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缆线施工的改进型紧线或立杆绞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9906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力施工或检修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缆线施工的改进型紧线或立杆绞磨机,由底座、万向轮、第一手推部、第二手推部、升降调节组件和绞磨组件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应用于缆线施工的改进型紧线或立杆绞磨机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设计结构合理,由底座、万向轮、第一手推部、第二手推部、升降调节组件和绞磨组件结构,在缆线或缆线杆施工时,便于移动、控制牵引缆线省时、省力,能进行适应性的升降调整施工要求,提高了缆线或缆线杆施工的效率,能对缆线或缆线杆的牵引作业进行实时的监控,且施工时能实现远程的管控,也能与远端的施工或检修人员实现远程的通讯,保证缆线或缆线杆牵引端控制人员控制的精准性、作业效率高。

An improved tight wire or vertical bar grinder for cable construction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or overhaul application, and specifically discloses an improved tightening wire or vertical pole grinder applied to cable construction, which is composed of a base, a universal wheel, a first hand push part, a second hand push part, a lifting adjustment component and a grinding component. An improved tightening or vertical pole grinder applied to cable construc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design structure, convenient movement and time-saving control of towing cable during cable or cable pole construction by means of a base, a universal wheel, a first-hand pushing part, a second-hand pushing part, a lifting adjusting component and a grinding component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can save labor, adjust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s adap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able or cable pole construction, carry out real-time monitoring of cable or cable pole traction operation, realize remo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during construction, and realize remote communication with remote construction or maintenance personnel to ensure cable or cable pole traction. The control accuracy of the control terminal is high and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缆线施工的改进型紧线或立杆绞磨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线路施工或检修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缆线施工的改进型紧线或立杆绞磨机,用于实现高效、精准和稳定的缆线或缆线杆的牵引施工作业。
技术介绍
绞磨机是机动绞磨的简称,又叫机动绞磨机或者机动绞磨,这种叫法多见于机动绞磨应用比较广泛的地区,机动绞磨是架设空电缆地下布线时必备的紧线、立杆等施工产品,能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顺利方便的架设导线起重、牵引或紧线。广泛用于电力、电信、市政工程的施工紧线组立杆塔或机动放线,适用于野外无电场所。目前的绞磨机在使用时,一方面操作人员控制不便捷且费力、耗时长,降低了缆线或缆线杆的架设施工、检修施工的效率,另一方面不能依据实现适应性的升降的调整作业,也无法实现远程的施工管理要求,已不能满足现有电力缆线或缆线杆施工检修的高标准使用需求,而这是当前所亟待解决的。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缆线施工的改进型紧线或立杆绞磨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缆线施工的改进型紧线或立杆绞磨机,其设计结构合理,由底座、万向轮、第一手推部、第二手推部、升降调节组件和绞磨组件结构,在缆线或缆线杆施工时,便于移动、控制牵引缆线省时、省力,能进行适应性的升降调整施工要求,提高了缆线或缆线杆施工的效率,能对缆线或缆线杆的牵引作业进行实时的监控,且施工时能实现远程的管控,也能与远端的施工或检修人员实现远程的通讯,保证缆线或缆线杆牵引端控制人员控制的精准性、作业效率高。