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启闭机构设在握把内的伞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817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启闭机构设在握把内的伞具,由中空的中轴、连接于中轴下部的握把、滑动套设在中轴上的撑骨环套、设置在环套周边的支撑骨架及罩绷于骨架上的伞布构成,另外,设置有启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启闭机构装设在握把处,在握把上开设有一可使撑骨套上的下延伸管段伸入的凹孔,中轴穿过启闭机构的按压部后与握把固连,握把上开设有启闭机构的按压部装入的孔洞。当直接按压位于握把上的按压部时,即可将与撑骨环下延伸段卡钩的扣钩部推入中轴内孔中,而可将伞具开启。(*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伞具,特别是一种启闭机构设在握把内的伞具。目前的伞具结构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伞具的中轴13的一端与握把15相连,而在其上滑动套设一撑骨环套14,环套14的上周边与支撑骨架相接设,支撑骨架又与罩连其上的伞布构成遮挡面,它的启闭机构2是装设在握把15上部的中轴13内部的,它包括一探伸在中轴的中空内腔纵向的钩扣件23,一与撑骨环套14上的下延伸管段141上的槽孔142进行卡合或脱开的扣钩部22及外露的接压部21构成,扣钩部22、按压部21与钩扣件23为一体结构,当将环套14由上向下滑推时,原凸露于中轴13上的的沟槽131外的扣钩部22会与环套14上开设的槽孔142进行卡合,此时伞具呈收合状。而当开伞时,用手按压启闭机构2的按压部21,以使原处于卡合状的扣钩部22从槽孔142中退出,从而使伞具撑开。这种结构的缺点如下第1、由于要在很薄的管状中轴13上开设扣钩部22穿放的沟槽131,不仅会进一步破坏本来强度、及稳定性就较差的中轴的强度,而且,很容易由开槽处弯折或断裂。第2凸露的扣钩部22,很易钩挂衣物或划伤使用者,故不很安全。第3由于按压部21位于伞的握把15的上部,而手一般都需握在握把处,因此,在操作时,需将原握持的手上移或用另一只手按压,故不很方便和顺手。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启闭机构设置于握把处的,无需在握把上段中轴上开设槽孔的、既可提高伞具的强度及稳定性,又具有操控方便及不钩挂衣物特点的一种启闭机构设在握把内的伞具。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由中空的中轴、连接于中轴下部的握把、滑动套设在中轴上的撑骨环套、设置在环套周边的支撑骨架及罩绷于骨架上的伞布构成,另外,设置有启闭机构,启闭机构包括一按压部和一扣钩部以及一位于中轴内部的钩扣件,其特征在于启闭机构装设在握把处,在握把上开设有一可使撑骨环套上的下延伸管段伸入的凹孔,中轴穿过启闭机构的按压部后与握把固连,在启闭机构中设有弹性元件,握把上开设有启闭机构的按压部装入的孔洞。当直接按压位于握把上的按压部时,即可将与撑骨环下延伸段卡钩的扣钩部推入中轴内孔中,而可将伞具开启。由上可见,本技术的显著效果如下第1、由于启闭机构设在握把处及与握把按压部相对应的中轴管段内,因而,避免了在握把上部的中轴管上开设长沟槽,使得中轴整体强度不被破坏,因而,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断裂弯折,而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第2、由于启闭机构的扣钩部隐设在握把内而不外露,所以,不易钩挂衣物和划伤人体。第3、操作方便。本技术的具体结构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及附图实现的图1是现有伞具的结构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外形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图4是图2中下半部份的结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的开启时的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图。下面将结合附图2至6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放射状分布的支撑骨架11的内端分别汇聚到中轴13上周向并分别与中轴13相枢连,支撑骨架11上罩覆有伞布,在中轴13上滑套有一撑骨环套14,撑骨环套14上端周缘又分别与放射状分布的副骨架111相枢接,撑骨环套14具有一周侧开有卡合孔槽142的下延伸管段141,中轴13的下端与握把15相固定,在中轴13上设有启闭机构2,启闭机构2具有一按压部21和一与撑骨环套14上的卡合孔槽142卡合的扣卡部22,其特征在于启闭机构2装设在握把15及与握把15上的孔洞151相对应的中空中轴段内,在握把15上开设一供下推滑后的撑骨环套14的下延伸管段141插入的圆形凹孔152,启闭机构2的扣卡部22与一弹性元件24相抵靠,按压部21与握把15上的孔洞151滑动插装并直接推压扣卡部22脱离与卡合孔槽142的卡合。