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全信专利>正文

地下遂道输海治沙工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2279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古代为了抗争侵略和掠夺,中华民族修筑了万里长城。而今为了遏制住沙漠,冲破西部发展水的止约。应修筑地下输海长城。输海隧道剖面为;上弧形顶高5m,两侧立面高10m,底宽12m。引水坡道长500m坡度5m。拦海海坝长100m,坝顶高海平面-15m。海水流量为;每秒100立方米以上。依建字(96)预算隧道每公里8000万元~1,2亿元,取中每公里1亿人民币取费计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该项目,西部沙漠治理,解决西部发展水的制约。现今中华西部,利用发展,承载消耗,可持续前景与后期萎缩现实矛盾并存。形成与自然退化的过程自《西藏南部早白垩世雅鲁藏布江古蛇绿岩的识别与讨论》综上所述,特提斯洋的早期俯冲发生在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在拉萨板块南缘形成雅鲁藏布江古蛇绿质混杂岩,提供恰布林组主要物源,并在桑日地区形成桑日群岛弧火山岩。随后,印度板块于114Ma从东冈瓦纳分离,俯冲带产生向南跃迁,特提斯洋晚期俯冲开始,形成现今的雅鲁藏布江蛇绿岩与日额则弧前盆地,那时的盆地是遗留下海洋。《青藏高原岩石圈演化与地球动力学过程》对亚东-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的研究,发现了印度板块在南缘向喜马拉雅山下俯冲、阿拉善地块在北缘向高原下楔入的证据,它们构造了使高原隆升的主要驱动力。青藏高原是一个由8个地体拼合的大陆,高原内部地壳20~30km深度附近普遍发育低速高导层,。其上地壳脆性变形,逆冲叠覆,缩短增厚;其下地壳结构横向变化大,韧性变形。高原莫面起伏变化大,南北边缘山脉山根特征明显,虽然地壳巨厚,但岩石圈地幔并没增厚。高原隆升经历了俯冲碰撞(K2-E2)、会聚挤压(E3-N1)及均衡调整(N2-Q)3个阶段。青藏高原岩石圈现今处于双向挤压的动力学环境。《科学通报》(98.8.15日版),李吉均、方小敏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隆起是一个多旋回复杂的过程,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开始于中新世早、中期,广大高原本部此时主要做被动的、相应的应力调整和变形,青藏高原的整体快速隆升始于3.6百万年的青藏运动,而开始于1.1~0.6百万年和0.15百万年的昆仑-黄河运动及共和运动,则使高原最终达到现今高度。相应地,当今亚洲季风系统和自然环境随这逐步形成。(中国科学报.98.8.5)以上自然、考古、气象、地理科学研究证明,今天西部自然环境脆弱是青藏高原的整体快速隆升始于3.6百万年的青藏运动,而开始于1.1~0.6百万年和0.15百万年的昆仑-黄河运动及共和运动,则使高原最终达到现今高度。海洋消退,冰山退化,长期高温蒸发与降雨逐年减少的反差,而今千几湖泊和遗留海洋消失。地下水位下降,空气含水量枯竭,海底沙漠裸陋,干燥的西风带掠夺,海底沙漠化随西风带飘移形成的结果。自然规律;地球上的水呈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中,形成各种水体。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可分海陆间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而海陆间的循环又成为大循环,通过这种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就不断得到补充、更新。考古证明;盆地大漠、高原大漠是经过百万年来内陆循环,高温蒸发、地表径流、地下渗入海资源得不到补充结果。气象学说明;我国西北部大漠受亚洲西风带控制,大漠由西北向东南推移。在上世纪教科书中看到西北部年降雨量400MM而今不足200MM有的地区已经常年无雨。由于西北部地区由原来的年蒸发量800MM到现在的1200MM以到了无水循环掠夺性开采地下水的消耗状态。空气水气量越来越少,温差越来越大。的表干枯扬尘增高,扬尘面积越来越大以迫进到了沿海地区。