施例,第二年待侧枝萌发后保留2-5个侧枝,角度任意,经过两年管理后,与实施例进行对比。本对比实施例用普通塑形方法与实施例的二次塑形方法对悬铃木进行塑形,3年后对比其比较其效果,对比结果见表1所示;表1两种塑形方法悬铃木生长情况及市场价格分析两个处理的实例结果表明:1、二次塑形方法培育出的悬铃木米径为15.6cm,常规塑形方法培育出的悬铃木米径为12.4cm,二次塑形方法照常规塑性方法米径增加25.8%即3.2cm。2、二次塑形方法所培育出的悬铃木冠幅为682cm,常规塑形方法培育出的悬铃木冠幅为447cm,二次塑形方法比常规塑性方法冠幅增加52.6%即235cm。3、二次塑形方法培育出的悬铃木结实率为63.8%,常规塑形方法培育出的悬铃木结实率为89.6%,二次塑形方法照常规塑性方法结实率减少28.8%。4、二次塑形方法培育出的悬铃木病虫害发生率为28.6%,常规塑形方法培育出的悬铃木病虫害发生率为45.4%,二次塑形方法照常规塑性方法结实率减少37%。5、二次塑形方法所培育出的悬铃木活立木蓄积量为13.083m3/hm2,常规塑形方法培育出的悬铃木活立木蓄积量为8.442m3/hm2,二次塑形方法比常规塑性方法冠幅增加55%即4.641m3/hm2。以上试验结果表明,二次塑形方法较常规塑形方法,悬铃木的粗度、冠幅及活立木蓄积量有明显增加,并且在结实率和病虫害发生率方面明显减少,在提高苗木规格的同时,既提高了悬铃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又提高了生态效益。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铃木的二次塑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悬铃木定干:在苗木生长到米径6‑8cm时,在当年11月中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进行,截干统一高度为3m,用蜡或防水材料涂抹截口处,防治水分流失;(2)一次塑形:当定干后的苗木枝条自然萌发后,长到当年9月份侧枝可长至1米以后;对每株树木部分根据不同的侧枝布局,生长势进行去留,一般以每株留3‑5个侧枝为宜;对保留的侧枝要考量其相对于树干的分枝角度,一般以内夹角在50°‑60°之间为宜,对角度相对过大过小的可以人工加以干预(绑或压)使其基本分枝角度一致;对侧枝间的夹角要控制基本均匀;若保留的枝到侧枝之间夹角要在80‑100之间;同时及时对其他去除枝进行抹芽;(3)二次塑形:在第一次塑形完成二年后,当侧枝大约长至直径3cm左右时,在其离树干1米处截枝,在每个侧枝上保留二个与地面相对平行,角度一致的的分枝,对其它枝、芽抹除,塑形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铃木的二次塑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悬铃木定干:在苗木生长到米径6-8cm时,在当年11月中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进行,截干统一高度为3m,用蜡或防水材料涂抹截口处,防治水分流失;(2)一次塑形:当定干后的苗木枝条自然萌发后,长到当年9月份侧枝可长至1米以后;对每株树木部分根据不同的侧枝布局,生长势进行去留,一般以每株留3-5个侧枝为宜;对保留的侧枝要考量其相对于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建国刘博罗桂杰谭军金倩王昊蔡卫佳陈芬阮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