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窨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142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窨井,包括井体和井盖,其技术方案要点是,窨井的井口处设置有第一沉槽,井盖包括直径等于第一沉槽直径的第一盖体和直径等于井体的直径的第二盖体;第一盖体的底部设置有套筒,第二盖体的顶部开有直径等于套筒外径的第二沉槽,套筒设置在第二沉槽内且与沉槽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第一盖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置腔和若干与容置腔相连通的流道,流道沿第一盖体的径向设置且开口位于第一盖体的圆周侧面上;第一盖体的底面设置有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沉槽的底壁上设置有贯穿第二盖体的第二通孔;第二盖体与第一沉槽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第一盖体的顶部设置有操作部。该窨井具有应急排水效果好、安全性高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窨井
本技术涉及一种窨井。
技术介绍
窨井是用在排水管道的转弯、分支、跌落等处,以便于检查、疏通用的井,学名叫检查井。窨井是现代城市市政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常见的窨井如图1所示包括井体1和封盖在井体1开口处的圆形井盖2。设置在城市地下排水管道处的窨井,在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时,也被用作应急排水通道。打开窨井的井盖2,可以通过窨井快速排除路面积水,具有辅助排水、防止城市内涝的作用。但是,这种普通的窨井的井盖被打开后,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使得行人容易跌落,造成人员伤亡,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窨井,其具有应急排水效果好、安全性高的优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窨井,包括井体和设置在井体开口处的井盖,所述窨井的井口处设置有第一沉槽,所述井盖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的直径等于第一沉槽的直径,且第一盖体的底部设置有套筒;所述第二盖体的直径等于井体的直径,且第二盖体的顶部开有第二沉槽;所述套筒的外径等于第二沉槽的直径,所述套筒设置在第二沉槽内,且套筒与沉槽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盖体的内部设置有容置腔和若干流道,所述流道沿第一盖体的径向设置且开口位于第一盖体的圆周侧面上,所述流道与容置腔相连通;所述第一盖体的底面设置有与容置腔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沉槽的底壁上设置有贯穿第二盖体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盖体与第一沉槽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第一盖体的顶部设置有操作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常态时,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之间通过套筒与第二沉槽之间螺纹连接为一个整体盖合在井体的开口处。暴雨等强降雨天气,需要进行应急排水时,通过操作部可以控制第一盖体旋转,反向旋松螺纹使得第一盖体相对于第二盖体向上移动,使得第一盖体部分伸出第一沉槽,露出第一盖体侧面的流道开口。积水可以通过流道流入容置腔,然后依次经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导走,从而起到了应急排水、防止路面积水的作用。应急排水时,井盖无需完全打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定位机构可以限制第二盖体的移动,使得转动第一盖体时,第二盖体不会随之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盖体圆周侧壁上的若干凸起,所述第一沉槽的底壁上开有供所述凸起卡入的卡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好井盖后,凸起卡入第一沉槽处的卡槽内,使得第二盖体不会在井体内转动。通过操作部控制第一盖体转动时,第二盖体不会随之转动,从而使得第一盖体能够部分伸出第一沉槽以露出其圆周侧面上的流道开口。进一步地,所述操作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顶部的若干操作孔,所述操作孔与容置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转动第一盖体时,借助撬杠或圆杆等工具插入操作孔,扳动撬杠或圆杆可以驱使第一盖体转动。常态时,操作孔可以作为排水孔,起到排水的作用。进一步地,每一所述流道的开口处均设置有第一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滤网用于阻挡粗大的固体垃圾,防止堵塞流道,以保证应急排水时,流道能够正常工作。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滤网可以选用较第一滤网更细密的滤网,从而起到二次过滤的作用,进一步过滤没有被第一滤网过滤的细碎垃圾。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滤网设置在圆环形的安装框上,所述安装框的直径等于套筒的直径,所述安装框与套筒的底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框与套筒的底壁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可以定期将安装框和第二滤网拆卸以对套筒内的细碎垃圾进行清理。进一步地,所述套筒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沉槽的深度,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偏心翻板,所述偏心翻板为圆形厚板;所述偏心翻板通过转轴转动设置,且偏心翻板的重心位于其转动轴线的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常态时,偏心翻板的重心位于转动轴线的下方,偏心翻板处于水平状态,从而将第二通孔封堵,可以减少窨井内异味的发散。排水时,在水流的作用下,偏心翻板重心失衡发生倾斜,积水可以从第二通孔处排走。