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锅炉,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便于更换燃煤的锅炉,不仅在更换燃煤时不用打开锅炉,减少火焰的熏烤,而且还能避免煤炭燃烧不完全后的一氧化碳排放至屋子内部导致中毒;未充分燃烧的煤炭排放至回收室内,可以继续燃烧,为屋子提供热量,节约资源。所述限位块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侧面;所述储煤室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右侧上端;所述外壳与储煤室的侧面均设有圆孔,外壳与储煤室通过圆孔相互连通;所述转筒的一端穿过外壳与储煤室的连接处设置在燃烧室内,转筒的另一端固定连有齿轮,并且转筒的表面上设有螺旋槽;所述摇杆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齿轮的中心;所述门Ⅰ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储煤室的顶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更换燃煤的锅炉
本技术涉及一种锅炉,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便于更换燃煤的锅炉。
技术介绍
在北方的冬天,由于天气较冷,所以需要通过燃烧煤炭进行取暖,但是目前经常使用的锅炉在更换燃煤时,需要将锅炉打开,锅炉打开时,锅炉内未燃烧完全的一氧化碳以及灰尘会进入到室内,不仅会让室内落满灰尘,而且一氧化碳进入室内过多容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所以设计了这种便于更换燃煤的锅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更换燃煤的锅炉,有益效益是不仅在更换燃煤时不用打开锅炉,减少火焰的熏烤,而且还能避免煤炭燃烧不完全后的一氧化碳排放至屋子内部导致中毒;未充分燃烧的煤炭排放至回收室内,可以继续燃烧,为屋子提供热量,节约资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一种锅炉,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便于更换燃煤的锅炉,包括外壳、燃烧室、通孔Ⅰ、分隔板、活动板、固定板、回收室、支撑板、电机、转盘、杆Ⅰ、铰链、限位块、杆Ⅱ、斜板、通孔Ⅱ、摇杆、齿轮、转筒、储煤室、门Ⅰ、门Ⅱ,不仅在更换燃煤时不用打开锅炉,减少火焰的熏烤,而且还能避免煤炭燃烧不完全后的一氧化碳排放至屋子内部导致中毒;未充分燃烧的煤炭排放至回收室内,可以继续燃烧,为屋子提供热量,节约资源。所述外壳内部中间靠下的位置通过焊接固定连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上端为燃烧室,分隔板下端为回收室,并且分隔板的上端面设为斜面;所述通孔Ⅰ设置在分隔板上;所述活动板的上端面与分隔板的下端面相互接触;所述通孔Ⅱ设置在活动板上;所述斜板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活动板上;所述固定板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内部,并且固定板位于活动板下端;所述门Ⅱ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回收室侧面;所述支撑板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侧面;所述电机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上;所述转盘通过键连接在电机的5转轴上;所述杆Ⅰ的一端活动连接在转盘上,杆Ⅰ的另一端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杆Ⅱ上;所述杆Ⅱ穿过限位块、外壳固定连接在活动板侧面;所述限位块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侧面;所述储煤室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右侧上端;所述外壳与储煤室的侧面均设有圆孔,外壳与储煤室通过圆孔相互连通;所述转筒的一端穿过外壳与储煤室的连接处设置在燃烧室内,转筒的另一端固定连有齿轮,并且转筒的表面上设有螺旋槽;所述摇杆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齿轮的中心;所述门Ⅰ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储煤室的顶端。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便于更换燃煤的锅炉所述齿轮、转筒均设有三个。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便于更换燃煤的锅炉所述三个齿轮啮合。