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居动感单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9907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家居动感单车,包括车座、车架和飞轮,车座下端两侧各设有导轨,两个导轨均为开口向上且开口角度不同的U形结构,导轨的下方连有升降杆,升降杆的下端与飞轮连接,飞轮的轴心可转动地固定在车架上且飞轮的轴心处连有脚蹬,飞轮的边缘处设有摩擦片,车架的两端设有底座,车架位于车座后面的一端与底座间连有缓冲件,车架上设有活动栏和调节旋钮,调节旋钮通过拉绳与摩擦片连接,活动栏为条形通孔且活动栏的一侧设有若干固定卡槽,车架位于活动栏的另一侧设有与固定卡槽相对应的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既舒适,又能避免剧烈运动对关节造成的损伤,节约时间,保证运动量,使用者既可坐着运动,又可半躺着运动。

A household dynamic bicyc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ousehold dynamic bicycle, which comprises a seat, a frame and a flywheel. The lower end of the seat is provided with guideways on both sides. Both guideways are U-shaped structures with an opening upward and different opening angles. The lower part of the guideway is connected with a lifting rod, the lower end of the lift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lywheel, and the axle center of the flywheel is rotatably fixed on the frame. The axle center of the flywheel is connected with a pedal, the edge of the flywheel is provided with a friction plate, the two ends of the frame are provided with a base, the frame is located behind the seat and a buff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movable bar and an adjusting knob, the adjusting knob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iction plate through a pulling rope, and the movable bar is provided with a strip through hole and one side of the movable bar. There are a number of fixed card slots, and the frame is locat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movable column with bolts corresponding to the fixed slot. The utility model is comfortable in use, and can avoid the damage to joints caused by intense exercise, save time and ensure the amount of exercise. The user can not only sit and move, but also lie half dow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居动感单车
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材
,尤其涉及一种家居动感单车。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没有时间去健身房,即使有时间去锻炼,有些人的住所与健身房之间的距离太远,这使得很多人放弃了锻炼,动感单车是一种适合居家运动的运动方式。动感单车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有氧运动,可增强身体素质,一般动感单车的减震装置在车座下方,采用这种局部减震的方法,在剧烈运动时减震效果差,易对关节处带来损伤。市面上常见的动感单车为坐骑,运动时需要手扶车把,占用双手,既不能做其他事情,又运动内容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家居动感单车。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家居动感单车,包括车座、车架和飞轮,所述车座下端两侧各设有导轨,两个导轨均为开口向上且开口角度不同的U形结构且导轨的底端与水平面设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所述导轨的下方连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下端与所述飞轮连接,所述飞轮的轴心可转动地固定在车架上且所述飞轮两侧连有脚蹬,所述飞轮的边缘处设有摩擦片,所述车架的两端设有底座,所述车架位于车座后面的一端与所述底座间连有缓冲件,所述车架上设有活动栏和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通过拉绳与所述摩擦片连接,所述活动栏为条形通孔且所述活动栏的一侧设有若干固定卡槽,所述车架位于所述活动栏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固定卡槽相对应的螺栓,所述升降杆穿过所述活动栏且通过所述螺栓固定在固定卡槽内,所述升降杆的上端连有可调节角度的活动杆且所述活动杆位于车座的后方,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连有靠背,所述靠背上方连有靠枕,所述靠背两端设有扶手,所述靠背上方两端分别设有安全带,两条安全带交叉连接且两条安全带的另一端分别与扶手内侧卡扣相连接,所述靠背远离车座的一侧设有车篮。特别的,所述靠枕可升降地与所述靠背连接。特别的,所述车篮上方设有篮盖。特别的,所述车架上设有固定扇,所述飞轮的轴心可转动地通过所述固定扇固定在车架上。特别的,所述活动杆为由长杆和短杆铰接的L形结构。特别的,所述脚蹬表面设有按摩凸起,所述脚蹬上设有安全脚套。