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光伏发电增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1921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光伏发电增效装置,属于电力系统领域,该装置包括前排光伏板1、前排支架2、前排反光板3、后排光伏板4、后排支架5、后排反光板6,前排支架2对前排光伏板1和前排反光板3进行支撑,后排支架5对后排光伏板4和后排反光板6进行支撑,后排反光板6将后排光伏板4后方的一部分太阳光反射到前排反光板3,前排反光板3再将太阳光反射到后排光伏板4上,前排光伏板1和后排光伏板4接收到阳光照射可以进行发电,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将最后一排太阳能光伏板后面的部分太阳光反射到光伏板上加以利用,实现了在一定的安装面积下,增加发电效率的目的,特别适用于广大农村民房房顶以及厂房房顶这些狭窄地带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光伏发电增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光伏发电增效装置,属于电力系统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大力推进太阳能发电,在广大农村民房房顶以及厂房房顶安装了大量的光伏板,但由于房顶的面积非常有限,往往只能布置两三排,光伏板布置规模非常有限。在中国北方地区,冬季太阳光照时间短、强度低,发电效率很低,为了提高光伏发电的效率,现有技术采用反光镜原理,将相邻两排之间间隔地带的太阳光反射到后排光伏发电单元加以利用,具体可参见专利(反射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增效装置:ZL201520762020.2),但在实际操作中,该种方案存在着重大缺陷,那就是相邻两排之间间隔距离都是根据太阳光的照射角度计算好的,不存在太多空余地带,对于民房房顶、厂房房顶这种狭窄的场所更是如此。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光伏发电增效装置,可以将最后一排太阳能光伏板后面的部分太阳光反射到光伏板上加以利用,实现在一定的安装面积下,增加发电效率的目的,特别适用于广大农村民房房顶以及厂房房顶这些狭窄地带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将最后一排太阳能光伏板后面的部分太阳光反射到光伏板上加以利用,实现在一定的安装面积下,增加发电效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光伏发电增效装置,该装置包括前排光伏板、前排支架、前排反光板、后排光伏板、后排支架、后排反光板,前排支架对前排光伏板和前排反光板进行支撑,后排支架对后排光伏板和后排反光板进行支撑,后排反光板将后排光伏板后方的一部分太阳光反射到前排反光板,前排反光板再将太阳光反射到后排光伏板上,前排光伏板和后排光伏板接收到阳光照射可以进行发电。优选地,所述前排反光板位于前排光伏板后面下侧,靠近后排光伏板一侧为反光面,后排反光板位于后排光伏板上方,靠近前排光伏板一侧为反光面。优选地,所述前排反光板与前排支架之间设有反光板铰链,前排反光板与前排支架之间的角度可以调节。优选地,所述前排反光板和丝杠之间设有铰链螺母,电机和电机支架之间设有电机铰链,电机可以驱动丝杠转动,进而实现了前排反光板角度的电动调节。优选地,所述电机由控制器进行控制,控制器可以根据时间,参考光伏板所在地球纬度,控制电机动作,驱动前排反光板处于最佳的反光角度上。优选地,所述后排反光板和前排反光板一样进行角度调节,使得反光效果始终处于最佳状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可以将最后一排太阳能光伏板后面的部分太阳光反射到光伏板上加以利用,实现了在一定的安装面积下,增加发电效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光伏发电增效装置整体结构布局示意图;图2是前排反光板调向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铰链螺母结构示意图;图4是后排反光板调向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光路照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前排光伏板;2、前排支架;3、前排反光板;301、反光板铰链;302、铰链螺母;302a、铰链轴;302b、丝杠孔;303、丝杠;304、控制器;305、电机支架;306、电机铰链;307、电机;4、后排光伏板;5、后排支架;6、后排反光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使用的方位词如“左、右”是指附图中的左、右方位。