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瑞新专利>正文

一种腰间盘多维度按摩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9461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腰间盘多维度按摩床,包括两个底座、床板,床板的另一端设置有调整轴,调整电缸的活塞杆端部与调整轴中部相连接;床板中间位置设置有长方体工作区,且工作区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调整孔,每个调整孔的下部滑动设置有电机架,电机架上一端设置有胯骨夹轴,胯骨夹轴下部与胯骨电机主轴相连接,胯骨主轴设置在电机架上,胯骨夹轴上部设置有夹持气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胯骨固定按摩和腰部按摩两个方位的结构设计,更加符合人体生理曲线,从而使腰间盘按摩效果更佳;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个自由度的结构设计,使按摩更加充分,如曲轴和腰部按摩圈的内外圈设计。

A multi dimension massage bed f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waist disc multi-dimensional massage bed, which comprises two bases and a bed plate. The other end of the bed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n adjusting shaft, and the end of the piston rod of the adjusting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middle part of the adjusting shaft;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bed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cuboid working area, and two adjusting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upper sides of the working area, each adjusting hole. The lower slid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motor frame, the upper end of the motor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crotch bone clamp shaft, the lower part of the crotch bone clamp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shaft of the crotch bone motor, the main shaft of the crotch bone is arranged on the motor frame,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crotch bone clamp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clamping air bag. By setting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two directions of the hip bone fixation massage and the waist massage, the invention more conforms to the physiological curve of the human body, so as to make the effect of the waist intervertebral disc massage better; by setting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multiple degrees of freedom, the massage is more fully, such as the design of the inner and outer rings of the crankshaft and the waist massage 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腰间盘多维度按摩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腰间盘多维度按摩床。
技术介绍
