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置阻扰装置的新型沉淀池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7786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9 09:08
一种配置阻扰装置的新型沉淀池,包括池体及位于池体内的沉淀区,沉淀区内设置有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阻扰装置为一格栅板,在垂向上,格栅板以主平面水平的方式设置于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的下方,在水平面中,格栅板的边缘固定在上游池壁和两个侧壁上,格栅板的另一边缘至少延伸到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进水端的底部;阻扰装置用于使污泥自上而下地穿过所述格栅板,并成为水流从所述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底部绕过的障碍。具有能防止串水短流,水处理效率高的优点。高的优点。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置阻扰装置的新型沉淀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沉淀
,具体地,涉及一种配置阻扰装置的新型沉淀池。

技术介绍

[0002]水处理领域中,现有的高效沉淀分离池是将混合、絮凝、斜管沉淀综合为一体的水处理构筑物,同时配以外部污泥回流和外部投药混合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净水系统。现有的沉淀分离池主要利用的是污泥回流加PAM增加絮凝效果,同时在沉淀区设置斜管。
[0003]典型的现有技术方案如公告号为CN207645963公开的一种改进后的高效沉淀池与砂滤池的集成,其包括反应池、过渡池和沉淀过滤池,所述反应池与所述过渡池相连,所述过渡池与所述沉淀过滤池相连;所述反应池用于提供反应空间;所述过渡池用于提供污水过渡;所述沉淀过滤池用于提供沉淀过滤。反应池采用物理搅拌和气提的方式,能够处理不同流量的污水;过渡池采用水力设计和气提的方式,便于进行污水过渡,能够避免过渡池发生沉积;沉淀过滤池采用沉淀和过滤的方式,能够保证出水水质,采用集成式设计,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占地面积小、成本低的特点。
[0004]CN207645963公开的沉淀池采用斜管沉淀分离方式,即采用的是逆向流沉淀分离装置,逆向流沉淀分离装置中水路向上泥路向下,有相互干扰的不足之处。而侧向流分离装置能够实现水流沿水平方向流动,而污泥沿竖直方向降落的特点,具备了最佳的沉淀和分离功效。
[0005]然而,采用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时,实验中发现存在着串水短流现象。参见图1,图1是一个安装了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的沉淀区的立面示意图,按水流方向,沉淀区由一个上游壁34,一个下游壁35和两个侧壁及底构成,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33安装在沉淀区内,沉淀区的底部设置有刮泥机6,理想的水沉淀分离过程如下,见图1中的空心箭头方向所示,水从上游壁34上的布水花墙23流入沉淀区后,流入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33的入口,在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33中污泥沿垂向下滑落入底部并由刮泥机6排出,污泥分离后的水沿水平方向流向下游壁35,并经下游壁35上的出水管52流出。然而,如图1中实心箭头所示,难免有较大一部分水未经过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33,这部分水流会从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33的底部绕过,未经沉淀分离地流向下游壁35从而使出水管52流出的水质下降。另一方面,通常在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33下方的刮泥机6在工作时也会使污泥上升,使本已沉淀的污泥再次上升进入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33的入水口,影响沉淀分离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串水短流问题和污泥上升影响沉淀分离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配置阻扰装置的新型沉淀池。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配置阻扰装置的新型沉淀池包括池体及位于所述池体内的沉淀区,所述沉淀区具有上游池壁及与所述上游池壁相邻的侧壁,所述沉淀区内设置有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所述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具有进水端;阻扰装置,所述阻
扰装置为一格栅板,在垂向上,所述格栅板以主平面水平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的下方,在水平面中,所述格栅板的边缘固定在所述沉淀区的上游池壁和与所述上游池壁相邻的两个侧壁上,所述格栅板的另一边缘至少延伸到所述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进水端的底部;所述阻扰装置用于使污泥自上而下地穿过所述格栅板,并成为水流从所述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底部绕过的障碍。
[0008]以上方案参见图2,图2是配置有阻扰装置7的沉淀区,由于在沉淀区内配置了阻扰装置,使得水从上游池壁34端进入后只能进入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33的进水端,并进行沉淀分离后流向下游池壁35,而不能毫无阻碍地从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的底部串水短流,同时,由于阻扰装置采用格栅板式,一方面可以使污泥在重力作用下穿越格栅进入池底,从而提高了水处理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便于加工和施工安装。