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光伏发电增效装置,该装置包括前排光伏板1、前排支架2、前排反光板3、后排光伏板4、后排支架5、后排反光板6,前排支架2对前排光伏板1和前排反光板3进行支撑,后排支架5对后排光伏板4和后排反光板6进行支撑,后排反光板6将后排光伏板4后方的一部分太阳光反射到前排反光板3,前排反光板3再将太阳光反射到后排光伏板4上,前排光伏板1和后排光伏板4接收到阳光照射可以进行发电。前排反光板3位于前排光伏板1后面下侧,靠近后排光伏板4一侧为反光面,后排反光板6位于后排光伏板4上方,靠近前排光伏板1一侧为反光面。如图2所示,结合图3,前排反光板3与前排支架2之间设有反光板铰链301,前排反光板3与前排支架2之间的角度可以调节。前排反光板3和丝杠303之间设有铰链螺母302,电机307和电机支架305之间设有电机铰链306,电机307可以驱动丝杠303转动,进而实现了前排反光板3角度的电动调节。铰链螺母302上设有铰链轴302a,铰链轴302a与前排反光板3上的配套安装孔配合形成铰链。铰链螺母302上的丝杠孔302b与丝杠303配套连接,形成丝杠螺母驱动形式。控制器304可以根据时间,参考光伏板所在地球纬度,控制电机动作,驱动前排反光板3处于最佳的反光角度上。如图4所示,图4为后排反光板调向部分结构示意图,其结构与前排反光板调向部分结构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如图5所示,一部分太阳光会照射到后排反光板6上,后排反光板6将这部分太阳光反射到前排反光板3上,前排反光板3再将太阳光反射到后排光伏板4上。可以理解的是,前排反光板3和后排反光板6可以都固定不动,也可单独一个进行角度调节,也可以两个都可以进行角度调节。优选地,前排反光板3和后排反光板6都可以进行角度调节,使得反光效果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为了更清楚的反应该光伏发电增效装置的结构和功能,现在介绍该装置的工作过程,此举例仅为多种选择方案中的一种,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正常状态下,太阳光可以照到前排光伏板1和后排光伏板4上进行发电。当加装光伏发电增效装置后,一部分太阳光会照射到后排反光板6上,后排反光板6将这部分太阳光反射到前排反光板3上,前排反光板3再将太阳光反射到后排光伏板4上,这样后排光伏板4不仅有原来的太阳光照射,而且又增加了部分反射光的照射量,后排光伏板4上总的阳光照射强度增加,进而整体的发电效率提高了。当前排反光板3和后排反光板6都加装角度调节系统后,两者配合,可以使反光效果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整体的发电效率将能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可以将最后一排太阳能光伏板后面的部分太阳光反射到光伏板上加以利用,实现了在一定的安装面积下,增加发电效率的目的。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光伏发电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前排光伏板(1)、前排支架(2)、前排反光板(3)、后排光伏板(4)、后排支架(5)、后排反光板(6),前排支架(2)对前排光伏板(1)和前排反光板(3)进行支撑,后排支架(5)对后排光伏板(4)和后排反光板(6)进行支撑,后排反光板(6)将后排光伏板(4)后方的一部分太阳光反射到前排反光板(3),前排反光板(3)再将太阳光反射到后排光伏板(4)上,前排光伏板(1)和后排光伏板(4)接收到阳光照射可以进行发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光伏发电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前排光伏板(1)、前排支架(2)、前排反光板(3)、后排光伏板(4)、后排支架(5)、后排反光板(6),前排支架(2)对前排光伏板(1)和前排反光板(3)进行支撑,后排支架(5)对后排光伏板(4)和后排反光板(6)进行支撑,后排反光板(6)将后排光伏板(4)后方的一部分太阳光反射到前排反光板(3),前排反光板(3)再将太阳光反射到后排光伏板(4)上,前排光伏板(1)和后排光伏板(4)接收到阳光照射可以进行发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光伏发电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反光板(3)位于前排光伏板(1)后面下侧,靠近后排光伏板(4)一侧为反光面,后排反光板(6)位于后排光伏板(4)上方,靠近前排光伏板(1)一侧为反光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光伏发电增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文渊詹平郭李刚王成才贾后省杨伟强侯彪李越南孔赛博
申请(专利权)人:济宁山云宇内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