腰椎间盘突出属于骨科疾病中的一种,临床上治疗这种疾病的方法很多。其中,保守疗法针对的是由两侧腰肌张紧度不同引起的椎间盘突出,针对此病因主要有牵引和按摩两种保守治疗方案。牵引主要以机械的力度牵拉椎间隙,而减轻椎间盘的内压,使突出物对神经的压迫稍减轻;按摩则针对腰肌,通过特定的手法,刺激两侧腰肌达到相同的张紧力,从而使脊椎骨正位、椎间盘归位。其中按摩对于不同程度的腰间盘突出患者均适用,但主流的按摩床为通用性按摩床,针对性不强,对于缓解腰间盘的劳损效果不佳。同时现有的按摩设备中或已公开的方案,多数会有对皮肤的硬性搓撵或者硬性挤压,在腰间盘突出的长期治疗过程中,势必会对皮肤造成二次伤害,如红热疼痛、表皮磨损、真皮组织淤血等。对于拉伸部位,多数集中于颈部和肩部,在治疗腰椎的过程,极有可能造成颈部和肩部的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腰间盘多维度按摩床,可以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腰间盘多维度按摩床,包括两个底座、床板,所述的两个底座上设置有底座轴,所述的床板一端铰接安装在底座轴上,另一个底座轴中央位置与调整电缸的缸体底部相互铰接,床板的另一端设置有调整轴,所述的调整电缸的活塞杆端部与调整轴中部相连接;所述的床板中间位置设置有长方体工作区,且工作区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调整孔,每个调整孔的下部滑动设置有电机架,所述的电机架上一端设置有胯骨夹轴,所述的胯骨夹轴下部与胯骨电机主轴相连接,所述的胯骨主轴设置在电机架上,胯骨夹轴上部设置有夹持气囊;床板上的工作区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板,所述的安装板上平行设置有三个拉杆,三个拉杆上还设置有两个按摩架,每个按摩架上竖直设置有两个曲轴架,两个按摩架上位于同一侧的曲轴架上转动设置有曲轴,每个曲轴的端部设置有一个从动齿轮,其中一个按摩架上设置有按摩电机,所述的按摩电机主轴上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的主动齿轮与两侧的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每个曲轴上的拐点处分别设置有腰部按摩圈;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电机架之间设置有一个双向电缸,且两个电机架分别与双向电缸的两个活塞杆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夹持气囊与胯骨夹轴之间均布设置有胯骨弹簧。进一步的,所述的按摩架的长度方向与拉杆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进一步的,所述的两个按摩架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接架。进一步的,所述的夹持气囊外侧设置有充气口。进一步的,所述的腰部按摩圈包括按摩内圈和按摩外圈,所述的按摩内圈安装在曲轴的拐点处,按摩内圈外侧设置有按摩外圈。进一步的,所述的按摩外圈分为固定外圈和旋转外圈,旋转外圈转动套装在固定外圈上,且旋转外圈的外环面上均布转动设置有若干按摩球,固定外圈与按摩内圈之间均布设置有若干腰部弹簧。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胯骨固定按摩和腰部按摩两个方位的结构设计,更加符合人体生理曲线,从而使腰间盘按摩效果更佳;(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多个自由度的结构设计,使按摩更加充分,如曲轴和腰部按摩圈的内外圈设计;(3)本专利技术按摩柔性很强,不会造成硬性搓撵皮肤或者硬性挤压皮肤,避免对皮肤造成二次伤害,拉伸部位分布在腰椎的上下两端,不会对肩部和颈部造成二次伤害。附图说明图1和图2为本专利技术不同视角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图4、图5为本专利技术部分零部件的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腰部按摩圈的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床板的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曲轴的三维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1-底座;2-底座轴;3-调整电缸;4-调整轴;5-床板;6-从动齿轮;7-按摩电机;8-夹持气囊;9-胯骨夹轴;10-主动齿轮;11-安装板;12-按摩架;13-曲轴;14-按摩外圈;15-拉杆;16-连接架;17-电机架;18-双向电缸;19-胯骨电机;20-曲轴架;21-胯骨弹簧;22-按摩内圈;23-按摩球;24-腰部弹簧;25-调整孔;1401-固定外圈;1402旋转外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在此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的一种腰间盘多维度按摩床,包括两个底座1、床板5,两个底座1上设置有底座轴2,床板5一端铰接安装在底座轴2上,另一个底座轴2中央位置与调整电缸3的缸体底部相互铰接,床板5的另一端设置有调整轴4,调整电缸3的活塞杆端部与调整轴4中部相连接;床板5中间位置设置有长方体工作区,且工作区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调整孔25,每个调整孔25的下部滑动设置有电机架17,电机架17上一端设置有胯骨夹轴9,胯骨夹轴9下部与胯骨电机19主轴相连接,胯骨主轴设置在电机架17上,胯骨夹轴9上部设置有夹持气囊8;床板5上的工作区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板11,安装板11上平行设置有三个拉杆15,三个拉杆15上还设置有两个按摩架12,每个按摩架12上竖直设置有两个曲轴架20,两个按摩架12上位于同一侧的曲轴架20上转动设置有曲轴13,每个曲轴13的端部设置有一个从动齿轮6,其中一个按摩架12上设置有按摩电机7,按摩电机7主轴上连接有主动齿轮10,主动齿轮10与两侧的从动齿轮6相互啮合;每个曲轴13上的拐点处分别设置有腰部按摩圈;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电机架17之间设置有一个双向电缸18,且两个电机架17分别与双向电缸18的两个活塞杆相连接。