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州商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婴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0167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车,包括车架和用于放置婴儿的座位,所述车架上连接有用于支撑车架的支撑轮组,所述的车架与座位之间设置有用于座位限位的定位机构,所述的座位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靠背部和支撑部,所述的靠背部连接有背带,所述的支撑部连接有拉带,所述的背带与拉带之间设置有用于拉带定位的固定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使育婴者不易感觉疲累,提升使用体验。

A baby carriag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baby carriage, comprising a frame and a seat for placing a baby. The frame is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 wheel group for supporting a frame. A positioning mechanism for seat restriction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rame and the seat. The seat comprises a back and a support part fixedly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back part. A strap is connected, and the supporting part is connected with a pulling belt. A fixing mechanism for positioning the pulling bel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trap and the pulling belt. The invention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and effects: the scheme utilizes the new mechanical structure to make the infant-rearing person not easy to feel tired and enhance the use experi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儿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车。
技术介绍
带着一岁以下宝宝外出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通常都会用一辆婴儿车推着他外出。婴儿车是育婴者普遍使用的工具,婴儿车的车型多种多样,其可供婴儿躺或坐于婴儿车内,育婴者可以推着婴儿车自由移动,尤其是为婴儿户外活动提供便利。目前,公告号为CN20546921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婴儿车,它包括前连杆机构、后连杆机构、座位部分、座垫杆组件、靠背部分和靠背杆组件。前连杆机构包括前腿,前腿具有上端和安装有前轮装置的下端。后连杆机构包括后腿,后腿具有上端和安装有后轮装置的下端。座垫杆组件用于支撑座位部分。靠背杆组件用于支撑靠背部分。可折叠婴儿车被从其展开状态移动至其折叠状态时:前腿的下端和后腿的下端相向运动,从而使前腿的下端和后腿的下端相互靠近,直到前腿的下端和后腿的下端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小值,此时,前腿的前轮装置和后腿的后轮装置并拢至相互接触或者接近相互接触。这种可折叠婴儿车结构简单,折叠后整车体积小,便于携带,并且可以更好地避免沾污,但是当婴儿不想坐在婴儿车中而想与育婴者亲近,育婴者就要把婴儿抱起,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抱婴儿,而长时间抱婴儿会使手臂觉得劳累,同时,也不便于育婴者手上拿取物品,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车,通过将座位与车架可拆卸连接,通过背带将座位背在育婴者身上,使育婴者可以解放双手,达到提升用户体验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婴儿车,包括车架和用于放置婴儿的座位,所述车架上连接有用于支撑车架的支撑轮组,所述的车架与座位之间设置有用于座位限位的定位机构,所述的座位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靠背部和支撑部,所述的靠背部连接有背带,所述的支撑部连接有拉带,所述的背带与拉带之间设置有用于拉带定位的固定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座位放置在车架上,通过定位机构将座位固定在车架上,婴儿躺在或坐在座位上;当婴儿想要与育婴者亲近时,将座位从车架上取下,将背带挂设在肩膀上,将婴儿置于育婴者的胸口,通过背带的拉力作用,使支撑部往靠近靠背部的方向弯折,使支撑部与靠背部形成兜状,使婴儿不易从座位上掉落,同时,解放了育婴者的双手,便于拿取物品,通过全身对婴儿支撑,不易感觉劳累,提升用户体验。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板和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板上开设有放置槽,所述的固定杆固定于放置槽中,所述拉带穿过放置槽并绕过固定杆后从放置槽穿出,所述拉带与放置槽的内壁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带张紧,拉带与固定杆之间、拉带与固定板之间产生摩擦力,通过摩擦力的作用使固定板不易与拉带松开;在拉带放松的情况下,通过拉动拉带远离支撑部的一端,能够调节固定板与支撑部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婴儿,提升舒适型。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靠背部与支撑部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部定位的限位机构,所述的靠背部上固定有护肩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肩部提升了对婴儿的保护作用,同时,使婴儿在座位上翻转时,不易从座位上掉落;通过限位机构的限位机构,进一步提升靠背部与支撑部的连接稳定性,使婴儿不易从支撑部上滑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定位套和支撑板,所述的定位套与靠背部连接,所述的定位套上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定位套的侧壁上开设有按压凹槽,所述按压凹槽的内壁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容纳腔连通,所述的支撑板上固定有多个弹性杆,所述弹性杆上连接有用于与按压凹槽内壁抵触的定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定位块穿过容纳腔再从定位孔穿出,通过弹性杆的弹力作用,使定位块与按压凹槽的内壁抵触,使支撑板不易从定位套中脱出,对定位块施加往靠近容纳腔方向的压力,定位块与按压凹槽的内壁分离后置于容纳腔中,即可实现支撑板与定位套的分离,操作简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定位套的内壁上固定有引导板,相邻所述引导板之间形成引导槽,所述的支撑板上设置有用于穿设于引导槽中的引导柱,所述的引导柱通过U形弹性片与定位块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引导柱穿设于引导槽中,实现支撑板的引导作用,定位块与容纳腔的内壁抵触,产生的挤压力使定位块往靠近引导柱的方向移动,随着引导柱的进一步移动,当定位块与按压凹槽对应时,因U形弹性片与弹性杆的弹力作用,定位块嵌设于按压凹槽中并与按压凹槽的内壁抵触,当对定位块施加往靠近容纳腔方向的压力时,U形弹性片形变,将引导柱从引导槽中抽出,从而便于实现支撑板与定位套的分离。