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7521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6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包括固定部、作为可动部的透镜支架、用于驱动透镜支架移动的驱动单元、以及用于引导透镜支架的引导构件。其中,所述固定部和透镜支架之间形成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固定部上的第一限位部和形成在所述透镜支架上的第二限位部。所述限位机构内设置有黏弹性体,所述黏弹性体与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粘接。上述透镜驱动装置将黏弹性体设置在其固定部(即外壳)与可动部(即透镜支架)之间的限位机构内,由于限位机构一般会设置多个相对设置的面,从而黏弹性体的使用量增大,在测试和使用的过程中不易因拉扯而断裂。且设置在限位机构内,不易受到干扰而脱落。

Lens driv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ens driv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ixing part, a lens bracket as a movable part, a driving unit for driving the movement of the lens bracket, and a guiding member for guiding the lens bracket. A finite position mechanism is formed between the fixing part and the lens bracket,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position limiting part formed on the fixing part and a second position limiting part formed on the lens bracket. A viscoelastic body is arranged in the limit mechanism, and the viscoelastic body is bonded with the first limit part and the second limit part. The lens driving device sets the viscoelastic body in the limit mechanism between the fixed part (i.e. the housing) and the movable part (i.e. the lens bracket). As the limit mechanism generally sets a plurality of relatively set surfaces, the use of the viscoelastic body increases, and it is not easy to break due to pulling during the test and use. The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limiting mechanism, and is not easy to be interfered and shed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镜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镜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透镜驱动装置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等便携式移动电子设备上,方便人们拍照摄像。现有的透镜驱动装置一般包括底座及扣合在底座上的壳体。底座及壳体形成一收容空间,收容用于装载透镜的透镜支架,该透镜支架藉由引导构件形成为在一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可以相对壳体和底座沿透镜光轴方向甚至垂直于光轴方向移动的状态。为了驱动的稳定性,一般在外壳内侧壁与透镜支架的外侧之间设置黏弹性体将两者粘接起来,以调整自动对焦系统的频谱特性。但在生产时,受限于外壳在光轴方向的开口大小及形状,以及外壳与透镜支架之间的缝隙大小,所使用的黏弹性体水体积偏小,导致黏弹性体与外壳和透镜支架之间的粘接面积小,在进行信赖性振动测试时,黏弹性体在拉扯过程中容易断裂,导致丧失阻尼功能,进而导致自动对焦失控。此外,黏弹性体悬置于外壳和透镜支架之间的缝隙中,也容易受干扰脱落,导致阻尼功能丧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黏弹性体与其他部件的粘接面积较大且黏弹性体不易断裂的透镜驱动装置。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固定部;作为可动部的用于承载透镜的透镜支架;用于驱动所述透镜支架相对固定部沿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的驱动单元;以及在所述透镜支架移动时用于引导透镜支架的引导构件。其中,所述固定部和透镜支架之间形成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固定部上的第一限位部和形成在所述透镜支架上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相互配合以限制透镜支架的位移量。所述限位机构内设置有黏弹性体,所述黏弹性体与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粘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部朝向所述透镜支架延伸,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形成在透镜支架上并朝所述第一限位部开口的槽或台阶或孔或缺口,所述黏弹性体设置在第二限位部内,所述第一限位部伸入第二限位部内并与黏弹性体粘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透镜支架朝向被摄物体方向的端面上形成有凹槽作为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黏弹性体填充在凹槽内或粘接在凹槽底部和凹槽侧壁两者中至少一者上,所述第一限位部伸入凹槽内并与黏弹性体粘接。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透镜支架朝向被摄物体方向的端面上形成有朝向被摄物体方向和透镜支架外侧开口的凹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绕光轴方向卷绕在构件支架外周侧的驱动线圈,所述驱动线圈遮挡所述凹台的朝向透镜支架外侧的开口,从而形成凹槽状的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黏弹性体填充在凹槽状的所述第二限位部内或粘接在所述凹台和驱动线圈围成的凹槽的底部和凹台的侧壁两者中至少一者上,所述第一限位部伸入凹槽内并与黏弹性体粘接。作为又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凹槽呈上宽下窄状,所述黏弹性体粘接在凹槽侧壁上,并位于凹槽较宽的部位,所述黏弹性体同时与第一限位部的侧壁粘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透镜支架朝向被摄物体方向的端面上形成有朝向被摄物体方向和透镜支架外侧开口的凹台作为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黏弹性体与所述凹台的底部和侧壁中的至少一者粘接,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凹台底部的上方并与黏弹性体粘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透镜支架朝向被摄物体方向的端面上形成有朝向被摄物体方向和透镜支架外侧开口的凹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绕光轴方向卷绕在构件支架外周侧的驱动线圈,所述驱动线圈遮挡所述凹台的朝向透镜支架外侧的开口,从而形成凹槽状的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黏弹性体填充在凹槽状的所述第二限位部内或粘接在所述凹台和驱动线圈围成的凹槽的底部和凹台的侧壁两者中至少一者上,所述第一限位部伸入凹槽内并与黏弹性体粘接。