参见图2至图6。活动安装在握把15的周向圆形孔洞151内的启闭机构2为一整体式结构,它有一与圆形孔洞151滑配的按压部21,在按压部21内侧向内凸伸一U形的钩扣件23,在钩扣件23的最里侧的内侧向外凸起一与卡合孔槽142卡合或脱开的凸块形扣钩部22,下延伸管段141及其内的中空中轴13均由U形的钩扣件23所形成的U形穿孔25中穿过,弹性元件24装设在U形钩扣件23的外侧与握把15凹孔152内的凹坑153之间。参见图2至图5。握把15轴向的圆形凹孔152与握把周向的圆形孔洞151互为贯通,在对应于圆形孔洞151的圆形凹孔152的内孔壁处开设一卧放弹性元件24及容置U形钩扣件23底部的弧状凹坑153,U形钩扣件23与外侧的圆形按压部21为一整体结构。参见图3至图5。启闭机构2是由活动安装在握把15的周向圆形孔洞151内的按压部21,枢设在内埋于握把内孔段内部的中空中轴13内的长板状钩扣件23、设置在长板状钩扣件23上部的弹性元件24构成的,与卡合孔槽142相卡合或脱开的扣卡部22设置在长板状钩扣件23上端外侧。参见图6。按压部21有一内凸的并与中空中轴13相套设的U形穿孔25,按压部21的内侧与长板状钩扣件23下端外凸部231相抵靠,外凸部231的对应处的中空中轴上开有槽孔131,弹性元件24为一与长板状钩扣件23上端相连的V形弹片。参见图6。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首先看一下图4和图5所示的结构,当需撑支伞具时,则用手直接按压处于握把15上的按压部21,而使U形钩扣件23内收并压缩弹性元件24,在U形钩扣件23内缩同时,扣卡部22则同步内缩并从与卡合孔槽142的卡合中脱出,从而使撑骨环套14被解锁并可被向上推动,以便将伞骨架撑开。而图6所示的另一实施例工作原理也是当内推按压部21时,使长板状钩扣件23上端内摆并压缩弹性元件24,在钩扣件23上端内摆同时其外凸的扣钩部22脱离与卡合孔槽142的卡合。也同样可达到伞具开启的目的。而当收合伞具时,均向下拉动撑骨环套14,以使其沿中轴13下移并将支撑骨架收并,当其下收插至握把15的凹孔152中时,则自动实现与扣钩部22的卡合,而达到定位伞具的目的。由于本技术中的开启机构设在握把内和基本处于握把段内,再加之其开孔位置降低及握把凹孔围固作用,以及塑胶握把的缓冲作用,所以中轴的强度较高,稳定性也好。权利要求1.一种启闭机构设在握把内的伞具,放射状分布的支撑骨架(11)的内端分别汇聚到中轴(13)上周向并分别与中轴(13)相枢连,支撑骨架(11)上罩覆有伞布,在中轴(13)上滑套有一撑骨环套(14),撑骨环套(14)上端周缘又分别与放射状分布的副骨架(111)相枢接,撑骨环套(14)具有一周侧开有卡合孔槽(142)的下延伸管段(141),中轴(13)的下端与握把(15)相固定,在中轴(13)上设有启闭机构(2),启闭机构(2)具有一按压部(21)和一与撑骨环套(14)上的卡合孔槽(142)卡合的扣卡部(22),其特征在于启闭机构(2)装设在握把(15)及与握把(15)上的孔洞(151)相对应的中空中轴段内,在握把(15)上开设一供下推滑后的撑骨环套(14)的下延伸管段(141)插入的圆形凹孔(152),启闭机构(2)的扣卡部(22)与一弹性元件(24)相抵靠,按压部(21)与握把(15)上的孔洞(151)滑动插装并直接推压扣卡部(22)脱离与卡合孔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启闭机构设在握把内的伞具,放射状分布的支撑骨架(11)的内端分别汇聚到中轴(13)上周向并分别与中轴(13)相枢连,支撑骨架(11)上罩覆有伞布,在中轴(13)上滑套有一撑骨环套(14),撑骨环套(14)上端周缘又分别与放射状分布的副骨架(111)相枢接,撑骨环套(14)具有一周侧开有卡合孔槽(142)的下延伸管段(141),中轴(13)的下端与握把(15)相固定,在中轴(13)上设有启闭机构(2),启闭机构(2)具有一按压部(21)和一与撑骨环套(14)上的卡合孔槽(142)卡合的扣卡部(22),其特征在于:启闭机构(2)装设在握把(15)及与握把(15)上的孔洞(151)相对应的中空中轴段内,在握把(15)上开设一供下推滑后的撑骨环套(14)的下延伸管段(141)插入的圆形凹孔(152),启闭机构(2)的扣卡部(22)与一弹性元件(24)相抵靠,按压部(21)与握把(15)上的孔洞(151)滑动插装并直接推压扣卡部(22)脱离与卡合孔槽(142)的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光张荣仁
申请(专利权)人:福太洋伞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