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角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834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7 0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阴角框架。阴角框架,包括:第一背挡条和第二背挡条;所述第一背挡条和所述第二背挡条分别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背挡条自所述第一连接部向一侧延展出第一延展部,所述第二背挡条自所述第二连接部向一侧延展出第二延展部,所述第一背挡条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背挡条的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背挡条的所述第一延展部和所述第二背挡条的所述第二延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接槽体和第二卡接槽体,所述第一卡接槽体和所述第二卡接槽体均具有卡接槽,且所述第一卡接槽体和所述第二卡接槽体的卡接槽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延展部和所述第二延展部的延展方向。

Negative angle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gative angle frame.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backstop bars have the first and second connection parts respectively, and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backstop bars extend from the first connection part to one side of the first extension part, and the second backstop bars extend from the second connection part to one side. The first connection part of the first backstop bar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connection part of the second backstop bar; the first extension part of the first backstop bar and the second extension part of the second backstop bar are provided with a first card connection slot body and a second card connection slot body, and the first card connection slot body and a second card connection slot body. The second card adapter body has a card adapter groove, and the card adapter groove of the first card adapter body and the second card adapter body are respectively toward the extension direction of the first extension part and the second extension p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阴角框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阴角框架。
技术介绍
阴角框架在阴角处的安装,一般需要借助阴角条,使用阴角条会造成阴角处不整齐,不但影响美观性,还会造成安装后的墙体框架不够结实牢固,且现有的墙体框架安装方法的安装程序复杂,操作难度大,工作效率低。另外,由于现有的阴角框架安装过程不够标准化,导致需要用到较多的装修工具,使得装修现场出现脏乱的情况,影响施工效率。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可以提高阴角安装标准化,降低安装难度,节省安装时间,提高施工效率的阴角框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阴角安装标准化,降低安装难度,节省安装时间,提高施工效率的阴角框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阴角框架,包括:第一背挡条和第二背挡条;所述第一背挡条和所述第二背挡条分别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背挡条自所述第一连接部向一侧延展出第一延展部,所述第二背挡条自所述第二连接部向一侧延展出第二延展部,所述第一背挡条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背挡条的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背挡条的所述第一延展部和所述第二背挡条的所述第二延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接槽体和第二卡接槽体,所述第一卡接槽体和所述第二卡接槽体均具有卡接槽,且所述第一卡接槽体和所述第二卡接槽体的卡接槽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延展部和所述第二延展部的延展方向。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槽体包括第一卡接本体、第一左卡接臂和第一右卡接臂;所述第一左卡接臂和所述第一右卡接臂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卡接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一左卡接臂和所述第一右卡接臂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卡接槽体的所述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接槽体包括第二卡接本体、第二左卡接臂和第二右卡接臂;所述第二左卡接臂和所述第二右卡接臂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卡接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二左卡接臂和所述第二右卡接臂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卡接槽体的所述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槽体的所述第一左卡接臂与所述第一背挡条的所述第一延展部连接,所述第一卡接槽体的所述第一右卡接臂与所述第二卡接槽体的所述第二左卡接臂连接,所述第二卡接槽体的所述第二右卡接臂与所述第二背挡条的所述第二延展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槽体的所述第一左卡接臂通过第一连接条与所述第一背挡条的所述第一延展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条自其与所述第一左卡接臂的连接处向所述第一右卡接臂方向延展出第一左限位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条与所述第一背挡条的所述第一延展部和所述第一左卡接臂均为垂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接槽体的所述第二右卡接臂通过第二连接条与所述第二背挡条的所述第二延展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条自其与所述第二右卡接臂的连接处向所述第二左卡接臂方向延展出第二右限位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条与所述第二背挡条的所述第二延展部和所述第二右卡接臂均为垂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槽体的所述第一右卡接臂与所述第二卡接槽体的所述第二左卡接臂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条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条包括连接为一体的第三左连接条和第三右连接条,所述第三左连接条与所述第一卡接槽体的所述第一右卡接臂连接,所述第三右连接条与所述第二卡接槽体的所述第二左卡接臂连接;所述第三左连接条自其与所述第一右卡接臂的连接处向所述第一左卡接臂方向延展出第一右限位部;所述第三右连接条自其与所述第二左卡接臂的连接处向所述第二右卡接臂方向延展出第二左限位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左连接条与所述第三右连接条垂直连接;所述第三左连接条与所述第一卡接槽体的所述第一右卡接臂垂直连接,所述第三右连接条与所述第二卡接槽体的所述第二左卡接臂垂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左限位部和所述第一右限位部上均设置有圆弧倒角。