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条跳甲成虫快速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248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3 17: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黄曲条跳甲成虫快速采集装置,包括网兜,所述网兜的顶部开口处经剪刀式手柄与网盖相连接,所述网兜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与网盖相配合的支撑网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成本低廉,易于使用,高效便捷,避免对被采集的蔬菜、虫体造成损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Rapid acquisition device for striped flea beetle adult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ast collecting device for adult beetles, which comprises a net pocket. The top opening of the net pock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net cover by a scissor-type handle, and a supporting net ring matching with the net cover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pening of the net pocke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and reasonable structure design, low cost, easy use, high efficiency and convenience, avoiding damage to collected vegetables and insects, and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黄曲条跳甲成虫快速采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黄曲条跳甲成虫快速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striolata(Fabricius)),属鞘翅目(Coleoptera)叶甲科(Chrysomelidae),俗称狗虱虫、菜蚤子、跳虱、土跳蚤和黄跳蚤等,简称跳甲,是一种严重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世界性害虫。该虫分布范围广,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南非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分布,在我国的大多数省份均有分布。近几年,黄曲条跳甲在蔬菜上大量发生,给菜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研制一些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对其进行控制。黄曲条跳甲为完全变态昆虫,其虫态有成虫、卵、幼虫、蛹,以成虫和幼虫两种虫态对植株直接造成危害。成虫取食寄主植物叶片,造成叶片出现小孔洞,影响蔬菜质量;幼虫取食根部,造成植物生长不良甚至死亡。成虫善跳跃和短距离飞行,不容易捕捉;卵、幼虫和蛹均生活于蔬菜根部,黄曲条跳甲的这些生活特性给田间防治带来很多困难,同时阻碍了对其生物学、生态学和防治方法等方面的深入研究。科学研究常常需要大量的虫源作为试材,田间采集样本是最直接且快速获得大量虫源的方式。目前,对黄曲条跳甲的田间采集主要是采用口吸吸虫器、扫网法和拍网法等方法,而这些方法工作效率低,对于需要大批量样本时,往往需投入大量的人力,不仅耗时,而且成活率不高、虫体易受到损伤,不利于试验的开展,同时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黄曲条跳甲成虫快速采集装置,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高效便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黄曲条跳甲成虫快速采集装置,包括网兜,所述网兜的顶部开口处经剪刀式手柄与网盖相连接,所述网兜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与网盖相配合的支撑网圈。进一步的,所述剪刀式手柄包含两根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中部与第二杆体的中部经铰链相互铰接,所述第一杆体的首端与第二杆体的首端均设置有手持部,所述第一杆体的末端与网盖相连接,所述第二杆体的末端与支撑网圈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网兜包含可拆连接的筒体与兜底。进一步的,所述筒体与兜底经搭扣、魔术扣、绑带或拉链可拆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网盖的外径与支撑网圈的外径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成本低廉,易于使用,高效便捷,避免对被采集的蔬菜、虫体造成损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中:1-网兜,101-筒体,102-兜底,2-剪刀式手柄,201-第一杆体,202-第二杆体,203-铰链,3-网盖,4-支撑网圈。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一种黄曲条跳甲成虫快速采集装置,包括网兜1,所述网兜1的顶部开口处经剪刀式手柄2与网盖3相连接,所述网兜1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与网盖3相配合的支撑网圈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剪刀式手柄2包含两根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一杆体201与第二杆体202,所述第一杆体201的中部与第二杆体202的中部经铰链203相互铰接,所述第一杆体201的首端与第二杆体202的首端均设置有手持部,所述第一杆体201的末端与网盖3相连接,所述第二杆体202的末端与支撑网圈4相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网兜1包含可拆连接的筒体101与兜底102;当虫量达到一定量时,拆开所述筒体101与兜底102,封好所述兜底102保存即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筒体101与兜底102经搭扣、魔术扣、绑带或拉链可拆连接在一起,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网盖3的外径与支撑网圈4的外径相同。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网圈4的规格为直径20-35cm的不锈钢圈,所述网盖3为内嵌100目防虫网的直径20-35cm不锈钢圈,所述筒体101的规格为直径20-35cm,高50cm的100目防虫网,所述兜底102为深30cm的100目防虫网。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包含以下步骤:使用时,使用者手握剪刀式手柄2,打开所述网盖3,所述网兜1的顶部开口对准并配合所述网盖3夹住蔬菜叶片,使用者用手轻轻将蔬菜叶片上的黄曲条跳甲抖入网兜1中,再稍微打开所述网盖3,取出被夹住的蔬菜叶片,再盖上所述网盖3;控制所述网盖3的开口大小,避免所述网兜1中的黄曲条跳甲逃逸。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轻拍所述网兜1,将黄曲条跳甲抖入所述兜底102,拆下所述兜底102,封好所述兜底102,并换上新的兜底102。实施例1芥菜上采集黄曲条跳甲。由于芥菜叶片比较大,选择直径35cm的支撑网圈4进行实验,虫口密度为平均每片叶5头黄曲条跳甲,总共采集20棵芥菜上面的黄曲条跳甲。实验结果表明(表1),本技术装置对芥菜和黄曲条跳甲没有任何损伤,且用时较短;扫网法捕捉虽然速度快,但是对芥菜损伤严重,且对黄曲条跳甲造成一定的死亡率;口吸吸虫器采集虽然对芥菜和黄曲条跳甲没有不利影响,但是需要的时间最长;拍网法采集对芥菜有轻微的影响,对跳甲没有影响,但是也相对耗时;因此本技术的装置不仅方便快捷而且昆虫的成活率非常高,采集芥菜上的黄曲条跳甲综合效果最好。实施例2上海青上采集黄曲条跳甲,上海青叶片较小,选择20cm的支撑网圈4进行实验,虫口密度为平均每片叶3头黄曲条跳甲,总共采集30棵上海青上面的黄曲条跳甲。实验结果表明(表2),本技术装置对上海青和黄曲条跳甲没有任何损伤,且用时较短;扫网法捕捉虽然速度快,但是对上海青损伤严重,且对黄曲条跳甲造成一定的死亡率;口吸吸虫器采集虽然对上海青和黄曲条跳甲没有不利影响,但是需要的时间最长;拍网法采集不仅对上海青有轻微的损伤外,而且在上海青这种小型蔬菜上,同时虫口密度不高的情况下,采集跳甲效率不高,并且比较耗时;因此本技术的装置不仅方便快捷而且昆虫的成活率非常高,采集上海青上的黄曲条跳甲综合效果最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黄曲条跳甲成虫快速采集装置。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黄曲条跳甲成虫快速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网兜,所述网兜的顶部开口处经剪刀式手柄与网盖相连接,所述网兜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与网盖相配合的支撑网圈,所述剪刀式手柄包含两根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中部与第二杆体的中部经铰链相互铰接,所述第一杆体的首端与第二杆体的首端均设置有手持部,所述第一杆体的末端与网盖相连接,所述第二杆体的末端与支撑网圈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曲条跳甲成虫快速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网兜,所述网兜的顶部开口处经剪刀式手柄与网盖相连接,所述网兜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与网盖相配合的支撑网圈,所述剪刀式手柄包含两根相互交叉设置的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中部与第二杆体的中部经铰链相互铰接,所述第一杆体的首端与第二杆体的首端均设置有手持部,所述第一杆体的末端与网盖相连接,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宇史梦竹傅建炜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