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缆线施工的改进型紧线或立杆绞磨机,由底座,及设置在底座四角的万向轮,及设置在底座两端的第一手推部、第二手推部,及设置在底座上的升降调节组件,及与升降调节组件相配合使用的绞磨组件组成;所述升降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气缸安装座,及设置在气缸安装座上的第一升降调节气缸、第二升降调节气缸,及分别设置在第一升降调节气缸、第二升降调节气缸一端内的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及与第一升降调节气缸、第二升降调节气缸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定位套、第二定位套,及分别设置在第一定位套、第二定位套内且与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相配合使用的第三定位孔、第四定位孔,及与第一定位孔、第三定位孔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定位螺杆、第一螺母,及与第二定位孔、第四定位孔相配合使用的第二定位螺杆、第一螺母;所述绞磨组件,包括与第一定位套、第二定位套相配合使用的安装底板,及设置在安装底板上一侧的电机安装板,及设置在电机安装板上的驱动电机,及设置在安装底板上另一侧的第一竖支撑板、第二竖支撑板,及分别设置在第一竖支撑板、第二竖支撑板内的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及与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相配合使用的转轴,及位于第一竖支撑板、第二竖支撑板之间且与转轴相配合使用的导缆滚套,及设置在第二竖支撑板一侧且与转轴相配合使用的密封套,及设置在第一竖支撑板一侧且与转轴相配合使用的齿轮箱,其中,齿轮箱与驱动电机连接。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应用于缆线施工的改进型紧线或立杆绞磨机,还包括对称设置在底座上两端的第一限位支撑套、第二限位支撑套,及分别设置在第一限位支撑套、第二限位支撑套内的若干个第一支撑板限位孔、若干个第二支撑板限位孔,及分别与第一限位支撑套、第二限位支撑套相配合使用的第一辅助支撑套、第二辅助支撑套,及分别设置在第一辅助支撑套、第二辅助支撑套内且与若干个第一支撑板限位孔、若干个第二支撑板限位孔相配合使用的若干个第一辅助支撑套限位孔、若干个第二辅助支撑套限位孔,及与第一支撑板限位孔、第一辅助支撑套限位孔相配合使用的第一辅助定位螺栓,及与第二支撑板限位孔、第二辅助支撑套限位孔相配合使用的第二辅助定位螺栓,其中,第一辅助支撑套、第二辅助支撑套的一端分别与安装底板底面的两端连接。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应用于缆线施工的改进型紧线或立杆绞磨机,还包括设置在安装底板底面两端且分别与第一限位支撑套、第二限位支撑套相配合使用的第一限位支撑套中空限位套、第二限位支撑套中空限位套,其中,第一限位支撑套中空限位套的直径尺寸大于第一限位支撑套的直径尺寸,第二限位支撑套中空限位套的直径尺寸大于第二限位支撑套的直径尺寸。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应用于缆线施工的改进型紧线或立杆绞磨机,还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限位支撑套、第二限位支撑套内的第一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及分别设置在第一限位支撑套、第二限位支撑套外层且与第一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弹簧限位圈、第二弹簧限位圈。本技术方案的,所述应用于缆线施工的改进型紧线或立杆绞磨机,还包括设置在转轴内的转速传感器,及设置在第二手推部上的控制组件,其中,控制组件包括外壳,及设置在手持外壳内的触摸液晶显示屏、数据收发单元、预警单元、语音通讯单元和单片机,第一升降调节气缸、第二升降调节气缸、驱动电机、转速传感器、触摸液晶显示屏、数据收发单元、预警单元、语音通讯单元分别与单片机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应用于缆线施工的改进型紧线或立杆绞磨机的有益效果在于:其设计结构合理,由底座、万向轮、第一手推部、第二手推部、升降调节组件和绞磨组件结构,在缆线或缆线杆施工时,便于移动、控制牵引缆线省时、省力,能进行适应性的升降调整施工要求,提高了缆线或缆线杆施工的效率,能对缆线或缆线杆的牵引作业进行实时的监控,且施工时能实现远程的管控,也能与远端的施工或检修人员实现远程的通讯,保证缆线或缆线杆牵引端控制人员控制的精准性、作业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应用于缆线施工的改进型紧线或立杆绞磨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序号标注如下:1-底座、2-万向轮、3-第一手推部、4-第二手推部、5-气缸安装座、6-第一升降调节气缸、7-二升降调节气缸、8-第一定位孔、9-第二定位孔、10-第一定位套、11-第二定位套、12-第三定位孔、13-第四定位孔、14-第一定位螺杆、15-第一螺母、16-第二缓冲弹簧、17-第二定位螺杆、18-第一螺母、19-安装底板、20-电机安装板、21-驱动电机、22-第二竖支撑板、23-第一竖支撑板、24-第二轴承、25-第一轴承、26-转轴、27-导缆滚套、28-齿轮箱、29-密封套、30-转速传感器、31-控制组件、32-第一限位支撑套、33-第一支撑板限位孔、34-第一辅助支撑套、35-第一辅助支撑套限位孔、36-第一辅助定位螺栓