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灶文火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18707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7 0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气灶文火控制系统,其中,一种燃气灶文火控制系统中的档位检测模块用于向火力控制模块发送检测到的火力调节旋钮的档位信息;火力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档位信息生成功率控制信号,以及,根据所述档位信息生成用于控制燃气导通的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生成用于控制所述燃气关断的第二控制信号;电加热模块用于根据功率控制信号调节燃气灶炉头内的电加热管的加热功率;燃气通断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或者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燃气通断,达到通过燃气加热与电加热结合,避免燃气灶文火慢炖时,因小火抗风性差导致容易中途熄火,且避免长时间无人时持续燃烧产生火灾隐患的技术效果。

Fire control system for gas cook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text and fire control system for a gas stove, in which a gear detection module in the text and fire control system of a gas stove is used to transmit the detected gear information of a fire adjustment knob to the fire control module, a fire control module is used to generate a power control signal according to the gear inform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above, a power control signal is generated. The gear position information generates a first control signal for controlling the gas conduction, and a second control signal for controlling the gas shutdown; the electric heating module adjusts the heating power of the electric heating pipe in the gas stove head according to the power control signal; and the gas on-off control module is used for controlling the heating power of the electric heating pipe in the gas stove head according to the first control signal or the control signal. The second control signal controls the gas on and off, and achieves the technical effect of combining the gas heating with the electric heating, avoiding the fire hidden danger caused by the poor wind resistance of the small fire during slow stewing of the gas st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气灶文火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厨房电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燃气灶文火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日益强大,人们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因此也更加注重饮食养身方面的问题,经常会煲各种营养滋补汤,煲汤的精髓在于“煲”,即文火慢炖,因此用户常常使用燃气灶文火慢炖待烹饪食材。但现有技术中,因燃气灶被调节至小火状态进行文火慢炖时,抗风能力差,容易中途熄火,而在长时间煲汤过程中,用户不可能一直在旁边照看,导致持续加热时一旦燃气灶熄火将造成安全隐患,而且不能持续有效的满足用户文火慢炖的需求,给用户带来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灶文火控制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燃气灶文火慢炖时,因小火抗风性差导致容易中途熄火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气灶文火控制系统,包括:档位检测模块、火力控制模块、电加热模块、燃气通断控制模块和燃气灶炉头;所述档位检测模块与所述火力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向所述火力控制模块发送检测到的档位信息;所述火力控制模块与所述电加热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档位信息生成功率控制信号,所述火力控制模块还与所述燃气通断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档位信息生成用于控制燃气导通的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生成用于控制燃气关断的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电加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功率控制信号调节所述燃气灶炉头内的电加热管的加热功率;所述燃气通断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或者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执行元件动作进行导通或关断燃气。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档位检测模块包括:电位器;所述电位器设置于所述火力调节旋钮上,用于在所述火力调节旋钮旋转到不同的位置输出不同的电压值。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电加热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双向可控硅和电加热管;所述第一三极管根据所述功率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双向可控硅的导通角,进而控制所述电加热管的输出功率。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电加热模块还包括:光耦隔离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火力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光耦隔离器的红外发射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端连接,所述红外发射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供电电源,所述光耦隔离器的红外接收器件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红外接收器件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双向可控硅的T2极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的T2极还与所述电加热管的第一供电端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的T1极与所述双向可控硅的T2极连接,所述电加热管的第二供电端与交流电源连接。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电加热模块还包括:第二三极管和继电器;所述火力控制模块还用于生成用于控制所述电加热管接通与断开的通断控制信号;所述第二三极管根据所述通断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继电器接通或切断所述电加热管与电源的连接。