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冷加持方式的高温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加热与测量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套采用冷加持方式进行高温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加热与测量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复合材料高温力学性能测试的新型高温实验炉。本专利技术属于高温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现有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各国积极研发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的新材料。在将新材料应用到航空发动机上之前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力学性能测试,尤其是和航空发动机真实工况相关的高温力学性能测试。传统高温实验中为试件进行加热的装置一般是箱式炉、管式炉等。这些装置普遍体积较大,通常将整个试验件和部分夹具包围起来,不能实现冷加持;随着材料所需测试温度大幅提高,夹具需使用昂贵易损的陶瓷夹具,对试验操作与安装精度要求很高;巨大腔体升降温缓慢,也影响到实验效率。目前国内一些实验室虽然设计出能克服以上缺点的小型高温实验炉,但由于小腔体内的均温不容易控制,2.很难保证试件的试验段温度均匀一致。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为航空发动机等高温装置关键部件的寿命评估工作提供可靠的材料力学性能数据,此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实验室用新型高温加热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冷加持方式的高温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加热与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温实验炉以及配合其完成实验的托盘、热电偶、引伸计、外部自动温控系统以及试件;所述高温实验炉包括1号方形加热炉和2号方形加热炉两个部分:所述1号方形加热炉由第一上炉体外炉壳、第一下炉体壳体、第一连接板、第一电缆接头安装孔、第一散热孔、第一上炉体内炉壳、第一电加热元件、第一加热室和夹持槽构成;所述2号方形加热炉由第二上炉体外炉壳、第二下炉体壳体、第二连接板、第二电缆接头安装孔、散热孔、第二上炉体内炉壳、第二电加热元件、第二加热室、加强框和陶瓷隔板构成;第一连接板是通过螺栓与第一上炉体外炉壳相连,通过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冷加持方式的高温材料力学性能测试加热与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温实验炉以及配合其完成实验的托盘、热电偶、引伸计、外部自动温控系统以及试件;所述高温实验炉包括1号方形加热炉和2号方形加热炉两个部分:所述1号方形加热炉由第一上炉体外炉壳、第一下炉体壳体、第一连接板、第一电缆接头安装孔、第一散热孔、第一上炉体内炉壳、第一电加热元件、第一加热室和夹持槽构成;所述2号方形加热炉由第二上炉体外炉壳、第二下炉体壳体、第二连接板、第二电缆接头安装孔、散热孔、第二上炉体内炉壳、第二电加热元件、第二加热室、加强框和陶瓷隔板构成;第一连接板是通过螺栓与第一上炉体外炉壳相连,通过螺钉与第一下炉体壳体相连;第一连接板上面开有第一电缆接头安装孔,将第一电加热元件的触点通过电缆与外界自动温控系统相连;第一上炉体外炉壳设计成近立方体形状,其中一面开有内腔;第一上炉体外炉壳的内腔包围着由高温耐火砖组成的第一上炉体内炉壳;第一上炉体内炉壳设计成近立方体形状,形状尺寸要配合第一上炉体外炉壳的内腔尺寸,一面开有内腔,形成第一加热室;第一加热室内部有与外界自动温控系统相连的两个细长方体板状的第一电加热元件,实现对试件的加热,还有两支用于配合外部自动温控系统实现对加热温度准确控制的热电偶和两支用于测量线变形的引伸计顶杆;第二连接板是通过螺栓与第二上炉体外炉壳相连,通过螺钉与第二下炉体壳体相连;第二连接板上面开有第二电缆接头安装孔,将第二电加热元件的触点通过电缆与外界自动温控系统相连;第二上炉体外炉壳设计成近立方体形状,其中一面开有内腔;第二上炉体外炉壳的内腔包围着由高温耐火砖组成的第二上炉体内炉壳;第二上炉体内炉壳设计成近立方体形状,形状尺寸要配合第二上炉体外炉壳的内腔尺寸,一面开有内腔,形成第二加热室;第二加热室内部有与外界自动温控系统相连的两个细长方体板状的第二电加热元件,实现对试件的加热;第二上炉体内、外炉壳一侧设有供第二电加热元件穿过的孔,而没有供热电偶和引伸计穿过的孔和用于装夹试件的夹持槽,但在第二上炉体外炉壳外部有通过螺钉连接的加强框,起到了更好的密封和阻碍热流的作用;第二加热室内两个第二电加热元件的中间放入一块陶瓷隔板,陶瓷隔板要配合第一上炉体外炉壳内腔的尺寸,用于更好地引导分配热流,最大程度保证试件试验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多奇,刘长奇,程震,齐红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