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左限位部和所述第二右限位部上均开设有限位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背挡条与所述第二背挡条垂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背挡条的所述第一延展部和所述第二背挡条的所述第二延展部的尾部均逐渐收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背挡条和所述第二背挡条均为长条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为所述第一背挡条和所述第二背挡条的一条长侧边。本技术的一种阴角框架通过设置第一背挡条、第二背挡条、第一卡接槽体和第二卡接槽体,实现在阴角安装时无需使用阴角条,且可以保证墙板的垂直安装,确保墙板不倾斜,且其安装方便快捷,节省安装时间,降低安装难度;另外,本技术的阴角框架可在工厂中加工为标准件,使得其安装过程标准化,不需要使用过得装修工具,实现了干法施工,避免了装修现场脏乱的情况。本技术提供的阴角框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提高阴角安装标准化,降低安装难度,节省安装时间,提高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参见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阴角框架的优选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阴角框架的优选结构俯视图。附图标记对照表:11-第一背挡条12-第二背挡条111-第一延展部121-第二延展部13-第一卡接槽体14-第二卡接槽体131-第一卡接本体132-第一左卡接臂133-第一右卡接臂141-第二卡接本体142-第二左卡接臂143-第二右卡接臂15-第一连接条151-第一左限位部16-第二连接条161-第二右限位部17-第三连接条171-第三左连接条172-第三右连接条1711-第一右限位部1721-第二左限位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视为对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阴角框架的优选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阴角框架的优选结构俯视图。本技术的一种阴角框架,包括第一背挡条11和第二背挡条12。所述第一背挡条11和所述第二背挡条12分别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背挡条11自所述第一连接部向一侧延展出第一延展部111,所述第二背挡条12自所述第二连接部向一侧延展出第二延展部121,所述第一背挡条11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背挡条12的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背挡条11的所述第一延展部111和所述第二背挡条12的所述第二延展部121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接槽体13和第二卡接槽体14,所述第一卡接槽体13和所述第二卡接槽体14均具有卡接槽,且所述第一卡接槽体13和所述第二卡接槽体14的卡接槽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延展部111和所述第二延展部121的延展方向。优选地,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背挡条11与所述第二背挡条12优选地设置为垂直连接。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背挡条11和所述第二背挡条12均为长条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为所述第一背挡条11和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阴角框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阴角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背挡条和第二背挡条;所述第一背挡条和所述第二背挡条分别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背挡条自所述第一连接部向一侧延展出第一延展部,所述第二背挡条自所述第二连接部向一侧延展出第二延展部,所述第一背挡条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背挡条的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背挡条的所述第一延展部和所述第二背挡条的所述第二延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接槽体和第二卡接槽体,所述第一卡接槽体和所述第二卡接槽体均具有卡接槽,且所述第一卡接槽体和所述第二卡接槽体的卡接槽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延展部和所述第二延展部的延展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阴角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背挡条和第二背挡条;所述第一背挡条和所述第二背挡条分别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背挡条自所述第一连接部向一侧延展出第一延展部,所述第二背挡条自所述第二连接部向一侧延展出第二延展部,所述第一背挡条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背挡条的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背挡条的所述第一延展部和所述第二背挡条的所述第二延展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接槽体和第二卡接槽体,所述第一卡接槽体和所述第二卡接槽体均具有卡接槽,且所述第一卡接槽体和所述第二卡接槽体的卡接槽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延展部和所述第二延展部的延展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阴角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槽体包括第一卡接本体、第一左卡接臂和第一右卡接臂;所述第一左卡接臂和所述第一右卡接臂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卡接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一左卡接臂和所述第一右卡接臂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卡接槽体的所述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接槽体包括第二卡接本体、第二左卡接臂和第二右卡接臂;所述第二左卡接臂和所述第二右卡接臂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卡接本体的两侧,所述第二左卡接臂和所述第二右卡接臂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卡接槽体的所述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槽体的所述第一左卡接臂与所述第一背挡条的所述第一延展部连接,所述第一卡接槽体的所述第一右卡接臂与所述第二卡接槽体的所述第二左卡接臂连接,所述第二卡接槽体的所述第二右卡接臂与所述第二背挡条的所述第二延展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阴角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槽体的所述第一左卡接臂通过第一连接条与所述第一背挡条的所述第一延展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条自其与所述第一左卡接臂的连接处向所述第一右卡接臂方向延展出第一左限位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阴角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条与所述第一背挡条的所述第一延展部和所述第一左卡接臂均为垂直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阴角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陈刚周东珊余广王骝黄慧钟诚潘清王金泉王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