地理、地质学证明大漠周围高山围绕,内部沙面厚平缓丘体高度相进,底部地根深50公里~70公里,大漠地下淡水丰富。充分说明海水自然滤渗过程优越,地理结构复海条件完美,陆海大循环能实现。古代为了抗争侵略和掠夺,中华民族修筑了万里长城。而今为了遏制住沙漠,冲破西部发展水的止约。应修筑地下输海长城。输海隧道剖面为;上弧形顶高5M,两侧立面高10M,底宽12M。引水坡道长500M坡度5M。拦海海坝长100M,坝顶高海平面-15M。海水流量为;每秒100立方米以上。依建字(96)预算隧道每公里8000万元~~1,2亿元,取中每公里1亿人民币取费计算。第一期工程自锦州沿海海平面往下-20M为地下输海隧道口底部,沿海平面地下-20M向西平行经由承德,张家口以北,至呼和浩特以北。从呼和浩特以北以海平面往下-20M至海平面往下-50M第一坡度至额济纳旗,由额济纳旗以海平面往下-50M至以海平面往下-150M第二坡度向西北至准葛尔盆地。形成深度约150M-160M,海平面约为8-10万平方公里的准葛尔内海工程全长约3800KM。工程造价约3800亿元人民币。第二期工程以额济纳旗隧道分叉以海拔往下-50M往东南平行300公里,沿俩大沙漠中心一线排列,由下往上利用核能将海水提升约1600M-2000M沿途建300个,每小时提升100立方米大型喷灌站。自贺兰山山脉以西,祁连山山以北,马鬃山山脉以东,北沿国境线建高50M长500公里围海大堤,形成深度约为30M。海平面约为30-35万平方公里额济纳内海。从额济纳旗隧道海拔-50M第二次分叉开始,向西南地下平行780公里至柴达木盆地底部,由下往上南北排列利用核能将海水提升约2600M-2700M,分建300个。每小时提升海水100立方米大型喷灌站。形成可控深度50M。内海海平面约为20-25万平方公里柴达木海。给沙漠找到了归宿。造价约为1200亿人民币。第三期工程由柴达木海西北部沿海,向西海拔2700M处约350公里地上隧道贯通啊尔金山脉,直奔塔克拉玛干沙漠。啊尔金山脉以西出海口,海水落差约为1200M,可建造两个大型海水发电厂。形成可控海深,海平面约为30万平方公里塔克拉玛干内海。东起锦州西至准葛尔盆地全长3800公里地下输海隧道地表面,可根据需要提取海水建造数个海水淡化厂。解决西部人饮用水问题,保护地表径流,保护地下水含量。涵养地表植被,保护黄河。社会效益立时30年,投入约6000亿元人民币。开掘隧道约5000公里,巨大工程竣工。可使167万平方公里沙漠变成100万平方公里内陆海洋,随着季节变化和风向的变换,内海周围沙尘逐步归回海底,给浩瀚的大漠找到了它的归宿。其二,改变了大气气候,使之西部沙漠干旱气候,变幻内陆海洋气候。调整了西部大气湿度,湿润了西部美好河山。挽救了西部退化的植被。其三,遏制住了沙漠的迁移,遏止住了大部分沙尘爆的发生。高原气候温差变小温和风调雨顺。其四,创造一个新的西部环境,为西部有更大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解决了西部水的制约。其五,解决了自建国以来为治理沙漠,从每年投入上亿元到现在的几百亿元。而沙尘暴逐年加剧,沙漠继续向前迁移,地表植被恢复艰难的问题。其六,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和即将实现西部人民美好的前景,将会产生巨大凝聚力。为核能科技应用和海洋生物开发利用,隧道开发性挖掘。经济效益切入点和经济增长点创造一个全新的机遇。权利要求该项目,西部沙漠治理,解决西陪发展水的制约。1、利用海水,沙漠恢复归宿。2.利用陆海循环,解决西陪干旱地区水的来源。3.利用海陆气候,形成西陪海陆温差减少现温差大气候恶劣的现象。4.内海海洋养殖渔业,海洋旅游交通植被恢复。全文摘要古代为了抗争侵略和掠夺,中华民族修筑了万里长城。而今为了遏制住沙漠,冲破西部发展水的止约。应修筑地下输海长城。输海隧道剖面为;上弧形顶高5m,两侧立面高10m,底宽12m。引水坡道长500m坡度5m。拦海海坝长100m,坝顶高海平面-15m。海水流量为;每秒100立方米以上。依建字(96)预算隧道每公里8000万元~1,2亿元,取中每公里1亿人民币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该项目,西部沙漠治理,解决西陪发展水的制约。利用海水,沙漠恢复归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全信
申请(专利权)人:刘全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