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核装置及水处理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1223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絮核装置和水处理系统,絮核装置包括筒状的内壁,内壁围成絮核腔;筒状的外壁,外壁与内壁共轴线设置,外壁与内壁构成沉淀腔的侧壁;进水管,进水管从沉淀腔的上端向沉淀腔供水,且进水方向垂直于沉淀腔的径向;絮核腔与沉淀腔在底部连通。水处理系统包括絮核装置和絮凝沉淀池,絮核装置的出水口与絮凝沉淀池的进水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絮核装置和水处理系统,原水经过沉淀腔的沉淀作用后,原水中的砂粒被分离,然后再经过絮核腔进行絮核,絮核效果好,絮核速度快,能满足不同的水质要求,絮核装置的占地面积小,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絮核装置及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净化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改进了的絮核装置及由其参与构建的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完成絮凝过程的絮凝池,在净水处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地位。天然水中的悬浮物质及胶体物质的粒径非常细小,为了去除这些物质,通常借助于混凝的手段,即在原水中加入适当的混凝剂,经过充分混和,使胶体稳定性破坏(脱稳)并与混凝剂水解后的聚合物相吸附,使颗粒具有絮凝性能。而絮凝池的目的就是创造合适的水力条件使这种具有絮凝性能的颗粒在相互接触中聚集,以形成较大的絮凝体。公告号为CN20322250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絮核装置,包括中空的上大下小的台体、与台体上端相连的上筒体和与台体下端相连的下筒体,下筒体连接有进水管和排污管,上筒体连接有出水管,台体和下筒体的连接处内部设置有格栅,台体内部填装有填料。原水由进水管首先进入下圆筒体,紧接着向上流入到台体内的絮核腔内,在经过絮核腔内的填充物时,形成无数细小的水流,不仅增大了反应的面积,而且满足了适当的紊流强度,从而加强了絮核晶核间的碰撞几率;同时,在上大下小的圆锥形的絮核腔内,水流上升的速度由快变缓,实现水流中的颗粒充分聚集并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絮核装置,包括筒状的内壁,所述内壁围成絮核腔的侧壁;其特征在于:筒状的外壁,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共轴线设置,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构成沉淀腔;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从所述沉淀腔的上端向所述沉淀腔供水,且进水方向垂直于所述沉淀腔的径向;所述絮核腔与所述沉淀腔在底部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絮核装置,包括筒状的内壁,所述内壁围成絮核腔的侧壁;其特征在于:筒状的外壁,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共轴线设置,所述外壁与所述内壁构成沉淀腔;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从所述沉淀腔的上端向所述沉淀腔供水,且进水方向垂直于所述沉淀腔的径向;所述絮核腔与所述沉淀腔在底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腔具有上小下大的垂向横截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絮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为倒锥台形的筒;所述外壁为圆柱形的筒。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絮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壁为圆柱形的筒;所述外壁为正锥台形的筒。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絮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导板,设置在所述沉淀腔的底部,排污口设置在所述引导板的集污区;工艺孔,所述工艺孔设置在所述外壁的下部。6.水处理系统,包括絮核装置和絮凝沉淀池,所述絮核装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良纯张建国周密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九通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