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电磁阀接通预设时间段,所述燃气通断控制模块包括: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MOS管、热电偶和电磁阀,所述热电偶的第一检测端设置于所述燃气灶炉头的外圈与内圈之间,第二检测端设置于燃气灶中;所述第三三极管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电磁阀接通预设时间段,以使燃气接通预设时间段,在预设时间段内燃气燃烧使所述热电偶的第一检测端和第二检测端检测到温度差,输出电压信号,所述电压信号驱动电磁阀在预设时间段后接通;所述第四三极管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电磁阀关断。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声音提醒模块,所述声音提醒模块与所述火力控制模块的第五输出端连接,用于在切换电磁阀的工作状态时发出声音提醒。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燃气灶炉头包括:文火加热体、伸缩机构和电加热管;所述文火加热体设置于燃气灶炉头内圈中,所述文火加热体内部设置有电加热管,所述文火加热体的底部设置有伸缩机构;在所述文火加热体受到锅具向下的压力时,所述伸缩机构产生与所述压力方向相反的恢复力,恢复力使所述文火加热体与所述锅具的底部紧密接触。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伸缩机构为弹簧伸缩机构。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火力控制模块包括:处理器;所述火力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处理器的其中一个I/O引脚连接,所述火力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和第三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处理器的任意三个I/O引脚连接。本技术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通过使所述档位检测模块向所述火力控制模块发送检测到的档位信息,使所述火力控制模块根据所述档位信息生成功率控制信号,并根据所述档位信息生成用于控制燃气导通预设时间段的第一控制信号和用于控制所述燃气关断的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电加热模块可以根据所述功率控制信号调节所述燃气灶炉头内的电加热管的加热功率,所述燃气通断控制模块可以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或者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执行元件动作进行导通或关断燃气,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燃气加热与电加热相结合,能够避免燃气灶文火慢炖时,因小火抗风性差导致容易中途熄火,通过所述燃气通断控制模块控制燃气的导通或关断,避免长时间无人时持续燃烧产生火灾隐患。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气灶文火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气灶炉头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气灶炉头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气灶文火控制系统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目前因燃气灶被调节至小火状态进行文火慢炖时,抗风能力差,容易中途熄火,而在长时间煲汤过程中,用户不可能一直在旁边照看,导致持续加热时一旦燃气灶熄火将造成安全隐患,而且不能持续有效的满足用户文火慢炖的需求,给用户带来困扰,基于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燃气灶文火控制系统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气灶文火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档位检测模块、火力控制模块、电加热模块、燃气通断控制模块和燃气灶炉头;所述档位检测模块与所述火力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向所述火力控制模块发送检测到的档位信息;所述火力控制模块与所述电加热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档位信息生成功率控制信号,所述火力控制模块还与所述燃气通断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档位信息生成用于控制燃气导通的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生成用于控制燃气关断的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电加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功率控制信号调节所述燃气灶炉头内的电加热管的加热功率;所述燃气通断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或者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执行元件动作进行导通或关断燃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灶文火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档位检测模块、火力控制模块、电加热模块、燃气通断控制模块和燃气灶炉头;所述档位检测模块与所述火力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向所述火力控制模块发送检测到的档位信息;所述火力控制模块与所述电加热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档位信息生成功率控制信号,所述火力控制模块还与所述燃气通断控制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档位信息生成用于控制燃气导通的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生成用于控制燃气关断的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电加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功率控制信号调节所述燃气灶炉头内的电加热管的加热功率;所述燃气通断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或者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执行元件动作进行导通或关断燃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文火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档位检测模块包括:电位器;所述电位器设置于火力调节旋钮上,用于在所述火力调节旋钮旋转到不同的位置输出不同的电压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灶文火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模块包括:第一三极管、双向可控硅和电加热管;所述第一三极管根据所述功率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双向可控硅的导通角,进而控制所述电加热管的输出功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灶文火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模块还包括:光耦隔离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火力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光耦隔离器的红外发射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端连接,所述红外发射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供电电源,所述光耦隔离器的红外接收器件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红外接收器件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双向可控硅的T2极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的T2极还与所述电加热管的第一供电端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的T1极与所述双向可控硅的T2极连接,所述电加热管的第二供电端与交流电源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气灶文火控制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富佳刘刚徐新春陈晓伟洪敏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