、37-第二限位支撑套、38-第二支撑板限位孔、39-第二辅助支撑套、40-第二辅助支撑套限位孔、41-第二辅助定位螺栓、42-第一限位支撑套中空限位套、43-第二限位支撑套中空限位套、44-第一弹簧限位圈、45-第一缓冲弹簧、46-第二弹簧限位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的一种应用于缆线施工的改进型紧线或立杆绞磨机,由底座1,及设置在底座1四角的万向轮2,及设置在底座1两端的第一手推部3、第二手推部4,及设置在底座1上的升降调节组件,及与升降调节组件相配合使用的绞磨组件组成;升降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气缸安装座5,及设置在气缸安装座5上的第一升降调节气缸6、第二升降调节气缸7,及分别设置在第一升降调节气缸6、第二升降调节气缸7一端内的第一定位孔8、第二定位孔9,及与第一升降调节气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缆线施工的改进型紧线或立杆绞磨机,其特征在于:由底座(1),及设置在底座(1)四角的万向轮(2),及设置在底座(1)两端的第一手推部(3)、第二手推部(4),及设置在底座(1)上的升降调节组件,及与升降调节组件相配合使用的绞磨组件组成;所述升降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气缸安装座(5),及设置在气缸安装座(5)上的第一升降调节气缸(6)、第二升降调节气缸(7),及分别设置在第一升降调节气缸(6)、第二升降调节气缸(7)一端内的第一定位孔(8)、第二定位孔(9),及与第一升降调节气缸(6)、第二升降调节气缸(7)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定位套(10)、第二定位套(11),及分别设置在第一定位套(10)、第二定位套(11)内且与第一定位孔(8)、第二定位孔(9)相配合使用的第三定位孔(12)、第四定位孔(13),及与第一定位孔(8)、第三定位孔(12)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定位螺杆(14)、第一螺母(15),及与第二定位孔(9)、第四定位孔(13)相配合使用的第二定位螺杆(17)、第一螺母(18);所述绞磨组件,包括与第一定位套(10)、第二定位套(11)相配合使用的安装底板(19),及设置在安装底板(19)上一侧的电机安装板(20),及设置在电机安装板(20)上的驱动电机(21),及设置在安装底板(19)上另一侧的第一竖支撑板(23)、第二竖支撑板(22),及分别设置在第一竖支撑板(23)、第二竖支撑板(22)内的第一轴承(25)、第二轴承(24),及与第一轴承(25)、第二轴承(24)相配合使用的转轴(26),及位于第一竖支撑板(23)、第二竖支撑板(22)之间且与转轴(26)相配合使用的导缆滚套(27),及设置在第二竖支撑板(22)一侧且与转轴(26)相配合使用的密封套(29),及设置在第一竖支撑板(23)一侧且与转轴(26)相配合使用的齿轮箱(28),其中,齿轮箱(28)与驱动电机(2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缆线施工的改进型紧线或立杆绞磨机,其特征在于:由底座(1),及设置在底座(1)四角的万向轮(2),及设置在底座(1)两端的第一手推部(3)、第二手推部(4),及设置在底座(1)上的升降调节组件,及与升降调节组件相配合使用的绞磨组件组成;所述升降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底座(1)上的气缸安装座(5),及设置在气缸安装座(5)上的第一升降调节气缸(6)、第二升降调节气缸(7),及分别设置在第一升降调节气缸(6)、第二升降调节气缸(7)一端内的第一定位孔(8)、第二定位孔(9),及与第一升降调节气缸(6)、第二升降调节气缸(7)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定位套(10)、第二定位套(11),及分别设置在第一定位套(10)、第二定位套(11)内且与第一定位孔(8)、第二定位孔(9)相配合使用的第三定位孔(12)、第四定位孔(13),及与第一定位孔(8)、第三定位孔(12)相配合使用的第一定位螺杆(14)、第一螺母(15),及与第二定位孔(9)、第四定位孔(13)相配合使用的第二定位螺杆(17)、第一螺母(18);所述绞磨组件,包括与第一定位套(10)、第二定位套(11)相配合使用的安装底板(19),及设置在安装底板(19)上一侧的电机安装板(20),及设置在电机安装板(20)上的驱动电机(21),及设置在安装底板(19)上另一侧的第一竖支撑板(23)、第二竖支撑板(22),及分别设置在第一竖支撑板(23)、第二竖支撑板(22)内的第一轴承(25)、第二轴承(24),及与第一轴承(25)、第二轴承(24)相配合使用的转轴(26),及位于第一竖支撑板(23)、第二竖支撑板(22)之间且与转轴(26)相配合使用的导缆滚套(27),及设置在第二竖支撑板(22)一侧且与转轴(26)相配合使用的密封套(29),及设置在第一竖支撑板(23)一侧且与转轴(26)相配合使用的齿轮箱(28),其中,齿轮箱(28)与驱动电机(2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缆线施工的改进型紧线或立杆绞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于缆线施工的改进型紧线或立杆绞磨机,还包括对称设置在底座(1)上两端的第一限位支撑套(32)、第二限位支撑套(37),及分别设置在第一限位支撑套(32)、第二限位支撑套(37)内的若干个第一支撑板限位孔(33)、若干个第二支撑板限位孔(3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蕾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兴化市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