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式防护服阻隔传染介质能力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计量、测量、检验领域测量设备,尤其是对医用防护服关键部位是否具有阻隔皮屑、尘埃所带如SARS病毒H7N9禽类病毒等干态微生物试验而研制的一种电动式防护服阻隔传染介质能力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尚未发布有关类似电动式防护服阻隔传染介质能力检测系统的产品信息。阻干态细菌穿透测试方法存在缺点有:1、结构庞大,占用面积多。此问题的根源1在于目前的结构多采用气动振动器为激振源,需要配备较大流量的稳定气源,要有体积较大的空气压缩机和稳压储气罐,以及多级过滤系统,致使结构组成分散,实际占用实验室面积超过30m2。2、原方法产生的噪声大,工作环境恶劣。此问题的根源在于目前的结构均采用气动振荡器为振动发生器,工作时由于气体的冲击,会发出刺耳的尖叫声,加上振动台面设备的抖动,平均噪声超过85dB;3、振动长期稳定性不高。此问题的根源在于目前的结构均采用气动振动方式,其振动发生器—气动振动器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气动振动器内部的滚动钢珠磨损严重,振动频率和振动振幅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衰减,不能保持长期稳定,振动频率的波动范围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式防护服阻隔传染介质能力检测装置,包括柜体(1),其特征在于,柜体(1)为中空结构,其内腔中部设置有水平的中隔板(5),中隔板将柜体(1)内腔隔置呈上部的试验腔(1a)和下部的振动腔(1b),振动腔(1b)内装有与柜体(1)的底板(12)固定在一起的永磁体(17),永磁体(17)外侧,在振动腔(1b)内装有与柜体(1)的底板(12)固定在一起的导磁体(16),导磁体(16)高于永磁体(17),永磁体(17)正上方设置有位于导磁体(16)内侧的振动部件,振动部件包括振动台(26),振动台(26)四周连接有水平向外伸出且位于导磁体(16)上方的导向凸沿(15),导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式防护服阻隔传染介质能力检测装置,包括柜体(1),其特征在于,柜体(1)为中空结构,其内腔中部设置有水平的中隔板(5),中隔板将柜体(1)内腔隔置呈上部的试验腔(1a)和下部的振动腔(1b),振动腔(1b)内装有与柜体(1)的底板(12)固定在一起的永磁体(17),永磁体(17)外侧,在振动腔(1b)内装有与柜体(1)的底板(12)固定在一起的导磁体(16),导磁体(16)高于永磁体(17),永磁体(17)正上方设置有位于导磁体(16)内侧的振动部件,振动部件包括振动台(26),振动台(26)四周连接有水平向外伸出且位于导磁体(16)上方的导向凸沿(15),导磁体(16)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向上竖直伸出的导向柱(28),导向柱(28)上套装有减震弹簧(27),导向凸沿(15)上开有上下贯通且与导向柱一一对应的导向孔(15a),导向柱(28)穿过导向孔(15a)且上端伸出导向凸沿(15)的上表面,使导向凸沿(15)置于减震弹簧(27)上,构成振动台的振动导向结构,振动台(26)下端连接有竖直向下伸出的铁芯(19),铁芯(19)位于永磁体(17)正上方且位于四周的导磁体(16)之间,铁芯(19)的下端与永磁体(17)的上表面呈相间设置,铁芯(19)上绕装有线圈(18),振动台(26)上部连接有向上伸出且伸入试验腔(1a)的振动支承柱(13),中隔板(5)上开有供振动支承柱通过的隔板穿孔(5a),振动支承柱(13)上端连接有水平的试验平台(22),试验平台(22)的上表面沿同一个圆周上设置有均布的试验盒(23),振动支承柱(13)上端的周壁上设置有振动传感器(21),导磁体(16)外侧的振动腔(1b)内分别设置有电源(4)、信号发生器(8)、功率放大器(14)和信号采集分析仪(9),柜体(1)表面设置有PLC控制器(6),试验腔(1a)内设置有用于杀菌的紫光灯(2),电源(4)与PLC控制器(6)相连,PLC控制器(6)的输出端与信号发生器(8)的输入端相连,信号发生器(8)的输出端与功率放大器(14)的输出端相连,功率放大器(14)的输出端与线圈(18)的输出端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东,王广俊,孙钦密,张中杰,王海涛,王冬梅,黄成伟,范汉杰,徐玉茵,何开宇,乔晓芳,周静,张丹丹,聂金玲,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