进一步地,所述偏心翻板的周缘上套设有与第二通孔密封配合的O形密封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O形密封圈可以增加与第二通孔侧壁之间的密封性,阻挡异味的发散,提高了偏心翻板的密封防臭性能。进一步地,所述的偏心翻板的周缘上设置有圆形凹槽,所述O形密封圈定位固定在该圆形凹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O形密封圈定位稳定可靠,能有效维持密封防臭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套筒与第二沉槽之间螺纹连接,旋转即可使第一盖体部分伸出第一沉槽,露出流道开口,进行应急排水,无需完全打开窨井盖,安全性高、排水性好;2、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的双重过滤作用,可以阻挡绝大部分垃圾,保证流道的正常排水,同时减少了垃圾进入到窨井内,利于在窨井内进行检查、维修等作业;3、偏心翻板的设置,既保证了可以有效排水,还能起到阻止异味发散、密封防臭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窨井的剖视图;图2为实施例中窨井的爆炸图;图3为实施例中窨井的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中第一盖体的爆炸图;图5为实施例中第二盖体的爆炸图。图中:1、井体;11、第一沉槽;12、卡槽;2、井盖;21、第一盖体;211、套筒;212、容置腔;213、流道;214、第一滤网;215、第一通孔;216、操作孔;22、第二盖体;221、第二沉槽;222、凸起;223、第二通孔;3、安装框;31、第二滤网;32、螺栓;4、偏心翻板;41、0形密封圈;42、转轴;43、圆形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窨井,参照图2和图3,其包括井体1和井盖2,井盖2包括第一盖体21和第二盖体22。第一盖体21底面设置有套筒211,第二盖体22上设置有第二沉槽221,套筒211的长度小于第二沉槽221的深度。套筒211伸入到第二沉槽221内,且套筒211与第二沉槽221的侧壁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井体1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一沉槽11,第一沉槽11的底壁上圆周阵列设置有四处卡槽12,第二盖体22顶部的周缘上延伸有可以卡入卡槽12的凸起222。井盖2安装在井体1的开口处时,第一盖体21卡嵌在第一沉槽11内,第二盖体22位于井体1内且第二盖体22上的凸起222卡入卡槽12内。转动第一盖体21反向旋松螺纹,可以使第一盖体21相对于第二盖体22向上移动,第一盖体21部分从第一沉槽11内伸出。参照图3和图4,第一盖体21内设置有容置腔212和与容置腔212连通的若干流道213,流道213的开口位于第一盖体21的圆周侧壁上,且开口处均设置有第一滤网214。第一盖体21的底部开有与容置腔212连通的第一通孔215,顶部设置有两与容置腔212连通的操作孔216。借助杠杆或圆杆等工具插入操作孔216,然后转动杠杆或圆杆可以使第一盖体21转动,使得第一盖体21相对于第二盖体22上移动并从第一沉槽11内部分伸出,以露出侧面的流道213开口。路面的积水可以通过流道213进入容置腔212内,然后通过第一通孔215导走。第一滤网214可以起到过滤粗大垃圾的作用,避免流道213堵塞。参照图3和图4,套筒21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滤网31,第二滤网31设置在圆环形的安装框3上,安装框3通过螺栓32固定在套筒211的底部。从第一通孔215导出的积水可以被第二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窨井,包括井体(1)和设置在井体(1)开口处的井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窨井的井口处设置有第一沉槽(11),所述井盖(2)包括第一盖体(21)和第二盖体(22);所述第一盖体(21)的直径等于第一沉槽(11)的直径,且第一盖体(21)的底部设置有套筒(211);所述第二盖体(22)的直径等于井体(1)的直径,且第二盖体(22)的顶部开有第二沉槽(221);所述套筒(211)的外径等于第二沉槽(221)的直径,所述套筒(211)设置在第二沉槽(221)内,且套筒(211)与第二沉槽(22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盖体(21)的内部设置有容置腔(212)和若干流道(213),所述流道(213)沿第一盖体(21)的径向设置且开口位于第一盖体(21)的圆周侧面上,所述流道(213)与容置腔(212)相连通;所述第一盖体(21)的底面设置有与容置腔(212)连通的第一通孔(215),第二沉槽(221)的底壁上设置有贯穿第二盖体(22)的第二通孔(223);所述第二盖体(22)与第一沉槽(11)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第一盖体(21)的顶部设置有操作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窨井,包括井体(1)和设置在井体(1)开口处的井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窨井的井口处设置有第一沉槽(11),所述井盖(2)包括第一盖体(21)和第二盖体(22);所述第一盖体(21)的直径等于第一沉槽(11)的直径,且第一盖体(21)的底部设置有套筒(211);所述第二盖体(22)的直径等于井体(1)的直径,且第二盖体(22)的顶部开有第二沉槽(221);所述套筒(211)的外径等于第二沉槽(221)的直径,所述套筒(211)设置在第二沉槽(221)内,且套筒(211)与第二沉槽(22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盖体(21)的内部设置有容置腔(212)和若干流道(213),所述流道(213)沿第一盖体(21)的径向设置且开口位于第一盖体(21)的圆周侧面上,所述流道(213)与容置腔(212)相连通;所述第一盖体(21)的底面设置有与容置腔(212)连通的第一通孔(215),第二沉槽(221)的底壁上设置有贯穿第二盖体(22)的第二通孔(223);所述第二盖体(22)与第一沉槽(11)之间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第一盖体(21)的顶部设置有操作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窨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盖体(22)圆周侧壁上的若干凸起(222),所述第一沉槽(11)的底壁上开有供所述凸起(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斌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维新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