夹持气囊8与胯骨夹轴9之间均布设置有胯骨弹簧21。按摩架12的长度方向与拉杆15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两个按摩架12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接架16。夹持气囊8外侧设置有充气口。腰部按摩圈包括按摩内圈22和按摩外圈14,按摩内圈22安装在曲轴13的拐点处,按摩内圈22外侧设置有按摩外圈14。按摩外圈14分为固定外圈1401和旋转外圈1402,旋转外圈1402转动套装在固定外圈1401上,且旋转外圈1402的外环面上均布转动设置有若干按摩球23,固定外圈1401与按摩内圈22之间均布设置有若干腰部弹簧24。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使用者躺在床板5上进行按摩治疗,通过调整电缸3可以调整床板5的倾斜角度,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身高等生理参数,调整电机架17在调整孔25中的位置,并通过四个夹持气囊8将人体固定在床板5上,启动按摩电机7,两个曲轴13带动腰部按摩圈对人体腰间盘处进行按摩,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按摩电机7的转动速度,从而达到最佳按摩效果。在按摩过程中,四个夹持气囊8可以对人体胯骨处起到良好的缓冲保护作用,腰部按摩圈的按摩内圈22和按摩外圈14结构设置,以及中间的腰部弹簧24,可以对人体腰间盘处进行柔和按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腰间盘多维度按摩床,包括两个底座(1)、床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底座(1)上设置有底座轴(2),所述的床板(5)一端铰接安装在底座轴(2)上,另一个底座轴(2)中央位置与调整电缸(3)的缸体底部相互铰接,床板(5)的另一端设置有调整轴(4),所述的调整电缸(3)的活塞杆端部与调整轴(4)中部相连接;所述的床板(5)中间位置设置有长方体工作区,且工作区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调整孔(25),每个调整孔(25)的下部滑动设置有电机架(17),所述的电机架(17)上一端设置有胯骨夹轴(9),所述的胯骨夹轴(9)下部与胯骨电机(19)主轴相连接,所述的胯骨主轴设置在电机架(17)上,胯骨夹轴(9)上部设置有夹持气囊(8);床板(5)上的工作区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板(11),所述的安装板(11)上平行设置有三个拉杆(15),三个拉杆(15)上还设置有两个按摩架(12),每个按摩架(12)上竖直设置有两个曲轴架(20),两个按摩架(12)上位于同一侧的曲轴架(20)上转动设置有曲轴(13),每个曲轴(13)的端部设置有一个从动齿轮(6),其中一个按摩架(12)上设置有按摩电机(7),所述的按摩电机(7)主轴上连接有主动齿轮(10),所述的主动齿轮(10)与两侧的从动齿轮(6)相互啮合;每个曲轴(13)上的拐点处分别设置有腰部按摩圈;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电机架(17)之间设置有一个双向电缸(18),且两个电机架(17)分别与双向电缸(18)的两个活塞杆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腰间盘多维度按摩床,包括两个底座(1)、床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底座(1)上设置有底座轴(2),所述的床板(5)一端铰接安装在底座轴(2)上,另一个底座轴(2)中央位置与调整电缸(3)的缸体底部相互铰接,床板(5)的另一端设置有调整轴(4),所述的调整电缸(3)的活塞杆端部与调整轴(4)中部相连接;所述的床板(5)中间位置设置有长方体工作区,且工作区上部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调整孔(25),每个调整孔(25)的下部滑动设置有电机架(17),所述的电机架(17)上一端设置有胯骨夹轴(9),所述的胯骨夹轴(9)下部与胯骨电机(19)主轴相连接,所述的胯骨主轴设置在电机架(17)上,胯骨夹轴(9)上部设置有夹持气囊(8);床板(5)上的工作区下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板(11),所述的安装板(11)上平行设置有三个拉杆(15),三个拉杆(15)上还设置有两个按摩架(12),每个按摩架(12)上竖直设置有两个曲轴架(20),两个按摩架(12)上位于同一侧的曲轴架(20)上转动设置有曲轴(13),每个曲轴(13)的端部设置有一个从动齿轮(6),其中一个按摩架(12)上设置有按摩电机(7),所述的按摩电机(7)主轴上连接有主动齿轮(10),所述的主动齿轮(10)与两侧的从动齿轮(6)相互啮合;每个曲轴(13)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圣冰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冯瑞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