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凹槽呈上宽下窄状,所述黏弹性体粘接在凹槽侧壁上,并位于凹槽较宽的部位,所述黏弹性体同时与第一限位部的侧壁粘接上述透镜驱动装置将黏弹性体设置在其固定部(即外壳)与可动部(即透镜支架)之间的限位机构内,由于限位机构一般会设置多个相对设置的面,从而黏弹性体的使用量增大,在测试和使用的过程中不易因拉扯而断裂。且设置在限位机构内,不易受到干扰而脱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透镜驱动装置的外壳与透镜支架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第一实施例的一个变形例中透镜支架与外壳的配合局部示意图。图5为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形例中透镜支架、外壳和黏弹性体的配合组装局部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驱动装置的透镜支架、外壳和黏弹性体的配合组装局部示意图。图7为第二实施例的一个变形例中透镜支架、外壳和黏弹性体的配合组装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透镜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透镜以至少实现对焦功能,其主要包括作为可动部的用于装载透镜的透镜支架、设置在透镜支架外周侧的固定部、用于驱动透镜支架沿光轴方向移动的驱动单元、以及在透镜支架移动时用于引导并确保透镜支架的移动方向的引导构件。其中,固定部可包括底座、扣合在底座上的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侧的辅助支架等。引导构件可为弹簧或滚珠。弹簧一般为板式弹簧,其内侧连接透镜支架,外侧连接固定部,其蜿蜒延伸的腕部可将透镜支架悬架支撑在固定部内侧并允许透镜支架在固定部内侧沿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当使用滚珠时,透镜支架和固定部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滚珠的槽,当驱动单元工作时,透镜支架藉由滚珠相对于固定部移动。驱动单元可为VCM(VoiceCoilMotor,音圈马达)、形状记忆合金或压电器件。VCM型驱动马达的驱动单元包括相互隔空对置的驱动线圈和驱动磁铁,驱动线圈和驱动磁铁一者固定在透镜支架上,另一者固定在固定部的支撑部件上。工作中,对处于驱动磁铁磁场中的驱动线圈通电,利用产生的洛伦兹力推动透镜支架实现对镜头的对焦驱动功能。形状记忆合金型驱动马达使用形状记忆合金作为驱动单元,形状记忆合金的一端连接透镜支架,另一端连接固定部,当其通电时升温收缩,可带动透镜支架移动实现对镜头的对焦驱动功能。压电器件型透镜驱动装置使用压电器件作为驱动单元,压电器件与透镜支架和固定部相连,压电器件通电时,其长度变化带动透镜支架相对外壳移动。其中,透镜支架的外形可大体(也即实质上或近似于)为圆形或方形或六边形等多边形。当驱动单元为VCM型驱动单元时,对应的,磁铁可为直板状或弧形板状或L型板状,固定部的形状也对应设置。驱动线圈可绕垂直于所述透镜的光轴的方向卷绕,然后固定于透镜支架外侧壁,也可绕透镜的光轴方向缠绕于透镜支架的外周壁上。当驱动线圈绕垂直于透镜的光轴的方向卷绕时,一般数量设置为两个(隔着透镜支架相对并平行设置)、四个(旋转对称地设置在透镜支架的外周侧壁上)或六个、八个等。当驱动线圈绕透镜的光轴方向缠绕于透镜支架的外周壁上时,一般数量设置为一个或两个(在光轴方向上前后设置)。多个驱动磁铁互不相连地间隔设置,一般为旋转对称设置或轴对称设置。以下,以VCM型透镜驱动装置为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部件外形形状和数量不应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下,为描述方便,定义被摄物体位于透镜驱动装置(也即透镜)的前方,则在透镜光轴方向上靠近被摄物体一侧为前侧(前方,前,上),在光轴方向上远离被摄物体一侧为后侧(后方,后,下)。定义与透镜的光轴平行的方向为Z方向,与Z方向垂直的且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分布为X方向和Y方向。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固定部;作为可动部的用于承载透镜的透镜支架;用于驱动所述透镜支架相对固定部沿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的驱动单元;以及在所述透镜支架移动时用于引导透镜支架的引导构件;其中,所述固定部和透镜支架之间形成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固定部上的第一限位部和形成在所述透镜支架上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相互配合以限制透镜支架的位移量;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内设置有黏弹性体,所述黏弹性体与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粘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固定部;作为可动部的用于承载透镜的透镜支架;用于驱动所述透镜支架相对固定部沿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移动的驱动单元;以及在所述透镜支架移动时用于引导透镜支架的引导构件;其中,所述固定部和透镜支架之间形成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形成在所述固定部上的第一限位部和形成在所述透镜支架上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相互配合以限制透镜支架的位移量;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内设置有黏弹性体,所述黏弹性体与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粘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朝向所述透镜支架延伸,所述第二限位部为形成在透镜支架上并朝所述第一限位部开口的槽或台阶或孔或缺口,所述黏弹性体设置在第二限位部内,所述第一限位部伸入第二限位部内并与黏弹性体粘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支架朝向被摄物体方向的端面上形成有凹槽作为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黏弹性体填充在凹槽内或粘接在凹槽底部和凹槽侧壁两者中至少一者上,所述第一限位部伸入凹槽内并与黏弹性体粘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支架朝向被摄物体方向的端面上形成有朝向被摄物体方向和透镜支架外侧开口的凹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绕光轴方向卷绕在构件支架外周侧的驱动线圈,所述驱动线圈遮挡所述凹台的朝向透镜支架外侧的开口,从而形成凹槽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乃文游证凯宋秉儒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大亚湾三美达光学技术有限公司惠州市大亚湾永昶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景美达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