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生态护坡水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1408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绿色生态护坡水岸结构,自水下至堤岸路面,依次包括水生植物区,鱼类、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护坡墙,固土防护区,堤岸路面景观区;其中,既有植物区,又有鱼类、两栖类动物生存区,构成了水体自我净化体系,护坡墙、固土防护区等加固了坡体防护,堤岸设置了人文景观,整体构建了绿色生态护坡水岸结构,适用于内河湖泊的水岸建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色生态护坡水岸结构
本技术涉及河湖沟渠水岸建设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色生态护坡水岸结构。
技术介绍
原生态的中小型河流、湖泊及水库、排水沟渠等水岸,如果不做防护,长期受到风浪冲刷,冻融滑坡等破坏,很容易造成水岸土石松懈,塌坡现象,因此必须采用工程方法进行防护。然而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传统的坡岸防护方法基本上是采用砌石、混凝土等方式,这主要影响和破坏了水岸生态系统平衡,造成水生植物难以生长,水中生物失去栖息、停歇、繁衍地,水鸟无觅食地,河道两边的爬行动物的生存环境被恶化,使陆生生物的觅食地和栖息地被破坏,减少了微生物、两栖动物、鸟类和昆虫的多样性,加速了一些物种的灭绝。另外,单调的固土防护结构,没有生态人文景观,影响了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水岸作为介于河流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带,是一种重要的生态链接区,是连接水生系统和陆地系统的枢纽,因此,构建一种既能保障水岸防护安全,又能保护岸边植物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地,维持水体自我净化能力,营造和改善水岸生态系统的防护措施,是水岸坡地绿化和防护建设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着力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绿色生态护坡水岸结构,该结构是一重要的生态链接区,构建了一种既能保障水岸安全,又能保护岸边植物和动物生长环境的绿化带。本技术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绿色生态护坡水岸结构,特征在于:自水下至堤岸路面,依次划分为水生植物区,鱼类、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护坡墙,固土防护区,堤岸路面景观区这五部分;其中:所述水生植物区位于常规水位线下的深水区,区域内种植抑藻功能的沉水植物;所述鱼类、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位于常规水位线下60-70cm至常规水位线上60-70cm之间的区域,所述鱼类、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内设置有生态石笼装置,所述装置中包括鱼类、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通道;所述护坡墙位于鱼类、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至固土防护区之间的区域,所述护坡墙采取生态砖或者生态板瓦错缝拼砌而成;所述固土防护区位于护坡墙以上至堤岸水平延伸起点之间的区域,所述固土防护区主要是在挖制的土沟内铺设土工格栅网,网内填充碎石形成;所述堤岸路面景观区,位于堤岸水平路段,主要设置有观景台、园林堤路、观赏草木。进一步地,所述生态石笼装置,包括有石笼,石笼中装有砾石,砾石上面堆砌有作为所述鱼类、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通道的孔砖。进一步地,所述鱼类、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通道除顶面和靠墙一面为实体面外,其余各面均开设有供鱼类和两栖类动物通过的孔洞。进一步地,所述生态石笼装置,还包括在所述鱼类、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通道顶面铺设的种植土和栽种的水生植物。进一步地,所述固土防护区设置有混凝土挂钩立桩,所述混凝土挂钩立桩沿水岸边界打入地下,立桩上预埋钢筋挂钩,所述钢筋挂钩钩挂所述土工格栅网,土工格栅网沿土沟内壁展开,土工格栅网内侧铺设有反滤无纺布,所述碎石填充在铺有土工格栅网和反滤无纺布的土沟内,在碎石的顶部固封无砂生态混凝土,所述无砂生态混凝土之上覆盖种植土,种植有草本植物。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挂钩立桩在所述土沟的两侧均设置,以所述混凝土挂钩立桩为基础,搭建观景台。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挂钩立桩沿水岸线间隔设置,在各混凝土挂钩立桩之间可安装装饰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了在防止水岸滑坡的同时,还维持了水岸的生态平衡,本技术既考虑了植物的生态链,又考虑了动物的生态链,还兼顾了人文景观。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部分的可从后续实施例中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附图说明附图仅用于解释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技术水岸结构整体示意图;图2为生态石笼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1为生态石笼装置中顶层孔转结构示意图;图2-2为生态石笼装置中下层孔砖结构示意图;图3为采取生态砖的护坡墙示意图;图4为采取生态板瓦的护坡墙示意图;图5为固土防护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生植物区,2-鱼类、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3-护坡墙,4-固土防护区,5-堤岸路面景观区;21-石笼,22-砾石,23-孔砖,231-顶层孔砖,232-下层孔砖,24-种植土,25-水生植物;31-生态砖,32-生态板瓦;41-混凝土挂钩立桩,42-土工格栅网,43-反滤无纺布,44-碎石,45-无砂生态混凝土,46-种植土,47-草本植物;51-观景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用于河湖水岸护坡,同时又用于绿色生态环保。