特别的,所述缓冲件为弹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车架后端下部安装缓冲件,采用整体减震装置,在运动过程中,使用者能感受到上下起伏的缓冲效果,即舒适,又能避免剧烈运动对关节造成的损伤,使用者的下肢运动时,上肢可以进行其他锻炼或做其他事情,既节约时间,又能保证运动量,通过调节升降杆的角度,使用者既可坐着运动,又可半躺着运动,扶手和安全带有效保证了使用者运动时的安全,靠背和靠枕使使用者运动时更舒服,靠背后的车篮便于放置物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坐骑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坐骑时车架局部俯视图;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半躺骑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架;2-底座;3-飞轮;4-脚蹬;5-缓冲件;6-升降杆;7-调节旋钮;8-活动栏;9-固定卡槽;10-车座;11-扶手;12-安全带;13-靠背;14-靠枕;15-车篮;16-活动杆;17-固定扇;18-导轨;19-螺栓;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3、4所示,一种家居动感单车,包括车座10、车架1和飞轮3,所述车座10下端两侧各设有导轨18,两个导轨18均为开口向上且开口角度不同的U形结构且导轨18的底端与水平面设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所述导轨18的下方连有升降杆6,所述升降杆6的下端与所述飞轮3连接,所述飞轮3的轴心可转动地固定在车架1上且所述飞轮3两侧连有脚蹬4,所述飞轮3的边缘处设有摩擦片,所述车架1的两端设有底座2,所述车架1位于车座10后面的一端与所述底座2间连有缓冲件5,所述车架1上设有活动栏8和调节旋钮7,所述调节旋钮7通过拉绳与所述摩擦片连接,所述活动栏8为条形通孔且所述活动栏8的一侧设有若干固定卡槽9,所述车架1位于所述活动栏8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固定卡槽9相对应的螺栓19,所述升降杆6穿过所述活动栏8且通过所述螺栓19固定在固定卡槽9内,所述升降杆的上端连有可调节角度的活动杆16且所述活动杆16位于车座10的后方,所述活动杆16的另一端连有靠背13,所述靠背13上方连有靠枕14,所述靠背13两端设有扶手11,所述靠背13上方两端分别设有安全带12,两条安全带12交叉连接且两条安全带12的另一端分别与扶手11内侧卡扣相连接,所述靠背13远离车座10的一侧设有车篮15。特别的,所述靠枕14可升降地与所述靠背13连接。特别的,所述车篮15上方设有篮盖。特别的,所述车架1上设有固定扇17,所述飞轮3的轴心可转动地通过所述固定扇17固定在车架1上。特别的,所述活动杆16为由长杆和短杆铰接的L形结构。特别的,所述脚蹬4表面设有按摩凸起,所述脚蹬4上设有安全脚套。特别的,所述缓冲件5为弹簧。坐骑时,调整升降杆6的高度,由于导轨18下端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通过调整升降杆6在导轨18上的连接位置来调整车座10的倾斜度,将升降杆6通过螺栓19竖直固定在固定卡槽9内,使用者坐在车座10上,将脚放在脚蹬4上的安全脚套内,将安全带12系好,使用者的上肢可以自由活动且保证了运动的安全性,由于车架1与底座2间连有缓冲件5,在运动过程中,使用者可以感受到运动时上下起伏的减震缓冲效果,提高了运动时的舒适感,。半躺骑时,调整升降杆6和靠枕的高度,由于导轨18下端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通过调整升降杆6在导轨18上的连接位置来调整车座10的倾斜度,将升降杆6通过螺栓19倾斜地固定在固定卡槽9内,使用者坐在车座10上,将脚放在脚蹬4上的安全脚套内,将安全带12系好,使用者的上肢可以自由活动且保证了运动的安全性,由于车架1与底座2间连有缓冲件5,在运动过程中,使用者可以感受到运动时上下起伏的减震缓冲效果,提高了运动时的舒适感。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家居动感单车,包括车座(10)、车架(1)和飞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10)下端两侧各设有导轨(18),两个导轨(18)均为开口向上且开口角度不同的U形结构且导轨(18)的底端与水平面设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所述导轨(18)的下方连有升降杆(6),所述升降杆(6)的下端与所述飞轮(3)连接,所述飞轮(3)的轴心可转动地固定在车架(1)上且所述飞轮(3)两侧连有脚蹬(4),所述飞轮(3)的边缘处设有摩擦片,所述车架(1)的两端设有底座(2),所述车架(1)位于车座(10)后面的一端与所述底座(2)间连有缓冲件(5),所述车架(1)上设有活动栏(8)和调节旋钮(7),所述调节旋钮(7)通过拉绳与所述摩擦片连接,所述活动栏(8)为条形通孔且所述活动栏(8)的一侧设有若干固定卡槽(9),所述车架(1)位于所述活动栏(8)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固定卡槽(9)相对应的螺栓(19),所述升降杆(6)穿过所述活动栏(8)且通过所述螺栓(19)固定在固定卡槽(9)内,所述升降杆的上端连有可调节角度的活动杆(16)且所述活动杆(16)位于车座(10)的后方,所述活动杆(16)的另一端连有靠背(13),所述靠背(13)上方连有靠枕(14),所述靠背(13)两端设有扶手(11),所述靠背(13)上方两端分别设有安全带(12),两条安全带(12)交叉连接且两条安全带(12)的另一端分别与扶手(11)内侧卡扣相连接,所述靠背(13)远离车座(10)的一侧设有车篮(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居动感单车,包括车座(10)、车架(1)和飞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座(10)下端两侧各设有导轨(18),两个导轨(18)均为开口向上且开口角度不同的U形结构且导轨(18)的底端与水平面设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所述导轨(18)的下方连有升降杆(6),所述升降杆(6)的下端与所述飞轮(3)连接,所述飞轮(3)的轴心可转动地固定在车架(1)上且所述飞轮(3)两侧连有脚蹬(4),所述飞轮(3)的边缘处设有摩擦片,所述车架(1)的两端设有底座(2),所述车架(1)位于车座(10)后面的一端与所述底座(2)间连有缓冲件(5),所述车架(1)上设有活动栏(8)和调节旋钮(7),所述调节旋钮(7)通过拉绳与所述摩擦片连接,所述活动栏(8)为条形通孔且所述活动栏(8)的一侧设有若干固定卡槽(9),所述车架(1)位于所述活动栏(8)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固定卡槽(9)相对应的螺栓(19),所述升降杆(6)穿过所述活动栏(8)且通过所述螺栓(19)固定在固定卡槽(9)内,所述升降杆的上端连有可调节角度的活动杆(16)且所述活动杆(16)位于车座(10)的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勾东海勾建江丁宽海张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凯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