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1467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其中,透镜驱动马达包括外壳、透镜支撑体、线圈和磁石组件,线圈绕设在透镜支撑体上并设置在外壳内,磁石组件设置在外壳与透镜支撑体之间,其中,外壳具有接地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透镜驱动马达受静电干扰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摄像器材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技术介绍
透镜驱动马达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静电,若长期处于静电环境中,会影响各个器件的使用性能,甚至会烧毁电子元件,造成巨大损失。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的透镜驱动马达存在静电干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透镜驱动马达受静电干扰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马达,包括外壳、透镜支撑体、线圈和磁石组件,线圈绕设在透镜支撑体上并设置在外壳内,磁石组件设置在外壳与透镜支撑体之间,其中,外壳具有接地结构。进一步地,接地结构的接地脚朝向焊盘伸出并能够与焊盘直接焊接。进一步地,接地结构位于外壳的角部处。进一步地,外壳对应磁石组件的部分由第一材料制成,外壳的其他部分由第二材料制成,且第二材料的导磁性小于第一材料的导磁性。进一步地,第一材料与第二材料焊接固定。进一步地,第一材料是SPCC材料;和/或第二材料是SUS材料。进一步地,外壳的周壁对应磁石组件的部分由第一材料制成。进一步地,磁石组件包括成对设置的子磁石,成对设置的子磁石分别位于透镜支撑体的两侧并与外壳的直边对应。进一步地,外壳的周壁的角部的厚度H1大于外壳的周壁的其他部分的厚度H2。进一步地,厚度H2与厚度H1的比值大于0.6小于1。进一步地,厚度H1大于等于0.2毫米小于等于0.25毫米。进一步地,厚度H1等于0.2毫米。进一步地,厚度H2大于等于0.15毫米小于等于0.2毫米。进一步地,厚度H2等于0.15毫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相机,包括上述的透镜驱动马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装置,包括上述的相机。进一步地,移动终端装置包括手机、携带信息终端和笔记本电脑中的至少一种。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透镜驱动马达包括外壳、透镜支撑体、线圈和磁石组件,线圈绕设在透镜支撑体上并设置在外壳内,磁石组件设置在外壳与透镜支撑体之间,其中,外壳具有接地结构。这样,磁石组件与线圈作用,产生电磁感应,以带动透镜支撑体运动,在此过程中会产生静电,静电会对透镜驱动马达内部的器件造成损坏,通过在外壳上设置接地结构,将透镜驱动马达内的静电导出去,避免静电的干扰,以对透镜驱动马达的各个器件进行保护,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外壳与磁石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的线圈与透镜支撑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的下弹簧、线圈与透镜支撑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的下弹簧与底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的底座、下弹簧与透镜支撑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透镜驱动马达的爆炸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外壳;11、角部;13、接地结构;20、透镜支撑体;21、直边段;22、角部段;25、限位棱条;30、线圈;40、磁石组件;50、上弹簧;60、下弹簧;61、定位孔;70、底座;71、中心避让开口;72、防尘环;81、缺口部;82、凸起部;90、PCB;100、霍尔芯片。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透镜驱动马达受静电干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马达、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其中,相机具有下述的透镜驱动马达,移动终端装置具有该相机。可选地,移动终端装置包括手机、携带信息终端和笔记本电脑中的至少一种。如图1至图7所示,透镜驱动马达包括外壳10、透镜支撑体20、线圈30和磁石组件40,线圈30绕设在透镜支撑体20上并设置在外壳10内,磁石组件40设置在外壳10与透镜支撑体20之间,其中,外壳10具有接地结构13。这样,磁石组件40与线圈30作用,产生电磁感应,以带动透镜支撑体20运动,在此过程中会产生静电,静电会对透镜驱动马达内部的器件造成损坏,通过在外壳10上设置接地结构13,将透镜驱动马达内的静电导出去,避免静电的干扰,以对透镜驱动马达的各个器件进行保护,使得各个器件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在本专利技术中,接地结构13的接地脚朝向焊盘伸出并能够与焊盘直接焊接。透镜驱动马达内的静电通过接地结构13导入焊盘,以避免静电的干扰,进而对透镜驱动马达的各个器件进行很好的保护,使得各个器件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如图1所示,接地结构13位于外壳10的角部11处。这样,有利于提高透镜驱动马达的空间利用率,减小透镜驱动马达的体积,进而实现轻薄化的设计,以满足美观性能。本专利技术中的外壳10对应磁石组件40的部分由第一材料制成,外壳10的其他部分由第二材料制成,且第二材料的导磁性小于第一材料的导磁性。由磁石组件40对应的第一材料的导磁性更好,因而可以减少漏磁路径,降低漏磁,有利于保证较强的磁场强度,进而保证马达具有足够的驱动力,使得在很小的电流作用下能够产生较大的驱动力,有利于降低能耗,另外,由于磁场强度得到有效地提升,因而可以将磁场组件设计的更加轻薄,进而能够设计出更加轻薄的透镜驱动马达,提高美观性;另外,由于第二材料的抗压强度大于第一材料的抗压强度,因而能够在保证磁场强度的前提下,增加透镜驱动马达的抗压强度,对透镜驱动马达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选地,第一材料与第二材料焊接固定。采用焊接的方式操作简单、实用,便于实现,连接牢固,稳定性与可靠性高,成本较低。优选地,第一材料是SPCC材料;和/或第二材料是SUS材料。SPCC材料的导磁性好,可以减少漏磁路径,降低漏磁,也可以防静电,对磁石组件40具有很好地保护作用,有利于提高磁石组件40与线圈30之间的磁场强度,增加马达的驱动力,且成本较低;SUS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抗冲击能力较强,稳定性好,能够对透镜驱动马达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装配过程中,将材料按照SPCC材料+SUS材料+SPCC材料的顺序左右位次摆放后相焊接,再经压延技术处理,最后将材料加工成所需形状;在同等条件下,采用SPCC材料时,马达的相互排斥力大大降低,更有利于马达在双摄上的应用。压延技术处理后,对焊接口做了很好的技术处理和修补,故而不同材质间作了非常有效结合。外观上,焊接口也会非常光滑,难以辨别是两种材质的组合。本专利技术中外壳10的周壁对应磁石组件40的部分由第一材料制成。由于第一材料的导磁性优于第二材料,且第一材料对应磁石组件40设置,可以减少漏磁路径,能够有效地避免磁场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透镜支撑体(20)、线圈(30)和磁石组件(40),所述线圈(30)绕设在所述透镜支撑体(20)上并设置在所述外壳(10)内,所述磁石组件(40)设置在所述外壳(10)与所述透镜支撑体(20)之间,其中,所述外壳(10)具有接地结构(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透镜支撑体(20)、线圈(30)和磁石组件(40),所述线圈(30)绕设在所述透镜支撑体(20)上并设置在所述外壳(10)内,所述磁石组件(40)设置在所述外壳(10)与所述透镜支撑体(20)之间,其中,所述外壳(10)具有接地结构(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结构(13)的接地脚朝向焊盘伸出并能够与所述焊盘直接焊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结构(13)位于所述外壳(10)的角部(11)处。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对应所述磁石组件(40)的部分由第一材料制成,所述外壳(10)的其他部分由第二材料制成,且所述第二材料的导磁性小于所述第一材料的导磁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与所述第二材料焊接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材料是SPCC材料;和/或所述第二材料是SUS材料。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驱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的周壁对应所述磁石组件(40)的部分由所述第一材料制成。8.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华龚高峰唐利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