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便于更换燃煤的锅炉所述活动板向右移动至极限位置时,通孔Ⅰ与通孔Ⅱ相互连通。本技术一种便于更换燃煤的锅炉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一种便于更换燃煤的锅炉,不仅在更换燃煤时不用打开锅炉,减少火焰的熏烤,而且还能避免煤炭燃烧不完全后的一氧化碳排放至屋子内部导致中毒;未充分燃烧的煤炭排放至回收室内,可以继续燃烧,为屋子提供热量,节约资源。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便于更换燃煤的锅炉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便于更换燃煤的锅炉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便于更换燃煤的锅炉的储煤室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外壳1;燃烧室2;通孔Ⅰ3;分隔板4;活动板5;固定板6;回收室7;支撑板8;电机9;转盘10;杆Ⅰ11;铰链12;限位块13;杆Ⅱ14;斜板15;通孔Ⅱ16;摇杆17;齿轮18;转筒19;储煤室20;门Ⅰ21;门Ⅱ22。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2、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技术涉及一种锅炉,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便于更换燃煤的锅炉,包括外壳1、燃烧室2、通孔Ⅰ3、分隔板4、活动板5、固定板6、回收室7、支撑板8、电机9、转盘10、杆Ⅰ11、铰链12、限位块13、杆Ⅱ14、斜板15、通孔Ⅱ16、摇杆17、齿轮18、转筒19、储煤室20、门Ⅰ21、门Ⅱ22,不仅在更换燃煤时不用打开锅炉,减少火焰的熏烤,而且还能避免煤炭燃烧不完全后的一氧化碳排放至屋子内部导致中毒;未充分燃烧的煤炭排放至回收室内,可以继续燃烧,为屋子提供热量,节约资源。所述外壳1内部中间靠下的位置通过焊接固定连有分隔板4;所述分隔板4上端为燃烧室2,分隔板4下端为回收室7,并且分隔板4的上端面设为斜面;所述通孔Ⅰ3设置在分隔板4上;所述活动板5的上端面与分隔板4的下端面相互接触;所述通孔Ⅱ16设置在活动板5上;所述斜板15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活动板5上;所述固定板6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1内部,并且固定板6位于活动板5下端;所述门Ⅱ22通过铰链12活动连接在回收室7侧面;所述支撑板8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1侧面;所述电机9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支撑板8上;所述转盘10通过键连接在电机9的5转轴上;所述杆Ⅰ11的一端活动连接在转盘10上,杆Ⅰ11的另一端通过铰链12活动连接在杆Ⅱ14上;所述杆Ⅱ14穿过限位块13、外壳1固定连接在活动板5侧面;所述限位块13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1侧面;所述储煤室20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1的右侧上端;所述外壳1与储煤室20的侧面均设有圆孔,外壳1与储煤室20通过圆孔相互连通;所述转筒19的一端穿过外壳1与储煤室20的连接处设置在燃烧室2内,转筒19的另一端固定连有齿轮18,并且转筒19的表面上设有螺旋槽;所述摇杆17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齿轮18的中心;所述门Ⅰ21通过铰链12活动连接在储煤室20的顶端。使用本装置更换燃煤时,启动电机9,电机9带动杆Ⅰ11运动,杆Ⅰ11带动杆Ⅱ14运动,杆Ⅱ14带动活动板5在固定板6上滑动,当活动板5运动至最右端时,通孔Ⅰ3与通孔Ⅱ16连通,使分隔板4上端的煤灰通过通孔Ⅰ3、通孔Ⅱ16下落至斜板15上,然后滑动至回收室7内,斜板15可以让煤灰下落时更靠近门Ⅱ22,方便清洁,然后转动摇杆17,摇杆17带动齿轮18转动,齿轮18带动两侧的齿轮18转动,进而带动转筒19运动,转筒19上设有螺旋槽,转筒19转动的同时通过螺旋槽带动燃煤进入燃烧室2内,完成更换燃煤的操作,在更换过程中,不需要打开锅炉,避免一氧化碳以及灰尘进入室内,未充分燃烧的燃煤可以在回收室7内继续燃烧,节约资源。具体实施方式二:下面结合图1、2、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齿轮18、转筒19均设有三个。具体实施方式三:下面结合图1、2、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三个齿轮18啮合。