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摄像器材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手机等的移动终端装置普遍要求轻薄化构造,为了将移动终端装置小型化,往往将马达设计为薄型化的,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马达设计过薄导致底座难以承受运动造成的冲击,极易损坏。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的透镜驱动马达存在结构强度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透镜驱动马达结构强度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马达,包括外壳、透镜支撑体、线圈、磁石组件和底座,外壳设置在底座上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容置空间,透镜支撑体、线圈和磁石组件均位于容置空间内,且线圈绕设在透镜支撑体上,磁石组件设置在外壳与透镜支撑体之间,其中,底座具有加强结构。进一步地,底座包括:座体;加强结构,加强结构设置在座体上,且加强结构的强度大于座体的强度。进一步地,加强结构是钢材料支撑的。进一步地,加强结构具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与焊盘焊接。进一步地,加强结构包括:主体部,主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透镜支撑体(20)、线圈(30)、磁石组件(40)和底座(70),所述外壳(10)设置在所述底座(70)上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透镜支撑体(20)、所述线圈(30)和所述磁石组件(40)均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线圈(30)绕设在所述透镜支撑体(20)上,所述磁石组件(40)设置在所述外壳(10)与所述透镜支撑体(20)之间,其中,所述底座(70)具有加强结构(7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透镜支撑体(20)、线圈(30)、磁石组件(40)和底座(70),所述外壳(10)设置在所述底座(70)上以在二者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透镜支撑体(20)、所述线圈(30)和所述磁石组件(40)均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所述线圈(30)绕设在所述透镜支撑体(20)上,所述磁石组件(40)设置在所述外壳(10)与所述透镜支撑体(20)之间,其中,所述底座(70)具有加强结构(7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0)包括:座体(74);所述加强结构(73),所述加强结构(73)设置在所述座体(74)上,且所述加强结构(73)的强度大于所述座体(74)的强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73)是钢材料支撑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73)具有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与焊盘焊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73)包括:主体部(731),所述主体部(731)设置在所述座体(74)内;第一接线端子(732),所述第一接线端子(732)与所述主体部(731)连接并由所述座体(74)内伸出;第二接线端子(733),所述第二接线端子(733)与所述主体部(731)和所述第一接线端子(732)均独立设置且由所述座体(74)内伸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732)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733)位于所述主体部(731)的同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731)具有中心避让开口(71)且与所述底座(70)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接线端子(732)与所述主体部(7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华,龚高峰,马林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