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部上连接有调节带,所述的支撑板上固定有调节杆,所述调节带绕过调节杆,所述的支撑板上铰接有压盖,所述的压盖上固定有多个定位齿,所述的定位齿随压盖翻转并嵌设于调节带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调节带,使支撑板与支撑部之间的距离得以调节,将压盖沿着铰接处翻转,将定位齿嵌设于调节带中,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实现支撑板与调节杆之间的固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压盖上连接有握持杆,所述握持杆与压盖之间形成放置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把握握持杆,便于将压盖实现翻转,同时,放置孔的内壁增加与育婴者手部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便于实现压盖的翻转。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安装孔、防护带、定位座、按压块、肩带、定位板和限位组件,所述的安装孔开设于支撑部的中部,所述的防护带穿过安装孔并与定位座连接,所述的肩带两端固定于车架上,所述的定位板与肩带连接,所述的按压块滑动连接于定位座上,所述的按压块、定位座与定位板之间通过限位组件定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防护带穿过安装孔,使婴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座位不易从车架上滑落,继而将按压块、定位座与定位板之间通过限位组件定位,使肩带可以对婴儿的肩膀提供保护,防护带位于婴儿的两腿之间,防护带和两个肩带实现对婴儿的定位,保证婴儿安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限位组件包括限位腔、定位凸起、弹性块、连接孔、抵触块、弹性支撑杆、抵触斜面和定位片,所述的限位腔开设于定位座的侧壁上,所述的定位凸起固定于限位腔的内壁上,所述的抵触块固定于按压块上,所述的定位片固定于抵触块并置于限位腔中,所述的抵触斜面开设于抵触块上用于与弹性块抵触,所述的连接孔开设于弹性块上用于套设定位凸起,所述的弹性支撑杆固定于定位板上,所述的弹性支撑杆穿设于限位腔内时弹性块与限位腔的内壁之间具有位移空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定位板往靠近定位座的方向移动,弹性支撑杆和弹性块穿入到限位腔中,弹性支撑杆与限位腔的下表面抵触,弹性块与限位腔的上表面抵触,随着定位板的进一步移动,弹性块与定位凸起抵触并发生形变,直至定位凸起嵌设于连接孔中,弹性块的上表面与抵触块抵触,定位板无法从定位座中抽出;对按压块施加往靠近定位座方向的压力,抵触块将弹性块与定位凸起分离并,并通过抵触斜面将弹性块往远离定位座的方向推动,使弹性块从限位腔中移出,操作简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定位板上开设有连接槽和滑槽,所述连接槽与滑槽连通,所述的滑槽中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的滑板上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肩带包括调节段和固定段,所述调节段穿过连接槽和连通孔后从连接槽穿出并固定有限位段,所述调节段与滑板的端部抵触,所述的固定段上套设有用于与婴儿胸口抵触的防护套,所述的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儿车,包括车架(1)和用于放置婴儿的座位(2),所述车架(1)上连接有用于支撑车架(1)的支撑轮(12)组,其特征是:所述的车架(1)与座位(2)之间设置有用于座位(2)限位的定位机构(3),所述的座位(2)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靠背部(21)和支撑部(22),所述的靠背部(21)连接有背带(72),所述的支撑部(22)连接有拉带(71),所述的背带(72)与拉带(71)之间设置有用于拉带(71)定位的固定机构(7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车,包括车架(1)和用于放置婴儿的座位(2),所述车架(1)上连接有用于支撑车架(1)的支撑轮(12)组,其特征是:所述的车架(1)与座位(2)之间设置有用于座位(2)限位的定位机构(3),所述的座位(2)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靠背部(21)和支撑部(22),所述的靠背部(21)连接有背带(72),所述的支撑部(22)连接有拉带(71),所述的背带(72)与拉带(71)之间设置有用于拉带(71)定位的固定机构(7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车,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机构(73)包括固定板(731)和固定杆(732),所述的固定板(731)上开设有放置槽(74),所述的固定杆(732)固定于放置槽(74)中,所述拉带(71)穿过放置槽(74)并绕过固定杆(732)后从放置槽(74)穿出,所述拉带(71)与放置槽(74)的内壁抵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车,其特征是:所述的靠背部(21)与支撑部(22)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部(22)定位的限位机构(8),所述的靠背部(21)上固定有护肩部(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婴儿车,其特征是:所述的限位机构(8)包括定位套(81)和支撑板(82),所述的定位套(81)与靠背部(21)连接,所述的定位套(81)上开设有容纳腔(83),所述定位套(81)的侧壁上开设有按压凹槽(84),所述按压凹槽(84)的内壁上开设有定位孔(85),所述定位孔(85)与容纳腔(83)连通,所述的支撑板(82)上固定有多个弹性杆(86),所述弹性杆(86)上连接有用于与按压凹槽(84)内壁抵触的定位块(8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婴儿车,其特征是:所述的定位套(81)的内壁上固定有引导板(75),相邻所述引导板(75)之间形成引导槽,所述的支撑板(82)上设置有用于穿设于引导槽中的引导柱(88),所述的引导柱(88)通过U形弹性片(89)与定位块(87)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婴儿车,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部(22)上连接有调节带(91),所述的支撑板(82)上固定有调节杆(92),所述调节带(91)绕过调节杆(92),所述的支撑板(82)上铰接有压盖(93),所述的压盖(93)上固定有多个定位齿(94),所述的定位齿(94)随压盖(93)翻转并嵌设于调节带(91)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婴儿车,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国琴张梦婷林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