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增益、宽占空比控制Boost变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19075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增益、宽占空比控制Boost变换器,属于变换器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钳位二极管D1和钳位电容C1构成钳位吸收单元1,钳位二极管D2和钳位电容C2构成钳位吸收单元2,电容C3、二极管D3和耦合电感T1的副边绕组L1b构成倍压单元1,电容C4、二极管D6和耦合电感T2的副边绕组L2b构成倍压单元2。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基本Boost变换器的基础上,分别加入耦合电感T1、倍压单元1和耦合电感T2、倍压单元2,得到两种不同形式的Boost变换器,将两种不同形式的Boost变换器输入侧进行并联连接,输出侧采用电容串联的连接方式,使得该变换器具有较高的升压能力,降低了开关管和二极管的电压应力,电压增益可在占空比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增益、宽占空比控制Boost变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变换器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增益、宽占空比控制Boost变换器。
技术介绍
在不间断电源、新能源发电等应用场合中,高增益DC/DC变换器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两相传统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提出了一种新型非隔离型高增益DC/DC变换器。所提变换器具有低输入电流纹波、两相电感电流自动均流、开关和二极管电压应力低、升压能力高等特点,适用于输入输出电压比大且无需电气隔离的应用场合。现有技术中,采用耦合电感实现的交错并联DC/DC变换器能够取得高电压增益,同时还具备低输入电流纹波、低开关器件电压应力、高转换效率等特点,正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现有的非隔离型耦合电感交错并联DC/DC变换器将两相的耦合电感原边绕组并联于输入侧,减小了输入电流纹波,提高了电压增益,副边绕组串联后与电容、二极管、开关管构成倍压回路,进一步提高了电压增益,然而该种类型的变换器工作状态受到占空比限制,需工作在占空比大于0.5的开关状态,实际应用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占空比的适用范围进一步受到限制,无法广泛适用;而如果采用独立的启动控制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增益、宽占空比控制Boost变换器,其特征在于:钳位二极管D1和钳位电容C1构成钳位吸收单元1,钳位二极管D2和钳位电容C2构成钳位吸收单元2,电容C3、二极管D3和耦合电感T1的副边绕组L1b构成倍压单元1,电容C4、二极管D6和耦合电感T2的副边绕组L2b构成倍压单元2;在基本Boost变换器的基础上,分别加入耦合电感T1、倍压单元1和耦合电感T2、倍压单元2,得到两种不同形式的Boost变换器,将两种不同形式的Boost变换器输入侧进行并联连接,输出侧采用电容串联的连接方式,使得该变换器具有较高的升压能力,降低了开关管和二极管的电压应力,增益可在占空比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增益、宽占空比控制Boost变换器,其特征在于:钳位二极管D1和钳位电容C1构成钳位吸收单元1,钳位二极管D2和钳位电容C2构成钳位吸收单元2,电容C3、二极管D3和耦合电感T1的副边绕组L1b构成倍压单元1,电容C4、二极管D6和耦合电感T2的副边绕组L2b构成倍压单元2;在基本Boost变换器的基础上,分别加入耦合电感T1、倍压单元1和耦合电感T2、倍压单元2,得到两种不同形式的Boost变换器,将两种不同形式的Boost变换器输入侧进行并联连接,输出侧采用电容串联的连接方式,使得该变换器具有较高的升压能力,降低了开关管和二极管的电压应力,增益可在占空比0<d<1范围内调节且具备电流自平衡能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增益、宽占空比控制Boost变换器,其特征在于:该Boost变换器的电源Vin的正极分别与耦合电感T1的原边绕组电感L1a同名端、耦合电感T2的原边绕组电感L2a同名端连接,耦合电感T1的原边绕组电感L1a的非同名端分别与开关管S1的漏极、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开关管S1的源极与电源Vin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与电容C1、C3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源Vin的负极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与耦合电感T1的副边绕组电感L1b的同名端连接,耦合电感T1的副边绕组电感L1b的非同名端分别与二极管D3的阴极、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5的阴极与电容C5和负载R的一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与电源Vin的负极连接;耦合电感T2的原边绕组电感L2a非同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雪峰梁文娟马鹏辉章家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