该水岸结构自水下至堤岸路面,由下而上依次分割为水生植物区1,鱼类、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2,护坡墙3,固土防护区4,堤岸路面景观区5等几部分。其中,水生植物区1位于常规水面下的深水区,种植一些抑藻功能强的沉水植物。沉水植物能吸收利用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有效的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与藻类竞争营养盐,抑制“藻华”的爆发;还有降低悬浮颗粒物,促进水体中磷的沉降,减少沉积物磷释放,抑制湖泊沉积物的再悬浮,改善沉积物的特性从而降低营养盐释放率、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抑制浮游植物生长等作用。在外源营养物质不能完全消除的水体,沉水植物的大量发生会缓冲营养物质在水中的富积程度。因此在富营养化的湖泊、河道种植沉水植物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治理手段。鱼类、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2位于常规水位线的上下,常规水位线往下约60-70cm和常规水位线往上约60-70cm。该区域内采取生态石笼装置靠水岸墙体设置,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作为底部基础的石笼21,石笼内装有砾石22夯实基础,进一步地,为控制挡墙外鼓变形,石笼内部宜设钢丝加强筋;砾石22主要为黄蜡石,规格5-50cm不等,较佳表观密度12kg/m3,含泥量1%,含水率0.4%,坚固性指标3%。砾石22上面码砌孔砖23作为鱼类和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通道,孔砖23为六面体结构,多块孔砖沿河道码砌,高度方向上可有多层。通道只有顶面和靠墙的一面为实体,其余各面均开设有孔洞,供鱼类和两栖动物生活,所以当孔砖有多层时,只有顶层的孔砖231的顶面和靠墙的一面为实体面,其余各面均开设有孔洞,如图2-1所示,而其它层的孔砖232都只有靠墙的一面为实体面即可,如图2-2所示,这样可以使上下层之间的孔砖相互连通,以利于动物游动。在通道上面铺设种植土24;种植土24用于栽种水生植物25。本技术中,把孔砖的开孔数量增多,仅留靠近墙体的一面用于附着固定和顶面用于铺设种植土,其他各面均开孔,这样大大增加了水的流动性和孔中鱼的游动空间,适于鱼类生长栖息。进一步地,可在孔砖顶面先用无纺土工布做铺层,然后再铺种植土,无纺土工布起支撑种植土的作用。水生植物25主要有芦苇、芦竹、五节芒、蒲苇或再力花,可以单种也可混种。护坡墙3位于鱼类、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2至固土防护区4之间的区域。护坡墙3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一种是采取生态砖31沿水岸墙体逐级向上错位构砌而成,如图3所示,确保护坡稳固的同时,通过种植湿生草本植物为两栖类动物构建一个干湿交替的栖息地。所述的生态砖为长方体,中央留孔,孔内填充土,并种植湿生草本植物,如荻、粉背苔草和千屈菜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色生态护坡水岸结构,其特征在于:自水下至堤岸路面,依次划分为水生植物区(1),鱼类、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2),护坡墙(3),固土防护区(4),堤岸路面景观区(5)这五部分;其中,所述水生植物区(1)位于常规水位线下的深水区,区域内种植抑藻功能的沉水植物;所述鱼类、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2)位于常规水位线下60‑70cm至常规水位线上60‑70cm之间的区域,所述鱼类、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2)内设置有生态石笼装置,所述装置中包括鱼类、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通道;所述护坡墙(3)位于鱼类、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2)至固土防护区(4)之间的区域,所述护坡墙(3)采取生态砖(31)或者生态板瓦(32)错缝拼砌而成;所述固土防护区(4)位于护坡墙(3)以上至堤岸水平延伸起点之间的区域,所述固土防护区(4)主要是在挖制的土沟内铺设土工格栅网(42),网内填充碎石(44)形成;所述堤岸路面景观区(5),位于堤岸水平路段,主要设置有观景台、园林堤路、观赏草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生态护坡水岸结构,其特征在于:自水下至堤岸路面,依次划分为水生植物区(1),鱼类、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2),护坡墙(3),固土防护区(4),堤岸路面景观区(5)这五部分;其中,所述水生植物区(1)位于常规水位线下的深水区,区域内种植抑藻功能的沉水植物;所述鱼类、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2)位于常规水位线下60-70cm至常规水位线上60-70cm之间的区域,所述鱼类、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2)内设置有生态石笼装置,所述装置中包括鱼类、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通道;所述护坡墙(3)位于鱼类、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区(2)至固土防护区(4)之间的区域,所述护坡墙(3)采取生态砖(31)或者生态板瓦(32)错缝拼砌而成;所述固土防护区(4)位于护坡墙(3)以上至堤岸水平延伸起点之间的区域,所述固土防护区(4)主要是在挖制的土沟内铺设土工格栅网(42),网内填充碎石(44)形成;所述堤岸路面景观区(5),位于堤岸水平路段,主要设置有观景台、园林堤路、观赏草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生态护坡水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石笼装置,包括有石笼(21),所述石笼(21)中装有砾石(22),所述砾石(22)上面堆砌有作为所述鱼类、两栖类动物栖息繁殖通道的孔砖(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色生态护坡水岸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向群夏铭辉钟小彦杨英柯翔张令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秦森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