[0009]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格栅板包括上下交错排列的多根第一角形材和多根第二角形材,所述多根第一角形材和所述多根第二角形材均角部在上,翼板在下,所述翼板的外表面构成滑泥面,所述第一角形材两翼板的底边与相邻所述第二角形材翼板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缝隙式滑泥孔。
[0010]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自所述上游池壁朝向下游池壁,所述缝隙式滑泥孔的缝隙逐渐减小。本方案的优点是可以更加精准地控制污泥下滑通道的大小,提高水处理效率。
[0011]另一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格栅板包括上下交错排列的多根第一角形材和多根第二角形材,所述多根第一角形材和所述多根第二角形材均角部在上,翼板在下,所述翼板的外表面构成滑泥面,所述第一角形材两翼板的底边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间隔的多个豁口,所述底边固定在相邻的所述第二角形材翼板的外表面后,所述多个豁口形成间隔式滑泥孔。
[0012]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自所述上游池壁朝向下游池壁,所述间隔式滑泥孔的面积逐渐减小。本方案的优点是可以更加精准地控制污泥下滑通道的大小,提高水处理效率。
[0013]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沉淀区的底部设置有刮泥机;所述格栅板的另一边缘延伸到所述沉淀区的下游池壁。本方案的优点参见图3,由于在整个沉淀区都设置有阻扰装置7,不但使水流的串水短流被更好的防止,还使位于底部的刮泥机6与上层水流通道之间有了屏障,阻扰装置7即可以使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及整个上层水流中下沉的污泥沿第一角形材和第二角形材翼板的上表面经滑泥孔下滑落入池底,还会使刮泥机扬起上浮的污泥会被第一角形材和第二角形材翼板的下表面所抑制,进一步地提高了水处理的效率。
[0014]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包括一级沉淀分离装置和二级沉淀分离装置,水流顺序地从所述一级沉淀分离装置和所述二级沉淀分离装置流过,所述一级沉淀分离装置采用斜板沉淀分离装置,所述二级沉淀分离装置采用水平管沉淀分离装置;或所述一级沉淀分离装置与所述二级沉淀分离装置均采用水平管沉淀分离装置,但所述一级沉淀分离装置的污泥通量大于所述二级沉淀分离装置的污泥通量。
[0015]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还包括冲洗装置,所述冲洗装置具有动力设施、运行轨道、冲洗水泵及喷淋管道,所述运行轨道架设在集水区,所述喷淋管道包括横置喷淋管和纵置喷淋管,所述横置喷淋管位于所述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上方,所述纵置喷淋管位于所述出水端;所述冲洗装置还设置有消毒剂旁通管。
[0016]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沉淀区内设置有支撑所述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的第二支撑梁和第三支撑梁;所述格栅板紧贴所述第二支撑梁和所述第三支撑梁的下端,或分段间
隔地设置在所述上游池壁与所述第二支撑梁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梁与所述第三支撑梁之间,所述第三支撑梁与所述下游池壁之间。
[0017]另一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还包括位于所述沉淀区上游的絮凝区,位于所述絮凝区上游的混合区,所述沉淀区与所述絮凝区之间设置有污泥回流管。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现有安装有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沉淀区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加装了阻扰装置7后沉淀区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在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置阻扰装置的新型沉淀池,包括池体及位于所述池体内的沉淀区,所述沉淀区具有上游池壁及与所述上游池壁相邻的侧壁,所述沉淀区内设置有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所述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具有进水端;其特征在于:阻扰装置,所述阻扰装置为一格栅板,在垂向上,所述格栅板以主平面水平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的下方,在水平面中,所述格栅板的边缘固定在所述沉淀区的上游池壁和与所述上游池壁相邻的两个侧壁上,所述格栅板的另一边缘至少延伸到所述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进水端的底部;所述阻扰装置用于使污泥自上而下地穿过所述格栅板,并成为水流从所述侧向流沉淀分离装置底部绕过的障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配置阻扰装置的新型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板包括上下交错排列的多根第一角形材和多根第二角形材,所述多根第一角形材和所述多根第二角形材均角部在上,翼板在下,所述翼板的外表面构成滑泥面,所述第一角形材两翼板的底边与相邻所述第二角形材翼板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缝隙式滑泥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配置阻扰装置的新型沉淀池,其特征在于:自所述上游池壁朝向下游池壁,所述缝隙式滑泥孔的缝隙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配置阻扰装置的新型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板包括上下交错排列的多根第一角形材和多根第二角形材,所述多根第一角形材和所述多根第二角形材均角部在上,翼板在下,所述翼板的外表面构成滑泥面,所述第一角形材两翼板的底边沿长度方向设置有间隔的多个豁口,所述底边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良纯方素梅周密文玉坤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九通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