具体实施方式四:下面结合图1、2、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活动板5向右移动至极限位置时,通孔Ⅰ3与通孔Ⅱ16相互连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本装置更换燃煤时,启动电机9,电机9带动杆Ⅰ11运动,杆Ⅰ11带动杆Ⅱ14运动,杆Ⅱ14带动活动板5在固定板6上滑动,当活动板5运动至最右端时,通孔Ⅰ3与通孔Ⅱ16连通,使分隔板4上端的煤灰通过通孔Ⅰ3、通孔Ⅱ16下落至斜板15上,然后滑动至回收室7内,斜板15可以让煤灰下落时更靠近门Ⅱ22,方便清洁,然后转动摇杆17,摇杆17带动齿轮18转动,齿轮18带动两侧的齿轮18转动,进而带动转筒19运动,转筒19上设有螺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更换燃煤的锅炉,包括外壳(1)、燃烧室(2)、通孔Ⅰ(3)、分隔板(4)、活动板(5)、固定板(6)、回收室(7)、支撑板(8)、电机(9)、转盘(10)、杆Ⅰ(11)、铰链(12)、限位块(13)、杆Ⅱ(14)、斜板(15)、通孔Ⅱ(16)、摇杆(17)、齿轮(18)、转筒(19)、储煤室(20)、门Ⅰ(21)、门Ⅱ(2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部中间靠下的位置通过焊接固定连有分隔板(4);所述分隔板(4)上端为燃烧室(2),分隔板(4)下端为回收室(7),并且分隔板(4)的上端面设为斜面;所述通孔Ⅰ(3)设置在分隔板(4)上;所述活动板(5)的上端面与分隔板(4)的下端面相互接触;所述通孔Ⅱ(16)设置在活动板(5)上;所述斜板(15)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活动板(5)上;所述固定板(6)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1)内部,并且固定板(6)位于活动板(5)下端;所述门Ⅱ(22)通过铰链(12)活动连接在回收室(7)侧面;所述支撑板(8)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1)侧面;所述电机(9)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支撑板(8)上;所述转盘(10)通过键连接在电机(9)的5转轴上;所述杆Ⅰ(11)的一端活动连接在转盘(10)上,杆Ⅰ(11)的另一端通过铰链(12)活动连接在杆Ⅱ(14)上;所述杆Ⅱ(14)穿过限位块(13)、外壳(1)固定连接在活动板(5)侧面;所述限位块(13)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1)侧面;所述储煤室(20)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1)的右侧上端;所述外壳(1)与储煤室(20)的侧面均设有圆孔,外壳(1)与储煤室(20)通过圆孔相互连通;所述转筒(19)的一端穿过外壳(1)与储煤室(20)的连接处设置在燃烧室(2)内,转筒(19)的另一端固定连有齿轮(18),并且转筒(19)的表面上设有螺旋槽;所述摇杆(17)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齿轮(18)的中心;所述门Ⅰ(21)通过铰链(12)活动连接在储煤室(20)的顶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更换燃煤的锅炉,包括外壳(1)、燃烧室(2)、通孔Ⅰ(3)、分隔板(4)、活动板(5)、固定板(6)、回收室(7)、支撑板(8)、电机(9)、转盘(10)、杆Ⅰ(11)、铰链(12)、限位块(13)、杆Ⅱ(14)、斜板(15)、通孔Ⅱ(16)、摇杆(17)、齿轮(18)、转筒(19)、储煤室(20)、门Ⅰ(21)、门Ⅱ(2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部中间靠下的位置通过焊接固定连有分隔板(4);所述分隔板(4)上端为燃烧室(2),分隔板(4)下端为回收室(7),并且分隔板(4)的上端面设为斜面;所述通孔Ⅰ(3)设置在分隔板(4)上;所述活动板(5)的上端面与分隔板(4)的下端面相互接触;所述通孔Ⅱ(16)设置在活动板(5)上;所述斜板(15)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活动板(5)上;所述固定板(6)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1)内部,并且固定板(6)位于活动板(5)下端;所述门Ⅱ(22)通过铰链(12)活动连接在回收室(7)侧面;所述支撑板(8)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1)侧面;所述电机(9)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支撑板(8)上;所述转盘(10)通过键连接在电机(9)的5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闫晓亮,于淼,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